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多元且具不同層次的教學教材,透過互惠共享的概念,檔案能上傳分享、下載應 用,提升邊際效益並降低教學負擔,使教學信實度提高,幫助弱勢幼兒能學習到 全面性的詞彙知識與概念。

©

行政院主計總處內政部戶政司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2020)

。 內政部網站統計通報(2021)。109 年第 32 週簡易生命表。臺北市:行政院主計

總處內政部

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2905&s=139279

(2021)

白華枝、張麗君、蕭家純(2015) ,影響幼兒語言能力之語文環境之跨層次分析-家庭及教室語文環境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3(1),1-35。

行政院主計總處網站(2020)。十五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臺北市:行政院主計 總處網站

https://ws.moi.gov.tw/001/Upload/OldFile/site_stuff/321/2/year/year.html

(2020)

行政院主計總處網站(2021)。國民所得統計摘要。臺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網 站

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3/bs4/nis93/ni.pdf(2021 年 02

月)。

余民寧(2018)。適性教育是緩衝馬太效應的良策。教育研究月刊,285,20~36。

DOI:10.3966/168063602018010285002

李維(譯)(1998)。思維與語言(原作者:Vygotsky L. S)。新北市:桂冠圖書。

(原著出版 1986 年)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因果機制──以臺北市和臺東縣作比 較。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林劭貞(譯)(2018)。圖解量詞學習繪本(原作者:高野紀子)。新北市:小熊 出版。

林明君(2008)。家庭語言環境和幼兒詞彙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宣崇慧、盧台華(2010)。直接教學法對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與應用詞彙造 句之成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5(3),103-129。

陳淑麗(2004)。轉介前介入對原住民閱讀障礙診斷區辨效度之研究(未出版之 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

教育統計處網站(2019)。107 學年各級教育統計概況分析。臺北市:教育部統 計處 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7_all_level.pdf(2019 年 03 月)。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0 年 9 月 9 日,

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曾世杰、簡淑真(2006)。全語法爭議的文獻回顧:兼論其對弱勢學生之影響。

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7(2),1-31。

曾世杰、陳淑麗(2007)。注音補救教學對一年級低成就學童的教學成效實驗研 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0(3),53-77。

曾世杰、陳淑麗、亓甯、蔡佩津(2009)。以證據本位的方式幫助讀寫困難的窮 孩子─永齡希望小學台東教學研發中心簡介。基礎教育學報,18,2,158-169。

曾世杰(譯)(2015)。字母拼讀直接教學 100 課(原作者:S. Engelmann, P. Haddox,

& E. Bruner)。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 1983 年)

曾世杰(2018)。解決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契機,並不在高等教育階段。THE

REPORTER 報導者評論,

(2018 年 09 月 12 日刊出)取自: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education-opportunity-inequality-across-in come-1

辜玉旻、張菀真(2016)。談討不同維度的詞彙知識與閱讀理解表現的關係。人 文與社會學簡訊,17(2),18-24。

劉惠美、陳昱君(2015)。華語嬰幼兒表達性詞彙的語意內容及詞類組成之發展。

教育心理學報,47(2),217-242。

盧台華(1986)。直接教學法在智能不足教學成效之探討,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 會年刊,75,105-121。

盧台華(1991)。身心障礙學生數學科直接教學與補救教學課程綱要與教材。臺 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簡淑真(2010)。三種早期閱讀介入方案對社經弱勢幼兒的教學效果研究。臺東 大學教育學報,21(1),頁 93-123。

©

Anderson, R. C., & Freebody, P. (1981).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J. Guthrie (Ed.),

Comprehens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Reviews (p. 77-117).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Biemiller, A., & Slonim, N. (2001). Estimating root word vocabulary growth in normative and advantaged populations: Evidence for a common sequence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3(3), 498–520.

https://doi.org/10.1037/0022-0663.93.3.498

Bodrova, E. & Leong, D. J. (1996). Tools of the mind:The Vygotskian approach to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N.J.:Merrill.

Carlisle, J. F., Fleming, J. E., & Gudbrandsen, B. (2000). Incidental word learning in science class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5(2), 184–211.

https://doi.org/10.1006/ceps.1998.1001

Catts, H. W., Fey, M. E., Tomblin, J. B., & Zhang, X. (2002).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reading outcomes in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5(6):1142-57,

DOI:10.1044/1092-4388(2002/093)

Chomsky, Noam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The Hague/Paris: Mouton, ISBN 9783110172799

Chomsky, Noam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ISBN 9780262260503

Dickinson, D. K., & Brady, J. P. (2006). Toward Effective Support for Language and

Literacy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M. Zaslow & I. Martinez-Beck

(Eds.), Critical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 141–170).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Engelmann, S. & Osborn, J. (2008). Language for Learning. OH: Columbus.

SRA/McGraw-Hill.

