• 沒有找到結果。

活動步驟與過程觀察

在文檔中 任務類型 2 (頁 26-31)

第四節 期末任務的設計與執行

2. 將教師批閱後的初稿再加潤飾,完成完稿。

4.3 活動步驟與過程觀察

2006 年 1 月 23 日發下期末任務時程表,向學生說明這次的任務大綱,

任務就算是正式展開了。本研究將期末任務的進行過程,以任務型教學活動 的三階段來說明:

(一) 任務前階段 (Pre-task):

發下活動單、時間表或實施辦法及評量標準,先讓學習者對這 次任務活動有大致上的了解,有參考的依據。雖然聽到時學生的反 應並不太樂意,覺得是一件麻煩並浪費時間的苦差事,但是這一班 的學生學習動機都很強烈,在研究者告訴學生這個任務活動的重要 性及預期他們達到的目標,讓他們知道這是對他們有好處的活動,

他們的態度也就轉為接受了。

(二) 任務階段 (The Task cycle):

1. 任務階段 (Task):

活動開始的第一週,學生們先自行分組,最後他們都選擇一

人一組,研究者詢問原因,原來是他們覺得要找時間湊在一起討 論比較麻煩,他們比較喜歡一個人獨立作業。有的學習者開始時 不習慣自己定題目或沒有用心想題目,會以「想不到題目」做敷 衍之詞。但經過研究者依照平日對他們興趣的了解來協助他們思 考選定題目和報告的方向後,學習者都很快就決定了題目,有了 自己對報告的想法,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詢問了學習者的題目 及為什麼選這個題目,得到的答案和研究者實際觀察他們整個學 期後所做的猜測相去不遠。學生的構想聽起來都相當有創意與豐 富,在構思上不太需要研究者的幫助。

Y 生家住公館,她也知道公館的美食很有名,再加上她對美 食很有興趣,所以她選了「公館美食地圖」這個題目。她的構想 是先收集介紹公館美食的雜誌或網路介紹,選定幾家較適合的店 家(如:價格不能太貴的),然後訪問她的台灣朋友們是否去消 費過、對這家店的評價等等,再親自一一去品嚐、拍照及訪問老 闆,並加入中日美食或中國人與日本人口味的對比,最後做成報 告,給同學們做詳細的介紹。

J 生因為工作的背景,個性較成熟,對社會的話題感興趣,

所以他選定的題目是「台灣的人口結構」。這個話題本來不在課 本的範圍中,但是基於課本介紹了台灣的選舉這個社會現狀,研 究者認為這個題目也還不算太離譜,所以同意他往這方面發展。

他的構想是先收集資料,了解中、日人口結構的對比,分析現狀,

再訪問台灣同事與日籍同事在這些現狀下的感受(例如:經濟上 的壓力增加、對婚姻的認同感等等),並加入自己的親身感受做 比較。

S 生對旅遊很感興趣,所以她選了「一起去日本吧」這個題 目。她的構想是先收集外國人赴日旅遊情形的資料及日本政府對 日本觀光業的現行政策,再訪問台灣朋友赴日旅遊的經驗與台灣 人心中熱門的旅遊城市。因為她來自一個觀光業並不算發達的小 城市,她想讓大家認識她的家鄉,所以最後她想加入她家鄉的介

紹。

Q 生選了「台灣的政治」這個題目,有一點兒出乎研究者的 意料。原來她是交換學生,在日本就讀政治系,她說回日本後老 師肯定會問她台灣的政治問題,她正好可趁著這個機會研究台灣 的政治。在這次任務的選題中,她是唯一一個選了和自己的興趣 相左的題目的學習者。她的構想事先收集有關政治的資料,再訪 問台灣及日本朋友對台灣政治的觀感,加入台灣及日本政治的比 較。

L 生因為在加拿大時接觸到功夫,進而想來台灣學習中文,

所以研究者建議他可以做「功夫」這個和運動有關的題目。他的 構想是收集功夫的資料,訪問和他一起學功夫的台灣人和外籍人 士的看法,比較功夫在加拿大和台灣的發展情形,加入他學習功 夫的心得,還要給我們介紹表演一些功夫的常用名詞與招式。

M 選定題目的情形比較特殊。因為本班學生在學期中都常表 現出赴泰國旅遊的濃厚興趣,所以大家建議 M 生做有關泰國旅 遊的題目,M 生也答應了。後來他思考後提出的構想是先收集泰 國旅遊資料,訪問他的台灣同事、現在的同學與泰籍朋友對泰國 旅遊的經驗與構想,經過比較之後,為不同個性的人設計不同的 泰國旅遊路線,並介紹他自己的旅遊經驗。

表 四-8 學習者選定的題目簡表

學習者 選定的題目 相關課題 選此題目的主因 Y 「公館美食地圖」 第二課

「吃什麼好」

喜歡美食 家住公館 J 「台灣的人口結構」 台灣的現狀 對社會的話題感

興趣

S 「一起去日本吧!」 第十四課

向、提出閱讀資料上的問題或詢問語言上的表達方式。

2. 計畫階段 (Planning):

第三週,學習者簡單向研究者報告他如何完成任務,得到了 什麼結果。學習者先交初稿,研究者看過之後請學習者進行修改 或加入更多內容,再交出完稿。學習者的表現都很好,讓人相當 期待他們的正式報告。學習者開始準備下一階段的正式口頭報 告,研究者給予如何進行口頭報告的建議。對發音較沒有信心或 較嚴謹的學習者,開始出現要求研究者發音上的協助。因為 J 生 與 Q 生的書面報告中使用的詞彙或語句較晦澀(可能是直接從 資料上擷取下來的),為了擔心造成同學理解上的困難或發表者 本身解釋這些詞彙的麻煩,研究者和 J 生與 Q 生討論後,將艱澀 的部分修改成同學容易理解的語句。研究者要求學生務必準備讓 同學更容易瞭解報告內容的輔助工具(如 powerpoint 或道具 等),及背下報告內容。

3. 報告階段 (Report):

第四週的星期一,學習者向全班報告任務活動得到的結果,

因為都是大家感興趣的主題,所以討論起來相當熱烈。從討論中 也知道學習者為這次任務的報告下了不少功夫、閱讀了不少資 料,發表者大都能解答同學們即席的問題。學習者也達成了研究 者的要求,準備了輔助工具與背下報告內容。整體的表現相當令 人滿意,也都達到了研究者設定的 5C 教學目標。

(三) 任務後階段 (Post-task):

每個學習者的報告中一定都會出現其他同學不懂的生詞,研 究者的作法是盡量讓報告的同學互相進行解說,再加以指導。

在文檔中 任務類型 2 (頁 26-3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