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資料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資料

國際 GNSS 服務組織 IGS 電離層工作團隊創立於西元 1998 年 5 月,在全 球有數百個 GNSS 連續追蹤站並長期進行觀測。與 IGS 相關單位有歐洲定軌中 心 CODE 、 歐 洲 航 天 局 ESOC/ ESA ( European Space Operations Centre, Darmstadt, Germany) 、 美 國 噴 射 推 進 實 驗 室 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California, United States)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 EMR/ NRCan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Canada)及 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 UPC (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Catalonia, Catalonia, Spain) 等機構,IGS 組織也一直在研究利用全 球 GPS 觀測資料提取電離層 TEC 資訊並分析電離層 TEC 的時空分佈及變化規 律,以及電離層 TEC 的變化對 IGS 核心產品的影響,以下簡介 IGS 產製資料的 方式:

一、 自 1998 年 6 月 1 日以來,不間斷計算與提供 ION-W 二維分布全球網 格之電離層 VTEC 資訊,並利用 IGS 的全球 GPS 資料產生電離層研究 產品,例如全球電離層 TEC 圖 (Global Ionospheric Maps, GIMs)、每顆衛 星的雙頻偽距硬體延遲的頻間偏差的日均值(UPC 只提供前者)等,不同 的資料分析中心以 IONEX 格式向美國 NASA 的地殼動力學資料資訊系統

(CDDIS:Crustal Dynamics Data Information System)提交成果。流程如 下:

1. 由 IGS 所有的384個地面觀測站提供所需的原始觀測量。

2. 各部門獨立計算電離層資料由 CODE 、 ESA 、 JPL 及 UPC(或 EMR)分別依不同方法計算出快速電離層資料及最終電離層資料提供給 IGS。

3. IGS 電離層 VTEC 資料由 UPC 評估重製 STEC 值之標準差的方式 檢查分析四種方法每天的 RMS 值。

球諧係數參數、Klobuchar模型參數等形式對外發布(Schaer, 1998)。

三、 JPL研究全球電離層 TEC模型為利用網格模型來描述全球或區域電離

通常與網格點到穿刺點的距離有關(Mannucci et al., 19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上述模型並未考量接收儀及衛星之儀器延遲誤差,實際上 JPL除了用以 上之模型估計網格處之電離層 VTEC,也同時將延遲誤差納入考量。

而採用隨機遊走模型描述網格上 VTEC隨時間的變化特性,此時網格 點上 VTEC之標準差與時間呈線性函數關係,如下:

𝚫𝝈𝟐= 𝒒̇𝚫𝒕 (43)

其中Δ𝜎2為網格點上 VTEC之標準差隨時間的增加量;

Δ𝑡為時間間格;

𝑞̇為標準差隨時間的變化率,顯示出網格點上新的 VTEC資料受到原本 資料的影響程度,即網格點上的平穩程度,也因此對於不同地區的網格點 也有不同的值,實際運算方面, JPL採用了 Kalman濾波算法,使此三角 網格模型得以逐步更新及求解標準差矩陣的變換模式(E. Sardon, et al., 1994;常青等,2001)。

四、

IGS機構除了上述兩分析中心以外,另外三個分析中心使用了其他方式 估計電離層 TEC模型及接收儀與衛星之儀器延遲誤差,歐洲航天局 ESOC/ ESA採用非線性之高斯電離層 TEC指數模型,利用初步解算得到 的硬體延遲量進行週期性的儀器延遲量預估(J. Schaer et al., 1998);加拿大 自然資源部 EMR/ NRCan則將電離層薄球殼分為若干像素進行電離層 TEC之建模,設定每個像素單元內之電離層總電子含量不改變;西班牙加 泰羅尼亞理工大學 UPC也採用類似的方式,此方式特性是在邊界上具有 不連續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