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三份量表,分別為「人際親密能力量表」、

「寂寞量表」及「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茲分述如下:

壹壹

壹壹、、、人際親密、人際親密人際親密人際親密能力能力能力能力量表量表量表量表

以下分別就「人際親密能力量表」(見附錄一)之編製與內容、填答 與計分方式以及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別加以說明。

一、量表之編製與內容

「人際親密能力量表」係王慶福等人(1997)根據 Buhrmester、Furman、

Wittenberg 和 Reis(1988)以五種重要人際能力概念:主動(initiation)、

負向決斷( negative assertion)、自我坦露(disclosure)、情緒支持(emotional support)及衝突處理(conflict management)所編製而成的。本量表總共

24 題,共有四個分量表,分別為「負向決斷」、「情緒支持」、「主動/表露」

和「衝突處理」。其中「負向決斷」分量表共 7 題,分別為題項 3、8、12、

14、17、19 與 23,在此分量表得分愈高者傾向愈能表現出自我決斷的人 際行為,愈能自在地向對方表達自己不愉快或生氣的情緒;「情緒支持」

量表共 6 題,分別為題項 2、7、11、13、16 與 18,在此分量表得分愈高 者傾向愈能傾聽朋友的煩惱,給予朋友情緒支持;「主動/表露」量表共 6 題,分別為題項 1、5、6、10、20 與 22,在此分量表得分愈高者傾向愈能 主動接觸新朋友或自在地表露自己;「衝突處理」量表共 5 題,分別為題 項 4、9、15、21 與 24,在此分量表得分愈高者傾向愈能有效處理人際衝 突的情境,接納個別差異並兼顧雙方立場。

二、填答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李克特(Likert)六點量表的填答方式,分成「非常不容易或 不自在」、「相當不容易或不自在」、「不太容易或不太自在」、「還算容易或 還算自在」、「相當容易或相當自在」以及「非常容易或非常自在」六種情 況,計分次序為 1 至 6。

三、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此量表乃王慶福等人(1997)採取叢集取樣(cluster sampling)方式,

從北、中、南 14 所公私立大學及獨立校院抽取出 836 位男女大學生,作 為研究樣本所編製的工具。根據研究樣本在問卷上的反應,分別計算各分 量表之折半相關與內部一致性係數。結果得出「負向決斷」、「情緒支持」、

「主動/表露」和「衝突處理」的折半信度分別為.85、.85、.73 和.71;內 部一致性係數分別是.85、.84、.77 和.75,各信度皆介於.71 至.85 之間,

顯示此量表具備良好的信度。此量表針對有效樣本受試進行因素分析,驗 證題項間的因素結構,以驗證其結構效度。結果四個因素之間的正相關 在.30 至.45 之間,平均相關為.38,與 Buhrmester 等人(1988)的研究結 果相似,顯示「負向決斷」、「情緒支持」、「主動/表露」、「衝突處理」等不 同人際親密能力之間互有低到中度的相關性。

本研究經正式樣本施測後,在信度方面,人際親密能力量表各分量表

「負向決斷」、「情緒支持」、「主動/表露」與「衝突處理」,其內部一致性 係數分別為.84、.84、.79、.74;在建構效度方面,經因素分析後,四個因 素共可解釋 52.98%的變異量。

貳 貳 貳

貳、、、寂寞、寂寞寂寞寂寞量表量表量表量表

以下分別就「寂寞量表」(見附錄二-應量表作者要求,附錄不放入題 目)之編製與內容、填答與計分方式以及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加以說明。

一、量表之編製與內容

本研究採用陳麗婉(1989)編修吳靜吉翻譯之「UCLA 寂寞量表」而 來的「寂寞量表」。「UCLA 寂寞感量表」最早由 Russell、Peplau 及 Ferguson 於 1978 年根據 Sisenwein(1964)75 個項目的「寂寞量表」發展而成,