Flores, M. M., & Ganz, J. (2007).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Instruction for teaching statement infer ence, use of facts, and analogies to student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nd reading delays.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2, 244-251

Frayer, D., Frederick, W. C., and Klausmeier, H. J. (1969). A Schema for Testing the

©

Level of Cognitive Mastery. Madison, WI: Wisconsin Center for Education

Research.

Hart, B. & Risley, T. R. (1995). 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the everyday experience of

young American children. Baltimore: Paul H. Brooks.

Hattie, J. (2015). The applicability of Visible Learning to higher

education.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sychology, 1(1), 79.

Heckman, J. J. (2008). Schools, skills, and synapses. Economic inquiry, 46(3), 289-324.

DOI:10.1111/j.1465-7295.2008.00163.x

Heckman, J. J., Moon, S. H., Pinto, R., Savelyev, P. A., & Yavitz, A. (2010).The rate of return to the 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Program.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4(1-2), 114-128.

Huttenlocher, J., Haight, W., Bryk, A., Seltzer, M., & Lyons, T. (1991). Early vocabulary growth: Relation to language input and gender.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7(2), 236–248. https://doi.org/10.1037/0012-1649.27.2.236

National Early Literacy Panel. (2008). Developing early literacy: Report of the

National Early Literacy Panel. Washington, DC: National Institute for Literacy.

Available at http://www.nifl.gov/earlychildhood/NELP/ NELPreport.htm Pearson, P. D., Hiebert, E. H., & Kamil, M. L. (2007). Vocabulary assessment: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learn.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42(2), 282-296.

Pikulski, J. J. (1994). Preventing reading failure: A review of five effective programs.

The Reading Teacher, 48(1), 30-39

Rodriguez, E. T., & Tamis‐LeMonda, C. S. (2011). Trajectories of the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across the first 5 years: Associations with children’s vocabulary and literacy skills at prekindergarten. Child Development, 82(4), 1058–1075.

https://doi.org/10.1111/j.1467-8624.2011.01614.x

Rosch, E., Mervis, C. B., Gray, W. D., Johnson, D. M., & Boyes-Braem, P. (1976).

Basic objects in natural categories. Cognitive Psychology, 8(3), 382–439.

https://doi.org/10.1016/0010-0285(76)90013-X

Sandham,J.L.(2001). Florida debates expanding its voucher program. Education

Week,20( 28),18-22

©

Sandler, W., & Lillo-Martin, D. (2006). Sig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universals.

Journal of Linguistics 42(03):738

Sénéchal, M. (1997). The differential effect of storybook reading on preschoolers' acquisition of expressive and receptive vocabulary.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4(1):123-38

DOI:10.1017/S0305000996003005

Silbert, J. Carnine, D. Stein, M.(1981). Direct instruction mathematics. Columbus, Ohio: A Bell & Howell Company.

Stanovich, K. E. (2009). Matthew effects in reading: Some consequenc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literacy. Journal of

education, 189(1-2), 23-55.

Sternberg, R.J. (1987). Most vocabulary is learned from context. In M.G. McKeown

& M.E. Curtis (eds.), The nature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89-106. Hillsdale, N.J.: Erlbaum.

Torgesen, J. K. (2000).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early interventions in reading: The lingering problems of treatment resister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s, 15(1), 55-64.

Torgesen, J. K., Alexander, A. W., Wagner, R. K., Rashotte, C. A., Voeller, K. K. S., &

Conway, T. (2001). Intensive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children with severe reading disabilities: Immediate and longterm outcomes from two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4(1), 33-58.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Wright, T. S., Neuman, S. B. (2013). Vocabulary instruction in commonly-used kindergarten core reading curricula.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13, 386-408.

為弱勢學前幼兒發展詞彙教材:

直接教學法取向的嘗試

量詞教材-教學手冊

目錄

一、教材架構

二、教材設計

結合直接教學法特點,以及弗雷爾詞彙教學模式(Frayer Model),

在單元名稱中直接引導目標量詞的屬性(容器/形狀/種類),並於活

第壹單元:容器

第一課:瓶/杯/罐 第二課:袋/包/盒

第三課:壺/桶/籃/箱

第四課:碗/盤/鍋

第一課:

瓶/杯/罐

第壹單元:容器 第一課:瓶/杯/罐 第一節(星期一)

以弗雷爾模式(Frayer Model)進行教材分析與設計 目標詞彙:量詞(瓶、罐)

定義(Part 2) 特性(Part 2)

量詞:表示事物的單位詞 學會正確的量詞

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會不同 東西裝在瓶子裡,量詞(一瓶) 東西裝在罐子裡,量詞(一罐)

量詞(一瓶)與(一罐)通用 示例(Part 2、3、4) 反例(Part 4)

一瓶牛奶、一罐牛奶

一罐奶粉、一瓶可樂、一瓶養樂多 一瓶酒精、一罐蜂蜜、一瓶沐浴乳 一罐汽水、一瓶洗手乳、一罐草莓醬

一瓶綠茶

一罐玉米

一瓶雞塊

第一節 Part1.引起動機

活動名稱:拍一拍拍手

活動內涵:提升專注力與動機,讓幼兒能注意台前教師,做為教學的開始準備,使用詞語(換你)與(手勢)練習輪流與等待。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節奏快慢與拍手次數,也可撤除提示數字,提升難度與標準。

