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涯韌性

過去生涯韌性方面的探討多數出自於 London 的生涯動機理論(career motivation theory),他提到韌性是生涯動力(career motivation)的重要因素之 一,亦即在其生涯動機理論中,韌性便是促動(motivate)個人生涯發展的重要 因 素 ( London, 1983 ) 。 他 認 為 生 涯 韌 性 近 似 於 彈 性 ( flexibility ) 、 堅 持

(perseverance)等概念,是個人面對不佳的環境時,所展現對抗(resistance)

環境並獲得適應的能力,且個人是有自信且願意承受風險的( London 1983, 1993)。換言之,London 在研究個人之生涯發展動力或動機時,將生涯韌性(career resilience)視為與生涯認同(career identity)、生涯洞察力(career insight)並列 的三個元素之一,即個人對自身生涯投入愈高的認同、對生涯計畫與目標的洞察 愈清晰,同時對生涯的彈性或堅持愈強時,其生涯動力就會愈強。但因 London 只是將生涯韌性當作一種單純而狹隘的因素,也很快就進入測量與驗證性的研 究,所以並未太深入探討生涯韌性可能包含的各種複雜內涵。除了概念的提出 外,對生涯韌性的具體或精細的內涵似乎沒有太具體說明。

洪瑞斌(2012)為國內首度針對失業者的生涯韌性提出概要性歸類的研究,

不同於 London(1983)對生涯韌性的狹義定義,該研究從具體失業現象中探索, Masten 與 Reed(2002)回顧性論文之概念定義,「保護因子」通常僅是指間接 緩衝作用之調節因素,直接產生正向作用者稱「資產」,本研究便以「資產」指 稱生涯韌性正向因素。而且本研究擬進一步採用純危險因子、純資產、危險/資 產兩極因子等三大類分類架構(Masten & Reed, 2002),嘗試更精細區分。

綜合而言,本研究將以洪瑞斌(2012)研究為基礎,但進一步補強該研究之 缺漏之處,包含擴增生涯阻礙或困境經驗類型、增加更多元之異質性個案,並且 研究參考架構從二元分類架構改變為三大類分類架構。可以說是朝向將「生涯韌

性」概念持續普遍化及精緻化的方向。

參、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選擇

為達到前述的目標,本研究需要更大量的質性個案資料,尤其是具有生涯敘 說文本者。而「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之資料庫本身有龐大數量的論文資料可公 開使用,加上近年來博碩士論文採質性研究法者不少,且多呈現完整之個案故事 敘說文本,便成為本研究選擇篩取個案次級資料之資料庫。也由於次級資料之分 析具有在短時間有效取得較大量資料的優點,重複使用先前所累積的研究資料亦 節省不少研究成本,應該很適合本研究之方法,因此本研究選擇次級資料分析法。

圖1 研究程序與架構

一般來說,回顧性研究通常可分為敘述性回顧(narrative review)、系統性 回顧(systematic review)及後設分析研究(meta-analysis)(Garg, Hackam, & Tonelli, 2008; Uman, 2011)。回顧性研究因為所收集與分析之對象或樣本同為現成研究 論文,而與本研究有相似之處。但實質上,本研究卻非回顧性研究,關鍵差異在 於回顧性研究必須建立在該研究問題或主題已為數眾多的成熟概念或議題,而非

選擇需收集資料的範疇與主題

連結資料庫收集個別研究(臺灣 博碩士論文系統)N=149 本

篩選生涯敘說有關的資料 N=49 本

再次篩選可分析文本 N=18 本/27 篇

資料編碼之一致性訓練

進行次級資料編碼、分析與討論

提出結論與建議及撰寫報告

1.在不同行職業中探索「生涯韌性」之概念

1.具有生命敘說文本

2.主題需涵蓋職場、專業或生涯

1. 匯入 NVino8.0 質性分析軟體

2. 研討並聚焦分析結果與韌性概念之關連 性

1.具有清楚的生涯發展歷程與時間性 2.脈絡的描述是否具體

3.是否具有生涯逆境或危機經驗

1.以「生涯」&「敘說」...等關鍵詞進行檢索 2.檢索後必須有論文全文電子檔者才收入

初探性問題或創新概念。舉例來說,一般韌性或復原力(如曾文志,2006)、職 業倦怠(如洪瑞斌,2013)等都屬成熟議題,但生涯韌性目前仍是初探性概念,

研究極有限。因此本研究並非單純從相關論文之研究發現或結果再做萃取歸納工 作,本研究是收集與篩選合適論文之個案故事敘說文本(非原始資料之半加工 品),再從個案敘說文本進行資料分析與整理。不過系統性回顧對資料庫所有論 文之選擇、篩檢等過程是相當嚴謹的,特別是預先制定規章及選入、排除標準等

(Garg, Hackam, & Tonelli, 2008; Moher, Liberati, Tetzlaff, Altman, & the PRISMA group, 2009),本研究也嘗試參考系統性回顧之精神。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之資料分析方法,參考洪瑞斌(2012)之分析程序,同 時參照內容分析與紮根理論作法,形成一種有粗略架構,但過程開放的類別分析 法。

