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部分:選填題 (占 32 分)

在文檔中 101學測試題自然考科-解析 (頁 26-35)

(E) 釙和鐳的放射性都是源自其原子核釋出α 射線 和γ 射線 。

48. 超音波乃是利用其波的反射和透射原理;內視鏡則是利用全反射原理;放射 線則是利用原子核衰變放出放射線原理;原子由高能態躍遷至低能態會輻射特 定波長的X 光,使得醫生可以利用其診斷我們身體內部病症。

第貳部分:選填題

(占 32 分)

說明︰第49題至第68題,每題 2 分。單選題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 算;多選題每題有n 個選項,答錯 k 個選項者,得該題的分數;但得分低於零分或所有選 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此部分得分超過32分以上,以滿分32分計。

49. 右表為植物細胞在放入各種溶液前,以及 放入甲、乙及丙三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 後,細胞變化情形的示意圖。下列哪些敘 述正確?(應選 2 項)

(A) 植物細胞在甲溶液中膨壓最大 (B) 植物細胞在乙溶液中無水分子進出 (C) 丙溶液的蔗糖濃度最低

(D) 放入甲溶液後,植物細胞內滲透壓會變小 (E) 放入丙溶液後,植物細胞膨壓會變大

【答  案】(A)(D)    【概念中心】滲透壓與膨壓

【命題出處】95南一版高二生物第一章第一節

【試題解析】甲溶液為低張溶液造成細胞膨脹,乙溶液為等張溶液造成細胞形狀不變,丙溶液為 高張溶液造成細胞質離。

實驗處理 置放前 甲溶液 乙溶液 丙溶液

細胞 變化情形

50. 某植物為短日照植物(長夜性植物),其臨界夜長為 8 小時,且需最少三天達臨界夜長後

因者以「+」標示;反之,則以「-」

(D) 大西洋城的夏季降雨易受東南風與沿岸暖流的影響 (E) 舊金山的天氣主要受到太平洋東北邊低氣壓系統之影響

【答  案】(A)(D)    【概念中心】天氣系統

【命題出處】99南一版基礎地科 ( 下 )20-2 地理位置與地形對天氣的影響

【試題解析】(A) 舊金山最低溫為 12℃ ,與露點 12℃ 相同,可達到飽和,容易出現霧或雲層;

(B) 舊金山露點 12℃ 比大西洋城 18℃ 低,所以單位體積的空氣含水氣量較少。

但相對溼度還與該地氣溫高低有關,所以舊金山的相對溼度較高; (C) 大陸高氣壓 是冬季1 ~ 2 月美洲大陸的主要天氣系統; (D) 大西洋城的夏季降雨易受東南風以 及來自墨西哥灣流(沿岸暖流)的影響; (E) 舊金山七月的天氣主要受到太平洋東 北邊太平洋高壓系統的影響。

55. 恆星的光度與其球狀的「表面積」成正比,並且與其「表面溫度四次方」成正比。已知織 女星的絕對星等為 0.0 、表面溫度為 10,000 K ,太陽的絕對星等為 5.0 、表面溫度為

6,000 K 。織女星的半徑大約是太陽的幾倍?

(A) 1.2  (B) 3.6  (C) 7.7   (D) 10    (E) 100

【答  案】 (B)    【概念中心】星球的半徑

【命題出處】99南一版基礎地科 ( 下 )21-2 交疊的時空

【試題解析】光度(L ) 表面積( A )× 表面溫度( T ) 4 ,織女星的絕對星等為 0.0 ,太陽 的絕對星等為 5.0 ,兩者的光度比為 L織 / L☉ = 102 ,再利用L = 4πσR2T4,得 知R 

/ T2,R織 / R☉ =/ 1 × T☉2 / T織 2 =10×(6000)2/ (10000)2= 10×62 / 102

=36/ 10= 3.6 。 R織 = 3.6R☉ ,其中 R☉ 為太陽的半徑。

56. 海洋中的某些物理、化學特性及生物分布情形不容易直接被觀測到,常常需要藉助儀器的 幫助。下列哪些選項可以利用聲納原理測得?(應選 2 項)

(A) 海底地形   (B) 海水溫度   (C) 海水鹽度   (D) 海水溶氧量   (E) 海中魚群

【答  案】(A)(E)    【概念中心】聲納

【命題出處】99南一版基礎地科 ( 下 )19-2 探測海底地形

【試題解析】聲納是利用自水面向下發出的一個聲波,再接收由海底反射回來的聲波,利用h = v × t, v 為聲速, t 為聲波自海面傳遞至海底所花的時間, h 為水深。測海中魚群 亦可用聲納來探測。

請閱讀下列短文後,回答第 57 . 、 58 . 題:

