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的意涵

在諸多有關族群關係和態度的研究中,社會距離的概念為一古典指標,來自 於不同種族間相互接受和排斥的觀察,社會距離的運用也大多指涉特定的族群關 係之考察。Emory Bogardus 最早提出社會距離的概念,在他第一篇發表的“Social Distance and Its Origins”一文中,開宗明義的將社會距離定義為針對不同種族團 體的「用來描述一般前社會和社會關係的瞭解與親密感受程度3」(1925)。(引自 伊慶春、章英華,2006)。實際測量以七項典型的狀況,藉由受訪者對不同種族 的刻板印象,回答是否接受與某一種族人士結為姻親、成為好友、當鄰居、當同 事、取得公民權、當國家的訪客、驅逐出境,越是前面的關係,被視為越是親密,

也代表或反映與受訪者較小的社會距離(章英華、伊慶春,2004)。研究所得之 結果,通常被視為對不同種族/群體的社會排序(social ordering)或對該族群之社 會距離感,因此可以作為一種族群態度的指標。從實質上來看,族群社會距離的 遠近,本身可以視為族群歧視的一種微妙形式,似乎在主觀意識上對外族的位階 高低做出明顯的排序(傅仰止,1995)。所以,族群社會距離的遠近,是族群關 係親疏的具體表現,疏遠的族群關係甚至帶有偏見、敵意和排擠的意味(陳麗華,

1998)。

由於時代的演進,種族主義的展現也從以往上下階層、隔離政策的設計等形 式,轉變為隱藏在人際互動中微妙、難以捉摸的言語表達,肢體動作或單純的心 態上。新型態的種族主義(modern racism)已經取代傳統的種族主義(traditional racism),展現在人我的交流上,而「aversive racism」就是其中一項,指的是當在 面對外群體成員時情緒心理上的不適與不舒服感,在具體行動表達上就是單純的

3原文是:〝the grades and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and intimacy which characterize presocial and social relations generally〞。

42

避免與該團體接觸,面向包括:工作職場上、選擇住所及校區,或者在交友、婚 姻的選擇上。因此社會距離提供一個很好觀察指標(Hagendoor, Kleinpenning;

Hagendoor, 1993)。

貳、Bogardus 社會距離量表與後續之研究

一、Bogardus 社會距離量表

Bogardus 的社會距離量表,要求受試者就下列七個題項,針對某一個國民或 民族做出社會距離親疏的選擇。

1. 禁止某國人民進入你的國家。

2. 只願意讓某國人民短暫拜訪你的國家。

3. 願意讓某國人取得你國家的公民權。

4. 願意與某國人民當同事。

5. 願意與某國人民當鄰居。

6. 願意與某國人民成為好友。

7. 願意與某國人民結為姻親。

上述的問題逐漸加強了受訪者願意與「某國人民」親近的程度。Bogardus 社 會距離量表的結構,建立在強度上的明顯差別。假設一個人願意接受一個特定強 度的項目時,這個人同時也應該願意接受所有該項目之前的項目,因為他們的強 度較弱。反之受訪者一旦反對某一個項目,對於一些更進階的項目而言,同樣也 會抱持反對的態度。Bogardus 社會距離量表說明了量表作為資料簡化工具的經濟 性,因為一個簡單的數字,就能夠六到七個資料項目做出準確的判斷,同時也沒 有失去任何的相關資訊(Babbie, 2004)。

Bogardus 第一次大量的施測社會距離量表於 1926 年,研究對象為大學生,

針對當時美國境內的三十個族群,測量其社會距離。為了瞭解社會距離的改變,

幾乎相同的步驟以及方法,在 1946、1956、1966 連續實施了四次。越低的得分

43

表示越樂意與某族群保持親近的關係。在 1926,2946 以及 1956 之間,各族群的 社會距離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到了 1956 和 1966 社會距離則是顯著的下降,表示 族群間願意親近的程度提高(Payne et al., 1974)。在 Bogardus1973 去世之後,Owen, Eisner & McFaul 追隨 Bogardus 的研究,繼續於 1977 年研究大學生對美國境內族 群的社會距離。依照社會距離親疏遠近的結果所做的排行榜中,歷年的結果毫無 例外的,白人以及北歐、西歐的國家人民佔據了前三名的位置。從排序的名單當 中,可以看出國際間的衝突及戰事對於社會距離的影響,在 1946 年的排行中,

美國二次大戰中三個主要的敵對國家,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排序明顯的滑落

(Smith & Dempsey, 1983)。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人以及印度裔美國人在 最後兩次(1966,1977)的調查排名有顯著的提升(Parrillo & Donoghue, 2005)。

下表 2-3-1 將顯示出這五次全國性族群社會距離調查所顯現出的趨勢。

表 2-3-1 Bogardus 社會距離量表在美國施測歷年平均數

施測的年份 平均數 最高分–最低分

1926 2.14 2.85

1946 2.12 2.57

1956 2.08 1.75

1966 1.92 1.56

1977 1.93 1.37

資料來源:Parrillo & Donoghue(2005)

Bogardus 自己對於連續幾次的社會距離調查結果,持正向樂觀的態度。他認 為對外團體持續的瞭解以及正向交往的經驗,將會促成對外團體觀感的再社會 化,而 Owen 等學者後續的研究也支持 Bogardus 樂觀的想法(Parrillo & Donoghue, 2005)。確實 1926 至 1977 五次社會距離研究的結果,顯示半世紀以來,對不同

