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知識的累積及應用

在知識累積的部份,其流程如研究目的一節所提,其知識將以問題追踪系統上

的記錄作為撰寫的來源,將這部份由問題追踪系統分離出來,而形成問題追踪處

其主要的想法來自 Javadoc 的註解方式,Javadoc 可以在程式碼的文件中,註 解使用 /** … */ 這個標記時,表示這個註解未來可以透過 Javadoc 這個程式,

將這個註解抽出來作為說明文件。

其註解的用的工具尚有 doxygen,其工具提供了更多語言的支援及更多的註解 風格,doxygen 除了支援 Java 外,還支援了 C/C++、IDL (Corba, Microsoft 及 KDE-DCOP 類型),可產生的文件有 HTML、XML、LaTex、RTF、Unix Man Page 等格式,

並且可以在 Project 的組態檔中,預先設定好要產生的文件規格。其註解的方式除 了 Javadoc Style 外,還支援 Qt Style /*! … */及單行註解等,是十分彈性的註 解工具。

系統設計上會在維基系統中以擴充語法的方式,將文件作上標記(Markup)

〔11〕,於日後透過類似於 Javadoc 的抽取程式,將特定的資訊抽取出來,作為其 它系統資料的來源,將知識再利用。目前已設計了二種類型,一為重點標記,這個 標記的用途是作為抽取重點資訊,產生技術文件、訓練素材或教育用的簡報等。另 一種是將問題的追踪過程,作為一個測驗題目使用,因為追踪的過程處理方式有對

也有錯,很適合作為測驗用的題目,未來可以在訓練完成後,作成果測驗。

三、設計與方法

在系統的設計及方法,著重在以下幾個重點上:

1. 系統的設計是以問題追踪系統為中心,其流程為下圖 11 的問題、處理 與追踪、結案,因此對會對於不同的問題追踪系統作一比較,找出符 合需求之問題追踪系統。

2. 在問題回報的設計上,需要使用行動裝置,所以對於行動裝置的平台 作一比較,選擇較為符合需求之平台。

3. 問題處理能力的評量,其設計目的是用來計算出前後期的能力指數,

透過前後期的比較,找出效率的瓶頸發生在何處,進而達成改善效率 的目的,其流程為下圖 11 的結案、檢討問題處理能力、處理與追踪這 裡將討論使用問題追踪統中哪些資料用來評量處理能力及 SPC 能力指 數的改寫。

4. 最後是知識的整理與應用,如何應用問題追踪系統的資料,整理到維 基系統並且設計出技術文件、題庫的標記規格,其流程為圖 11 的處理 與追踪、知識、枝文件及題庫。

圖 11:作業流程

整個系統的流程如圖 11,透過二個主要的過程:問題處理能力、知識的整理與 應用,結合到問題追踪系統中,以達到強化問題處能力及知識的累積等目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