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任務類型 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任務類型 2"

Copied!
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任務設計與教學實施

本研究以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架構為基礎,設計了兩次較大型的任務型 教學活動(一為期中任務,一為期末任務)。本章包括四節,第一節先說明 這兩次任務型教學活動總的教學設計理論基礎,並說明教學目標、教學時程 與評估方式。第二節為背景介紹,內容包括本研究進行的時間、參與這兩次 任務活動之學習者的國籍、程度的介紹。第三節說明期中任務活動執行前的 設計與任務實際進行的步驟與過程與學生評量標準與成果。第四節則說明期 末任務活動執行前的設計與任務實際進行的步驟與過程與學生評量標準與 成果。

第一節 兩次任務型活動的架構

本小節在介紹這兩次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教學設計基礎,並說明總的教學 目標、教學時程與評估方式。

1.1 教學設計理論

本研究根據 Ellis (2003)、Nunan (1989)及 Littlewood (1981)所述的任務 活動設計架構,設計了兩次較大型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一為期中任務,一為 期末任務)

Ellis (2003)的任務活動設計架構如【圖四-1】

(2)

任務 1. 任務類型 2. 主題 3. 進行的準則

語言 1. 形式 2. 功能

任務型活動

無語言焦點的任務 有語言焦點的任務

教材——任務計畫

圖 四-1 任務活動的設計架構

(資料來源:Ellis, Rod. (2003).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6)

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首先要考慮任務的類型、主題與進行的準 則。大部分的任務活動都把學習者在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上的能力包括在 內,就是所謂的「有語言焦點的任務」;若不考慮學習者的語言能力的任務 活動,則稱之為「無語言焦點的任務」。活動設計者縝密構思了任務型活動 每一進行步驟之後,做出了學習教材,也就是提供給學習者依循參考用的任 務計畫。本研究的兩次較大型任務型教學活動,活動主題都是從學習者學過 的課文之中挑選出來的,在學習時學習者學到了不少相關語言知識與文化知 識,這些都是他們進行任務活動時的語言工具。研究者要求他們多運用自己 的語言知識,使用學過的詞彙與文法去達成任務活動所需的溝通。故本研究 的任務型態是屬於「有語言焦點的任務」。

(3)

Nunan (1989)所描述的任務的六項要素(如【圖四-2】,即教學目標 (Goals)、輸入 (Input)、活動 (Activities)、教師角色 (Teacher role)、學習者 角色 (Learner role)與環境 (Settings),本研究也將這六項要素整合後,進行 兩次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教學設計。

教師角色 教學目標

學習者角色

輸入 任務

活動 環境

圖 四-2 任務活動的架構

(資料來源:Nunan, David. (1989).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1)

確定了教學目標(詳見下一小節)之後,在任務活動進行的每一個階段,

學習者都可以透過發問、文章、影像等得到資訊的方式,獲得語言輸入。打 破了傳統的課室教學,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靈活使用語言能力,學習 者的角色也不在像傳統教學中只是接收者,而轉變為創造者、參與者,甚至 於自我監督成為監督者;教師的角色也轉為協助者。

除了 Ellis 與 Nunan 的教學設計理論以外,也將 Littlewood (1981)的溝 通式教學活動步驟設計列入考量中。Littlewood 認為進行溝通活動之前應先

(4)

有一「溝通前活動」,學習者先學習到在溝通活動中可能會用上的詞彙與語 法結構,進行教師設定的問答練習,之後再進行溝通活動。溝通活動步驟如

【表四-1】:

表 四-1 Littlewood 的溝通式教學活動步驟設計 溝通前活動

pre-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1. 語法結構練習活動 structural activities 2. 類似溝通練習活動

puasi-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溝通活動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1. 功能性溝通活動

functional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2. 社會互動溝通活動

social interaction activities

(資料來源:Littlewood, W. (1981).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86)

1.2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就是教學活動背後的意圖,用來幫助教師訂定教學實施計畫,

再透過教學之後的學習評量來檢視教學實施的成果。本研究進行的兩次任務 型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透過任務型教學活動實際運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

學習任何語言都以達到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並重為最理想目 標,然而一般的課室教學多著重在讀寫,學習者缺少在真實世界 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是希望藉由 這些教師設計過、符合學生程度的任務型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者 的語言使用能力,將課堂中學到的詞彙、文法、文化觀念等等作 統整,自然地使用語言。

1. 聽:任務型教學活動要求學習者必須實際和活動中的相關人 士進行溝通,不論是以提出問題、討論或交換訊息的方

(5)

式,學習者都必須運用「聽」的能力來得到所需的訊息。

2. 說:學習者在找資料、進行訪問時都要用到「說」的能力,

他們必須用適當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以獲 取所需的訊息。任務型教學活動的教學步驟中,有一口 頭報告階段,學習者要向其他學習者及教師報告,學習 者也可以藉此提升正式報告的口語能力。

3. 讀:學習者在任務進行中,需要能理解他收集來的資料,作 為和他人溝通時的基本背景知識。

4. 寫:任務型教學活動最後要求以書面報告形式呈現,學習者 必須將透過訪談、閱讀等方式得到的資訊,加入自己的 意見後,書寫成正式的書面報告。學習者必須用將統整 過的意見,利用學過的文法及詞彙,完整地表達出來。

(二)達到 5C 的課程標準

一般的語言教學多著重在詞彙與文法教學上,但如何將這些 課堂中學到的一成不變的語法知識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的溝通 上,對學習者有時候是一大難點。藉由這些任務型教學活動,希 望能達到溝通(communication)、文化 (cultures)、多元

(connections)、辨思 (comparisons)、實用 (communities)這五個課 程標準。

(三)學習者自我檢視學習結果

鼓勵學習者將課本所學實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將學得的詞 彙、文法與文化觀念實際應用。學習者也可在活動執行的過程及 結果中,發現到自己學習得不夠或用得不對的地方,自我檢視學 習結果。有時候學習者追求自我進步的學習動機,遠比教師說破

(6)

(四)提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不同於學習環境只限於教室中機械式操練的學習方式,任務 型教學活動可讓學習者到「真實世界」中進行活動,並建立小組 合作的團體關係,教學方式與教學環境的轉換,可以提升學習者 的學習興趣,讓教學更多元化。

(五)多元的評量方式

一般的語言教學多依靠單一的紙筆評量,有時候再加上口語 能力評量。然而進行任務型教學活動是在測試學生的綜合認知表 達能力,學生要自己主動尋找,利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及自己收 集的資料來完成這些任務。評量的方式較多元,也較沒有壓力。

