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相關計畫

在文檔中 第四節 相關計畫 (頁 32-41)

為充分了解新竹縣都市計畫地區之現況與發展方向,上位指導及相關重 大建設計畫的了解是必須的,以下即為新竹縣都市計畫地區之相關計畫。

壹、上位計畫

一、北部區域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民國 84 年)

(一)計畫範圍:包含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

桃園縣、與宜蘭縣等七縣市,並劃分為基隆、台北、桃園、新 竹、宜蘭等五個生活圈。

(二)計畫年期:民國 85 年為基期,94 年為目標年。

(三)計畫構想:

1. 生活圈機能定位:

新竹生活圈之屬北部區域之次區域中心,為區域科技、

製造與學術中心,並與基隆丘陵區港埠山城、台北盆地政經 文化都市、桃園中壢台地農工國防城市同屬西部走廊地帶之 自足性地域中心,並以網格狀高速公路彼此聯絡,都市間機 能採分工互惠為原則。

以新竹生活圈之都市位階而言,新竹市為次區域中心,竹 北、竹東、芎林為一般市鎮。此都市位階為公用及公共設施 設置之依據。

2. 人口預估:

新竹生活圈民國 94 年計畫人口為 92 萬人,預計新竹市 為 45 萬人,新竹縣為 47 萬人,年平均成長率 2.14%。

3. 產業預估:

新竹生活圈產業以發展製造業、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 業、工商服務業、礦業等為主。未來受科學城計畫之指導,

將以製造業為發展重點。預估 94 年產業人口為 48 萬人,以 二級產業為主,約 25 萬人,佔 52%;其次為三級產業 17.7 萬人,佔 36.42%。94 年工業用地增量預估為 335 公頃。

4. 住宅總量預估:

計畫目標年住宅用地增量為 673 公頃。為因應未來人 口成長需求規劃,新都市計畫發展用地之開發,其勘選原則 以現有都市計畫區內之農地或與其周邊不相當的工業區為 優先,次優先者為都市計畫外周邊低生產力之農業區,並經 本計畫指定為適宜發展之地區;爾後其新訂或擴大都市計

畫,其區位、規模、機能應徵得區域計畫委員會之同意。

5. 吸納科學城發展計畫:

本次通盤檢討已將科學城發展計畫納入為發展計畫之 一,並指出至民國九十四年以科學園區第三期建設計畫及科 技發展區為產業建設之主體。透過運用科學園區成長所產生 之經濟原動力,配合鄰近各學術研究機構之知識及人才資 源,引導新竹都會區成為科技發展與豐富人文資源的現代化 都會區及國際科技交流門戶。璞玉計畫區在區域計畫中是被 設定為長程發展地區。同時,計畫中建議發展以新竹-竹北

-六家站-科學園區-新竹為主要之環狀大眾運輸路網,形 成新竹地區主要發展據點的快速聯繫。

二、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民國 82 年)

「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為指導性都會區發展計畫,其位階處台 灣地區綜合發展計畫及台灣北部區域計畫之下,整合新竹生活圈發展 計畫及新竹縣市綜合發展計畫,指導各項開發建設及管理等實施計畫。

(一)計畫範圍:包括新竹市及新竹縣之竹北市、關西鎮、新埔鎮、

竹東鎮、新豐鄉、湖口鄉、芎林鄉、寶山鄉、橫山鄉、峨眉鄉、

北埔鄉等十二個市鄉鎮,面積約七七六平方公里。

(二)計畫年期:25 年,以民國 85 年為短程目標年,民國 89 年為中 程目標年,105 年為長程目標年 。

(三)計畫目標:

1. 建設為北部區域次區域中心,分擔區域中心之機能。

2. 強化新竹地區經濟自主性,建立自給自足地方生活圈。

3. 創造吸引高科技研究及發展(R&D)之環境,獎勵高科技產業 投資。

4. 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吸引科技人才定居。

(四)空間發展模式(見圖 2-1):

基於成長管理構想,計畫劃分優先成長地區(科技帶核心 區)、次優先成長地區(科技帶)、條件性成長地區(生活帶)

及管制成長地區(保育帶)。科技帶提供密集都會生活與科技產 業活動,以發揮集中發展經濟效益。生活帶則提供田園生活式 居住及產業活動,並改善生活環境品質以吸引科技人員居住。

在空間規劃上,本計畫範圍內部分屬於科技帶(高鐵特定區北 側及頭前溪以南部分),部分則為生活帶(高鐵特定區以東部 分)。整體空間發展策略上,主要發展集中在科技帶核心區,引

導人口成長於已開發的平原地區。

圖 2-1 新竹科學城計畫構想

資料來源:1、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2、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1993)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 三、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民國 88 年)

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作為各層級政府、基層地方及民眾意見之整 合與凝聚,其目的乃做為全縣未來長期發展之指導綱領與施政藍圖,

並能動態回饋地方發展計畫之實踐成果。

(一)計畫年期:民國 90 年至 101 年,短程為民國 90 至 93 年,中程 為民國 94 至 97 年,長程為民國 98 至 101 年。

(二)發展定位:永續經營的全球城市區域---既靈活創新且充滿地方 自主性的北台灣生態、文化、科技、休閒城鎮網絡

子定位:

1. 作為新竹都會區高科技衛星城 2. 北台灣的休閒渡假基地

3. 永續經營的自然生態環境 4. 孕育創新動力的多元文化氛圍 5. 永續發展的有機農業地帶 6. 都市成長管理的區域政府 7. 公共服務完備的市民社會 8. 適合安家的網絡城市。