教師:小朋友仔細聽,跟著老師來拍手。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換你(手勢) 。

教師:很好喔,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換你(手勢) 。

教師:答對囉!最後一次,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 拍 6 拍 7 拍 8,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 拍 6 拍 7 拍 8,換你(手勢) 。

教師:小朋友都很厲害喔!大家都能聽得很清楚~

教師:我們今天要來學習(量詞), 學會正確的量詞,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教師:有一個量詞的小約定,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也會不同。

第一節 Part 2.理解歸納

1.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2.奶奶想喝一罐牛奶

活動名稱:想一想不同

活動內涵:藉由問答命名物品,進行直接教學與弗雷爾詞彙策略,比較物品其量詞之間的特徵與差異,給予圖例提示記憶。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教學速度,增加容器代表手勢提升記憶,可以多次重覆仿說完整句,給予大量練習機會。

教師:看看圖片,他們想要喝什麼?(手勢)幼兒:想要喝牛奶。

教師:哥哥的牛奶,裝在瓶子裡,量詞是(一瓶) ,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手勢)幼兒: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教師:奶奶的牛奶,裝在罐子裡,量詞是(一罐),奶奶想喝一罐牛奶。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奶奶想喝一罐牛奶。

(手勢)幼兒:奶奶想喝一罐牛奶。

教師:量詞(一瓶)和量詞(一罐),有時候可以互相通用,可以說,這是一罐牛奶,也可以說,這是一瓶牛奶。

教師:裝牛奶的容器不一樣,量詞也會不一樣。

第一節 Part 3-1.直接教學-圖示

活動名稱:找一找分類

活動內涵:藉由問答命名物品,進行直接教學與弗雷爾詞彙策略,比較物品其量詞之間的特徵與差異,給予圖例提示記憶。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教學速度,增加容器代表手勢提升記憶,可以多次重覆仿說完整句,給予大量練習機會。

圖 1.這是一罐奶粉 圖 2.這是一瓶可樂 圖 3.這是一瓶養樂多

圖 4.這是一瓶酒精 圖 5.這是一罐蜂蜜 圖 6.這是一瓶沐浴乳

第一節 Part 3-2.直接教學-文字

活動名稱:找一找分類

我們已經知道,學會正確的量詞,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牛奶裝在罐子裡面,量詞是一罐,叫做一罐牛奶。

牛奶裝在瓶子裡面,量詞是一瓶,叫做一瓶牛奶。

有時候量詞(一瓶)和(一罐)可以通用。一瓶牛奶也叫做一罐牛奶。

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也會不同。

(1) 教師:仔細聽,老師要告訴你,這些圖片正確的量詞和名稱。

(指著圖 1)這是奶粉,裝在罐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罐奶粉。

(指著圖 2)這是可樂,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瓶可樂。

(指著圖 3)這是養樂多,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瓶養樂多。

(2) 教師:現在換你們。

(指著圖 1)奶粉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奶粉。

(指著圖 2)可樂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可樂。

(指著圖 3)養樂多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養樂多。

(3) 若在回答中有錯誤,請教師再重複進行(1)部分。

(4) 教師:仔細聽,老師要告訴你,這些圖片正確的量詞和名稱。

(指著圖 4)這是酒精,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瓶酒精。

(指著圖 5)這是蜂蜜,裝在罐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罐蜂蜜。

(指著圖 6)這是沐浴乳,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瓶沐浴乳。

(5) 教師:現在換你們。

(指著圖 4)酒精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酒精。

(指著圖 5)蜂蜜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蜂蜜。

(指著圖 6)沐浴乳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沐浴乳。

(6) 若在回答中有錯誤,請教師再重複進行(4)部分。

第一節 Part 4.測驗評量

活動名稱:試一試練習

活動內涵:藉由教師唸讀,增加幼兒聽理解與專注力,正反例穿插的選項測驗,增加記憶力與判斷力,提升量詞習得能力。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針對幼兒個別化能力表現,適當調整唸讀速度,並示範答題劃記,確認幼兒能獨立操作後再開始施測。

※請小朋友眼睛看圖片,耳朵聽老師說,將正確的量詞畫○。(全班進行可手比大圈)

1.這是一瓶酒精 2.這是一瓶綠茶 3.這是一罐蜂蜜 4.這是一罐玉米 5.這是一瓶雞塊

6.這是一罐汽水 7.這是一瓶洗手乳 8.這是一罐草莓果醬 通過 請往下一節

正反例引導訂正 通過後往下一節

回到 PART3 複習 再次測驗與訂正

第一節 Part 5.訂正與引導

活動名稱:檢查與複習

活動內涵:確認測驗評量的畫記正確與否,並進行正反例的引導,視幼兒需求進行前面的內容複習,加深幼兒學習與記憶。

*正例與反例引導:以下範例提供,請教師引導幼兒完成每個正例的練習,並是幼兒能力,可以設計情境例句唸讀與引導。

*正例引導

(圖 1)教師:酒精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酒精。情境例句:護士阿姨拿出一瓶酒精幫我消毒傷口。