44

族群的社會距離確實有更親近的趨勢。

二、社會距離後續之研究

近幾年,Bogardus 社會距離的研究方式還是沒有被社會科學界所遺忘,在 1993 年時,Milton & Kaoru(1998)嘗試複製 Bogardus 在 1925 年第一次的社會距 離測量步驟,藉此比較兩個研究結果,試圖釐清經過近 70 年之後的族群社會距 離之結果。1925 年 Bogardus 第一次使用社會距離量表時,研究對象不是之後大 家所熟悉的大學生,而是 78 位公立學校老師,以及 32 位生意人。比較 1925 以 及 1993 兩次的研究結果,發現族群社會距離確實有在縮減當中,平均數由 3.82 降到了 1.43。且 1993 年的那一次,樣本分數較同質,變異數為.82;1933 年變異 數為 1.43,兩個年份的結果達到顯著的差異水準,顯示 1933 的樣本其族群社會 距離較為歧異。各族群社會距離的排名順序,基本上並沒有什麼改變,西歐與北 歐依舊是美國社會中,社會距離排序最親近的民族,東方民族以及非裔美國人依 舊是名單的尾端。根據作者的猜測,在尾端的民族,很有可能因為顯而易認的外 貌,例如膚色、五官以及身高,因而受到影響。另外,排序有明顯變化的民族,

包括義大利人以及阿拉伯人。義大利人從第二十四名到第三名;阿拉伯人則從第 十八名降到第二十三名。推測阿拉伯人排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受到 1991 年的海 灣戰爭(Gulf War)所影響。

除了上述 1998 年的研究複製了 Bogardus1925 最初的研究外,Parrillo &

Donoghue(2005)也在 2001 年延續了 Bogardus 在 1926 年實施的全國性社會距離 調查,對象為大學生。這份調查不僅可以接續從 1926 年以來幾乎每 10 年一次的 社會距離研究,更特別的是,這份調查的實施測時間剛好在 911 攻擊事件之後的 兩個星期,而且原本預計 2,916 的樣本中有 154 人在 911 事件前就已經完成了測 驗(其分數在之後的統計中被剔除了),藉由 911 事件後的結果與 911 前作比較,

更可以看出國際之間的戰事或威脅對於社會距離的影響為何。結果也確實顯示出 911 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對於阿拉伯族群的選項,共有 112(3.8%)人選出了最

45

不利的族群距離—禁止進入我國家,而最親近的通婚選項,只有 52%。同時阿拉 伯也是 30 個族群名單中社會距離最疏離的族群。跟在 911 事件之前的 154 位樣 本相比,911 事件之前,沒有人選禁止阿拉伯民族進入我的國家,同時通婚的願 意程度也有 75%。不過儘管如此,若是我們拿 2001 的研究與 1977 的研究比較,

阿拉伯的平均分數在 2001 是 1.94,還是低於 1997 的平均。也就是說,即使經歷 了像 911 如此大的創傷,受測者對於阿拉伯族群還是表現出比 1977 年更親近的 態度。

然而,當我們在解讀社會距離量表的分數時,要非常小心。個人所表現出的 態度意向與其真正的行為之間不是完全的等號。章英華、伊慶春(2004)提醒:

「社會距離量表作為態度的測量,不見得就能反應或完全預測實際行為---例如願 意或不排斥與某一族結成姻親的受訪者,未必在現實生活中會與該族群通婚。」

Milton & Kaoru(1998)與 Parrillo & Donoghue(2005)也在研究中提醒讀者對社 會距離量表的結果,不能做過度的解讀或預測。尤其是族群議題在美國社會是一 個高度敏感的話題,很多人可能在態度的反應上,表現出所謂「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的選擇,然而實際行為上卻不是那麼回事。所以在做這類研究的時 候,向參與者保證,資料的匿名以及保密就顯的較為重要。

我們從上述一連串歷年來 Bogardus 社會距離量表的研究,可以發現,面臨國 際之間的緊張關係或是戰爭的時候,社會距離會立即做出反映,就如同上節我們 討論到刻板印象一樣,刻板印象的內容也會因為國際之間的大事而受到影響。可 見,一國境內的人民,當面臨到其他國家對自己國家的威脅時,會表現出同全國 一心、同仇敵慨的態度。其實這樣的現象不僅會出現在國與國之間,在一國境內 不同族群間面臨到具有爭議的社會事件,也會同樣出現族群壁壘分明的情形。例 如轟動美國社會的辛普森(O. J. Simpson)殺妻案,絕大多數的美國白人堅信,

辛普森犯了謀殺罪;而絕大多數的黑人則認為,這項審判頂多罪證不足(Aronson et al., 2003)。

46

三、Bogardus 社會距離概念之應用

Bogardus 的後續研究對社會距離概念的使用更加深化,除了族群研究之外,

同時也廣泛運用在不同群體間,以瞭解對於特定族群或是某特定群體的態度,例 如運用在照顧者對疾病患者之間,Albretcht 等人探討照顧者面對不同疾病患者的 社會距離,及 Crandal 等人將 Bogardus 的社會距離測量加以修正進行生理疾病病 患之社會距離測量 (引自黎士鳴、翁嘉英,2004);而且不僅運用在身理疾病患 者上,也被運用在精神疾病患者研究上(Link et al., 1999);以及運用在研究同性

同時也廣泛運用在不同群體間,以瞭解對於特定族群或是某特定群體的態度,例 如運用在照顧者對疾病患者之間,Albretcht 等人探討照顧者面對不同疾病患者的 社會距離,及 Crandal 等人將 Bogardus 的社會距離測量加以修正進行生理疾病病 患之社會距離測量 (引自黎士鳴、翁嘉英,2004);而且不僅運用在身理疾病患 者上,也被運用在精神疾病患者研究上(Link et al., 1999);以及運用在研究同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