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室曾提出在高分子膠中加入高反射率的物質,製成可旋塗之材料以取代 以濺鍍法製作光碟反射層(Reflection Layer)之想法,此可大幅將低製程之複雜 性,因銀為常見的高反射率物質,因此選擇銀為主要添加物;另外,因學姊對於 利用紫外光硬化環氧樹脂研究已算完整,原本的配方參數中已含有單體,原始目 的為加入單體來提升環氧樹脂的黏著強度,在實驗的初期發現,若選擇結構中帶 有還原能力官能基之單體,例如−OH 基,即能有效的將銀離子還原為銀,又不 致於破壞環氧樹脂特徵官能基,因此以此概念為基礎,探討以單體為還原劑時,

合成銀粒子各項影響因素,並期望將不同含量與不同大小之銀粒子成功的混入環 氧樹脂中,量測其反射率變化。

本實驗同時在光硬化環氧樹脂中加入奈米銀顆粒,以研究其介電常數之變 化,探討金屬粒子粒徑大小、在高分子基材中分散的情形,以及這些因素對介電 係數值的影響,已能應用於可撓式元件之製備。

第三章

實驗方法

3.1、實驗藥品

1. 環氧樹脂:2,2-Bis(4-glycidyloxyphenyl)-propane;供應商:TCI,直接使用。

2. 前趨物:硝酸銀(Silver Nitrate,AgNO3);供應商:HWANG LONG,無純 化直接使用。

3. 單體(還原劑):Tripropylene glycol,H(OC3H6)3OH,97%;供應商:Aldrich,

直接使用。

4. 單體(還原劑):3-ethyl-3-oxetanemethanol;供應商:Aldrich,直接使用。

5. 單體(還原劑):Polycaprolactone triol,平均單一分子量(Mn) = 300 ;供 應商:Aldrich,置入烘箱中以 50°C 使之熔化成液體後取出使用。

6. 保護劑:PVP,平均分子量(Mw) = 10,000 至 55,000;供應商:Aldrich,

直接使用。

7. 光硬化起始劑:Triarylsulfonium Hexafluoroantimonate Salts,以 50 wt. %比率 混合於Propylene Carbonate;供應商:Aldrich,直接使用。

8. 熱硬化起始劑:Benzoyl Peroxide(BPO);供應商:Fluka,直接使用。

9. 耦合劑:Vinyltrimethoxysilane,98%;供應商:Aldrich,直接使用。

3.2、實驗流程與步驟

3-1、實驗流程圖。

奈米銀粒子生成採用Polyol Process 方法,也就是使用單體為還原劑,將銀 離子還原為銀,使之生成奈米銀粒子。單體種類包括 Tripropylene glycol、

3-ethyl-3-oxetanemethanol 及 Polycaprolactone triol。保護劑種類及分子量選擇部 Monomer 種類與硝酸銀反應性測試

份,PVP 是銀奈米粒子生成製備最常被使用的保護劑,實驗發現分子量太低無法 有效控制銀粒子大小及形狀,分子量太高則黏度會太高,且因為大分子量所能提 供之總空間障礙不足,而導致生成之銀粒子大小及形狀差異性變大,無法達到均 一的效果,故在此選擇Mw範圍為10,000 及 55,000 之 PVP。

確定還原劑及保護劑之後,將PVP 固體在常溫下溶解於 Tripropylene glycol 中,溶解完全後加入適量的硝酸銀,以每分鐘 4°C 的升溫速率將反應溫度升至 120°C,持溫攪伴 3 小時,表 3-1 所列為實驗樣品配方,表中所列之比例皆為重 量比(wt.%)。在既往研究及實際實驗過程中發現,若反應前趨物硝酸銀過多,

會使得生成之銀粒子尺寸較大且不易控制其形狀,因此在實驗中將硝酸銀與單體 比例固定為 1:100。反應完成後,將溶液置於離心管中,並加入適量酒精,以 超音波震盪器震盪 10 分鐘,再以離心機(EBA21,Hettich)分離出固體,重複 上述步驟約5 次,洗去單體 Tripropylene glycol 及 PVP 保護劑。將分離出的銀粒 子在真空烘箱中抽乾殘留的液體,稱重後計算產率,並製成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試片以分析銀粒子之大小、形狀等,

同時以能量散佈光譜儀(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分析成份、XRD 等分析粒子結構。

