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9-51)

傳統重複性工程的規劃方式有多種的選擇,但業界因實務面使用 的工具還是在選擇甘特圖與要徑法來做為進度掌控的藍本。相對於比 較線性平衡法、線性排程法與重複性排程法,本章將探討並比較要徑 法、線性平衡法與重複性排程法之重複性工程於實務上的差異,並以 簡明、視覺與兼具網圖效果的重複性排程法,來重新闡述營建建築工 程管理實務的可用性。

3-1、建立排程模型

依照營建施工作業而言,都必須先確定整體施作的流程圖或是控 制進度的藍本,營建商會使用的工具不外乎是要徑法網圖排程與甘特 圖排程等應用,都先將其規劃好整體的順序流程,再依照此排程的順 序依序作業,更像是在施做要徑上的目標,本研究依據的原理與基礎 模型也不會脫離此步驟,在規劃方面則以重複性排程法的規則與原理 基礎來做為模式的分析。

ㄧ般建立排程原理模型之步驟如表 3-1,利用模型來說明各項排 程規劃工具之不同處:

表 3-1、排程原理模型之步驟

步驟 說明

第一步:

設 定 一 個 作 業 關 係

此關係表由多種作業項目所組成,各個作業項目間有連續施做或是限 制性條件下施做等相互邏輯關係,此表稱作單一作業關係表。

第二步:

建立流程圖形

根據單一作業關係表,建立關係表之流程圖形,先選用要徑法網圖作 為基礎圖示,後續再建立出重複性排程法與線性平衡法之圖形。

第三步: 依照重複性工程之理論,利用單一作業關係表增加多個相同的單元,

建 立 重 複 性 作 業 流 程圖

此關係表稱作多單元作業關係表,依照多單元作業關係表建立新要徑 法網圖,後續同樣建立新重複性排程法與新憲性平衡法之圖形。

第四步:

分析排程

以重複性排程法圖形為述說原點,分別檢討要徑法網圖與線性平衡法 圖形上的不同。

3-2、排程模型規則解析

此章節按照排程步驟所述建立排程模型,先以一重複性作業模式 以要徑法做為圖解的示範,在進行重複性排程法與線性平衡法用於一 專案工程繪出進度圖示,再對於重複性排程法做進一步的探討。

3-2-1、重複性工程於要徑法之應用

設有一單元為 6 個作業項目且有 6 個連續重複性單元的專案工 程,其單元作業邏輯順序與作業要求工期如表 3-2,其相對傳統網圖 要徑法如圖 3-1,得單元工期 37 天,要徑為 A C E F,在管理模 式尚屬簡潔,但隨著單元的增加,其複雜與要徑可能隨之改變。

表 3-2、單一作業關係表

作業 工期(天) 前置作業 A 6 -

B 5 A C 7 A D 12 B,C

E 16 C F 8 D,E

圖 3-1、單元要徑法網圖

傳統要徑法作為工具,基於資源的可充分使用與整體要徑的要 求,在多重單元重複的情況下,其作業關係如表 3-3,而重新繪製後 的整體要徑法將如圖 3-2 所顯示。

表 3-3、多單元作業關係表

作業 工期(天) 前置作業 作業 工期(天) 前置作業 作業 工期(天) 前置作業 A1 6 - A3 6 A2 A5 6 A4 B1 5 A1 B3 5 B2,A3 B5 5 B4,A5 C1 7 A1 C3 7 C2,B3 C5 7 C4,B5 D1 12 B1,C1 D3 12 D2,B3,C3 D5 12 D4,B5,C5 E1 16 C1 E3 16 E2,C3 E5 16 E4,C5 F1 8 D1,E1 F3 8 F2,D3,E3 F5 8 F4,D5,E5

A2 6 A1 A4 6 A3 A6 6 A5

B2 5 B1,A2 B4 5 B3,A4 B6 5 B5,A6 C2 7 C1,B2 C4 7 C3,B4 C6 7 C5,B6 D2 12 D1,B2,C2 D4 12 D3,B4,C4 D6 12 D5,B6,C6 E2 16 E1,C2 E4 16 E3,C4 E6 16 E5,C6 F2 8 F1,D2,E2 F4 8 F3,D4,E4 F6 8 F5,D6,E6

圖 3-2、多單元重複性作業網圖 其工程要徑將不再依循單元要徑,而是改變為

A1 C1 E1 E2 E3 E4 E5 E6 F6,網圖顯得繁複不清晰,將 使管理變得沒效率、工種間的溝通變為更困難,且資源的連續使用將 無法得到可靠的訊息,欲有效調整工期與資源將變得更為複雜困難,

