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採用的教學設計模式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研究採用的教學設計模式

10

這些心理學家,如蓋聶(Robert Gagne)和布立格茲(Leslie Briggs),將教學視 為一種「系統」來改善「教學程式」,有計畫性地發展教學。(蔡銘津、蔡宜庭、

劉冠麟、田靜誼等譯,2006)

歷經時間淬鍊後,在眾多理論討論與爭辯,衍生出眾多流派後,「教學設計」

的模式已然多元且各具特色。每個教學設計間存在異同之處,又如何選擇適合的 教學設計,是設計者與教學者的一大難題。回到最根本之討論,即是我們這些設 計者為「誰」(Who)設計、作些「什麼」(What),我們在「哪」(Where)執行設計 內容,我們「何時」(When)要展現明確的工作,以及「為什麼」(Why)我們需要 做這些工作。研究者以 5W 理解、找尋教學設計法,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設 計流程。以下分析 ADDIE 模式與 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之差異,並運用於 課程設計與規劃。

一、 ADDIE 模式

ADDIE 模式為典型的教學設計模式,ADDIE 分別代表教學設計的各個階段:

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ation) 和評鑑(Evaluation)。依序詳述之:(蔡銘津等譯,2006;張金蘭主編,2016)

1. 分析(Analysis):

為教學設計第一階段,決定學習者要學什麼,進而設定應達成教學

3. 發展(Development):

準備教學時所需要用到的材料,為教材編寫、教材選用等。

4. 實施(Implementation):

如何實施教學,亦即將設計發展的教學活動應用在實際的教學。

11

5. 評鑑(Evaluation):

檢核學習與教學的效果,包含了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Branch, R. M. (2009)提及 ADDIE 模式是一套可依循且容易上手的教學設計 流程,對於無教學經驗的初學者教師來說,若能按照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方法與步 驟來進行單元教學設計,則較容易操作且容易達到先前設定的教學目標。(張金 蘭主編,2016)以下為 ADDIE 教學模式流程圖:

圖 1 ADDIE 設計流程圖 評鑑

Evaluation

發展 Development 設計

Design

分析 Analysis

實施 Implementation

12

二、 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

相較於 ADDIE 教學設計的五項流程,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則分為十 項流程,此教學模式與 ADDIE 模式大致相同,皆強調系統化設計,並以教學目標 為基礎,系統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從而達成教學目標。Dick & Carey 教學設計 模式由美國教學設計學者 Dick & Carey(2005)所提出,下圖為「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流程圖:

圖 2 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

13

從 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流程圖我們可以理解,每個細項過程不是單 向流動,亦即可依循教學進度回溯訂正錯誤之處,以完善達成最後的教學目標。

關於 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研究者在檢索中文文獻後,參照張金蘭(2016) 與陳信豪(2014)等學者對於該教學設計模式之歸納後,列出以下各流程細項說 明:

1. 確定教學目標(identify instructional goals):

根據課程總目標確定教學的行為目標,應明確學習者需求、學習預 期結果以及其他特殊要求,即活動預期成果,教學應達成標準,或 是學習者能力展現。

2. 進行教學分析(conduct instructional analysis):

根據已設定好的教學目標進行任務分析,以確定學習者掌握的知識 與技能,包含教學大綱、計畫、教材、教學媒介與教案等。學習者 透過教學內容達到認知、技能、情意態度,其目的在於實現教學目 標。

3. 分析學習者與情境(analyze learners and contexts):

學習者分析階段,可與教學分析同時進行,包括了解學習者先備知 識與能力,以此分析學習者特點,便於準確地設計出對應的教學內 容。

4. 撰寫學習目標(write performance objectives):

分析教學內容與學習者後,進一步列出具體、可操作的目標,稱之 為表現目標,以決定教學評量內容,檢視教學成效及學習者表現。

5. 發展評量工具(develop assessment instruments):

此階段與前述表現目標節節相關,目的在於教師檢核學習者是否達 成目標,便於了解其學習概況,方能因材施教。

6. 發展教學策略 (develop instructional strategy):

上述提及因材施教即教學策略之一。此階段為達成教學目標與表現 目標,以擬定教學策略與方法。

7. 發 展 與 選 擇 教 學 材 料 (develop and select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與編寫教學材料,教材即教學過程的媒介,其 選擇與編寫將左右整個教學質量。

8. 發展和進行形成性評量(design and conduct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

此階段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量,用於修正教學。形成性評量針對 階段行程,以及時補救階段性教學缺漏,給予更準確的教學方向。

9. 修正教學(revise instruction):

此階段在形成性評量後所得到資料,在發現教學與學習的困境後,

14

進行修正教學步驟、策略與方法。

10. 設 計 和 進 行 總 結 性 評 量 (design and conduct summative evaluation):

根據總體教學結果與形成性評量之評價,做為未來教學的參考。總 結性評量則針對整個系統的概況,通常在形成性評量之後實施,實 施方式亦較為多元。

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將評鑑分為形成性與總結性兩者論述之,強調 設計過程中在最後總評鑑階段之過程前,學習過程應隨時進行形成性評鑑以輔助 修正教學。研究者認為如此分兩階段討論,更能讓設計者明白兩種評鑑之差異。

Dick & Carey 教學設計模式「細化」ADDIE 模式,讓設計者更能明白每個設計環 節應達成的目標與方向,張金蘭(2016)提及 Dick & Carey 模式與 ADDIE 模式相 同點在於皆以目標為教學分析的主軸,並展開各個階段,因此可視為「目標模式」, 者年齡;(6)教學法;(7)學習方式等多種面向進行分類。(蔡蓉芝、舒兆民,2017)

上述多元分類方式可追溯到各種原則來進行分類,以下說明各個學者提出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