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都市化指的是人口往都市集中的過程,現今越來越多人往都市居住,都市早 已成為進步國家的生活重心,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於一身。人口移動一 旦展現向心化的現象,有些大都市終究會呈現飽和的狀態,而使人口流出或分散 到外圍的衛星都市或郊區,此種中心都市人口離心化的結果,產生人口反集中或 郊區化的現象,進而使中心都市結合其周圍地帶形成都會區(林瑞穗,1997〆 129)。一般都認為,雖然人類社會早就有都市,但所謂的都市化社會還是在西方 社會進入工業化階段之後才出現,而大部分的社會真正能稱之為都市化社會,還 是在二次大戰之後(章英華,1997〆35)。戰後台灣面臨政權的更迭,都市之所 以快速發展,是因為戰後的醫療進步致使人口快速的自然增加,加上陸續的工業 化政策帶來的產業結構改變,使得這群人口自農村移往都市居住,都市人口比例 空前提升,都市因而不斷地擴大,甚至超越行政區域範圍,合併周圍市鎮構成一 社會經濟體而形成都會區

1

台灣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臺北和高雄兩大都市及其附廓地帶相繼連成一 體。台灣的都市發展特徵為〆都市不斷地成長,農村持續地萎縮,但人口並非一 直往大都市集中,重要的轉折在 1970 年前後,在此之前台灣都會區的中心都市 的人口成長率高過於鄰近市鎮,在此之後,鄰近市鎮的的人口成長率遠高於中心 都市(孫清山,1997〆86)。這種發展在北部的展現是從新北市

2

(昔臺北縣)一 直延伸到桃園縣,在臺中縣、高雄縣和臺南縣也出現了鄰近市鎮的快速發展現 象,其成長速度甚至超越了中心都市。到了 1980 年代,南北兩大都市-臺北、高 雄已呈現飽和狀態,替代兩極化發展的是都會區形式,不僅鄉村往都市的移動轉 而湧入都會區中心都市外圍之中型都市,而且中心都市亦有人口移出,集中於鄰

1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 〆都會區係指在同一區域內,由一個或一個 以上之中心都市為核心,連結與此中心都市在社會、經濟上合為一體之市、鎮、鄉所共同組成之 地區,且其區內人口總數達三十萬人以上。以此依據都會區內會包括部份的鄉村地區。

2 前身為臺北縣,是自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 12 月 25 日貣改制成直轄市。本文內容中時間序 列屬民國一百年(2011)後或為事實陳述時,採「新北市」一詞々若時間序列為民國一百年(2011)

以前,則採「臺北縣」一詞。

近市鎮々1980 年代中臺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又再度有向中心都市集中的 現象(孫清山,1997〆94)。

現今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定期的國情統計通報,近十年以新竹、桃園中壢為人 口增加最為快速之都會區。民國 98 年底,臺灣都會區人口達 1618.5 萬人,占總 人口 7 成,其中以臺北基隆 677.6 萬人為第一大都會區,占總人口 3 成,而 桃園中壢人口成長 17.3%,為增加最快速之都會區之一。(表 1-1)桃園中壢都 會區

3

具有桃園市和中壢市兩大核心都市,其中桃園市的都市形成條件在日治時 代就比中壢市強,都市擴張也以桃園市為快。現今桃園市以火車站附近商業區為 核心,向外呈輻射狀發展,主要發展方向為沿著縱貫公路向西至中壢市、沿永安 路向西北至蘆竹鄉,沿台四省道向北至大園鄉,及沿介壽路向南至八德市(唐菁 萍,2005)。

在這些與桃園市相鄰的蘆竹、龜山、八德等行政區中,八德在民國 84 年升 格為縣轄市

4

,相對地,蘆竹、龜山仍維持鄉級行政區,明顯可知八德近年來的 都市發展極為快速々此外,筆者在初步田調時發現〆以桃園市為中心的周圍鄉鎮 呈現明顯的都市化現象,其中以八德鄰近桃園市的邊界地帶商業取向最為濃厚々 此外,還提供大量的住宅用地分擔中心都市的外溢人口外,許多郊區的農地也變 更為工廠用地,而工業的發展又為八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吸引更多的人口聚 集(廖志龍,2008)。近年來,八德更在連接桃園市的主要幹道-介壽路沿線,推 動大湳地區及八德地區都巿計畫擴大案,帶動八德進一步的都市發展。然而,都 市發展最為迅速的桃園市何以主要的擴張方向為南方的八德市〇八德市具有怎 樣的都市發展特色〇城鄉面貌如何轉變?

隨著都市化的提升,都市範圍的擴大與都市數目的增加,都市與外圍鄉村地 帶的互動關係也隨之增加,「城」與「鄉」的界線已變得模糊。城鄉邊緣區早在 1960 年代被提出,認為在一個快速成長的都市中心與其周遭的農業腹地之間,

3 依「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已於民國 95 年 7 月 1 日原「中壢桃園大都會區」正式修訂 為「桃園中壢大都會區」 。包含新北縣鶯歌鎮、桃園縣(不含大園鄉、復興鄉)。

4 依據《地方制度法》 ,其中第四條第三項〆人口聚居達十五萬人以上未滿五十萬人,且工商業

發達、自治財源充裕、交通便利及公共設施完備之地區,得設縣轄巿。

-3-

必然存在一個農業逐漸衰退、非農人口及非農活動漸增的過渡地帶。此一既不像 都市,也不再是農村的過渡地帶,因此有著特殊的社經屬性與空間利用。在空間 上可以是自成獨立的城鄉聚落(rurban settlement),也可能只是一個分布更廣的城 鄉邊緣區(rural-urban fringe)(Newman and Applebaum,1989)。快速的都市人口 成長、建地的擴張、科技的進步、大尺度的經濟政策的結合,已改變很多地方的 都市與鄉村之間的介面,使得都市與鄉村的二分法已經失去意義(Simon et al.,

2004)。最近研究已開始強調,城鄉之區分已對土地利用規劃顯現出挑戰

(Qviström,2007; Gallent and Andersson,2007; Masuda and Garvin,2008)。由 此可見,城鄉邊緣區為討論都市擴張議題中的關鍵位置,是具備人口、產業甚至 土地利用展現快速變化的區域,探討城鄉邊緣區的變遷與脈絡具有一定的意義。

本研究嘗詴以城鄉邊緣區的角度,探討在中心都市桃園市都市擴張過程中八德 市在產業、人口上展現怎樣的特色?與其他圍繞桃園市的鄉鎮〆蘆竹鄉、龜山鄉 又有何差異,透過三個鄉鎮市的比較,希望能凸顯桃園都會區都市擴張的特性以 及歸結八德市的都市發展特色。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三〆

1. 探究戰後至今八德市與蘆竹鄉、龜山鄉的產業結構轉變比較。

2. 探討戰後至今八德市與蘆竹鄉、龜山鄉的人口成長趨勢比較。

3. 歸納戰後至今八德市在地點與位置上的優勢。

▼表 1-1 98 年底台灣都會區成長概況

資料來源:行政院國情統計通報第021號,民國99年2月1日發佈

(每週一至週五發行,並透過網際網路系統同步發送,網址:www.stat.gov.tw)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