  碳循環主要是指碳元素在地球的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及岩石圈等儲存庫之間的交互作用:

生物透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使碳於大氣圈及生物圈之間循環;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變化,使二氧化碳在大氣圈與水圈之間交換;而在海洋中的沉積物經成岩作用可以將碳儲存至 岩石圈;火山作用又可將岩石圈中的碳釋出至大氣圈;而鈣、鎂矽酸鹽類岩石的化學風化作用

需使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為反應物來分解岩石。碳元素在碳儲存庫之間的交互作用是一種動態 平衡的關係。所以在不同的地質年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呈現不同的變化。

57. 右圖為地球科學家根據不同年代岩石中的相關化 學成分,由全球尺度的觀點,推論顯生元以來至 工業革命之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 情形。下列哪些選項與圖中曲線變化的關聯性最 為密切?(應選2 項)

(A) 太陽光度的增加與減少 (B) 岩石風化速率的增加與減少 (C) 石灰岩沉積速率的增加與減少

(D) 陸地植物與動物多樣性的增加與減少 (E) 大氣中水氣含量及雲量的增加與減少

58. 現今的全球暖化問題,主要是下列哪一因素所造成?

(A) 火山作用頻率減少       (B) 風化作用速率增加

(C) 人類栽種植物面積增加       (D) 可溶解於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 加

(E) 埋藏於地層中的有機物質快速減少並氧化

【答  案】57. (B)(C)  58.(E)    

【概念中心】碳的循環及全球暖化的關係

【命題出處】99南一版基礎地科 ( 上 )9-3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試題解析】 57. 由於 CO2在附圖中逐漸下降,且題幹中提及碳元素在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及 岩石圈等儲存庫之間的交互作用。如二氧化碳溶於水中、成岩作用、火山作用、

化學風化作用等,所以(B)(C) 正確;而與 (A) 太陽光度的增減無關、 (D) 生物的 多樣性亦無關、 (E) 大氣中水氣含量及雲量亦無關。

58. 現今的全球暖化主要來自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溫室效應的增強。 (A) 火山作 用頻率減少,會造成CO2減少; (B) 風化作用速率增加,會造成 CO2減少; (C) 人類栽種植物面積增加,可能會使CO2減少; (D) 可溶解於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 量增加,會使CO2減少; (E) 指地下化石燃料的大量開發使用,所以使空氣中

CO2增加,造成全球暖化。

59 . 、 60 . 題為題組

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前三週期如下表所示。已知原子序1 ~18的元素,其第一主層原子軌域 可填入2 個電子,第二主層原子軌域可填入 8 個電子,第三主層原子軌域可填入 8 個電子。甲 與乙為下列週期表中的兩元素。甲原子的最外兩主層的電子數均為2 ,乙原子為地殼中主要的 元素之一,其最外主層電子數是次外主層電子數的3 倍。

根據上文所述,並參考所附之週期表,回答下列 59. 、 60. 題。

59. 下列何者為甲元素?

(A) Li    (B) Na    (C) C    (D) Be   (E) Mg

60. 已知由甲、乙兩元素所構成的化合物,在常溫常壓時為固體。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元素乙屬於鹵素族        (B) 元素乙的電子數為 4

(C) 元素甲與乙組成的化合物為 MgO (D) 元素甲與乙組成的化合物為 MgCl2

(E) 元素甲與乙組成的化合物屬於離子化合物

【答  案】59.(D)   60.(E)     【概念中心】 59. 電子組態  60. 離子鍵 

【命題出處】 59.95 南一版化學 ( 上 )4-2 原子軌域及電子組態

99南一版基礎化學 ( 一 )2-2 原子中的電子排列、 2-3 元素週期表 60.99 南一版基礎化學 ( 一 )2-2 原子中的電子排列、 2-3 元素週期表

99南一版基礎化學 ( 二 )1-2 離子鍵與離子晶體

【試題解析】59. (A) Li :( 2 , 1 ); (B) Na :( 2 , 8 , 1 ); (C) C :( 2 , 4 ); (D) Be :( 2 , 2 );(E) Mg:( 2 , 8 , 2 )。最外兩主層的電子數均為 2 者即

(2 , 2 ),故甲原子為鈹 Be 。

60. 乙元素 O :( 2 , 6 )。 (A) 氧族; (B) 電子數為 8 ; (C)(D) 元素甲與乙組成 的化合物為 BeO; (E) 離子化合物: IA (或 IIA )與 VIIA 化合、 IA (或

IIA )與 O 化合…等化合物。 

61. 碳與氧可形成兩種不同的化合物,這兩種化合物中碳和氧的質量比不同。若將碳的質量固 定時,兩化合物中氧的質量之間成一簡單整數比,此稱為倍比定律。下列各組物質,何者 符合倍比定律?