(圖 3)教師:蜂蜜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蜂蜜。情境例句:媽媽在超市買了一罐蜂蜜。

(圖 6)教師:汽水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汽水。情境例句:桌上放著一罐汽水。

(圖 7)教師:洗手乳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洗手乳。情境例句:水龍頭旁邊有一瓶洗手乳。

(圖 8)教師:草莓醬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草莓醬。情境例句:媽媽從冰箱拿出一罐草莓果醬抹吐司。

*反例引導

(圖 2)教師:綠茶裝在瓶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一瓶綠茶。正確說,這是一杯綠茶。(手勢)這是一杯綠茶。

(圖 4)教師:玉米裝在罐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一罐玉米。正確說,這是一袋玉米。(手勢)這是一袋玉米。

(圖 5)教師:雞塊裝在瓶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一瓶雞塊。正確說,這是四塊雞塊。(手勢)這是四塊雞塊。

1.這是一瓶酒精 2.這是一瓶綠茶 3.這是一罐蜂蜜 4.這是一罐玉米 5.這是一瓶雞塊

通過 正反例引導訂正 回到 PART3 複習

第壹單元:容器 第一課:瓶/杯/罐 第二節(星期三)

以弗雷爾模式(Frayer Model)進行教材分析與設計 目標詞彙:量詞(瓶、杯)

定義(Part 2) 特性(Part 2)

量詞:表示事物的單位詞 學會正確的量詞

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會不同 東西裝在瓶子裡,量詞(一瓶) 東西裝在杯子裡,量詞(一杯)

量詞(一瓶)與(一罐)通用 示例(Part 2、3、4) 反例(Part 4)

一瓶牛奶、一杯牛奶、一瓶奶茶 一杯水、三瓶膠水、一杯綠茶 一瓶洗手乳、一杯珍珠奶茶、一瓶水

一杯冰塊、一瓶養樂多、一杯果汁

一杯披薩

一瓶蠟筆

一杯雞蛋

第二節 Part1.引起動機

活動名稱:拍一拍拍手

活動內涵:提升專注力與動機,讓幼兒能注意台前教師,做為教學的開始準備,使用詞語(換你)與(手勢)練習輪流與等待。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節奏快慢與拍手次數,也可撤除提示數字,提升難度與標準。

教師:小朋友仔細聽,跟著老師來拍手。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換你(手勢) 。

教師:很好喔,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換你(手勢) 。

教師:答對囉!最後一次,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 拍 6 拍 7 拍 8,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 拍 6 拍 7 拍 8,換你(手勢) 。

教師:小朋友都很厲害喔!大家都能聽得很清楚~

教師:我們今天要來學習(量詞), 學會正確的量詞,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教師:有一個量詞的小約定,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也會不同。

第二節 Part 2.理解歸納

1.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2.姐姐想喝一杯牛奶

活動名稱:想一想不同

活動內涵:藉由問答命名物品,進行直接教學與弗雷爾詞彙策略,比較物品其量詞之間的特徵與差異,給予圖例提示記憶。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教學速度,增加容器代表手勢提升記憶,可以多次重覆仿說完整句,給予大量練習機會。

教師:看看圖片,他們想要喝什麼?(手勢)幼兒:想要喝牛奶。

教師:哥哥的牛奶,裝在瓶子裡,量詞是(一瓶) ,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手勢)幼兒: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教師:姐姐的牛奶,裝在杯子裡,量詞是(一杯),姐姐想喝一杯牛奶。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姐姐想喝一杯牛奶。

(手勢)幼兒:姐姐想喝一杯牛奶。

教師:量詞(一瓶)和量詞(一罐),有時候可以互相通用,可以說,這是一罐牛奶,也可以說,這是一瓶牛奶。

教師:裝牛奶的容器不一樣,量詞也會不一樣。

第二節 Part 3-1.直接教學-圖示

活動名稱:找一找分類

活動內涵:藉由問答命名物品,進行直接教學與弗雷爾詞彙策略,比較物品其量詞之間的特徵與差異,給予圖例提示記憶。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教學速度,增加容器代表手勢提升記憶,可以多次重覆仿說完整句,給予大量練習機會。

圖 1. 這是一杯水 圖 2.這是三瓶膠水 圖 3.這是一杯綠茶

圖 4.這是一瓶洗手乳 圖 5.這是一杯珍珠奶茶 圖 6.這是一瓶水

第二節 Part 3-2.直接教學-文字

活動名稱:找一找分類

我們已經知道,學會正確的量詞,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牛奶裝在杯子裡面,量詞是一杯,叫做一杯牛奶。