對不善於紙筆測驗或容易考試焦慮的學習者來說,是比較理想的 評量方式。學習者也可自行觀察同學的語言能力,自我提醒督 促、進而自我進步。

1.3 任務進行的時程

Willis (1996)把一個任務分成三個步驟:任務前階段、任務階段和任 務後階段。在任務前階段和任務階段中,學生注重溝通來完成任務;任務後 階段教師再呈現語法點,加以練習。根據 Willis 的步驟,將這兩次的任務 型教學活動進行的時程及該進行的步驟規劃如下:

(一)任務前階段 (Pre-task):

發下活動單、時間表或實施辦法及評量標準,先讓學習者對這 次任務活動有大致上的了解,有參考的依據。先與學習者討論教師 設計的這些任務活動,聽聽學習者的意見。就研究者個人的經驗來 說,有時候學習者提出了相當值得採納的想法與建議,這是教師沒

(7)

考慮到的。如果教師覺得值得採用,也可在詢問學習者多數意見 後,及時加入學生的活動中。告訴學生任務活動的重要性,讓他們 知道這是對他們有好處的活動,並讓他們知道這是重要的評分標 準,雖然一開始覺得麻煩,還是要好好地執行。

(二)任務階段 (The Task cycle):

1. 任務階段 (Task):

按照活動的時程,學生開始進行任務。教師隨 時提供相關 資訊,給予建議指導。

2. 計畫階段 (Planning):

學生簡單向教師或全班同學報告他如何完成了任務,得到什 麼結果。學生先交書面報告,準備下一階段的正式口頭報告,教 師可給予語言上的指導。報告重點在於清楚、有組織。

3. 報告階段 (Report):

小組向全班報告任務活動得到的結果,要求學生盡量背下報 告的內容,並要求學生讓報告更多元化、更生動一點,務必使用 讓同學更容易瞭解的輔助工具,如:powerpoint、道具、照片等。

報告後讓學生們進行互動討論,教師也可加入討論,進行評論。

(三)任務後階段 (Post-task):

1. 分析 (Analysis):

學生在同學的報告中找出新生詞或語法,教師可讓報告的同 學進行解說,再加以指導。

2. 練習 (Practice):

(8)

1.4 任務型教學活動的評估

一般的語言教學多依靠單一的紙筆評量,但這是不完整的,忽略了學 生學習過程及行為表現。傳統的評估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及創造性。進 行任務型教學活動,重要的是學習過程的整體表現,故行動表現評估的使用 是必要的。本研究中根據研究者設計出的任務定下標準,並告知學習者各項 具體評分的標準,讓學習者在任務進行中更有所依據,知道應往那個標準進 行。

第二節 背景介紹

本節為背景介紹,內容包括本研究進行的時間、參與這兩次任務活動之 學習者的國籍、程度的介紹與分析。

2.1 研究進行時間

約十二週。自 2005 年 12 月 1 日開始上課,至 2006 年 2 月 28 日止1 每天下午兩點到五點上課三小時,每週十五小時。

2.2 學習教材

實用視聽華語二上冊。內容如【表四-2】2

1 本學期適逢農曆春節,師大國語中心自 2006 年 1 月 28 日至 2006 年 2 月 12 日放假。

2 內容摘自實用視聽華語二教師手冊。

(9)

表 四-2 實用視聽華語二上冊內容介紹

課名 內容介紹

第一課 新室友 本書主要人物的背景介紹,並點出東西方父母 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教養方式的不同。

第二課 吃什麼好 介紹在餐廳吃飯可能需要的詞彙,也說明東西 飲食習慣的不同,並簡單介紹台灣「食」的概 況。

第三課 我想去台灣 介紹在申請來台灣學中文需要的詞彙,並簡介 台灣「住」和「行」的概況。

第四課 談談地理吧 介紹有關地理的詞彙,可以簡單談論台灣與美 國的地理。

第五課 氣候跟出產 介紹談天氣和出產的詞彙,並對中美兩國的氣 候和出產稍做比較。

第六課 考不完的試 介紹談論考試的詞彙,並比較讀書方法的不同。

第七課 念大學真不容易 介紹台灣的教育制度

第八課 你也打工嗎 介紹談打工經驗的詞彙,並簡介台灣學生打工 的情形

第九課 誰最漂亮 介紹描述人物和環境的形容詞。

第十課 你選誰 介紹有關選舉的詞彙,淺談中美兩國的選舉制 度。

第十一課 歷史是怎麼說的 淺談中美兩國的歷史,附帶提出中國人收受禮 物的習慣。。

第十二課 看球賽 介紹談籃球、棒球所需的詞彙。

第十三課 過節了 介紹美國感恩節、聖誕節的習俗,附帶一點電

(10)

話用語。

第十四課 放假到哪裡去 介紹美國的觀光勝地。

2.3 學習者背景資料分析

六位學習者背景資料如下:

 Y,女,26 歲,日籍,課程開始時已在台灣六個月。母語為日語,

利用工作前的一年來台灣學習中文。該生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小 學時住在香港,但是她讀的是日僑小學,所以她說根本沒學到什麼 中文,只會基本的廣東話。中學在法國和日本讀書,在美國念大學,

大學期間還曾去墨西哥當交換學生一年,所以她來台之前已經會說 日語、法語、英語及西班牙語四國語言了,很有語言天分。在課堂 中,她的反應很快,聽力佳,記憶力強,理解力強,也很能融會貫 通,對老師交代的功課也都能完成。該生個性活潑,台灣朋友很多,

所以聽、說的部分沒有什麼問題,讀、寫能力的部分也很好,只是 因為她在日本就學的時間很短,一般日本學生對漢字書寫沒有什麼 問題,相較之下,她的漢字就略顯稍弱。她特別喜歡台灣的美食,

常常給我們介紹很多餐廳。另外,她旅居各國,所以也對各國文化、

旅遊有興趣。

 J,男,26 歲,日籍,課程開始時已在台灣三個月。母語為日語,

公司派他來台灣學中文,學習動機相當強烈,每天早上還有四個小 時私人家教課,自我要求很高。他在美國讀中學讀了六年,所以英 語流利。聽同班同學說,他的公司在日本是人人想進的大公司,但 他一點兒驕氣都沒有,態度和善,和同學與老師都相處融洽。在課 堂中,他的配合度高,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沒有問題。他在班上年紀 稍長再加上工作的關係,所以有一些他有興趣的話題(如經濟、選 舉、歷史等等),其他同學們常常覺得沒興趣,他也喜歡運動的話題。

(11)

 S,女,21 歲,日籍,課程開始時已在台灣六個月。母語為日語,

是師範大學和日本的大學的交換學生,在日本就讀國際文化系。個 性開朗,態度親切和善,配合度高,理解力強。她有一份打工的工 作,課堂以外還算有說中文的機會。聽說讀寫大致都不錯,但有明 顯的日本口音。對各國文化及旅行很有興趣。