貳、相關計畫

一、新竹市綜合發展計畫﹙民國 86 年﹚

(一)計畫目的

1. 達到生活、生命、生產及生態調和,促進土地資源永續發展。

2. 建立人性化且安全的生活空間。

3. 建立獨特之國際性文化科學城

(二)計畫構想

1. 依機能將新竹市以東區、北區及香山區為基礎單元,分別劃 定其為科技研究圈、休閒與商業圈及生活與生態圈等三圈;

而在空間發展上則可分為東區的科技商業帶、科技學術帶與 生活休閒帶,北區的文化商業帶與海濱生活遊憩帶及香山區 的生活生產帶與生態休閒生活帶等七帶。

2. 於空間架構與系統下將呈現出一系統(觀賞休閒遊憩系統之 眾)、三核心(舊市區中心、新市政中心與科技博覽商務區及 新竹漁港海濱休閒發展區)、四軸帶(交通運輸軸、文化藝術 休閒發展軸、科技產業發展軸及海濱休閒遊憩軸)空間結構。

二、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民國 88 年 10 月)

(一)計畫年期

1. 興建與營運初期 90-94 年。

2. 成長期 95-114 年。

3. 穩定期 115-124 年。

(二)計畫定位

1. 作為進出新竹生活圈之大門。

2. 形塑新竹生活圈之交通運轉功能,提高可及性。

3. 產業引進:以從事研究、顧問服務管理、技術服務與休閒遊 憩為主。

4. 帶動地區性文化及觀光資源之發展。

5. 加速『新竹科學城發展計畫』終極目標之達成。

(三)交通運輸服務旅次

預測於目標年 110 年新竹六家站之平均進出旅客量(雙向)

為每日 35,701 人次,特定區開發衍生需求量為 163,940 人次。

(四)土地使用計畫

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除將強調交通運輸功能外,藉由密集的 人潮往來,更將加強商業服務機能與部分居住機能,且亦考量 保存地方傳統文化。因此其特定區內之土地使用分區分別劃設 有高鐵車站特定區、住宅區、商業區、宗教專用區、產業專用 區及加油站特專用區。各分區之使用內容與面積詳見表 2-8。

表 2-8 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土地使用計畫一覽表

土地使用分區 使用內容 面積

(公頃)

高鐵車站專用

以交通轉運、商業購物休閒、通訊資訊為主,高鐵旅客為主要服務 對象。其中包含附屬事業用地(4.87 公頃)作為聯合開發等商業服 務用途。其使用項目包括旅館設施、會議及工商展覽中心、餐飲業、

休閒娛樂業、百貨零售業、金融服務業、一般服務業、通訊服務業、

運輸服務業、旅遊服務業、辦公室。

14.76

住宅區 •中密度寧適住宅,提供科學城就業人口居住。

•鄰里單元範圍以 500m 步行距離為依據,空間架構以學校為中心。 104.48

商業區

•滿足高鐵旅客之服務需求及因應高鐵設站後所可能引進三級產業 之發展需求。

•滿足住宅鄰里單元內居民之商業服務機能。

商二 15.5

商一 3.95 宗教專用區 保存現有三處大型伯公廟(龍福宮、廣福宮、福昌宮) 0.11

產業專用區

以引進高科技、文教休憩及相關工商服務等產業為限,並應由開發 單位或高鐵主管機關擬定整體開發計畫,其必要性服務設施種類應 依土地利用計畫及交通需求,予以適當配置,並由本專用區開發者 自行興建、管理及維護及須無償提供登記為縣有。其使用項目包括:

1.高科技產業分區:供高科技產業極其相關之研發、技術性諮詢與 服務事業等設施使用。

2.工商服務及展覽分區:供設置金融、工商服務、媒體視訊傳播及

38.30

(容積率 240%

建蔽率 40%-60%

相關行業之辦公建築、旅館、會議廳、商品展覽中心(場)等相 關設施使用。

3.購物中心分區:供設置結合購物、運動、休閒娛樂、文化、飲食、

展示、資訊等設施之大型購物中心或結合倉儲與批發之倉儲量販 中心使用。

4.文教休憩分區:供設置文化教育、休閒遊憩、大型運動等設施並 具大型活動表演及文教展覽等相關設施使用。

5.其他分區:經新竹縣政府審查核准得供與產業發展有密切關連,

且非工住宅、無污染性之相關設施使用。

加油站專用區 配合特定區未來發展需求所劃設。 0.11

合計 177.21

資料來源:台灣省政府(1999)擬定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計畫書

三、擴大及變更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附近特定區計畫-新竹市部分(竹二 科)(民國 90 年 11 月)

(一)計畫範圍

計畫範圍主要包括新竹市光復路以北 ,中山高速公路以 東,頭前溪以南以及柯子湖溪所圍地區,涵蓋高速公路新竹交 流道附近特定區計畫(新竹市部份)及部份非都市土地,面積 合計約三二七•二六公頃。

(二)計畫年期

以民國 114 年為計畫目標年。

(三)計畫人口

計畫人口為 30,000 人,居住密度為每公頃 400 人。

(四)計畫目的

1. 承繼科學城計畫構想,延伸科學園區效益,發展台灣北部高 科技產業與學術重鎮。

2. 配合新興策略型產業之發展趨勢,提供技術轉型為以研發為 主之誘因與契機〈OEM 轉型至 R&D〉。

3. 整體開發高品質生活及休閒園區,創造新竹市生產、生活、

生態環境之示範效益。

(五)計畫構想與土地使用分區內容(詳見表 2-9)

1. 產業研發機能:

在文檔中 第四節 相關計畫 (頁 32-4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