牛奶裝在瓶子裡面,量詞是一瓶,叫做一瓶牛奶。

有時候量詞(一瓶)和(一罐)可以通用。一瓶牛奶也叫做一罐牛奶。

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也會不同。

(1) 教師:仔細聽,老師要告訴你,這些圖片正確的量詞和名稱。

(指著圖 1)這是水,裝在杯子裡,可以說,這是一杯水。

(指著圖 2)這是膠水,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三瓶膠水。

(指著圖 3)這是綠茶,裝在杯子裡,可以說,這是一杯綠茶。

(2) 教師:現在換你們。

(指著圖 1)水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水。

(指著圖 2)膠水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三瓶膠水。

(指著圖 3)綠茶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綠茶。

(3) 若在回答中有錯誤,請教師再重複進行(1)部分。

(4) 教師:仔細聽,老師要告訴你,這些圖片正確的量詞和名稱。

(指著圖 4)這是洗手乳,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瓶洗手乳。

(指著圖 5)這是珍珠奶茶,裝在杯子裡,可以說,這是一杯珍珠奶茶。

(指著圖 6)這是水,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瓶水。

(5) 教師:現在換你們。

(指著圖 4)洗手乳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洗手乳。

(指著圖 5)珍珠奶茶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珍珠奶茶。

(指著圖 6)水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水。

(6) 若在回答中有錯誤,請教師再重複進行(4)部分。

第二節 Part 4.測驗評量

活動名稱:試一試練習

活動內涵:藉由教師唸讀,增加幼兒聽理解與專注力,正反例穿插的選項測驗,增加記憶力與判斷力,提升量詞習得能力。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針對幼兒個別化能力表現,適當調整唸讀速度,並示範答題劃記,確認幼兒能獨立操作後再開始施測。

※請小朋友眼睛看圖片,耳朵聽老師說,將正確的量詞畫○。(全班進行可手比大圈)

1.這是一杯綠茶 2.這是一杯披薩 3.這是一瓶蠟筆 4.這是一杯冰塊 5.這是一杯雞蛋

6.這是一瓶養樂多 7.這是一杯果汁 8.這是一瓶奶茶 通過

請往下一節

正反例引導訂正 通過後往下一節

回到 PART3 複習 再次測驗與訂正

第二節 Part 5.訂正與引導

活動名稱:檢查與複習

活動內涵:確認測驗評量的畫記正確與否,並進行正反例的引導,視幼兒需求進行前面的內容複習,加深幼兒學習與記憶。

*正例與反例引導:以下範例提供,請教師引導幼兒完成每個正例的練習,並是幼兒能力,可以設計情境例句唸讀與引導。

*正例引導

(圖 1)教師:綠茶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綠茶。情境例句:爺爺加熱水泡了一杯綠茶。

(圖 4)教師:冰塊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冰塊。情境例句:店員拿一杯冰塊要我冰敷淤青。

(圖 6)教師:養樂多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養樂多。情境例句:阿姨給我一瓶養樂多。

(圖 7)教師:果汁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果汁。情境例句:媽媽用果汁機打了一杯果汁。

(圖 8)教師:奶茶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瓶奶茶。情境例句:哥哥把一瓶奶茶喝光光了。

*反例引導

(圖 2)教師:披薩裝在杯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一杯披薩。正確說,這是一片披薩。(手勢)這是一片披薩。

(圖 4)教師:蠟筆裝在瓶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一瓶蠟筆。正確說,這是一盒蠟筆。(手勢)這是一盒蠟筆。

(圖 5)教師:雞蛋裝在杯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一杯雞蛋。正確說,這是一盒雞蛋。(手勢)這是一盒雞蛋。

1.這是一杯綠茶 2.這是一杯披薩 3.這是一瓶蠟筆 4.這是一杯冰塊 5.這是一杯雞蛋

6.這是一瓶養樂多 7.這是一杯果汁 8.這是一瓶奶茶 通過

請往下一節

正反例引導訂正 通過後往下一節

回到 PART3 複習 再次測驗與訂正

第壹單元:容器 第一課:瓶/杯/罐 第三節(星期五)

以弗雷爾模式(Frayer Model)進行教材分析與設計 目標詞彙:量詞(瓶、杯、罐)

定義(Part 2) 特性(Part 2)

量詞:表示事物的單位詞 學會正確的量詞

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會不同 東西裝在瓶子裡,量詞(一瓶) 東西裝在罐子裡,量詞(一罐) 東西裝在杯子裡,量詞(一杯)

量詞(一瓶)與(一罐)通用 示例(Part 2、3、4) 反例(Part 4)

一瓶牛奶、一罐牛奶、一杯牛奶 一罐糖果、一杯白米、一罐玉米 兩瓶白膠、三瓶膠水、一杯紅茶 一杯果汁、一杯綠茶、一罐番茄醬

一瓶餅乾

一杯紅包

一罐高麗菜

第三節 Part1.引起動機

活動名稱:拍一拍拍手

活動內涵:提升專注力與動機,讓幼兒能注意台前教師,做為教學的開始準備,使用詞語(換你)與(手勢)練習輪流與等待。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節奏快慢與拍手次數,也可撤除提示數字,提升難度與標準。

