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時間與地點;第三節、實驗方法與程序;第四節、研究工具;第 五節、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大學甲組男性桌球校隊10名(18-28歲)及大學乙組男性 桌球校隊10名(18-28歲)為對象,共20名實驗受試者。在實驗開始 前,每位受試者均需瞭解本研究之目的、實驗流程、可能發生的危險 及注意事項,並填寫受試者需知(參閱附件一)、受試者同意書(參 閱附件二)及填寫受試者個人資料(參與附件三),以確保雙方權利。

第二節 實驗時間及地點

一、 實驗時間

本研究時間從西元2011年4月1日至西元2011年11月30日止。

二、 實驗地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分部體育館室內運動中心。

第三節 實驗方法與步驟

、受試者招募

本實驗將招募符合研究條件之自願男性桌球運動者20位,大學體育 績優保送甲組桌球校隊10名,非體育科系一般科系乙組桌球校隊10 名。

二、 儀器校正

實驗前先校正三軸加速規的準確度,並將受試者的身高、體重等基 本資料輸入電腦並傳送至三軸加速規 (RT3)。

三、 暖身運動

(一) 伸展運動:選手依照一般比賽前的所需之準備活動,包括:

伸展活動及慢跑等。

(二) 熟悉實驗儀器與過程:讓受試者熟悉並配戴儀器,進行三分 鐘試打。

四、 配戴儀器

配戴三軸加速規:配戴三軸加速規於受試者下背部(接近第三腰 椎處)及持拍手的手腕(橈骨莖與尺骨連線處)、肘(肱骨外側髁上 一公分處)。

五、 正式實驗

(一) 模擬比賽:相同層級桌球選手(甲組與甲組、乙組與乙組)

與不同選手各進行2場每場20分鐘之桌球模擬比賽(11分五戰 三勝制)。

(二) 攝影紀錄:由筆者觀看所拍攝之影片,歸納並紀錄每場模擬 比賽之打球休息比與來回球次數。

(三) 實驗流程如圖3-3-1

圖3-3-1 實驗流程圖 儀器架設與校正

受試者暖身

配戴儀器 實驗前準備 招募受試者 受試者填寫相關表格 講解實驗流程及相關事項

甲組桌球校隊 乙組桌球校隊

進行模擬比賽測驗

資料分析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一、 三軸加速規 (Stayhealth, Inc.) RT3 。

圖3-4-1 RT3 Tri-axial(圖左為座充、圖右為RT3 Tri-axial正面)

二、 ITTF合格認證桌球桌 (長2.74m、寬1.525m、離地0.76m)。

三、 ITTF合格認證 donic 白色三星桌球。

四、 國際標準球網組合(網高15.25cm)。

五、 三洋數位相機 (sanyo xacti6)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

一、 資料收集: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球齡。

二、 實驗參數:三軸加速規每秒鐘總向量之變化與其預測之能量 消耗。

1、相關資料收集及運算方式:

三軸加速規參數:以一秒鐘為間隔時間收集加速度資料(包括總向

量、預估能量消耗數值),分別依不同配戴位置命名。

2、依變數為三軸加速規之相關參數。

(一)使用spss19.0版之電腦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二)以描述性統計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呈現受試者基本資料,包含:

身高、體重、年齡、球齡。

(三) 以獨立樣本t考驗 (independent t-test) 分析RT3在兩組桌球選手 在模擬比賽的能量消耗預估值、運動強度及不同運動強度總時間(輕 度、中度及重度)之差異。

(四) 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two-way ANOVA mixed design) 分析RT3在兩組桌球選手身體不同部分所測得能量消耗之差異。

(五)本研究之顯著水準,訂為α = .05。

第肆章 結果

本章將實驗所收集之數據經統計後,所得結果主要分為五節加以 敘述:第一節、受試者基本資料與模擬比賽特性;第二節、兩組桌球 選手模擬比賽特性;第三節 RT3 測量兩組桌球選手能量消耗差異;

第四節、模擬比賽 RT3 三軸加速規在不同配戴位置兩組能量消耗比 較;第五節、兩組桌球選手模擬比賽中運動強度之比較。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

本研究以 20 名健康男性桌球選手為受試者,分為甲組校隊 10 名及 乙組校隊 10 名。受試者資料甲組選手平均年齡為 21.5 ± 4.14 歲(範 圍介於 18-28 歲),乙組選手平均年齡為 22 ± 2.75 歲(範圍介於 18-28 歲),甲組選手平均身高為 173.15 ± 3.25 公分(範圍介於 169-179 公 分),乙組選手平均身高為 171.1 ± 3.58 公分(範圍介於 167-180 公 分),甲組選手平均體重為 66.2 ± 4.2 公斤(範圍介於 60-72 公斤),