 Q,女,20 歲,日籍,課程開始時已在台灣六個月。母語為日語,

是師範大學和日本的大學的交換學生,在日本就讀政治系。比較不 愛說話,不愛笑,但和老師同學相處都很融洽,理解力強,也有一 份打工的工作,常和台灣的朋友說話,所以常常使用很多年輕人用 的流行語。她也很喜歡使用程度稍高的詞彙,同學們常常聽不懂。

聽說讀寫大致都不錯,但有明顯的日本口音,發音咬字不太清晰,

說話也很小聲。對流行文化有濃厚的興趣。

 L,男,19 歲,加拿大籍,課程開始時已在台灣三個月。母語為法 語,英語也很流利。他因為在加拿大時接觸到功夫進而想來台灣學 習中文。因為年紀較小,所以有時候太小孩子氣,好惡明顯。因為 有台灣的女朋友,所以有時候不接受老師的說法,比較相信女朋友 給的答案。當他對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時就會不太專心,而且常常 出言抱怨。在漢字書寫學習上,也沒有一般西方學生的問題。學習 力強,聽說方面都很強,但不喜歡閱讀及寫作。對中國藝術文化(如 漢字、書法、國畫等)及中國功夫有興趣。

 M,男,22 歲,泰國籍,課程開始時已在台灣六個月。母語為泰語,

但因為是華裔學生,所以本來的中文基礎就不錯。個性隨和,配合 度高,做事認真。他在台灣和親戚同住,早上也和台灣人一起工作,

所以聽、說的方面完全沒有問題,但有時也因此不太注意文法的學 習,漢字書寫方面也稍弱。有明顯的泰國口音。對電腦、繪圖與流 行文化有興趣。

(12)

表 四-3 學習者背景資料簡表

基本資料 學習狀況 興趣

Y,女,26 歲,日籍 有語言天分 聽說讀寫俱佳

美食、各國文化、旅遊

J,男,26 歲,日籍 聽說讀寫俱佳 學習動機強

經濟、選舉、歷史、

運動 S,女,21 歲,日籍 聽說讀寫大致都不錯

有明顯的日本口音

各國文化、旅行

Q,女,20 歲,日籍 聽說讀寫大致都不錯 有明顯的日本口音

常用較難的詞彙

流行文化、政治

L,男,19 歲,加拿大籍 聽說方面都很強 不喜歡閱讀及寫作

中國藝術、中國功夫

M,男,22 歲,泰國籍 口語特別流利 不太注重文法的學習

有明顯的泰國口音

電腦、繪圖、流行文化

本班男、女學生各三位,唯一較遺憾的是日本籍學生佔了四位,如果國 籍分配分散一點更佳,更容易看出不同國籍、不同文化的學習者對任務活動 的接受度、看法與成果。這個班的程度很整齊,學習動機很強,聽說讀寫四 方面都不差。除了學習者 L 常對他不感興趣的任務活動表示不悅以外,其他 學習者配合度都很高,所以有時候學習者 L 也不得不配合。在進行任務型教 學活動時沒有太多太大的困難,只要任務活動不是他們抗拒的題材,跟學生 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做這個活動、希望他們達成怎樣的目標,他們都會樂意去

(13)

做。對本研究來說,這是一個很理想的可以觀察任務型活動進行情況的班級。

第三節 期中任務的設計與執行

本節說明期中任務活動的設計過程、前置作業的工作及希望學生達成的 目標、任務的評量標準、任務正式執行的步驟與過程觀察,最後是學生展現 的活動成果。

3.1 期中任務的教學設計與目標

依照師大國語中心的行事曆,將期中任務訂在 2006 年 1 月 5 日到 1 月 9 日進行。這一週之前學生可以學到第六課,研究者就本身的上課經驗發 現,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氣候等課題不太感興趣,對越生活化的題材越 感興趣,在學習第二課「吃什麼好」的時候課室氣氛與學生反應是最好的。

基於要讓學生在「真實世界」運用他們的溝通能力,並顧及學生的接受度,

設計了利用第二課「吃什麼好」為主題的期中任務活動。以實際溝通能力驗 收學習成果,並加強學生對周邊環境的認識。讓學生應用所學來完成此次任 務活動:認識菜名、學習課本中沒學到的中國菜的知識、泛讀菜單並能點菜,

並能將所吃的菜加以描述,進行比較。

參與此次任務的有兩個班級,分別為六人(甲班)和五人(乙班),一 共十一個學生。兩班的學習進度一樣。甲班由研究者本人教授,乙班則由 W 老師教授。甲班的活動進行情形的資料來源為研究者在教學活動中實際對學 生反應等等的觀察而寫成觀察記錄。乙班情形則由 W 老師口述作為補充說 明。

決定了教學目標以後,研究者先到兩家有名的中國餐廳索取菜單,其中 一家餐廳本來不願答應,但在告知店家這是師大國語中心的教學活動,並且 會帶學生去實際消費後,店家也欣然答應了。

(14)

拿到兩家餐廳的菜單之後,開始和W老師進行討論,我們挑出菜單中常 見的食材,利用網路找到這些食材的圖片,製作了期中任務學習單3及期中 任務時程表4,學習單分成兩部分,一是利用圖片來找出食材的名字,二是 給食材的名字要學生找出這是什麼。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先實地到超級市場 找出圖卡及字卡上的菜名、價錢等簡單資訊,並利用照相機或手機可以拍照 的工具,回到課室後向同學們介紹,老師再加以驗收、回饋及補充。讓學生 們可以實地在超級市場進行活動,如果需要協助時也可以和超級市場中的人 進行溝通。再請學生一人挑一個食材,請他們去問問朋友這個食材可以用來 做什麼菜,進行實際的溝通。

在課室中,學生介紹他們調查到的資訊之後,再將學生分成兩組,發給 他們兩家餐廳的菜單,讓他們研究菜單,並不是每道菜大家都知道是什麼,

所以吃過的同學可以就個人經驗將這道菜描述給同學聽,老師也可以從旁協 助。老師此時也可補充中國菜的做法,如煎、煮、炒、炸、紅燒、蒸等等。

再讓學生擬一道菜單,最好是多樣化的菜色,味道(酸、甜、辣等等)、做 法都不一樣。讓學生對中國人點菜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比方說我們不會全 部的菜都是肉類,一定會有青菜、會有湯等等,這些都是課本中學不到的。

