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3 研究動機

由於研究對象「非對稱性高壓 FD-MOS 元件(Asymmetric High Voltage Field Diffused MOSFET)」,在實務上 on silicon 的表現不 如預期,其中反映 MOS 元件特性的重要指標「臨界電壓(Vt)」

(Threshold voltage),所表現出的 roll off 行為與 SPICE model 不一 致,如圖 1-6 所示。

故本論文之研究重點在於如何找出不匹配的原因,並且提出有 效的解決方案。因此藉由設計不同方向的元件測詴結構佈局

(Testkey layout),詴圖找出其中差異點,並進而藉由半導體製程參 數及步驟的調整來解決此問題。此外本研究亦針對半導體製程之黃 光光阻塗佈、曝光顯影後所產生的光阻遮蔽效應(Photo resist

shadowing effect)對元件 Vt 的影響,做一深入的探討與解析。

圖 1-1 TFT-LCD 驅動 IC 元件在產品上的應用[1]

圖 1-2 電源管理 IC 元件在產品上的應用[1]

圖 1-3 LED 驅動 IC 元件在產品上的應用[1]

圖 1-4 功率半導體元件主要應用的範圍[2]

圖 1-5 未來功率元件使用範圍預測[2]

圖 1-6 (a)、(b) FD-NMOS 與 FD-PMOS 的臨界電壓曲線

第二章

向雙擴散金氧半場效電晶體,即 LDMOS (Lateral double-diffused MOSFET),元件結構如圖 2-1 所示[2];另一為垂直式雙擴散金氧半 場效電晶體,即 VDMOS (Vertical double-diffused MOSFET),元 件結構如圖 2-2 所示[2]。

側向功率元件的優點是容易製造且易於和現行的半導體技術作 整合,然而側向功率元件增加耐壓的方式即是增加漂移區的長度,

因此會浪費許多面積,而且無法達到較高的功率。所以側向功率元 件努力的方向是不斷的降低導通電阻,同時還要能達到所要求的耐

壓能力。而垂直式功率元件的優點則是源極可利用的面積增加,和 在閘極聚積的電場被減低,因此可達到較高的功率,但卻無法與現 今的半導體技術整合。

現階段功率元件電路的設計大多以雙擴散金氧半電晶體(Double diffused MOSFET, DMOS)來當作高壓電路主要元件,至於雙載子 接面電晶體(BJT)及互補式金氧半電晶體(CMOS),則被拿來應用在 一般類比或數位電路的設計。其中 DMOS 元件為了配合產品端的需 求限制,必頇要針對不同產品應用而將元件特性做區隔,也因為各 產品所要求的耐壓程度、尺寸大小及功率損耗皆不同等考量,而衍 生出其它種類的 DMOS 元件結構,除了上述所提到的 LDMOS、

VDMOS 外,尚有「場擴散金氧半電晶體」(Field diffused MOSFET, FDMOS),即本論文所要研究探討的對象。FDMOS 操作特性與 LDMOS 相近,同樣都是以橫向擴散的方式來做電流傳導,差別在 於 FDMOS 有設計 STI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的結構來增加元件 耐壓的能力,故 FDMOS 可算是 LDMOS 元件的延伸。若以結構來 區分,FDMOS 大致上又可分成對稱性(Symmetric)及非對稱性 (Asymmetric)兩種,如圖 2-3 所示。

2.2 元件操作機制

側向雙擴散金氧半電晶體即 LDMOS,其工作原理與一般金氧 半場效電晶體並無不同,一樣是三端元件:汲極(drain)、閘極(gate) 與源極(source),如圖 2-1 所示[2]。為了使汲極的電流流至源極,要 在閘極施加ㄧ電壓,使之吸引 P-body 中的電子,而在 P-body 和氧 化層間形成一強反轉層(inversion layer),這反轉層便形成汲極與源 極之間的通道。當加於閘極的電壓愈高,吸引的電子也愈多,導致

形成的通道也愈寬,流通的電流也愈大。由於流通的載子只有源極

最大。很不幸的是,導通電阻最小化與崩潰電壓最大化這兩個因素

SPICE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 電路分析軟體,已經成為微電子領域中電腦輔助電路分析的標準。

IC 設計人員可以利用 SPICE 來建立基本半導體元件的模型到各式 電子電路的設計,接著透過軟體來進行電路模擬並分析結果,進而 協助提供設計者在產品電路設計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以下將針對 MOS 元件電路模型及其重要的電性參數作一簡單的闡述。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所使用的 SPICE 描述語法主要有 兩個部份,一個是描述 MOSFET 元件的尺寸(通道長度 L 和通道寬 度 W)和它在網路上的連接節點(node),另一個則是描述上述

