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2.1 社會網路的基本分類

一個社會,是由許多的不同種類的個體所組成的,兩名個體之間若是有連結

(Link),便代表著它們之間存在著互動關係,而許許多多的連結交織而成的互 動關係網路,我們便稱之為社會網路(Social Network)。另外,分支度資訊(vertex degree information)便是代表個體的連結數量,如個體 A 和另外三名個體 B、C、

D 有連結,那便表示,個體 A 的分支度為 3。而依照其連結形成的方式的不同,

也產生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社會網路,我們可以大致上可以將目前較常見的社會網 路分為三種,正規網路(Regular Network)、小世界網路(Small-World Network)、

隨機網路(Random Network)。

另外,我們藉由社會網路的兩種特性,分隔度(degree of separation)以及群 聚度(degree of clustering)這兩種特性的高低,來探討上述三種網路之間的分別。

兩名個體之間是指在兩個體之間最短的路徑長度,也就是最短需要經過多少個連

度的平均值,以現代人類社會為例,任兩人之間平均只要透過六個人,便可以找 到他們之間的交集,平均分隔度為 6。群聚度則是用來測量區域特性的大小,若 是群聚度高便表示,個體與通常與其鄰近個體相連,並且它鄰居互相連結的機率 也會很高,以數學上的定義來說,假若個體 A 連結到其他 n 名個體,則在這 n 名個體之間最多可能的連結數量為 n*(n-1)/2 也就是在 n 名個體中取兩名個體的 所有可能數量,個體 A 的群聚度則為這 n 名個體間真正連結數量除以最多可能 的連結數量,一個網路的群聚度則為所有個體群聚度的平均值。圖 2.2.4 為這三 種網路的群聚度以及分隔度的比較圖表,我們可以看到群聚度最高的是正規網 路,分隔度最低的是隨機網路,而小世界網路則同時擁有這兩種特性,低分隔度 與高群聚度,

接下來便分別介紹這三種常見的網路:

(1) 正規網路(Regular Network)

在人類古早某些較未開化的社會當中,例如農村社會裡,人們的生活相當 單純,生活簡單而且通常可以自給自足,就算有和別人互動,也只是一些 簡單的互動,通常只和自己的鄰居有所互動,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們的世 界是很小的。在這種網路之中,每一名個體皆只與其距離最近的幾名個體 有連結,我們可以給它一個變數稱之為 radius 代表可以和距離幾步的人相 連,若是 radius 設為 2,在一維的網路中便代表的他與自己前面兩個以及 後面兩個人相連,因此個體的平均分支度便是 4。另外它的群聚度也是三 種社會網路之中最高的。圖 2.2.1 為一維正規網路示意圖,radius 設為 2,

個體平均分支度為 4。

圖 2.2.1 一維正規網路示意圖

(2) 小世界網路(Small-World Network)

在近代的人類社會裡,人們的互動越來越頻繁,我們不只和我們的鄰居有 所互動,也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如電話、網際網路、郵件等,和我們 遠方的朋友互動。由於小世界網路是目前最貼近真實社會的網路,因此在 近年來研究小世界網路的學者越來越多,他們基本上是以 Walt & Strogatz 在 1998 年提出的模型為主[13],並發展出一些的延伸及變形[14,15]。在這 種網路之中,每一名個體,不只會和其鄰近的個體連結,更可以利用一些 特別的連結稱為捷徑(Short Cut)來連向群體中的其他個體。在小世界網 路當中,同時擁有高群聚度以及低分隔度的特性,這兩樣特性也是我們現 代社會的社會網路中之兩個重要特性。圖 2.2.2 為一維的小世界網路示意 圖,radius 設為 2,個體平均分支度為 6,其中 33%的連結為捷徑。

圖 2.2.2 一維的小世界網路

(3) 隨機網路(Random Network)

在現在越來越風行的網際網路上,有著許多我們原本人類社會沒有的社會 網路,如當我們透過某個交友網站在交友時,他可能會自動幫你配對出你 的交友名單,因此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會認識哪些人,他們可能與你來自不 同的國度,也可能與你近在咫尺,在這種網路之中,每一名個體只能透過 捷徑與其他個體連結,而捷徑所連結到的對象通常是隨機選擇的,因此他 們可能與你距離很遠,也可能與你距離很近。隨機網路是三種網路當中分 隔度最低的網路,任意兩名個體之間的連結距離都很小。

圖 2.2.3 一維的隨機網路,個體平均分支度為 2

正規網路 小世界網路 隨機網路

分隔度 高 低 低

群聚度 高 中 低

圖 2.2.4 三種社會網路的分隔度以及群聚度的特性

2.2.2 個體分支度的不同造成區域網路的差異

在小世界網路以及隨機網路之中,個體的連結,除了可能有與鄰近的個體相 連之外,另外還有一些可以連結到遠方的捷徑,在過去的研究當中,產生這些捷 徑的方法通常是使用隨機的方式所產生,每一名個體產生捷徑的機率都是相等 的,然而這種產生捷徑的方式是否符合真實的狀況呢?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以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為例子,每個人交朋友的能力都不盡相同,有些人很會交朋 友,他們與別人的互動的機會便很多,有些人比較木訥,交的朋友便會比較少,

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也會比較少。因此,捷徑的設定方法,便會影響到個體分支度

1998 年,Watts & Herz 探討在空間觀念下,策略 Win-Stay、Lost-Shift(個體保持 其狀態直到它的收益值低於某個標準)所帶來的影響[19]。1999 年,Cohen & Riolo

& Axelrod 在二維空間下,探討正規網路與隨機網路對於囚犯困局的影響[2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