課室活動的部分結束後,將兩班的學生混合再分成兩組,一組由研究者 帶領,一組由 W 老師帶領,去兩家不同的餐廳,讓學生實際將他們在課堂所 學的東西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先互相認識,再請兩班的同學討論一 下,決定出最後點什麼菜,並讓學生自己跟服務生溝通,並規定他們每個人 要詢問服務生某道特別的菜(例:獅子頭)裡有什麼、做法等等。在這些活 動中都是以學生為溝通者,老師只是扮演他們的協助者。提醒學生觀察餐廳 的裝潢、價位、服務生的態度等等,以便做報告中描述性的語句。最後請學 生回家之後寫一篇對此活動的心得,並從吃的菜中選一道最喜歡的菜,找出 這道菜的做法。下次上課進行口頭報告,跟另一組的同學分享今天的經驗,

交換對兩家餐廳的心得。

將活動的時程表簡述如下:

3 附件一 期中任務學習單

4 附件二 期中任務時間表

(15)

表 四-4 期中任務時程表

時間 任務要求

1 月 5 日: 1. 學習者到超級市場找出任務單上食材圖片的名 字。也要把任務單上那些只有中文名字的食材找 出來,而且要用照相機把食材照下來。完成任務 後展示給另外兩組的同學看。

2. 每個學習者負責一個食材,並要問一問台灣朋友 這個食材可以用來做什麼菜?

1 月 6 日 1. 在課堂上介紹食材與這些食材可以用來做什麼 菜?

2. 全班分成兩組,研究者發下菜單,讓學習者試著 點一桌菜,進行中國飲食文化、點菜方式的輸入。

3. 全班分成兩組,由兩位老師帶領,到不同的餐廳 去吃飯。

4. 點菜前,讓學生先認識另一班的同學。討論後決 定點什麼菜。請學習者自己跟服務生點菜。

5. 請學習者詢問服務生某道特別的菜(例:獅子頭)

的材料及做法等等。

6. 請學習者帶著照相機、紙筆把吃飯的情形記錄下 來,以便做書面及口頭報告。。

7. 學習者從吃的菜中選一道最喜歡的菜,學習者可 以上網、問朋友或查食譜,把菜的做法寫下來。

1 月 9 日 1. 分成兩組,口頭報告到餐廳吃飯的情形,要用照 片介紹。

(16)

3. 每個人交一篇心得報告。

根據 5C 的課程標準,將期中任務的教學目標列表如下:

表 四-5 期中任務的教學目標 一、溝通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學生必須實際到超級市場、餐廳進行任務,

任務活動中必須和同學討論合作、認識新同 學,和超級市場人員、餐廳服務生進行問答 以獲取資訊,這些都是雙向溝通。去不同餐 廳的兩組同學還要在課室中分別報告自己的 所見所聞與心得,交換經驗。

interpretive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習到食材的名字、菜 的做法等等,能閱讀菜單,完成點菜的任務。

presentative 此次任務中,學生必須進行介紹菜名、介紹 餐廳等等多次的口頭報告及完成一篇書面報 告。

二、文化 (cultures)

practices & perspectives 學生在此次的任務中學習到中國菜的特色、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並學習到如何點菜、詢 問菜色等等。

products & perspectives 學生在此次的任務中認識了不少菜名。

三、多元 (connections) further the knowledge of other discipline

學生可利用此次任務所得到的知識自行拓展 相關的知識。如中國菜的做法、中國各菜系 的不同等等。

(17)

acquire original & distinctive viewpoints of the people in places

學生可自行閱讀菜單、閱讀食譜,不需他人 傳譯。

四、辨思 (comparisons) comparison on the nature of both target & native language

學生在此次的任務中學習到用中文點菜,和 他的母語比較起來有什麼差異。

comparison on the concept of culture between target &

native’s

學生在此次的任務中學習到中國飲食和本國 飲食的差異。

五、實用 (communities) apply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within and beyond school setting

實際去餐廳點菜,讓學生有機會在真實世界 中運用中文。

growth of insights, evidence of becoming life-long learners by using the language for enjoyment & enrichment

瞭解中國人的飲食方式,進而了解中國人的 人生哲學。

3.2 期中任務活動的評量標準

得先告訴學生期中任務的分數佔的學期成績比例不輕,讓他們正視這個 活動。將評分的標準列在任務的時程表上,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努力可以換來 什麼代價。

將評分的標準分成四個部分(整個任務活動以一百分計)

(一)活動進行部分 30%:評分的細項為

(18)

1. 是否準時完成 10%

2. 是否做好該負責的介紹 10%

3. 態度及配合度 5%

4. 小組合作的情形 5%

(二)書面報告部分 30%:評分的細項為 1. 是否準時完成 10%

2. 內容是否豐富,文章是否通暢 10%

3. 所使用的詞彙與文法是否正確 10%

(三)口頭報告部分 40%:評分的細項為 1. 準備是否充分,是否熟記報告內容 10%

2. 口語表達是否流暢 10%

3. 發音是否正確 10%

4. 是否使用輔助工具(如 powerpoint、照片)10%

3.3 活動步驟、過程觀察與成果

2006 年 1 月 3 日發下期中任務時程表,因為這是研究者設計過的活動,

所以學習者不用花太多心思,只要按照規定行事就可以了。由於這次任務實 為兩個小型任務的結合:一為到超級市場找菜、訪問朋友,二為點菜及用餐 的活動。所以不再將第二個任務階段再細分為三個細項來介紹。

(一)任務前階段 (Pre-task):

發下活動單、時間表或實施辦法及評量標準,先讓學習者對這

(19)

次任務活動有大致上的瞭解,有參考的依據。學習者聽到可以不用 在教室中上課都顯得興致高昂,再加上又是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在 進行期中任務的推動上,沒有多大的阻力。

(二)任務階段 (The Task cycle):

將六名學習者分成三組,每組一男一女。依照任務時程表,

學習者在 1 月 5 日上課前要親自拿著任務學習單到超級市場去進 行任務,他們要實際找到學習單上的食材,拍照並回答相關資 訊。學習者對學習單上的食材(如:花枝,鮮蚵)都感到很好奇,

研究者擔心超級市場太大他們找不到東西,建議他們如果遇到困 難時可以請教別人。因為本班學生中有一華裔學生 M,他本身已 經有這些食材的知識,但研究者要求他一定得實際去超級市場進 行拍照的活動,所以全部的學生都選擇跟他一起去,因為可以省 下他們找東西的時間,這個部分進行得很順利。1 月 5 日課室中,

同學們介紹自己找的食材,展示照片及查到的相關資訊,也由於 他們是一同進行活動的,其實每個人都親眼看過了食材實際的樣 子,研究者認為效果比單看照片更好。在報告的同時學生們也討 論他們是否吃過這種食材?在哪裡吃到的?有些菜他們不知道 菜名,研究者鼓勵他們把菜的樣子、味道形容給大家聽,訓練他 們的描述能力,同學也可提供解答。並要他們從學習單中各挑一 種食材,下課後訪問台灣朋友這種食材可以做什麼菜?隔天上課 要簡單地報告。