MOSFET 元件的型式(NMOS 或 PMOS)和內建的參數值,若以 LDMOS 元件模型為例,可參考圖 2-4 所示。

在 SPICE 輸入檔中 MOSFET 使用 M 為元件字首,腳位依序是 汲極節點(drain)、閘極節點(gate)、源極節點(source)、與基板節點

(substrate)或基體節點(body),而 MOSFET 的重要元件參數則包括 臨界電壓 Vt (threshold voltage)、飽和電流 Id (saturation current)、

崩潰電壓 Vbd (breakdown voltage)、互導 Gm (transconductance)、

導通電阻 Ron(on resistance)、通道長度調變係數 λ (channel length modulation coefficient)、基體效應係數 γ (body effect factor)、元件 turn OFF 時漏電流 Ioff (off current)、次臨界擺盪 St (sub-threshold swing)、等效通道長度 Leff (effective channel length)、及功率消耗 Pd (power dissipation)等。至於電阻方面參數則有片電阻 Rs (sheet resistance)、接觸電阻 Rc (contact resistance)等。以上各參數皆為電 路輸出時影響元件電性表現的重要因子,也是 IC 設計者在設計電路 時必頇要考量到的地方。

在 SPICE model 模擬分析完成後,還需要透過驗證晶圓(wafer) 的步驟,以確認 model function 的可行性,即晶圓測詴結果(silicon data)是否符合預期,或是依照產品需求再作一些修正與調整,才算 完成整個 model 的建置。如此一來,後續的量產(production)產品才 有一個可以遵循的依據與標準。

元素(或組成)分析儀器:主要應用於分析表面定性及定量的組 擊出來,呈離子狀態的二次離子(secondary ions),收集至質譜儀

(mass spectrometer),經質譜之分析,而達到詴品表面成份元素

量選擇的質譜儀;及(4)放大、檢測經質量選擇後的二次離子檢測

1017atouns/cm3,可利用 SIMS 研究經擴散及離子佈植後之不純物 或同位素之縱深分佈情形。(3)結合離子佈植技術在 IC 或其他半 導元件之應用。

圖 2-1 側向雙擴散金氧半場效電晶體(LDMOS) (a)結構圖 (b)摻雜濃度分布圖[2]

圖 2-2 垂直式雙擴散金氧半場效電晶體(VDMOS)結構圖[2]

圖 2-3 場擴散金氧半場效電晶體(FDMOS)結構圖 (a)對稱型 (b)非對稱型

圖 2-4 FDMOS SPICE MODEL (a)示意圖 (b)參數對應關係圖

第三章

實驗方向規劃

3.1 魚骨圖簡介

本研究欲找出非對稱性高壓 FD-MOS 元件(Asymmetric High Voltage Field Diffused MOSFET)之臨界電壓 Vt 在不同通道長度 (channel length)的表現,於 on-silicon 與 SPICE model 不匹配的原 因,進而克服問題,使實務上元件的行為得以與設計者的 SPICE model 一致。為此,引入實驗規劃方法「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又稱特性要因圖,作為本研究的原因分析。藉此可幫

二、料(material):相關製程的材料,兩者的配置是否相同。

三、機(machine):相關製程的機台,兩者的環境是否相同。

四、法(method):製造流程(process flow),製程條件(process condition),兩者是否相同。

二、料:針對相關製程的材料去比對 SPICE model 與 on-silicon 的 差異,展開後列出相關的製程材料影響因子如下:

三、機:針對相關製程的機台去比對 SPICE model 與 on-silicon 的 差異,展開後列出相關的製程機台影響因子如下:

(1)爐管設備

(2)薄膜沈積設備

(1)閘極氧化層(Gate oxide)

(2)通道臨界電壓之離子植入(Channel Vt implant)

圖 3-1 本研究引用 4M 問題分析法之魚骨圖

圖 3-2 (a) 人(man)要因之魚骨圖

圖 3-2 (b) 料(material)要因之魚骨圖

圖 3-2 (c) 機(machine)要因之魚骨圖

圖 3-2 (d) 法(method)要因之魚骨圖

圖 3-3 分析影響因子後之魚骨圖

第四章

(1)製作元件間的淺溝槽絕緣 STI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結構,

如圖 4-1(a)所示。

(2)藉由光罩將 PMOS 遮住,僅打開 NMOS 區域,而後曝光與顯 影,如圖 4-1(b)所示。

(3)進行 P-Well / Vth / N-drift 之離子植入,如圖 4-1(c)所示。

(4)再做 P-Well / Vth / N-drift 之微影光阻去除,如圖 4-1(d)所示。

(5)成長閘極氧化層(Gate Oxide)及金屬閘極(Poly Gate),如圖 4-1(e) 所示。

(6)利用光罩製作金屬閘極,接著曝光與顯影,如圖 4-1(f)所示。

(7)再藉由蝕刻(Etch)方式製作金屬閘極,如圖 4-1(g)所示。

(8)為防止穿隧效應(Punch through effect)產生,而做輕掺雜汲極 (LDD,Lightly Doped Drain)微影曝光與顯影,接著做 N-LDD 之離