故知在重複性工程對於要徑法並無法掌握其相同作業的資源連續,且 其網圖變得錯綜複雜而不清晰,使得管理效率隨之下降。

3-2-2、線性平衡法與重複性排程法之模式與差異性

若與前例同樣的作業條件,試以線性平衡法與重複性排程法兩種 排程法繪製,其單元排程如圖 3-3、3-4,比起傳統 CPM 簡潔度並不 明顯,當整體多重單元排程(在不考慮邏輯關係條件下)如圖 3-5、

3-6,進度的空間與時間視覺立即顯現,資源的連續與離散也很清楚,

欲作工期調整與資源連續調度修正都變得更容易。

45 40

30 35 25

20 15

10 5

A1 B1 C1 D1 E1 F1

時間(天)

單元

圖 3-3、重複性排程法單元作業圖形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1 B1 C1 D1 E1 F1

時間(天)

單元

圖 3-4、線性平衡法單元作業圖形

6

5

4

3

2

1

120 115 110 105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時間(天) A6

A5

A4

A3

A2

A1 B1 B2

B3 B4

B5 B6

C1 C2

C3 C4

C5 C6

D1

D2

D3

D4

D5

D6

E1

E2

E3

E4

E5

E6

F1

F2

F3

F4

F5

F6

重複性單元

圖 3-5、重複性排程法多重單元作業圖

F6

F5

F4

F1

F2

E6

E5

E1

E2

E3

D1

D2

D3

D6

D5 C6

C5

C1 C2

C3

B6

B5

B4

B1 B2

A6

A5

A3

A2 A1

複性單 F3 D4 E4 C4

B3 A4 6

5

4

3

2

1

120 115 110 105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時間(天)

圖 3-6、線性平衡法多重單元作業圖

線性平衡法與重複性排程法在圖形上都是以精簡的線段作為表 達,線性平衡法的線段以塊狀之線條為特徵,在各項作業間的連接關 係表達很明確,但對於兩相臨作業間,如時間點過於近似的關係表述 卻令人難以辨識;重複性排程法在圖形上簡單扼要,線段之間並無模 糊之地帶,可使在使用或解讀不會有過多困擾。

同等於要徑法的整體進度,但是重複性排程法在資源的使用上為

連續或間斷將變得更為清晰且容易調整,再進一步的找尋要徑後,將 可在時程的調整與資源的調度有更大的視覺或理論效果呈現。

依要徑法而轉換的原始資料與排程,將依重複性排程法排程規則 重新探討要徑與修正工期的方法。

ㄧ、資源連續的調整:

A 作業生產率:ra = 1/ 6;

B 作業生產率:rb = 1/ 5;

C 作業生產率:rc = 1/ 7;

D 作業生產率:rd = 1/12;

E 作業生產率:re = 1/16;

F 作業生產率:rf = 1/ 8;

重複性工程的重要規則為要求作業項目的資源連續使 用,因 B 與 F 作業為資源不連續,在不影響整體工期下首先 調整 B 與 F 的作業順序使其資源連續。

另外一段因為後續 rb>前置 ra,AB 間作業為收斂,故 AB 間作業的控制點須從前置作業 A 的最後單元結束點與後 續作業 B 的開始時間交點取得 CPF(AB)。

*CPF(AB)

CP=代表控制點。

下標 F=以 A 作業結束點為控制點,使用 Finish 的開頭字 F,

以小字體為代表。

A=前置作業。

B=後續作業。

所以作業 B 欲控制資源的連續使用,須從 B6 在 CPF(AB)

點往前調整,作業 B1 最慢開始時間為:

41-5×6=11(天),第 11 天開始;

同理 EF 間亦為收斂,故調整 F 的最慢開始時間為:

117-8×6=69(天),即 F 最慢由第 69 天開始,如圖 3-7 所示。

6

5

4

3

2

1

120 115 110 105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時間(天) CP (AB)F

CP (EF)F

CP (AC)S

CP (CE)S

A1 A2

A3 A4

A5 A6

B6

B5

C6

C5

C4 B4

B3 C3 C2 B2

C1 B1 D1 D2

D3

D4

D5

D6

E4

E3

E2

E1

E5

E6 F6

F5

F4

F3

F2

F1

重複性單元

圖 3-7、重複性排程之重複單元作業資源連續修正圖

經過資源連續調整後的重複性排程法圖,其控制點和控制順序 解釋如下:

一、 作業 A 生產率 ra = 1/6;

作業 C 生產率 rc = 1/7;

AC 間成發散狀況,ra>rc,故 AC 間控制點於 A1 的結 束點與 C1 開始點相交處,稱為 CPS(AC)。

*CPS(AC)