1 月 6 日上課時先讓學習者報告他們前一天的訪問成果,學 生們都準備得不錯,大家還討論起自己在哪裡吃過這道菜、他的 國家也有類似的菜等話題。因為之後要進行模擬點菜的活動,所 以在這時候研究者開始一邊加入了中國菜常識的輸入,如煎、

煮、炒、炸、紅燒等作法。這部分告一段落以後,將學生分成兩 組,發下兩家餐廳的菜單,各組同學要模擬點菜的活動。當然菜

(20)

多是出自於菜單中,學生們並不是全然看不懂,吃過的同學可以 就個人經驗將這道菜描述給同學聽,研究者也從旁協助及補充中 國菜的常識,讓學生對中國人點菜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比方說 我們不會全部的菜都是肉類,一定會有青菜、會有湯等等,這些 知識都是課本中所沒有的。學生最後擬出的菜單成果令人滿意,

很符合中國人的點菜方式。

當日下課後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由研究者帶領,一組由 W 老師帶領,去兩家不同的餐廳,讓學生實際將他們在課堂所學的 東西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先互相認識,學生們都很喜歡認 識新朋友,很快就聊得很開心。到了餐廳以後,請兩班的同學說 一說他們各自擬的菜單,兩組當然有所出入,所以再討論一下,

決定出最後點什麼菜。並讓學生自己跟服務生溝通、點菜,並規 定他們每個人要詢問服務生某道特別的菜(例:獅子頭)裡有什 麼、做法等等。用餐中學生們把吃到的菜都拍下來,當作週末寫 心得報告的資料。研究者提醒學生觀察餐廳的裝潢、價位、服務 生的態度等等,以便做報告中描述性的語句。活動也順利完成。

W 老師帶領的那組則發生了一點小問題:學生們點菜時沒有把 價位列入考量,最後結帳時學生覺得花五百元吃一餐太貴而抱怨 連連。這是研究者在設計活動沒有考量到的一點。

當天最後請學生回家之後寫一篇對此活動的心得、介紹一下 餐廳,並從吃的菜中選一道最喜歡的菜,學習者可以上網、問朋 友或查食譜,找出這道菜的做法,因為要報告給同學聽,他們必 須先消化資料,用簡單的方式介紹,不能只是照抄。

1 月 9 日上課時,學生分組進行口頭報告,利用 powerpoint 或照片,跟另一組的同學分享吃飯的經驗,交換對兩家餐廳的心 得,進行兩家餐廳的比較,學生們討論得相當熱烈。然後報告他 們最喜歡的菜的作法,學生們也都確實做到該做的調查。值得一 提的是,這個部分大家都需要台灣朋友的幫助,他們說網路上或 食譜上的作法專有名詞太多,就算查了字典,他們也不太能理解

(21)

該用法,更別說要給同學們介紹了,所以他們都在台灣朋友協助 下才完成了這個報告。

(三)任務後階段 (Post-task):

這次任務的任務後階段之重點不是在語法的練習,而是在於 建構學生對「中國菜」這個主題的詞彙與文化概念。

3.4 期中任務活動的成效

這次期中任務學習者都算達成了研究者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和這班的學 習者討論以後,學習者對期中任務的看法與心得如下:

1. 雖然任務單上的要求看起來很多,但是因為和實際生活相關,

而且進行起來很簡單,又可以用到課本的生字,學習者都覺得 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

2. 學習者學到很多中國菜的知識、文化常識、餐廳用語等等,在 實際生活上是很實用的一項工具。

3. 上課方式較輕鬆有趣。

4. 進行任務時好玩是好玩,但是不要花太多錢。

5. 口頭報告找資料時很痛苦,但報告以後很有成就感。

根據觀察整個期中任務活動的進行與評量之後,研究者覺得獲得成效之 處:

1. 學習者都達成了研究者設定的每一項教學目標。

2. 學習者都利用語言能力實際和台灣人進行溝通。

3. 學習者學到了很多從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

(22)

4. 學習者按照規定的時程一一完成該完成的部分。

5. 在報告階段時,學習者都能對同學提出的問題立即回應,證明 他們收集資料方面的工作做得足夠、理解資料方面也沒有問 題。

第四節 期末任務的設計與執行

本節說明期末任務活動的設計過程、前置作業的工作及希望學生達成的 目標、任務的評量標準、任務正式執行的步驟與過程觀察,最後是學生展現 的活動成果。

4.1 期末任務的教學設計與目標

學期到了尾聲,學習者開始出現疲乏的狀態,所以此時想讓他們做一個 大型的任務活動,振奮一下精神。既然是振奮精神的活動,就一定要是他們 感興趣的主題,所以期末任務活動的設計較期中任務簡單得多。

依照師大國語中心的行事曆,將期末任務訂在 2006 年 1 月 23 日到 2 月 27 日進行,時間看起來很長,是因為中間放了兩週的新年假期。任務開 始時學生學到了第十課,所以研究者先簡單介紹了後面四課的主題(見表四 -1),然後發下時程表5,因為有了期中任務的經驗,學生清楚知道得照著時 程表來進行。

這次任務的主題是請學生一人或兩人一組,每組從這學期學到的十四個 主題中挑選一個感興趣的主題,自訂題目。但是嚴格規定學生必須親自去查 資料,還要設計問題訪問台灣人,進而比較台灣與他的國家此情形的異同。

在期末活動中,他們必須閱讀資料、訪問、書寫報告,及最後的口頭報告,

聽說讀寫這四項語言技能都包括在內了。學習者遭遇困難時教師隨時提供幫

5 附件三 期末任務時間表

(23)

助與指導,擔任協助者的角色。

將活動的時程表簡述如下:

表 四-6 期末任務時程表

時間 任務要求

第一週 1 月 23-27 日

1. 選定題目。

2. 開始收集資料、閱讀資料,擬定訪問的題目。

3. 開始進行訪問。

放假

1 月 28 日-2 月 12 日

思考報告的方向。

第二週 2 月 13-17 日

開始進行書寫報告的部分

第三週 2 月 20-24 日

1. 2 月 20 日(星期一)交初稿

2. 將教師批閱後的初稿再加潤飾,完成完稿。

3. 準備口頭報告:把文章背下來,做 powerpoint 等等。

第四週

2 月 27 日(星期一)

1. 口頭報告

2. 仔細聆聽同學的報告,進行討論!

