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在剛開始種植時,對活動充滿熱忱,可從種植紀錄單上看的出來。

每節下課或午休時間,都會有人到生物園區裡觀察,因此發芽的時間,很 快就被紀錄下來。不過,學生在豌豆剛發芽時,錯將豌豆苗當作雜草拔除 的情況相當頻繁,這可能和該校位處都會區,學生未見過豌豆苗,加上急 於要清除雜草有關。當學生發生疑問時,研究者會帶著學生一起去確認,

若學生未告知,自行處理,就無法補救。因此,未來進行種植前,應先提 醒學生注意雜草與欲種植植株的區分。隨著時間流逝,學生的學習興趣日 漸下降,甚至覺得有些無聊,因為除了澆水、除草之外,也不知要做些什 麼事?另外,但在植株長到需要支架時,學生的興趣又會在提升,約一個 星期後,學生熱情又慢慢消退。一直到觀察花苞形成,又再度掀起高峰,

一直持續到長出豆莢為止。此時,學校的課程進度剛好在有性生殖的單 元,對於植物的有性生殖,學生可藉由豌豆花的觀察而獲得較深刻的印象。

從質性資料中發現,種植豌豆可以增加學生對生物的憐愛之心,例如 S11203、S11242 在紀錄單上寫著對植物說的話。也可從中發現問題,給予 適當的引導,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也會跟著提升。教科書常給學生最後的 結論,無法讓學生感知到科學的發展是來自許多挫折與問題。

「我想跟那棵植物說,都已經長那麼大了,不能在那麼長的時候 倒下去。」 (s11203,0103)

「這個禮拜有寒流,又有大雨,希望它們都平安無事!」 (s11242,

0110)

「希望六株豌豆寶寶們能快快長大,可以長高一點!」 (s11242,

0113)

在決定要種豌豆時,學生十分興奮,當播完種之後,每天幾乎都會到 田裡報到,只為了看種子發芽了沒有,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植株長高,

卻又因一些不可預知的因素而死亡,觀察的人數日漸減少,尤其是男生部 分,這和態度量表中「耐心」的表現一致。因此,部分學生的學習單的填 寫便流於形式,雖然完成學習單,但傾向抄寫交卷了事,導致結果不佳。

當有的組開始架設支架時,所有的同學又好像重新燃起希望,甚至要求希 望再重新播種,因此如何讓學生對種植活動產生持續性的興趣,是老師在 設計課程時,應仔細思考的環節。當然,長時間的種植對一群國中生而言,

多少是一個負擔,如何將長時間的實驗能濃縮到二至三週內完成,或是讓 整個活動流程結合更多的教學單元,提出更多的任務或高峰,也是可參考 的想法。

本次進行種植活動,原本是希望能讓學生觀察到自花授粉及實施人工 授粉,種植期間常因外力介入或天災(颱風、寒流等)而導致豌豆死傷慘重,

更不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去照顧,因存活率太低,致使人工授粉的部份無法 達成,實為可惜。

研究者過去並無實地種植過豌豆,對於種植過程需要注意哪些狀況,

和學生的起點行為差不多,因此實施此活動,與其說是教導學生種植活動,

不如說是和學生一同體驗孟德爾的豌豆種植之旅。也正因為如此,活動過 程中狀況頻傳,當發芽率不如預期,死亡率攀升的情況,會擔心後續活動 如何進行。原本希望學生能至少進行豌豆雜交,計算出第一子代及第二子

法順利完成種植活動,經過研究小組的討論,建議筆者自行種植,若學生 種植的結果不盡理想,至少還有活的植株可進行觀察;在這個階段應重視 學生對豌豆植株的觀察紀錄,如此一來,更可以增加學生對孟德爾實驗的 認識。另外,也規劃其他的替代方法,已能達到類似的效果。因此,筆者 朝向電腦模擬的課程的準備。

進行種植的中期,學生常會覺得無意義、沒有成就感,因此,時間的 規劃相當重要,如何提醒讓學生該注意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將有助於 學生的觀察,但提示過多,又失去讓學生從探索中獲得相關經驗的機會,

因此,未來的教學活動,必須再進一步思考如何解決此問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