教師:小朋友仔細聽,跟著老師來拍手。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換你(手勢) 。

教師:很好喔,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換你(手勢) 。

教師:答對囉!最後一次,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 拍 6 拍 7 拍 8,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 拍 6 拍 7 拍 8,換你(手勢) 。

教師:小朋友都很厲害喔!大家都能聽得很清楚~

教師:我們今天要來學習(量詞), 學會正確的量詞,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教師:有一個量詞的小約定,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也會不同。

第三節 Part 2.理解歸納

1.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2.奶奶想喝一罐牛奶 3.姊姊想喝一杯牛奶 活動名稱:想一想不同

活動內涵:藉由問答命名物品,進行直接教學與弗雷爾詞彙策略,比較物品其量詞之間的特徵與差異,給予圖例提示記憶。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教學速度,增加容器代表手勢提升記憶,可以多次重覆仿說完整句,給予大量練習機會。

教師:看看圖片,他們想要喝什麼?(手勢)幼兒:想要喝牛奶。

教師:哥哥的牛奶,裝在瓶子裡,量詞是(一瓶) ,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手勢)幼兒:哥哥想喝一瓶牛奶。

教師:奶奶的牛奶,裝在罐子裡,量詞是(一罐),奶奶想喝一罐牛奶。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奶奶想喝一罐牛奶。

(手勢)幼兒:奶奶想喝一罐牛奶。

教師:量詞(一瓶)和量詞(一罐),有時候可以互相通用,可以說,這是一罐牛奶,也可以說,這是一瓶牛奶。

教師:姐姐的牛奶,裝在杯子裡,量詞是(一杯),姐姐想喝一杯牛奶。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姐姐想喝一杯牛奶。

(手勢)幼兒:姐姐想喝一杯牛奶。

教師:裝牛奶的容器不一樣,量詞也會不一樣。

第三節 Part 3-1.直接教學-圖示

活動名稱:找一找分類

活動內涵:藉由問答命名物品,進行直接教學與弗雷爾詞彙策略,比較物品其量詞之間的特徵與差異,給予圖例提示記憶。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教學速度,增加容器代表手勢提升記憶,可以多次重覆仿說完整句,給予大量練習機會。

圖 1.這是一罐糖果 圖 2.這是一杯白米 圖 3.這是一罐玉米

圖 4.這是兩瓶白膠 圖 5.這是三瓶膠水 圖 6.這是一杯紅茶

第三節 Part 3-2.直接教學-文字

活動名稱:找一找分類

我們已經知道,學會正確的量詞,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牛奶裝在杯子裡面,量詞是一杯,叫做一杯牛奶。

牛奶裝在瓶子裡面,量詞是一瓶,叫做一瓶牛奶。牛奶裝在罐子裡面,量詞是一罐,叫做一罐牛奶。

有時候量詞(一瓶)和(一罐)可以通用。一瓶牛奶也叫做一罐牛奶。

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也會不同。

(1) 教師:仔細聽,老師要告訴你,這些圖片正確的量詞和名稱。

(指著圖 1)這是糖果,裝在罐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罐糖果。

(指著圖 2)這是白米,裝在杯子裡,可以說,這是一杯白米。

(指著圖 3)這是玉米,裝在杯罐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罐玉米。

(2) 教師:現在換你們。

(指著圖 1)糖果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糖果。

(指著圖 2)白米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白米。

(指著圖 3)玉米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玉米。

(3) 若在回答中有錯誤,請教師再重複進行(1)部分。

(4) 教師:仔細聽,老師要告訴你,這些圖片正確的量詞和名稱。

(指著圖 4)這是白膠,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兩瓶白膠。

(指著圖 5)這是膠水,裝在瓶子裡,可以說,這是三瓶膠水。

(指著圖 6)這是紅茶,裝在杯子裡,可以說,這是一杯紅茶。

(5) 教師:現在換你們。

(指著圖 4)白膠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兩瓶白膠。

(指著圖 5)膠水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三瓶膠水。

(指著圖 6)紅茶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紅茶。

(6) 若在回答中有錯誤,請教師再重複進行(4)部分。

第三節 Part 4.測驗評量

活動名稱:試一試練習

活動內涵:藉由教師唸讀,增加幼兒聽理解與專注力,正反例穿插的選項測驗,增加記憶力與判斷力,提升量詞習得能力。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針對幼兒個別化能力表現,適當調整唸讀速度,並示範答題劃記,確認幼兒能獨立操作後再開始施測。

※請小朋友眼睛看圖片,耳朵聽老師說,將正確的量詞畫○。(全班進行可手比大圈)