根據 5C 的課程標準,將期末任務的教學目標列表如下:

(24)

表 四-7 期末任務的教學目標 一、溝通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學生必須至少實際訪問三個台灣人,運用課 堂所學的中文表達自己的目的,獲取所需的 資訊,進行雙向溝通。

interpretive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必須瞭解訪談與收集得來 的資料內容。

presentative 學生必須完成一篇三千字的書面報告,並要 向全班做口頭發表,把自己得到的結果告訴 同學。

二、文化 (cultures)

practices & perspectives 學生可以了解這些主題中的中國文化特色與 風俗習慣。

products & perspectives 學生可以學到產品與中國人文化思維的關係

(例如粽子和端午節的關係) 三、多元 (connections)

further the knowledge of other discipline

學生可利用此次任務所得到的知識自行拓展 相關的知識。

acquire original & distinctive viewpoints of the people in places

學生可自行閱讀資料,不需他人傳譯。

四、辨思 (comparisons) comparison on the nature of both target & native language

學生使用中文時,能了解中文的表達方式和 他的母語比較起來有什麼差異。

comparison on the concept of 透過和自己國家的文化比較了解各國的文化

(25)

culture between target &

native’s

差異。

五、實用 (communities) apply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within and beyond school setting

透過訪問台灣人,讓學生實際在日常生活中 運用中文。

growth of insights, evidence of becoming life-long learners by using the language for enjoyment & enrichment

將報告的心得內化成自己的生活體驗。

4.2 期末任務活動的評量標準

將評分的標準分成四個部分(整個活動以一百分計)

(一)選定題目部分 15%:評分的細項為 1. 是否準時完成報告大綱 5%

2. 態度及配合度 5%

3. 是否確實和老師討論進行方向 5%

(二)報告進行部分 20%:評分的細項為 1. 是否準時完成初稿 10%

2. 是否收集資料及進行訪談 10%

(三)書面報告部分 30%:評分的細項為

(26)

2. 內容是否豐富,文章是否通暢 10%

3. 所使用的詞彙與文法是否正確 10%

(四)口頭報告部分 35%

1. 準備是否充分,是否熟記報告內容 10%

2. 口語表達是否流暢 10%

3. 發音是否正確 10%

4. 是否使用輔助工具(如 powerpoint、照片)5%

4.3 活動步驟與過程觀察

2006 年 1 月 23 日發下期末任務時程表,向學生說明這次的任務大綱,

任務就算是正式展開了。本研究將期末任務的進行過程,以任務型教學活動 的三階段來說明:

(一) 任務前階段 (Pre-task):

發下活動單、時間表或實施辦法及評量標準,先讓學習者對這 次任務活動有大致上的了解,有參考的依據。雖然聽到時學生的反 應並不太樂意,覺得是一件麻煩並浪費時間的苦差事,但是這一班 的學生學習動機都很強烈,在研究者告訴學生這個任務活動的重要 性及預期他們達到的目標,讓他們知道這是對他們有好處的活動,

他們的態度也就轉為接受了。

(二) 任務階段 (The Task cycle):

1. 任務階段 (Task):

活動開始的第一週,學生們先自行分組,最後他們都選擇一

(27)

人一組,研究者詢問原因,原來是他們覺得要找時間湊在一起討 論比較麻煩,他們比較喜歡一個人獨立作業。有的學習者開始時 不習慣自己定題目或沒有用心想題目,會以「想不到題目」做敷 衍之詞。但經過研究者依照平日對他們興趣的了解來協助他們思 考選定題目和報告的方向後,學習者都很快就決定了題目,有了 自己對報告的想法,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詢問了學習者的題目 及為什麼選這個題目,得到的答案和研究者實際觀察他們整個學 期後所做的猜測相去不遠。學生的構想聽起來都相當有創意與豐 富,在構思上不太需要研究者的幫助。

Y 生家住公館,她也知道公館的美食很有名,再加上她對美 食很有興趣,所以她選了「公館美食地圖」這個題目。她的構想 是先收集介紹公館美食的雜誌或網路介紹,選定幾家較適合的店 家(如:價格不能太貴的),然後訪問她的台灣朋友們是否去消 費過、對這家店的評價等等,再親自一一去品嚐、拍照及訪問老 闆,並加入中日美食或中國人與日本人口味的對比,最後做成報 告,給同學們做詳細的介紹。

J 生因為工作的背景,個性較成熟,對社會的話題感興趣,

所以他選定的題目是「台灣的人口結構」。這個話題本來不在課 本的範圍中,但是基於課本介紹了台灣的選舉這個社會現狀,研 究者認為這個題目也還不算太離譜,所以同意他往這方面發展。

他的構想是先收集資料,了解中、日人口結構的對比,分析現狀,

再訪問台灣同事與日籍同事在這些現狀下的感受(例如:經濟上 的壓力增加、對婚姻的認同感等等),並加入自己的親身感受做 比較。

S 生對旅遊很感興趣,所以她選了「一起去日本吧」這個題 目。她的構想是先收集外國人赴日旅遊情形的資料及日本政府對 日本觀光業的現行政策,再訪問台灣朋友赴日旅遊的經驗與台灣 人心中熱門的旅遊城市。因為她來自一個觀光業並不算發達的小 城市,她想讓大家認識她的家鄉,所以最後她想加入她家鄉的介

(28)

紹。

Q 生選了「台灣的政治」這個題目,有一點兒出乎研究者的 意料。原來她是交換學生,在日本就讀政治系,她說回日本後老 師肯定會問她台灣的政治問題,她正好可趁著這個機會研究台灣 的政治。在這次任務的選題中,她是唯一一個選了和自己的興趣 相左的題目的學習者。她的構想事先收集有關政治的資料,再訪 問台灣及日本朋友對台灣政治的觀感,加入台灣及日本政治的比 較。

L 生因為在加拿大時接觸到功夫,進而想來台灣學習中文,

所以研究者建議他可以做「功夫」這個和運動有關的題目。他的 構想是收集功夫的資料,訪問和他一起學功夫的台灣人和外籍人 士的看法,比較功夫在加拿大和台灣的發展情形,加入他學習功 夫的心得,還要給我們介紹表演一些功夫的常用名詞與招式。

M 選定題目的情形比較特殊。因為本班學生在學期中都常表 現出赴泰國旅遊的濃厚興趣,所以大家建議 M 生做有關泰國旅 遊的題目,M 生也答應了。後來他思考後提出的構想是先收集泰 國旅遊資料,訪問他的台灣同事、現在的同學與泰籍朋友對泰國 旅遊的經驗與構想,經過比較之後,為不同個性的人設計不同的 泰國旅遊路線,並介紹他自己的旅遊經驗。