銀粒子生成完成並稱重計算產率後,加入少許丙酮,置於超音波振盪器中,

使銀粒子均勻分散在丙酮溶液中,隨即以一定比例加入環氧樹脂(Epoxy)。在 實驗過程中,除了最終選擇之 2,2-Bis(4-glycidyloxyphenyl)-propane(DGEBA)

之外,也曾試驗過3,4-epoxycyclohexylmethyl 3,4-epoxycyclohexanecarboxylate,

但因光硬化時,3,4-epoxycyclohexylmethyl 3,4-epoxycyclohexanecarboxylate 所產 生的黃化現象較為嚴重,為了不影響後續量測的各項性質,所以選擇DGEBA 為 實驗主要環氧樹脂。確定環氧樹脂後,將含銀粒子之丙酮溶液加進環氧樹脂中攪 拌均勻,以濃縮機將丙酮除去,留下環氧樹脂及銀粒子。隨即加入Silane 耦合劑,

以高速均質機攪伴1 小時,再加入 Triarylsulfonium Hexafluoroantimonate Salts 光 硬化起始劑及BPO 熱起始劑,繼續攪拌 1 小時,樣品完成後,置於真空烘箱中,

常溫下抽真空除氣30 至 40 分鐘,表 3-2 為銀粒子添加量及光硬化樣品之配方。

將製備完成之光硬化樣品均勻塗抹於一固定面積之投影片上,蓋上另一投影片,

且夾於兩層透明玻璃中,置入UV 曝光機(CU-1000,志聖工業)正反兩面各照 射UV 光 50 秒,完成光硬化樣品。所使用之燈管主波長為 365 nm,燈管能量強 度為80 W/cm。

保護劑分子量不同,所生成之銀粒子形狀大小皆有所差異,其各影響結果在 下一章討論之,基本上來說,分子量太小,生成銀粒子之形狀大小都較難以控制 在一定範圍內,而分子量太大,則會因反應黏度過高,以致製備上無法有效的將 保護劑添加量提高,基於以上幾點,選擇Mw = 55,000 之保護劑所生成之銀粒子 製備光硬化樣品,以利後續電性量測各項性質。

表3-2、光硬化樣品之配方。

樣品編號 PVP:Monomer Ag:Epoxy M55-A1 10:100 0.135:100

Silane:Epoxy = 1:100 BPO:Epoxy = 2:100

Initiator:Epoxy = 15:100 (所示比例皆為 wt.%)

3.3、實驗分析

3.3.1、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

TEM 被用以觀察生成之銀粒子形狀及其大小尺寸,並利用附設於 TEM 之能 量散佈光譜儀(EDS),確定生成之粒子成份是否為銀。含銀粒子之TEM 試片製 作方法為將離心洗淨之銀粒子加入適量酒精,置於超音波振盪器中振盪 30 分 鐘,使銀粒子均勻分散於酒精溶液中,再將此含銀粒子之酒精溶液滴於TEM 專 用之鍍碳銅網上,以90°C 烘箱烘乾,即完成 TEM 試片。

3.3.2、熱分析(Thermal Analysis)

TGA 用以量測樣品損失 5 wt.%重量時的熱裂解溫度(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Td),所使用之機台型號為Q500,TA Instruments。方法為取光硬化 後之樣品約5 至 10 mg,在氮氣環境下,以 10°C/min 的升溫速度慢慢將溫度由 40°C 升至 700°C,藉此觀察樣品之 Td點。溫度升至100°C 時,持溫 10 分鐘,目 的是去除樣品多餘水氣,使量測之結果較為客觀。

3.3.3、X-光繞射儀(XRD)

XRD 用以分析生成之銀粒子晶格結構,以更加確定生成之粒子種類。試片 準備方法為取適量烘乾之銀粒子粉末黏著於 1 平方公分玻璃上,置於 XRD

(M18XHF,MacScience)機台中,量測 30 至 90°之峰值分佈,並對照 JCPDS

(Joint Committee on Powder Diffraction Standard)卡確認其是否為銀,X 光光源 為Cu-Kα輻射光源,波長為0.154 nm,工作電流及電壓分別為 200 mA 及 50 kV,

掃描速度為5o/分鐘。

3.3.4、傅氏轉換紅外線光譜儀(FTIR)

FTIR 的分析是藉化合物對紅外線之吸收以鑑別分子的特性官能基。本實驗 是將樣品塗抹在溴化鉀(KBr)鹽片上,隨即置入 FTIR 中分析其吸收光譜圖,

使用之FTIR 型號為 FT-IR Spectrometer Spectrum 100。

3.3.5、核磁共振儀(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NMR 被用來鑑定化合物的分子結構,利用在強磁場下原子核的能階分裂產 生的電磁輻射吸收和能階躍遷的共振吸收訊號,判別分子結構,本實驗使用之儀 器為交大應化所之NMR,型號為 VARIAN 300 MHz NMR。