乙組選手平均體重 63.15 ± 7.85 公斤(範圍介於 48-77 公斤),甲組選 手平均球齡為 12.4 ± 3.78 年(範圍介於 10-20 年),乙組選手平均球 齡為 5.3 ± 3.68 年(範圍介於 2-15 年),經獨立樣本 t 考驗表,除了 甲組平均球齡大於乙組平均球齡 (t= 4.25),其他基本資料變項皆無顯 著 (p > .05)。受試者基本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來

呈現,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甲乙組桌球選手受試者基本資料

甲組 (n=10) 乙組(n=10)

項目 平均 標準差 範圍 平均 標準差 範圍 t 值 年齡(歲) 21.50 4.14 18-28 22.00 2.75 18-28 0.87 身高(公分) 173.10 3.35 169-179 171.80 3.58 167-180 1.07 體重(公斤) 66.20 4.42 62-72 63.15 7.85 48-77 0.32 球齡(年) 2.40 3.78* 10-20 5.30 3.68 2-15 4.25 甲與乙組比較達顯著 * p<.05

第二節 兩組桌球選手模擬比賽特性

相同層級選手進行 20 分鐘模擬比賽(甲組與甲組、乙組與乙組), 每位選手與不同對手進行 2 場比賽,每場比賽經攝影紀錄分析計算兩 組選手之打球與休息時間比及每次來回球數。統計分析結果甲組的平 均每分鐘打球與休息比為 0.28 ± 0.05、平均來回球數為 3.55 ± 1.3,

乙組為 0.24 ± 0.04、1.99 ± 0.41。兩組在打球休息比與來回球數並無 顯著差異 t=1.59、t=3.45 ( p > .05)。其詳細資料如表 4-2-1 所示。

表 4-2-1 兩組桌球選手模擬比賽特性

甲組 (n=10) 乙組 (n=10)

平均 標準差 平均 標準差 t 值 打 球 與 休 息

時間比

0.28 0.05 0.24 0.04 1.59

每回合球數 3.55 1.3 1.99 0.41 3.45

甲與乙組比較達顯著 * p<.05

第三節 RT3 測量兩組桌球選手能量消耗差異

本研究以獨立樣本 t 考驗,20 分鐘的模擬比賽中,利用 RT3 三軸 加速規所測得到手腕、手肘及腰部所得到之總能量消耗預估值之差 異。由表 4-3 結果顯示甲組所測得 20 分鐘模擬比賽的能量消耗預估 值為 134.74 ± 36.94 kcal,乙組所測得能量消耗為 108.35 ± 33.61 kcal。在 20 分鐘的模擬比賽中,兩組桌球選手能量消耗預估值則未 達到顯著差異 (p > .05)。RT3 在每分鐘能量消耗預估值在甲組桌球選 手為 6 ±1.85 kcal;乙組每分鐘的能量消耗預估值為 5.42 ± 1.68 kcal ( p

< .05)。兩組桌球選手在每分鐘 RT3 所測得之能量消耗的預估值在統 計上未達到顯著差異。其詳細資料如表 4-3-1 所示。

表 4-3-1 甲乙組桌球選手 20 分鐘及每分鐘能量消耗預估值 甲組 (n=10) 乙組 (n=10)

平均 標準差 平均 標準差 t 值 20 分鐘之

能量消耗 (kcal)

134.74 36.94 108.35 33.61 1.67

每分鐘之

能量消耗 (kcal)

6.74 1.85 5.42 1.68 1.67

甲與乙組比較達顯著 * p<.05

第四節、模擬比賽 RT3 三軸加速規配戴 在不同配戴位置兩組能量消耗比較

比較兩組桌球選手在 20 分鐘的模擬比賽中,RT3 三軸加速規配戴 於手腕、手肘及腰部,三個部位所測得總能量消耗預估值及每分鐘能 量預估值之差異。以 2(組別)× 3(不同部位)的二因子混合設計 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統計結果顯示:

兩個變項之間並無交互作用。主要效果分析也未達到顯著水準。但在 受試者組內比較則發現,組內不同部位能量消耗有差異 (p< .05)。如 表 4-4-1 所示。

表 4-4-1 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 4-4-2 甲乙組桌球選手不同部位 20 分鐘能量消耗差異比較 平均差(kcal) P 值