(A) C60、 C80     (B) Pb3O4、PbO      (C) SiO2、CO2

(D) GaCl3 、 AlCl3   (E) Al(OH)3、 Al2O3

【答  案】 (B)    【概念中心】倍比定律、同素異性體、化學鍵

【命題出處】99南一版基礎化學 ( 一 )1-2 原子與分子、 3-3 化學計量

【試題解析】倍比定律: (1) 不同化合物。

(2) 氧化數不同(成分元素莫耳數比不同)。

(3) 化合物含二種相同原子,二種原子以上之不適用。

  (A) 同素異性體(只含一種原子); (B) Si 、 C 原子不相同; (C)

Ga 、Al原子不相同; (E) Al(OH)3 含Al、 O 、 H 三種原子,倍比定 律不適用二種原子以上。

62 . 、 63 . 題為題組

甲、乙、丙為三種不同濃度的鹽酸溶液,將不同體積的 甲、乙、丙溶液分別和過量的強鹼水溶液混合,反應後 之總體積皆為 10 毫升。在反應完全後,所測得溶液之 溫度變化(ΔT)如右圖所示:

62. 下列有關上述反應的敘述,何者錯誤?

(A) 反應後,水溶液的溫度都升高   (B) 反應後,水溶液的 pH 值都大於 7.0

(C) 由反應可推知,此過量的強鹼水溶液為氫氧化 鈉水溶液

(D) 反應前,甲、乙與丙三種鹽酸溶液的濃度大小順序為:甲>乙>丙 (E) 反應前,若甲溶液的體積為 4 毫升,則反應後溫度約可增高4 ℃

63. 根據附圖,約多少毫升的甲溶液與過量的強鹼水溶液反應後,其所產生之溫度變化,相當 於5 毫升的乙溶液與過量的強鹼水溶液反應,所產生的溫度變化?

(A) 1    (B) 2    (C) 3    (D) 4    (E) 5

【答  案】 62.(C)   63.(C)    【概念中心】中和反應、中和熱、圖表能力、作圖能力

【命題出處】99南一版基礎化學 ( 一 )4-2 酸鹼反應

【試題解析】62.(A) 中和反應皆為放熱反應,故反應後,水溫都升高;

(B) 依題意「過量的強鹼」故反應後,強鹼過剩,水溶液呈鹼性, pH 值都大 於 7.0 ;

(C) 中和反應皆為放熱反應,可推知只要是強鹼即可,不一定非 NaOH(aq)不可;

(D)ΔT 相等時(中和熱相等,表示產生水 莫耳數相等,亦即HCl 莫耳數相等),

則所需體積愈小,濃度愈大。故HCl(aq)

濃度大小順序為:甲>乙>丙;

(E) 如下圖作輔助線,若反應前甲溶液為 4 毫升,反應後溫度可增高約4 ℃。

 

63. 如右圖,取 X 軸 5 毫升處作一鉛垂輔助線交乙線於點 O ,通過點 O 作一平行X 軸 直線( ΔT 等溫線),分別交甲線、 Y 軸於點 P 、 Q ,讀取甲溶液約為 3 毫升。(

通過點P 作一鉛垂輔助線)

64 . 、 65 . 題為題組

由離地相同高度處,於同一瞬間,使甲球與乙球自靜止狀 態開始落下,兩球在抵達地面前,除重力外,只受到來自 空氣阻力F 的作用,此阻力與球的下墜速度v 成正比,即

F =- kv ( k > 0 ),且兩球的比例常數 k 完全相同,

右圖所示為兩球的速度 - 時間關係圖。

64. 若甲球與乙球的質量分別為 m1 與 m2 ,則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

(A) m1= m2 ,且兩球同時抵達地面 (B) m2> m1 ,且乙球先抵達地面 (C) m2< m1 ,且乙球先抵達地面 (D) m2< m1 ,且兩球同時抵達地面

(E) m2> m1 ,且甲球先抵達地面

65. 若已知甲球質量為 0.2 公斤,落下過程中重力加速度恆為10公尺/秒 2 ,則比例常數 k 值約為多少公斤/秒?

(A) 0.1  (B) 0.2   (C) 4    (D) 10    (E) 40

【答  案】64.(B)   65.(B)    【概念中心】阻力與重力

【命題出處】 64.99 南一版基礎物理 ( 二 )A   1-3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改變、 2-1 慣性與牛頓

【命題出處】 64.99 南一版基礎物理 ( 二 )A   1-3 加速度-描述速度的改變、 2-1 慣性與牛頓

在文檔中 101學測試題自然考科-解析 (頁 26-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