3.3.6、氣相層析儀(GC-MS)

GC-MS 一般用來檢測樣品分子量,進而鑑定分子結構,將樣品汽化後經過 管柱層析分離不同物質,再量測各別分子量以判定分子結構,本實驗所使用之儀 器為交大貴儀中心之氣相層析儀,型號為Micromass TRIO-2000 GC-MS。

3.3.7、超薄切片機(Ultramicrotomy)

超薄切片機用以製作環氧樹脂-銀奈米複合物試樣中銀粒子之分佈。方法為 將包埋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後,常溫下攪拌24 小時,之後慢慢滴於入已置有試樣

的包埋管中,置於真空烘箱中,抽真空以70°C 烘烤 72 小時完成硬化,再將包埋 之試片置於超薄切片機(Leica Ultrathin microtome)中,以鑽石刀切出 100 nm 厚度之試片,並以鍍碳銅網沾取薄試片,烘乾多除水份後移入TEM 觀察。

3.3.8、介電常數量測

將混合均勻之樣品以紫外光硬化為 2×2 cm2 方形試片,固定試片厚度約在 300μm 左右,直接置於 HP4194A 及 HP4291B 量測模具上,HP4194A 圓形電極 直徑為 0.5 cm,使用儀器為 HP 4194A 及 HP 4291B 阻抗分析儀(Impedance Analyzer)。在交流電壓 2V 之條件下,以 HP 4194A 量測 100 Hz 至 2 MHz 範圍 及以HP4291B 量測 1 MHz 至 1 GHz 範圍之電容值及正切損失(Tangent Loss,

tan

δ

)值,再利用 0 A

C=

ε ε

d 之關係式換算出試片之介電常數。

3.3.9、漏電流量測

漏 電 流 量 測 使 用 儀 器 為 HP4156B 半 導 體 參 數 分 析 儀 ( Semiconductor Parameter Analyzer),用以量測試片崩潰電壓及漏電流密度,量測電壓範圍為 1 至40 V。方法為在光硬化完成之試片上均勻塗佈一固定面積的銀膠(spi#5002,

Structure Probe),並置入烘箱中以 50°C 烘烤 12 小時,以白金線作為量測電極,

以減少量測雜訊。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還原劑種類之效應

本實驗選用之反應前趨物為常見的硝酸銀,要將銀離子還原成銀粒子,在反 應中就必須有可還原銀離子的還原劑,因此實驗首先尋找適當的還原劑。銀粒子 生成的方法非常多種,其中,溶-凝膠反應(Sol-gel Reaction)為最常使用的方法

【3】,但在溶-凝膠反應中還原劑通常為醇類,如 A. Babapour 等人所發表的還原 劑即為乙醇【29】;此外,甲醇也是常見的還原劑之一【32】。本實驗使用的基材 為光硬化環氧樹脂(UV-curable Epoxy),因醇類會破壞環氧樹脂的特徵官能基

C C 挑選單體為主要還原劑,包括 3-ethyl-3-oxetanemethanol、Tripropylene glycol、

Polycaprolactone triol 等,實驗結果顯示,因 Polycaprolactone triol 在結構上,官 能 基 為−OR , 並 沒 有 任 何 還 原 能 力 , 以 至 於 沒 有 任 何 粒 子 生 成 , 而 3-ethyl-3-oxetanemethanol 及 Tripropylene glycol 帶有−OH 官能基,都具有還原能 力,能順利生成灰色固體,圖4-1 及圖 4-2 為這兩種還原劑生成灰色固體之 TEM 及EDS 分析結果,其顯示灰色固體確實為銀粒子。

雖然3-ethyl-3-oxetanemethanol 及 Tripropylene glycol 皆可順利生成銀粒子,

但實驗過程中發現,在同樣的反應條件下,3-ethyl-3-oxetanemethanol 的銀生成產 率比Tripropylene glycol 低,且藥品價格也相對昂貴,基於產率及藥品價格考量,

最後選擇Tripropylene glycol 為反應主要還原劑。另外,在實驗中還發現了一類

似葉脈分布狀的龐大銀團聚,其長成的原因應非在Tripropylene glycol 反應中形

似葉脈分布狀的龐大銀團聚,其長成的原因應非在Tripropylene glycol 反應中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