表 四-8 學習者選定的題目簡表

學習者 選定的題目 相關課題 選此題目的主因 Y 「公館美食地圖」 第二課

「吃什麼好」

喜歡美食 家住公館 J 「台灣的人口結構」 台灣的現狀 對社會的話題感

興趣

(29)

S 「一起去日本吧!」 第十四課

「放假到哪裡 去」

喜歡旅遊 想把家鄉風景介

紹給大家 Q 「台灣的政治」 第十課

「你選誰」

就讀政治系 想藉此機會研究

台灣政治 L 「功夫」 第十二課

「看球賽」

喜歡功夫

M 「泰國旅遊」 第十四課

「放假到哪裡 去」

喜歡旅遊

第一週學習者還沒有很進入執行任務的狀況中,他們總覺得 時間還很多。研究者就得一直關心與提醒他們進行的進度,要求 他們收集相關資料和擬定訪問的問題。因為研究者給的壓力及評 量標準中對準時的要求,學習者都能照著時程表來進行。

接下來放兩週的假期,假期開始前研究者一直提醒他們不可 以把這個任務完全拋在腦後。雖然他們都擬定了旅遊或回國的計 畫,研究者也知道此時要他們進行任務太不近人情,可是還是提 醒他們要思考報告的方向,以便假期結束後馬上可以進入任務的 狀況。

活動實際進行的第二週,學習者開始進行任務的訪談,並著 手書寫書面報告。因為研究者常要求學習者寫作文,所以他們對 寫報告這個部分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對於研究者提出這次報告 要達到三千字左右的要求顯得有點兒擔心。大家也比較進入狀

(30)

向、提出閱讀資料上的問題或詢問語言上的表達方式。

2. 計畫階段 (Planning):

第三週,學習者簡單向研究者報告他如何完成任務,得到了 什麼結果。學習者先交初稿,研究者看過之後請學習者進行修改 或加入更多內容,再交出完稿。學習者的表現都很好,讓人相當 期待他們的正式報告。學習者開始準備下一階段的正式口頭報 告,研究者給予如何進行口頭報告的建議。對發音較沒有信心或 較嚴謹的學習者,開始出現要求研究者發音上的協助。因為 J 生 與 Q 生的書面報告中使用的詞彙或語句較晦澀(可能是直接從 資料上擷取下來的),為了擔心造成同學理解上的困難或發表者 本身解釋這些詞彙的麻煩,研究者和 J 生與 Q 生討論後,將艱澀 的部分修改成同學容易理解的語句。研究者要求學生務必準備讓 同學更容易瞭解報告內容的輔助工具(如 powerpoint 或道具 等),及背下報告內容。

3. 報告階段 (Report):

第四週的星期一,學習者向全班報告任務活動得到的結果,

因為都是大家感興趣的主題,所以討論起來相當熱烈。從討論中 也知道學習者為這次任務的報告下了不少功夫、閱讀了不少資 料,發表者大都能解答同學們即席的問題。學習者也達成了研究 者的要求,準備了輔助工具與背下報告內容。整體的表現相當令 人滿意,也都達到了研究者設定的 5C 教學目標。

(三) 任務後階段 (Post-task):

每個學習者的報告中一定都會出現其他同學不懂的生詞,研 究者的作法是盡量讓報告的同學互相進行解說,再加以指導。

(31)

4.4 期末任務活動成果

第一個報告的是日籍的 J 生,他的題目是「台灣的人口結構」,他做了 非常華麗的 powerpoint,同學們都看得嘖嘖稱奇,所以這個本來讓我很擔心 太嚴肅的題目,倒是沒有引起同學們太大的問題。他從網路上收集了不少資 料與圖表,先介紹了台灣的族群分佈、台灣與日本人口結構的比較,從出生 率越來越低討論到結婚率與離婚率的問題,再引出社會的問題(如:女性社 會角色的改變等),再加入他訪問台灣同事與日籍同事在這些現狀下的感受

(例如:經濟上的壓力增加、對婚姻的認同感等等),並加入自己的親身感 受做比較,最後提出一些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建議。因為他訪談的都是男同 事,所以聽到很多男人無奈的心聲,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把這一個嚴肅的 題目帶入個人經驗中,並在報告進行的同時,詢問同學們的看法及意見,所 以同學們都專心地聆聽、積極地參與討論。J 生口頭報告態度自然,口齒清 楚,稿子也背得很熟,口語的流暢度與發音也都很佳。

第二個是日籍的 S 生,她的題目是「一起去日本吧!」,她也做了 powerpoint,她從自己的經驗作開場,她說現在住在台灣,常常看台灣介紹 日本旅遊的節目,反而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注意的日本之美。她從網路上收集 了不少資料與圖表,先做了日本人出國旅遊人數和外國人赴日旅遊人數的比 較,發現外國人赴日旅遊人數比日本人出國旅遊人數少得多。她覺得發展觀 光業很重要,她從讀的資料中加上自己的看法,歸納了幾點發展觀光業的好 處,再介紹日本政府對日本觀光業的現行政策。然後她加進了訪問的部分,

介紹了台灣朋友赴日旅遊的經驗與台灣人心中熱門的旅遊城市。最後她搭配 豐富的圖片介紹她的家鄉、當地的名產,提供大家旅遊的建議。S 生的態度 活潑,發音的小問題也都注意到了,稿子背得很熟,氣氛也帶動得相當好。

第三個是日籍的 Q 生,她的題目是「台灣的政治」,她使用的輔助工具 是講義。她介紹了台灣的總統選舉制度、台灣的政黨與台灣政府的組成,並 與日本的政治體系做比較。最後加入訪問台灣及日本朋友對台灣政治的觀 感,還有對統獨問題的調查。研究者先前提醒過她的文章詞彙、句子太艱澀,

也和 Q 生合作修改成適合同學程度的文章,但正式報告時她仍堅持採用舊

(32)

版的文章,專有名詞與人名太多,她沒有特別停下做解釋,研究者發現同學 看著講義,努力想跟上她的報告,但不太容易。這個題目比較嚴肅,加上她 沒有太多的動作或問答交流部分,稿子背得也不熟,常常是邊看稿子邊念,

聲音太小,所以整體表現稍悶,討論時也多是一問一答,沒有達到雙向溝通 的目的。

第四個是泰籍的 M 生,他的題目是「泰國旅遊」,使用的輔助工具是漂 亮的 powerpoint。他收集了很多泰國旅遊資料,把泰國旅遊分成「欣賞大自 然」「欣賞文化藝術」與「享受城市旅遊」三部分,並對泰國美食做了詳盡 的介紹。他訪問了他的台灣同事、現在的同學與泰籍朋友對泰國旅遊的經驗 與構想,經過比較之後為不同個性的人設計不同的泰國旅遊路線,最後加入 他自己的泰國旅遊經驗。同學對旅遊的話題很感興趣,所以常打斷他的報 告,不斷詢問相關問題,達到良好的溝通。M 生的口語能力本就流利,稿 子背得很熟,互動也很良好。