用來測量個人的寂寞、社交孤獨感與不佳的人際關係。

本量表共有三個分量表;其中「寂寞無助」量表共 10 題,包括第 1 至第 10 題,得分越高表示個人越缺乏可以求助或依賴的對象,因而感到 孤立不快樂;「歸屬感弱」共 5 題,分別為題項 11 至 15 題,得分愈高顯示 個人對於團體的歸屬感愈弱;「缺乏友伴」共 5 題,分別為第 16 至第 20 題,得分越高表示個人愈缺乏可親近或瞭解自己的人。其中第 1 至第 10 題屬於社會關係不滿足,採正向計分;第 11 至第 20 題屬於社會關係滿足,

採反向計分。

二、填答與計分方式

此量表採李克特(Likert)四點計分方式,選項分為「從未如此」、「很 少如此」、「有時如此」與「經常如此」,計分次序為 1 至 4。本研究採總分 計分,也採分量表計分,由受試者的得分情形,判別其寂寞感受程度,得 分愈高表示愈有寂寞感。

三、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在信度方面,其中陳麗婉(1989)測得該量表之三個分量表的內部一 致性係數α值介於.75 至.90 之間;再測信度介於.82 至.92 之間;蔡鳳薇

(2006)使用該量表所得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93。一般而言,此量表的信 度良好。

在效度方面,陳麗婉(1989)測得「寂寞無助」因素之解釋變異量約 為 36.3%;「缺乏友伴」因素的解釋變異量為 10.7﹪;「歸屬感弱」因素其 解釋變異量為 7.7%,三者解釋變異量為 54.7﹪,建構效度尚屬良好。此外,

蔡鳳薇(2006)以因素分析法之主成份分析法及最大變異數法進行正交轉 軸,最後亦得到三個因子,且此三因素可解釋寂寞感之變異量為 60.85%。

本研究經正式樣本施測後,在信度方面,寂寞量表各分量表「寂寞無 助」、「歸屬感弱」與「缺乏友伴」,其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88、.83、.92;

在建構效度方面,經因素分析後,三個因素共可解釋 59.84%的變異量。

參 參 參

參、、、、「「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量表量表量表」」」

以下分別就「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見附錄三)之編製與內 容、填答與計分方式、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分別加以說明。

一、量表之編製與內容

本研究使用游森期與余民寧(2006)修訂 Radloff(1977)的「流行病 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全量表總共 20 題。此量表主要評量沮喪的心情、測量憂 鬱情緒的程度,適用對象為一般人,較不適用於臨床性診斷(Shaver &

Brennan, 1991)。

本量表共有四個分量表:「憂鬱情緒」(depressive mood)、「正向情感」

( positive affect )、「 身 體 症 狀 」( somatic symptoms ) 和 「 人 際 問 題 」

(interpersonal problems)。「憂鬱情緒」題項共 7 題,為 3、6、9、10、14、

17 與 18,「正向情感」題項共 4 題,為 4、8、12 與 16,「身體症狀」題項 共 7 題,為 1、2、5、7、11、13 與 20,「人際問題」題項共 2 題,為 15 與 19。其中第 4、8、12 與 16 為反向題。

二、填答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為李克特(Likert)四點計分方式,要求受試者於每一題敘述中,

選擇自己所經驗到的憂鬱情緒症狀的頻率,分成「很少如此」(每週少於 一天)、「偶爾如此」(每週約 1-2 天)、「經常如此」(每週約 3-4 天)以及

「總是如此」(每週 5 天以上),計分次序為 0 至 3。至於反向題則採反向 計分。受試者所圈選之頻率即該題得分,分數越高表示憂鬱情緒與症狀頻 率越高。本研究採計總分。

三、信度與效度

在信度方面,本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α值為.90,間隔四周重測後得再 測信度為.67,間隔 12 個月再次重測,得再測信度為.32,故再測信度介於.32 至.67 間。李靜如(2007)使用此量表經正式樣本施側後,得總量表內部 一致性係數α為.89;在效度方面,與臨床醫師與護士評定之量表聚斂效度

為.44 至.56;Shaver 和 Brennan 於 1991 年的研究顯示其和「貝克憂鬱量 表」相關為.81,和自評憂鬱感量表相關為.90;區辨效度則是與「社會期 許量表」有低度負相關(r = -.18)(引自李靜如,2007)。

本研究經正式樣本施測後,在信度方面,得總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 為.86;在建構效度方面,經因素分析後,四個因素共可解釋 51.88%的變 異量。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