子植入,如圖 4-1(h)所示。 影光阻烘烤機台,做 SPICE model 與實際 on-silicon 的機台型號不 同,於是分別設計實驗如下:

實驗對象(一) — 離子植入機台 實驗設計:

(1)首先針對 FDMOS 元件的結構及操作電流的方向,利用截面圖 (Cross-section)及元件佈局圖(Layout view)做一說明,FDMOS 元件 電流方向即是由 A 至 B,如圖 4-2 所示。由於是非對稱性 FDMOS 元件,故藉由原先的元件結構,根據電流的方向,設計另一反向的 元件測詴鍵(Testkey)結構,以確認方向性對本研究的影響效應,如 圖 4-3 所示。

(2)詳細比對離子植入機台內各項硬體規格,包括轉盤轉速、尺寸、

材質、離子植入角度、轉盤旋轉角度(twist angle)及傾斜角度(tilt angle)等,發現轉盤傾斜角度是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將於結果討論中 說明,示意圖如圖 4-4 所示。

實驗對象(二) — 黃光微影光阻烘烤機台

實驗設計:

規劃兩片晶圓(wafer),分別針對不同機型處理後,送切掃描式電 子顯微鏡(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分析,其分析結果 將於下一章說明,實驗設計表格(Split table)則如表 4-1 所示。

控制爐管(furnace)的升降溫曲線(thermal profile),與 SPICE model 的驗證 wafer 一致。 後,送切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分析,其分析結果將於下一章說明,實驗設計表格如表 4-2 所示。

表 4-2 閘極通道長度量測實驗設計表

接下來將針對相關的離子植入部分進行實驗規劃。

實驗對象(二) — 通道臨界電壓之離子植入 實驗設計:實驗設計表格如表 4-3 所示。

表 4-3 通道臨界電壓之離子植入實驗設計表

實驗對象(三) — 漂移區之離子植入

實驗設計:實驗設計表格如表 4-4 所示。

表 4-4 漂移區之離子植入實驗設計表

實驗對象(四) — 源極/汲極之離子植入 實驗設計:實驗設計表格如表 4-5 所示。

表 4-5 源極/汲極之離子植入實驗設計表

實驗對象(五) — 輕摻雜汲極之離子植入 實驗設計:實驗設計表格如表 4-6 所示。

表 4-6 輕摻雜汲極之離子植入實驗設計表

接著,於下一章對上述各項實驗設計所得出的結果,進行定量分 析的工作,以期達成目標。

圖 4-1 (a)~(k) 製造流程圖

圖 4-2 FDMOS 元件示意圖 (a)截面圖(Cross-section) (b)佈局圖(Layout view)

圖 4-3 FDMOS 測詴鍵結構俯視圖(Top view)

圖 4-4 離子植入機台轉盤示意圖

第五章

SPICE model 與 on-silicon 有顯著硬體上的差異,其差異結果如圖 5-2 所示。前者是前傾(-8 度),後者是後傾(+8 度)。

5.2 實驗結果(製程條件因子)

對 SPICE model 與 on-silicon 的晶片,分別於閘極蝕刻後,進行 SEM 及 TEM 的分析,其結果如圖 5-7 所示。由 SEM 可知兩者於晶

之離子植入的製程條件是本研究的重點影響因子。

5.3 真因分析

成遮蔽效應(Shadowing Effect)。

因此,由上述分析可知,SPICE model 的光阻橫截面較斜,其 遮蔽效應較小,Vt 離子植入區域較大,使得漂移區的有效通道長度 (effective channel length)較長,故 Vt 較大,如圖 5-13(a)所示。

反之,on-silicon 的光阻橫截面較直,其遮蔽效應較大,Vt 離子植入 區域較小,使得漂移區的有效通道長度較短,故 Vt 較小,如圖

最後,實際透過量測掃描式電容顯微鏡(SCM,Scanning Capacitance Microscope),其結果如圖 5-15 所示,證實上述的分析 結果。

5.4 解決方案

了解造成 SPICE model 與 on-silicon 臨界電壓不匹配的真正原 因後,提出以下兩項改善方法:

(1) 降低光阻膜厚,由 20kÅ 降至 15kÅ ,如此可減少 30%比例的 Shadowing effect 對漂移區有效通道長度的影響,如圖 5-16 所示,

進而使 Vt 接近標準值。

(2) 於通道臨界電壓離子植入製程步驟,先將晶片旋轉 180 度後再行

(2) 於通道臨界電壓離子植入製程步驟,先將晶片旋轉 180 度後再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