二、資料收集與篩選之程序

基於本研究目的,次級資料的收集與篩選聚焦於以生涯敘說或職業敘說研究 為主的碩博士論文。資料收集與篩選的方式如下:

(一)以關鍵字搜尋生涯敘說相關論文

本研究以「生涯」與「敘說」、「工作」與「故事」...等 12 種組合關鍵詞 於「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資料庫進行檢索。但因本研究需要敘說文本,故僅選 擇具有全文電子檔者,整理後共得 149 本博碩士論文。接著再對論文進行初步篩 選,必須符合:(1)具有生命敘說文本;(2)個案背景或敘說主題需涵蓋職場、

專業或生涯發展。去除掉不符標準者,最後選入 49 本博碩士論文。

(二)再次篩選可進入分析的文本資料

由於敘說或質性研究的書寫規格形式不盡相同,有的將完整故事以及討論、

論述分開書寫;有的通篇以夾議夾敘形式書寫,故事分散。本研究為提升故事的 理解與分析的有效性,刪除夾議夾敘形式,不易分析之論文。並且進一步將論文 中所呈現的生涯敘說文本逐一整理,由於每本論文所包含之個案故事數量不同,

因此本階段以個案故事文本為單位。針對每個個案故事做處理,包括個案背景資 料摘述、編擬大事紀、繪製生命曲線等方式,再一次將故事做更精確的篩選,篩 選的標準包括:

1. 故事是否具有完整生涯發展歷程與清楚的時間性:生涯故事若以跳躍式 的陳述以致看不出清楚時間點;或是故事涵蓋之演進時期或階段太短,造成無法 看出發展歷程之特性者須排除。

2.故事脈絡的描述是否具體與明確:故事須具有事件的人、事、物、地與情 節等具體脈絡,若缺乏者剔除;或夾議夾敘形式者,難以區分反思、論述觀點以 及敘說文本也予以排除。

3.故事是否具有生涯逆境或危機經驗:依生涯韌性定義必須符合此標準,若 文本之選取與編碼時能達到高度的編碼者間信度(inter - coder reliability),故正 式作業前先進行二次密集的編碼訓練及穩定性討論作業。每次皆針對相同個案故

圖2 本研究文本編碼訓練程序

(二)故事文本編碼分類

先依據研究文獻探討、閱讀論文資料並對照本研究之韌性的定義,而後以生 涯韌性歷程中的「危險因子」與「資產」為初步概念架構。研究者先區分環境與 個人兩大類別,之後再區分生涯發展過程中使個人狀態惡化的因素或條件歸為危 險因子,以及反之使個人狀態改善或復原的因素或條件則歸為資產,從次級資料 加以搜尋與註記,然後再加以區分因素、屬性並再進一步發展分類系統。各項危 險因子與資產之因素的概念化定義方面,研究者參照洪瑞斌(2012)之生涯韌性 因素分類表,並詳細閱讀生涯敘說文本後,依據故事文本個案在其生涯之個人或 環境狀態進一步標註說明,盡可能符合個案內外在狀態的概念化定義,表 3 為編 碼分類範例:

表3 本研究故事文本編碼分類

故事文本之篩選內容 文本編碼

從我很小開始,爸爸媽媽就為了可以找到 房租便宜一點的房子而一直搬家,為的是 能多給我們好的生活與讀書開銷,在他們 眼裡…..一直都很希望我們這四個孩子可 以讀書讀到很高為他們爭光…

<Internals\環境資產\父母或照顧者對教育 上 的 支 持 與 鼓 勵 \ 平 凡 中 的 不 平 凡 coding\20100612>。

……做手工,其實很辛苦,身體不斷地要 保持同樣的姿勢,也要用眼力,還要不斷 的加班、說話教人家怎麼做,這些都是每 天、每分鐘要做的,長期下來我的身體漸 漸的感到不適…

<Internals\個人危險因子\生理或身體疾病 因素\改變 coding\20100612>

肆、 研究結果

本研究主要從臺灣博碩士論文中萃取生涯故事所隱含著韌性的概念及意 涵,以探討個體生涯發展中的相關韌性因子。本研究基於洪瑞斌(2012)將生涯 韌性視為正負二元的分類架構,並參考 Masten 與 Reed(2002)的觀點再進一 步將正負向資產與危險因子區分為純單向影響作用之純危險因子、純資產,以及 雙向影響之危險/資產兩極因子類型。主要是從前一步驟的抽取類別中,找尋是 否有正負影響作用相對的危險/資產因子,若發現並確認概念的合理性,則配成 一組歸入危險/資產兩極化類型。概念配對程序結束後,再次檢視剩下的因子,

再把純正向影響作用歸納於純資產因子;純負向影響作用歸納於之純危險因子。

除了正負向資產與危險因子之外,並進一步區分出外在環境因素與個人內在因素 二種。

分析過程中,本研究發現有少數幾項因子在影響個體生涯發展上同時具有正

資產(Assets) 危險因子(risk factor)

兩 極 個人 擁有未來希望或藍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