1.這是一杯果汁 2.這是一罐高麗菜 3.這是一杯綠茶 4.這是一罐牛奶 5.這是一罐番茄醬

6.這是三瓶膠水 7.這是一瓶餅乾 8.這是一杯紅包 通過

請往下一節

正反例引導訂正 通過後往下一節

回到 PART3 複習 再次測驗與訂正

第三節 Part 5.訂正與引導

活動名稱:檢查與複習

活動內涵:確認測驗評量的畫記正確與否,並進行正反例的引導,視幼兒需求進行前面的內容複習,加深幼兒學習與記憶。

*正例與反例引導:以下範例提供,請教師引導幼兒完成每個正例的練習,並是幼兒能力,可以設計情境例句唸讀與引導。

*正例引導

(圖 1)教師:果汁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果汁。情境例句:姐姐跟店員點了一杯果汁。

(圖 3)教師:綠茶裝在哪裡?(手勢)杯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杯綠茶。情境例句:媽媽說吃完飯後可以喝一杯綠茶。

(圖 4)教師:牛奶多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牛奶。情境例句:早餐買了起司蛋餅和一罐牛奶。

(圖 5)教師:番茄醬裝在哪裡?(手勢)罐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罐番茄醬。情境例句:媽媽在超市買了一罐番茄醬。

(圖 6)教師:膠水裝在哪裡?(手勢)瓶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三瓶膠水。情境例句:老師拿出三瓶膠水給小朋友做作品。

*反例引導

(圖 2)教師:高麗菜裝在罐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一罐高麗菜。正確說,這是一顆高麗菜。(手勢)這是一顆高麗菜。

(圖 7)教師:餅乾裝在瓶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一瓶餅乾。正確說,這是一包餅乾。(手勢)這是一包餅乾。

(圖 8)教師:紅包裝在杯子裡嗎?(手勢)不是。這不是兩杯紅包。正確說,這是兩包紅包。(手勢)這是兩包紅包。

1.這是一杯果汁 2.這是一罐高麗菜 3.這是一杯綠茶 4.這是一罐牛奶 5.這是一罐番茄醬

通過 正反例引導訂正 回到 PART3 複習

第壹單元:容器

第一課:瓶/杯/罐 第二課:袋/包/盒

第三課:壺/桶/籃/箱

第四課:碗/盤/鍋

第二課:

袋/包/盒

第壹單元:容器 第二課:袋/包/盒 第一節(星期一)

以弗雷爾模式(Frayer Model)進行教材分析與設計 目標詞彙:量詞(袋、包、盒)

定義(Part 2) 特性(Part 2)

量詞:表示事物的單位詞 學會正確的量詞

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會不同 東西裝在盒子裡,量詞(一盒)

東西裝在袋子裡,量詞(一袋)(一包) 量詞(一袋)與(一包)通用

示例(Part 2、3、4) 反例(Part 4)

一袋/包餅乾、一盒餅乾 一袋/包玉米、一袋/包垃圾 一袋/包橘子、一盒雞蛋、一盒草莓

一盒甜甜圈、一盒蠟筆、一包薯條 一盒口罩、一包藥丸、一盒牛奶

一包花茶

一盒汽水

一盒紅茶

第一節 Part1.引起動機

活動名稱:拍一拍拍手

活動內涵:提升專注力與動機,讓幼兒能注意台前教師,做為教學的開始準備,使用詞語(換你)與(手勢)練習輪流與等待。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節奏快慢與拍手次數,也可撤除提示數字,提升難度與標準。

教師:小朋友仔細聽,跟著老師來拍手。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換你(手勢) 。

教師:很好喔,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換你(手勢) 。

教師:答對囉!最後一次,我先拍,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 拍 6 拍 7 拍 8,換你(手勢) 。 幼兒:拍 1 拍 2 拍 3 拍 4 拍 5 拍 6 拍 7 拍 8,換你(手勢) 。

教師:小朋友都很厲害喔!大家都能聽得很清楚~

教師:我們今天要來學習(量詞), 學會正確的量詞,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教師:有一個量詞的小約定,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也會不同。

第一節 Part 2.理解歸納

1.爺爺想吃一袋/包餅乾 2.奶奶想吃一盒餅乾

活動名稱:想一想不同

活動內涵:藉由問答命名物品,進行直接教學與弗雷爾詞彙策略,比較物品其量詞之間的特徵與差異,給予圖例提示記憶。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教學速度,增加容器代表手勢提升記憶,可以多次重覆仿說完整句,給予大量練習機會。

教師:看看圖片,他們想要吃什麼?(手勢)幼兒:想要吃餅乾。

教師:爺爺想吃的餅乾,裝在袋子裡,量詞是(一袋),爺爺想吃一袋餅乾。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爺爺想吃一袋餅乾。

