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與設計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 (1),23-4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藉著主觀性,我說我所感動的故事。祛除主觀性,我並不是變成價值中 立的參與者,而是一個腦袋空空的人。」(Peshkinh,引自畢恆達,1996,頁 45)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民族誌的研究取向。以參與觀察法和訪談的方式,蒐集相 關資料並參考情境分析的方式,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詮釋,最後以說故事的 方式呈現研究結果,以下進一步說明之。

(一)關於民族誌的觀點

民族誌的主要工作是發現知識而非驗證理論,因此它的目的是要 發現行為者所建構的社會真實,並且能夠掌握、理解與發掘行為者的意 義,然後加以描述和解釋(劉仲冬,1996,頁 178)。Malinowski 認為民 族誌田野工作的目標必須從三條途徑來進行:

首先透過綜覽的方式,從整體的視野出發,剖析研究對象的文化,

以描繪出他們的社會組成與文化架構;其次就是立基於這個架構上,透 過親身參與研究對象的生活,觀察紀錄下現實生活的不可測現象4,例如 日常生活平穩的流程,或是特殊事件偶爾激起的漣漪等種種發生在研究 對象實際生活的現象。這些現象就是個體與整體之間相互交織出來的屬 於社會構造中實質的部份,透過其中所蘊含的行為、背景、特殊事件等 一切細節的補充,使得原本抽象建構的骨架獲得研究對象整個生活血肉 的填滿。最後就是研究者必須試圖去了解研究對象自身對他們自己生活

4 Malinowski 認為有些重要的現象是無法透過詢問或閱讀文獻就可以記錄下來,而是必須在完全 真實的情境下觀察才可以獲得,於是他稱這類現象為現實生活的不可測現象。

的 評 價 , 藉 以 理 解 他 們 被 文 化 所 塑 造 、 所 制 約 出 來 的 族 群 特 性

(Malinowski 著;于嘉雲譯,1991)。

這三條研究途徑的最終目標就是引導民族誌工作者掌握研究對象的 觀點:

「他與生活的關係,得明瞭他對自己的世界的認識。我們必須研究 人,因此,我們得研究人最關心什麼,也就是得掌握人與生活的關 係。每個文化的價值觀都不盡相同;人們追求不同的目標,受不同 的衝動所驅使,渴望不同形式的幸福。我們在每個文化裡,都會發 現人們致力於畢生利益的制度不同,達成志向的風俗不同,獎勵美 德或懲罰過失的法典和道德律也不同。我以為無論研究制度、風 俗、律法,或研究行為和心態,只要缺乏想去感覺這些人怎麼過活 的主觀願望,缺乏想去明瞭他們快樂本質的主觀願望,就錯過了我 們希望從人的研究上所要獲得的最大報償。」(Malinowski 著;于嘉 雲譯,1991,頁 47-48)

最後「藉著對與我們形迥貌異的人性之了解,我們對自己的本性也能略 有所悟」(Malinowski 著;于嘉雲譯,1991,頁 48)。

Malinowski 在他的民族誌裡接櫫的工作目標:如何從當地人的眼光 去看當地人的世界此一問題,Geertz 認為必須從他們自己關於何謂自我 的概念框架中去看待他們的經驗(Geertz 著;楊德睿譯,2002,頁 89)。

所以本研究希冀依循人類學者的這個觀點,嘗試從東石鄉村民的眼光,

去看待他們的生活世界,以理解公共圖書館在他們的生活存在的意義。

二、研究場域概況

當我決定以東石為研究場域那一刻起,心中充滿一種亟欲多了解東石 的心情,我開始著手利用各種管道蒐集有關於東石的資料,甚至希望可以 找到東石的鄉誌,可惜我怎麼搜尋始終無法找到來自官方提供的資料,最 後在國家圖書館找到了唯一對東石有較完整介紹的「日出東石」,於是透 過「日出東石」開啟了我對久違故鄉的重新認識,並且展開一連串的探尋 之旅。

(一)地理環境

東石鄕位於嘉義縣之最西端,西臨台灣海峽,北以北港溪與雲林縣 口湖鄉、水林鄕毗連,南鄰布袋鎮,東接朴子市。有三條溪流經由本鄕 境內出海,分別是朴子溪、六腳排水、北港溪。其中朴子溪貫穿其間,

屬於平地,西側副瀨、型厝、東石、塭港、塭仔、網寮、掌潭堤防,北 側北港溪鰲鼓、蚶子寮、溪下堤防護衛著,地形成南北走向(東石鄉導 覽手冊;楊晴雯,2001)。東石鄉的行政區域涵蓋了 23 個村,人口至民 國 94 年 2 月總計為 29,302 人(東石鄉戶政事務所)5,土地面積約為 81.58 平方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氣候屬熱帶,雨量與海風足以調節氣候,

年平均氣溫為攝氏 22.5 度,年平均雨量為 1706.7 公厘,日照平均時數 約為 2,064 小時,因此地理環境適合農漁業的生產(東石鄉導覽手冊)。

東石鄉行政區域的地理位置如下圖所示(東石鄉公所)6

5東 石 鄉 戶 政 事 務 所 人 口 統 計 資 料 。 檢 索 日 期 : 94 年 3 月 2 日 。 網 址 : http://www.ts-house.gov.tw/c/population.html

