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步驟與過程

在文檔中 第一節 研究設計 (頁 25-28)

本研究的實施步驟分成以下七個部份:準備階段、前測、教學實驗、後測、

延後測、訪談工作、資料分析。

一、準備階段

(一) 蒐集文獻、閱讀文獻。

(二) 解讀 A-3-7、詮釋 A-3-7、設計教材。該部份由研究者與指導老師、多 位中小學老師一起進行。

(三) 編製測驗卷。包括認知相關測驗卷與情意相關測驗卷兩大部份。

(四) 尋找合適的研究對象,並與合作的教師討論教材、測驗卷內容。

(五) 收蒐研究對象的相關資料。包括學生入學時智力測驗成績、數學科平時 考與段考成績。

二、前測

在教學實驗進行前,分別對兩班進行前測,包括「認知前測」與「態度前測」

兩份。兩班施測時間均是民國 92 年 11 月 5 日下午第 7 節,計時 45 分鐘。該時 段是全校彈性課程時間,實驗班由合作教師監考;對照班由研究者監考。在施測 前,兩班均告知作答注意事項8,並強調先寫認知卷,再寫態度卷。

三、教學實驗

在正式進行教學實驗前,研究者便進入兩個研究班級,觀察學生上課情形,

讓兩班學生認識未來的”代課老師”。

兩班進行教學實驗開始時間均為民國 91 年 11 月 10 日。實驗班使用研究者 設計教材,共歷時五節(民國 91 年 11 月 10 日~17 日);對照班使用學教原訂教材,

8 注意事項包括兩點:不要使用計算紙,將計算過程直接寫在空白處;不要使用修正液或橡 皮擦,如果要請直接用筆劃掉,把想要的答案寫在一旁。

共歷時六節(民國 91 年 11 月 10 日~18 日)。兩班均由研究者擔任教學者,合作教 師則在教室後協助研究者進行教學,並在課餘時間給予研究者教學上的建議。由 於本研究進行時正值課程改革之際,會有課程銜接上的問題,故兩班在正式進入 A-3-7 教學前,均進行銜接課程補充教學。

四、後測

後測在教學結束後 2 天後進行,兩班均施以「認知後測」與「態度後測」兩 份試卷。實驗班施測時間是民國 92 年 11 月 19 日下午第 7 節,該時段是全校彈 性課程時間,由研究者監考;對照班施測時間是民國 92 年 11 月 20 日下午第 7 節,該時段是該班數學課,亦由研究者監考。兩班考試時間均為 45 分鐘,在施 測前兩班同樣會告知作答注意事項,並強調先寫認知卷,再寫態度卷。

五、延後測

延後測在後測之後約 1 個月進行,約為兩個研究班級第二次段考後兩個禮 拜,第二次段考範圍正好包含 A-3-7 的內容。兩班在延後測均施以「認知延後 測」、「態度延後測」。實驗班施測時間是民國 92 年 12 月 24 日早自修時間,由實 驗班導師代為監考;對照班施測時間是民國 92 年 12 月 24 日下午第七節,該時 段為全校彈性課程時間,由研究者監考。實驗班因為早自修時間的限制,時間最 多只有 40 分鐘,而對照班為課堂時間,最多可以有 45 分鐘,但據研究者的觀察,

對照班學生大部份都能在 40 分鐘內作答完畢,而且實驗班導師也認為沒有作答 時間不足的反應,故研究者評估時間因素對兩班作答的影響不大。

六、訪談工作

在前測、後測、延後測結束之後,即對學生進行訪談。前測訪談因為時間上 的限制,且研究者身兼教學者,所以延續到教學後第二天為止,唯研究者在訪談 時會強調請學生回憶前測時的作法,儘量減少教學上的影響;後測訪談在後測結

束後一個禮拜內結束;延後測研究者評估只需少量的訪談,在延後測後隔天即完 成。訪談時均會以錄音方式紀錄,作為分析資料時的參考。

七、資料處理與分析

在前測、後測、延後測之後即開始對資料作初步的整理,待整個教學實驗之 後開始對資料作進一步的整理,接下來使用各種統計方法及研究者設計的工具對 學生的能力進行分析,研究學生起點行為與終點行為之間的關係,並探討自編教 材的教學成效。【圖 3-5-1】為本研究的流程圖:

準備階段

前測及前測訪談

教學實驗

後測及後測訪談

延後測及訪談

資料處理與分析 參與兩班學生上課

撰寫研究報告

閱讀文獻與補強工作

【圖 3-5-1】研究流程圖

在文檔中 第一節 研究設計 (頁 25-2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