(手勢)幼兒:爺爺想吃一袋餅乾。

教師:量詞(一袋)和量詞(一包),有時候可以互相通用,可以說,這是一袋餅乾,也可以說,這是一包餅乾。

教師:奶奶想吃的餅乾,裝在盒子裡,量詞是(一盒),奶奶想吃一盒餅乾。

教師:小朋友一起唸。奶奶想吃一盒餅乾。換你(手勢)幼兒:奶奶想吃一盒餅乾。

教師:裝餅乾的容器不一樣,量詞也會不一樣。

第一節 Part 3-1.直接教學-圖示

活動名稱:找一找分類

活動內涵:藉由問答命名物品,進行直接教學與弗雷爾詞彙策略,比較物品其量詞之間的特徵與差異,給予圖例提示記憶。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以彈性調整教學速度,增加容器代表手勢提升記憶,可以多次重覆仿說完整句,給予大量練習機會。

圖 1.這是一袋/包玉米 圖 2.這是一袋/包垃圾 圖 3.這是一袋/包橘子

圖 4.這是一盒雞蛋 圖 5.這是一盒甜甜圈 圖 6.這是一盒蠟筆

第一節 Part 3-2.直接教學-文字

活動名稱:找一找分類

我們已經知道,學會正確的量詞,能清楚計算東西的數量。

餅乾裝在袋子裡,量詞是一袋,叫做一袋餅乾,也叫做一包餅乾。

餅乾裝在盒子裡,量詞是一盒,叫做一盒餅乾。

東西裝在不同的容器,量詞也會不同。

(1) 教師:仔細聽,老師要告訴你,這些圖片正確的量詞和名稱。

(指著圖 1)這是玉米,裝在袋子裡,可以說,這是一袋玉米,也可以說,這是一包玉米。

(指著圖 2)這是垃圾,裝在袋子裡,可以說,這是一袋垃圾,也可以說,這是一包垃圾。

(指著圖 3)這是橘子,裝在袋子裡,可以說,這是一袋橘子,也可以說,這是一包橘子。

(2) 教師:現在換你們。

(指著圖 1)玉米裝在哪裡?(手勢)袋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袋/包玉米。

(指著圖 2)垃圾裝在哪裡?(手勢)袋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袋/包垃圾。

(指著圖 3)橘子裝在哪裡?(手勢)袋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袋/包橘子。

(3) 若在回答中有錯誤,請教師再重複進行(1)部分。

(4) 教師:仔細聽,老師要告訴你,這些圖片正確的量詞和名稱。

(指著圖 4)這是雞蛋,裝在盒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盒雞蛋。

(指著圖 5)這是甜甜圈,裝在盒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盒甜甜圈。

(指著圖 6)這是蠟筆,裝在盒子裡,可以說,這是一盒蠟筆。

(5) 教師:現在換你們。

(指著圖 4)雞蛋裝在哪裡?(手勢)盒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盒雞蛋。

(指著圖 5)甜甜圈裝在哪裡?(手勢)盒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盒甜甜圈。

(指著圖 6)蠟筆裝在哪裡?(手勢)盒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盒蠟筆。

(6) 若在回答中有錯誤,請教師再重複進行(4)部分。

第一節 Part 4.測驗評量

活動名稱:試一試練習

活動內涵:藉由教師唸讀,增加幼兒聽理解與專注力,正反例穿插的選項測驗,增加記憶力與判斷力,提升量詞習得能力。

層次調整:教學者可針對幼兒個別化能力表現,適當調整唸讀速度,並示範答題劃記,確認幼兒能獨立操作後再開始施測。

※請小朋友眼睛看圖片,耳朵聽老師說,將正確的量詞畫○。(全班進行可手比大圈)

1.這是一包花茶 2.這是一盒口罩 3.這是一包藥丸 4.這是一盒汽水 5.這是一盒牛奶

6.這是一盒草莓 7.這是一盒紅茶 8.這是一包薯條 通過

請往下一節

正反例引導訂正 通過後往下一節

回到 PART3 複習 再次測驗與訂正

第一節 Part 5.訂正與引導

活動名稱:檢查與複習

活動內涵:確認測驗評量的畫記正確與否,並進行正反例的引導,視幼兒需求進行前面的內容複習,加深幼兒學習與記憶。

*正例與反例引導:以下範例提供,請教師引導幼兒完成每個正例的練習,並是幼兒能力,可以設計情境例句唸讀與引導。

*正例引導

(圖 2)教師:口罩裝在哪裡?(手勢)盒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盒口罩。情境例句:老師請我去保健室拿一盒口罩。

(圖 3)教師:藥丸裝在哪裡?(手勢)袋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包藥丸。情境例句:醫生給我一包藥丸幫助退燒。

(圖 5)教師:牛奶裝在哪裡?(手勢)盒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盒牛奶。情境例句:老師發給每位同學一盒牛奶。

(圖 6)教師:草莓裝在哪裡?(手勢)盒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盒草莓。情境例句:媽媽在市場買了一盒草莓。

(圖 6)教師:草莓裝在哪裡?(手勢)盒子裡。這是?(手勢)這是一盒草莓。情境例句:媽媽在市場買了一盒草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