CP=代表控制點。

下標 S=以 C 作業開始點為控制點,使用 Start 的開頭字 S,

以小字體為代表。

A=前置作業。

C=後續作業。

當兩作業呈現發散情況,則其控制點在後續作業的開 始時間點。

二、 作業 B 與作業 C 線段相交,代表兩項作業並無邏輯先後 關係,彼此作業互不影響。

三、 作業 C 生產率 rc = 1/7;

作業 E 生產率 re = 1/16;

CE 間成發散狀況,rc>re,故 CE 間作業的控制點為 CPS(CE);情形如解釋 1。

四、 作業 E 生產率 re = 1/16;

作業 F 生產率 rf = 1/8;

AC 間成收斂狀況,表示若單元同時進行至某個進度 時,後續作業 F 將趕工前置作業 E,故前置作業 E 的最 後單元的完成時間與後續作業 F 開始點相交處,將為控 制點稱為 CPF(EF);代表 F 作業線為 E 作業的後續關係,

下標 F 代表完成。

五、 CPF(EF)代表整個牌程結束(即整個工程的結束日期), 下標字母 E 表示 End。

當全部單元與作業間的 CP 點找出後,即由 CPE點開始,

考慮作業間彼此的邏輯關係順著 CP 點回推依序找尋各作業 間的連結,可得到 RSM 的控制順序。

依圖 3-6 可得知其順序為:

A1 C1 E1 E2 E3 E4 E5 E6 F6,與 CPM 網圖 的要徑相同。

全部單元所有作業生產率與條件如果一直保持不變,

經修正過後的圖 3-7,不但得到控制順序,而且每一作業皆 為資源連續。

另外一般因為 F1 至 F5 不在控制順序的路徑上,但只 要其資源且不能變更,故稱 F1 至 F5 為資源要徑。

本例係假設作業間生產率保持不變,故作業生產線斜 率皆相同,實際上作業進度可依實際情況而改變。

二、整體工期的修正與調整:

若從整體進度欲減少工期,從圖 3-7 的控制順序路徑調 整,假設 E 作業的生產率若提高,除最有效縮短整體工期且 不會影響其他作業。

如果其他作業項目不變,只將 E 作業增加工作群組資 源,使其生產率由 16 天降至 13 天,而 F 作業隨著 EF 間的控 制點亦修正,則整體工期將變為:

1、 re= 1 / 16 變為 r’e= 1 / 13。

2、 因 E 的前置作業為 C,且 CE 呈發散現象。

3、 故 E 控制點須從 CPS(CE)=13 天開始。

4、 E 的結束時間=13+13×6=91(天)。

5、 而 EF 作業關係亦為收斂現象,其控制點為 CPF(EF)=91,

第 91 天位置。

6、 整體工期將變為 91+8=99(天)。 最後修正過的重複性排程法圖如圖 3-8。

CP (EF)F

CP (AB)F

時間(天)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0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 2 3 4 5 6

CP (AC)S

A1 A2

A3 A4

A5 A6

B6

B5

C6

C5

C4 B4

B3 C3

D2

D3

D4

D5

D6

E4

E3

E2

E5

E6 F6

F5

F4

F3

F2

E1 F1

重複性單元

CP (CE)S C1 B1

D1 C2 B2

圖 3-8、重複性排程法工期調整修正圖

若在其他作業項目有所變更,或工期縮短的要求下,將秉持要徑 法的要徑原則,依上述修整規則做整體考量,再根據事實需要做必要 的調整,以符合約要求。

3-3、專家訪談

本節透過專家訪談方式蒐集彙整資料,針對本研究第四章研究結 果中,對重複性排程法應用於營建工程所做的主觀結論,做客觀性的 驗證。

訪談對象係由學界與業界先進推薦,選擇五位排程專家進行深入 訪談,作為研究之憑據。

訪談內容依據本研究對於重複性排程法使用在規劃之便利、表示 之圖形精簡、管理者易掌握空間與時間兩者之關係等部份,作為訪談 的主旨設計下述五項問題,預計訪談文稿如附錄一。

一、 重複性排程法進度規劃圖形簡單易懂,視覺感官簡便,為

什麼業界應用如此少?

二、 重複性排程法調整資源便利,為什麼業界無法廣為使用?

三、 重複性排程法易掌握時間與空間關係,為什麼業界使用率 不佳?

四、 重複性排程法在進度控管具有省時便利之優點,為什麼無 法吸引業界管理者使用?

五、 重複性排程法應用於商業軟體能否助益於縮短工期與成本 計算有所貢獻?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9-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