6 東石鄉公所網站。檢索日期:93 年 10 月 25 日。網址:http://dongshih.cyhg.gov.tw/

圖 3-1 東石鄉行政區域分佈圖

(二)產業發展

東石鄕是一個農、漁、鹽三合一的混合故鄉。民國五、六 0 年代以 種植蘆筍為主,到了七、八 0 年代,蘆筍沒落,養殖漁業成為新興產業,

農民便將良田挖成漁塭,於是打著幫浦的漁塭就成為本鄕的特殊景緻之 一,但也為日後地層下陷問題埋下禍根。到了九 0 年代,則流行到沿海 養殖牡蠣。東石外海外傘頂洲的潟湖和河口地區,均為鄉民養殖牡蠣的 主要地點,一片片的蚵棚為平靜的海域注入一股蓬勃的生命力,目前台 灣人吃的蚵,有三分之一來自東石(楊瑪利,2001)。

東石鄉鹽埕位在網寮、掌潭村白水湖一帶,稱為「掌潭鹽灘」,後 因地層下陷因素,位於網寮村的鹽田都已被海水淹沒而廢棄,目前只剩 白水湖的鹽埕保存還算完整(東石鄉公所)7

(三)人文特色

東石鄉的每一村莊幾乎都擁有一座廟宇,宗教活動是村民日常的重

7東石鄉公所網站。檢索日期:93 年 10 月 25 日。網址:http://dongshih.cyhg.gov.tw/

要活動與精神寄託(東石文史工作室,1996)。而傳統詩學堪稱是東石鄉 的人

除了傳統詩學,每年農曆元月十五、十六、十七日的晚上,在先天 宮的香客大樓內,還會舉行猜燈謎活動。這個活動相傳是由清末秀才吳 嘏發

三、研究設計

研究者本身是一個說故事者,在展開研究的過程中,隨著研究目的也 方芭蕾,而由研究者的出生地(副瀨村)為故事線的起點,

再由

文特色,東石鄉的文人泰半以農、漁為業,對實際人生的體驗是他 們的寫作素材,因此作品格外真切感人。由於他門精通翰墨,村內舉凡 讀信、寫信、契約或告示的書寫工作,均仰賴他們的長才,在這些文人 的生活中,與村民關係最密切的就是擔任先天宮的鸞生職務。先天宮奉 祀列位正神在扶鸞時,由兩名鸞手共扶「輦轎」在沙盤上揮鸞(寫字)。

這時須藉由文人的漢學素養來翻譯神明意旨,以渡化眾生災危(東石文 史工作室,1996)。東石詩社早期有「揖子吟社」、「石社」和「白水吟社」, 可說是三國鼎立的局面。如今,老一輩的漢學家逐漸凋零,亟需新血輪 的薪火傳承。

起,每年猜中「猜頭」者,需負責接辦與提供獎品,此謎會在東石 地區已延續百年左右,可說是全省獨歩(東石文史工作室,1996)。

展示了自身的地

這個點延展至研究者的時空路徑,沿途經過的村落即是故事線的串 場,最後發展至主軸,圖書館所在地的東石村,也是故事的轉折處,由研 究者的韻律,往外衍生,與其他說故事者的韻律互動、磨合,形成一個空 間關係網,展現獨特的環境韻律,交織出東石在地人的生活故事。以下具 體陳述本研究的研究步驟:

(一)進行先導研究,探勘研究場域

研究者在正式進入研究場域之前,已於九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 一月十四日期間,先至東石鄉進行初步的觀察並蒐集初步相關的資料,

包括鄉鎮圖書館使用概況、主要街道在地理位置上的空間分布、居民日 常生活的交談內容等,以供作本研究後續研究進行的參考依據。以下列 出第一次研究場域探勘的工作進度:

1. 訪談嘉義縣文化局人員,了解鄉鎮圖書館的業務概況並取得初步相關 統計資料。

2. 參訪東石鄉鄉鎮圖書館,蒐集圖書館相關統計資料及營運概況,同時 取得圖書館借閱率較高讀者的基本資料。

3. 觀察東石鄉鄉鎮圖書館的週邊動線,包括有哪些機構、商家、公共場 所等。

4. 蒐集東石鄉相關地方史料。

(二)正式進入研究場域

由於研究者自高中開始就離家到外縣市求學,所以對這期間故鄉的 相關發展已相當生疏,因此研究初期以觀察和熟悉研究場域環境為目 標,採取綜覽方式,將所見所聞紀錄下來,供作觀察內容聚焦的依據。

同時透過活動的參與建立人際關係,以蒐集研究所需的資料。

至於研究初期,研究者選擇父母為主要消息提供者的原因主要是因 為父母親在東石鄉定居算是第三代,尤其外曾祖父時代,可說是地方上 的顯赫家族,頗負名聲,母親近年也擔任過志工,爲外地旅客導覽東石 鄉的重要景點和歷史,而父親早年是漁夫,對於東石鄉重要產業-養蚵、

養殖漁業等,均相當了解,也是地方村民常請教的對象。所以,父母是 在東石鄉土生土長的鄉民,在地方上已建立相當深厚的人脈,有鑒於此,

研究者進入研究場域初期,基於本身對環境尚未熟悉的考量,將由父母 擔任主要消息人士,提供重要消息來源,並透過他們引薦村長、地方上 的重要人士或耆老,然後再透過這群重要消息提供者,漸漸融入村民的 日常生活。

(三)田野工作分二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觀察並紀錄村民的日常生活

第一階段:觀察並紀錄村民的日常生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