第五個是加拿大籍的 L 生,他的題目是「功夫」,使用的輔助工具是講 義、實地的表演與影片。他先介紹功夫的簡史,比較了一些流派的不同,澄 清功夫不是用來打架,而是用來強身。接著介紹一些簡單的動作,請一位同 學當他的助手,當場表演這些動作,兩人表情生動,所以同學們看得津津有 味,氣氛歡樂。他訪問了一些學功夫的台灣人和外籍人士的看法,比較功夫 在加拿大和台灣的發展情形。 最後給大家看了一小段功夫的影片。L 生的 口頭報告比之前完成的書面報告內容更為豐富,也成功地吸引同學的注意 力,他對專有名詞的部分也特別留意,會特地停下做解釋,等同學都了解後 再繼續。值得一提的是,L 生是唯一沒帶稿子上台的學生,表示他對熟背報 告內容很有信心。

最後是日籍的 Y 生,她的題目是「公館美食地圖」,她使用的輔助工具 是講義與 powerpoint。她先發下一張公館的地圖,上面標示了她的報告中介 紹到的店家,並標示了號碼,讓同學搜尋時相當方便。她的方式是按照地圖 上的編號一一介紹店家的位置、招牌菜(都拍下實際的照片)、價位等等,

這些店家她都親自一一去品嚐、拍照、訪問老闆及店內顧客,加入自己的評 論,在介紹中同時加入中國人與日本人口味的對比。訪談的部分很多,在實

(33)

際運用語言上,這是做得最好的一個報告。同學對這個主題都相當感興趣,

反應很熱烈,問題也很多,對於沒吃過的菜好奇得不得了。Y 生的口語能力 一向流暢,發音清楚,稿子也背得很熟。

4.5 期末任務活動的成效

這次期末任務學習者都算達成了研究者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和這班的學 習者討論以後,學習者對期末任務的看法與心得如下:

1. 任務活動對學習中文有很大的幫助。雖然很累、壓力很大,但 是透過收集資料、閱讀資料、擬出訪談題目、實際訪談、最後 書寫成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與聽同學報告這一連串的活動,他 們學到了很多從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也真的得到實際運用所 學的機會。

2. 這個程度的學習者不喜歡小組報告,他們覺得要找時間湊在一 起討論比較麻煩,比較喜歡一個人獨立作業。學習者表示如果 是初級程度時,他們會覺得小組討論是很好的辦法,可是他們 現在有足夠的中文能力,可以獨力完成報告。必要時向教師要 求協助就可以了。

3. 學習者覺得自訂題目比教師規定題目好得多,做自己有興趣的 報告會比較有動力。

4. 因為期末報告佔的成績比重很重,不樂意也得做。

5. 有的學生對沒有背熟稿子耿耿於懷,直說很後悔。

根據觀察整個期末任務活動的進行與評量之後,研究者覺得獲得成效之 處:

1. 學習者都達成了研究者設定的每一項教學目標。

(34)

3. 學習者學到了很多從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他們可以自己發現 題目、發現問題。

4. 學習者在教師及時間的壓力下,按照規定的時程一一完成該完 成的部分,最後集結起來成為一分正式的報告,學習者都很有 成就感。

5. 研究者規定學習者必須寫出三千字左右的書面報告,學習者雖 然叫苦連天,但大致都達到了研究者的要求。證明了學習者的 潛力無窮,只要給他們適當的壓力,他們是可以達成嚴苛的要 求的。

6. 在報告階段時,學習者都能對同學提出的問題立即回應,證明 他們收集資料方面的工作做得足夠、理解資料方面也沒有問題。

數據

表 四-2 實用視聽華語二上冊內容介紹  課名  內容介紹  第一課 新室友  本書主要人物的背景介紹,並點出東西方父母 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教養方式的不同。  第二課 吃什麼好  介紹在餐廳吃飯可能需要的詞彙,也說明東西 飲食習慣的不同,並簡單介紹台灣「食」的概 況。  第三課 我想去台灣  介紹在申請來台灣學中文需要的詞彙,並簡介 台灣「住」和「行」的概況。  第四課 談談地理吧  介紹有關地理的詞彙,可以簡單談論台灣與美 國的地理。  第五課 氣候跟出產  介紹談天氣和出產的詞彙,並對中美兩國的氣 候和
表 四-3 學習者背景資料簡表  基本資料  學習狀況  興趣  Y,女,26 歲,日籍  有語言天分  聽說讀寫俱佳  美食、各國文化、旅遊  J,男,26 歲,日籍  聽說讀寫俱佳  學習動機強  經濟、選舉、歷史、 運動  S,女,21 歲,日籍  聽說讀寫大致都不錯  有明顯的日本口音  各國文化、旅行  Q,女,20 歲,日籍  聽說讀寫大致都不錯  有明顯的日本口音  常用較難的詞彙  流行文化、政治  L,男,19 歲,加拿大籍  聽說方面都很強  不喜歡閱讀及寫作  中國藝術、中國功夫  M
表 四-4 期中任務時程表  時間  任務要求  1 月 5 日:  1.  學習者到超級市場找出任務單上食材圖片的名 字。也要把任務單上那些只有中文名字的食材找 出來,而且要用照相機把食材照下來。完成任務 後展示給另外兩組的同學看。  2
表 四-7 期末任務的教學目標  一、溝通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學生必須至少實際訪問三個台灣人,運用課 堂所學的中文表達自己的目的,獲取所需的 資訊,進行雙向溝通。  interpretive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必須瞭解訪談與收集得來 的資料內容。  presentative  學生必須完成一篇三千字的書面報告,並要 向全班做口頭發表,把自己得到的結果告訴 同學。  二、文化 (culture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第一章我們已瞭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與解法,而在本章當中,我們將介紹

3 The teaching modes of ELA in English include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language subject teacher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to conduct cross-curricular English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Stone and Anne Zissu, Using Life Extension-Duration and Life Extension-Convexity to Value Senior Life Settlement Contracts,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 Vol.11,

1 朋友居五倫之末,其實朋友是極重要的一倫。 /所謂友誼實 即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關係,其中包括瞭解、欣賞、信

Teachers can design short practice tasks to help students focus on one learning target at a time Inferencing task – to help students infer meaning while reading. Skimming task –

中國烹飪技術發達,許多西方人 看來不可食的物品,經過中國廚 師手藝,變得使人一見而食欲頓 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