手腕與手肘 18.92 ± 7.8 .026*

手腕與腰部 手肘與腰部

22.69 ± 7.77 .009*

3.77 ± 6.44 .565 甲與乙組比較達顯著 * p<.05

第五節、兩組桌球選手模擬比賽中運動強度之比較

本研究在甲、乙組桌球選手模擬比賽之運動強度(分為輕度、中度 及重度),20 分鐘內於各強度所佔的分鐘數。運用 RT3 分析 20 分鐘 模擬比賽中,甲組桌球選手之每分鐘平均身體活動強度為 5.81 METs,乙組桌球選手平均每分鐘身體活動強度為 4.99 METs,經獨 立樣本 t-test 考驗兩組運動強度之差異,結果兩組每分鐘平均運動強 度差異 t= 0.76 ( p> .05),未達到顯著差異。在 20 分鐘甲組桌球選手 輕度運動時間平均 3 分鐘、中度運動時間平均 3.8 分鐘 、重度運動 時間平均 13.1 分鐘;乙組桌球選手輕度運動時間平均 9.6 分鐘、中度 運動時間平均 4.1 分鐘,重度運動時間平均 6.3 分鐘。在 20 分鐘的模 擬比賽中,乙組桌球選手在輕度運動時間顯著高於甲組桌球選手 (t=

4-5-1)。

表 4-5-1 甲乙組桌球選手運動強度比較表

乙組 (n=10) 甲組 (n=10)

平均 標準差 平均 標準差 t 值 每分鐘 METs 4.99 2.4 5.85 2.61 0.76 20 分鐘模擬比賽

不同運動強度之時間

輕度 9.6 9.82 3 6.15 1.8*

中度 4.1 6.38 3.8 5.67 0.11 重度 6.3 8.42 13.1 8.29 1.82 甲乙組相比達顯著 *p<.05

第伍章 討論與結論

本章綜合過去文獻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所發現結果做比較,探 討其可能導致本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本章分為:第一節、兩組桌球 選手能量消耗差異之探討;第二節、模擬比賽 RT3 三軸加速規不同 配戴位置兩組能量消耗比較之探討;第三節、兩組桌球選手模擬比賽 中運動強度比較之探討;第四節、結論;第五節、建議。

第一節 兩組桌球選手能量消耗差異之探討

由表 4-3-1 分析兩組桌球選手在 20 分鐘的平均能量消耗甲組為 134.74 ± 36.94 kcal,乙組桌球選手為 108.35 ± 33.61 kcal,兩組之能 量消耗沒有顯著差異。Shieh 等人 (2010) 以優秀與業餘兩組桌球選 手,運用 Metamax 3B 攜帶式氣體分析系統所測出優秀選手在模擬比 賽 中 所 測 得 耗 氧 量 36.8 ± 13.2ml/kg/min , 業 餘 選 手 為 35.6 ± 18.4ml/kg/min,其兩組能量消耗無不同。本研究與 Shieh 等人 (2010) 結果相同,技術水準不同之桌球選手能量消耗並無不同。與 Shieh 等 人 (2010) 運用攜帶式攝氧分析儀之研究相比,本研究利用 RT3 來測 量甲乙組桌球選手模擬比賽中之能量消耗,可以增加儀器配戴的方便 性及增加選手比賽之身體活動度,可以比攜帶式攝氧分析儀更接近實 際比賽之情境。

20 分鐘模擬比賽中,雖然技術層級較高選手在打球休息比與平 均來回球數較高,所以測得能量消耗也相對較高,但在統計上,兩組 在打球與休息時間比、來回球數及能量消耗均無顯著差異,所以兩組 桌球選手在模擬比賽中能量消耗並無不同,造成各個變項並無顯著差 異的原因,選手在比賽中遭遇到不同對手以及當天個人狀況,導致不 同之打球休息比與來回球次數,而影響到所測得能量消耗之結果。

第二節、模擬比賽 RT3 三軸加速規 不同配戴位置兩組能量消耗比較之探討

本實驗所得結果,兩組之間在不同配戴位置之能量消耗並無不 同。但是組內手腕部位所測得之能量消耗顯著高於手肘及腰部所測得 之能量消耗。此實驗結果與王佩凡(2009)的研究以 20 位甲組桌球 選手將 RT3 分別配戴於肩、肘、腕及下背部來測量桌球正手擊球消 耗量之研究結果,手腕與手肘之能量消耗顯著高於手臂及腰部之能量 消耗相近似。本研究在手腕所測得之能量消耗顯著高於手肘與腰部所 測得之能量消耗,但是手肘所測得之能量消耗與腰部相比並無不同。

這個結果可能是因為 RT3 在正手擊球所測得之能量消耗時,身體並

這個結果可能是因為 RT3 在正手擊球所測得之能量消耗時,身體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