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管理實務建議

品質管理系統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的管轄內,納入製程稽核的一部分,

以確保實際執行落實程度,維持改善的有效性。同時改善並非一成不變,也非一蹴可 及,必須與時俱進定期審查調整才能符合公司運作及客戶的期待。過去產品種類較少,

作業人員容易累積經驗,學習各模具與產品的特性,但目前因產品開發速度增快,種 類繁多,系統性的學習方法與訓練制度就越顯重要,而作業人員的訓練也必須持續不 斷地更新進行,甚至鼓勵考取外部證照,才能真正提升人員素質。

53

同時應擴大 LSS 應用範圍,不論是其他相關生產流程,或者是其他單位的生產 人員,甚至是行政支援流程,都可藉由導入 LSS 的概念與手法,努力培養團隊及專 業人員,將 LSS 作為公司共同溝通之語言與基礎,才能創造出公司特有之優良文化 協助公司提升競爭能力。

此外有幾點是在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困難點,亦是 S 公司應當考量之議題:

 目前生產資料全是紙本記錄與作業,資料收集不易,且易發生錯誤,產品品 質反應不即時,配合公司電子化的規劃,應將製造支援的系統優先導入,減 少人員抄寫,手動輸入資料的過程。

 生產排程上應尋求更佳之配置與指派,盡量選擇同類型機台,確保參數的穩 定,減少首件失敗的次數,自然提高首件成功率。

 雖然各種困難調機或改善檢討的案例都有詳細記載,但並未系統化之整合,

導致查閱不易,如何將這些案例持續累積整理歸類化作知識資料庫,做為教 育訓練的教材或者定期舉辦案例研討會,都有待進一步的改善。

5.3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由於不同企業所處的產業環境不同會有所差異,再加上本研究以單一個案公司為 案例,無法有效達到全面性的研究,故本研究之結果可能無法使用到所有的企業或是 產業中,因此,以下將針對本研究不足之處提出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對象鎖定在塑膠零件射出成形製程,以該部門內的流程 做為出發,由於單一部門較難影響其他相關單位配合專案改善,僅能從部門 內自身改善做起,因此短期內較難達到流程創新,未來若能擴大研究範圍,

串連至公司整體價值鏈,以公司整體為思考,應能產生更大之效益。

54

 由於時間與資源有限的緣故,本研究主要專注在單一製程的流程,並僅採用 特定專案產品的資料作為流程改善的資料來源,僅能針對射出成形製程提出 有效的改善方向,建議後續研究者可依此架構擴展至不同製程的流程做分析,

以完成個案公司的製程改善。

 醫療器材產業在台灣屬新興產業,受限於國內產業發展及進入門檻的因素,

國內的研究並不多見,但仍屬一般傳統製造業,未來可將其他電子製造業導 入 LSS 的相關手法與經驗收集整理,互相比對再針對個案公司不同流程的 特性,進一步選擇適宜的手法,以收最小投入最大產出之成果。

55

7. 許嘉真 (2007),「運用價值鏈觀點與Six-Sigma DMAIC手法於改善生產流程之研 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56

14. 黃永東、馮聖為 (2008),「剖析製造業之精實六標準差之 DMAIC 作法」,品質月 刊,第 44 卷,第 3 期,頁 41-48。

15. 黃楹進 (2004),精實製造,初版,台北:商訊文化。

16. 游龍輝 (2007),「將六標準差手法融入精實生產管理理念之改善績效—以某印刷 電路板廠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17. 傑弗瑞‧萊克 (2004),豐田模式:精實標竿企業的 14 管理原則,李芳齡譯,台北:

美商麥格羅希爾。

18. 楊義明、盤天培、曹健齡 (2006),「精實 Six Sigma 管理活動與工具」,品質月刊,

第 42 卷,第 8 期,頁 50-57。

19. 鄭榮郎 (2005),「精實六標準差推動之架構」,品質月刊,第 41 卷,第 12 期,

頁 57-61。

20. 鄭豐聰 (2011),「應用精實六標準差探討 OEE 改善-以濺鍍機為例」,逢甲大學工 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1. 劉逸群 (2009),「在中國的精實六標準差」,品質月刊,第 45 卷,第 6 期,頁 41-44。

22. James P. Womack & Daniel T. Jones (2004),精實革命,鍾漢清譯,台北:經濟新 潮社。

23. 豐田生產方式研究會 (2007),圖解豐田生產方式,周姚君譯,台北,經濟新潮 社。

24. 魏銘宏 (2002),「3M 問題庫存管理系統之流程在設計-以六標準差 DMAIC 手法 為步驟」,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7

英文部分

1. Devane, T. (2004), Integrating Lean Six Sigma and High-Performance Organis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 Finch, B. J., & J. F. Cox. (1986), “An Examination of Just-In-Time Management for the Small Manufacturer: With an Illust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 24, No.2, 342-392.

3. Gilbert, J.P. (1990), “The state of JIT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U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Vol.28, No.6, 1099-1109.

4. George, M. (2003), Lean Six Sigma for Service: How to Use Lean Speed and Six Sigma Quality to Improve Service and Transa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5. Kubiak, T. (2003), “An Integrated Approach System”, Quality Progress Vol.36 No.7, 41-45.

6. Liker, J. K. (2003), The Toyota Way: 14 Management Principles from the World’s Greatest Manufacturer, New York, McGraw-Hill.

7. McLachlin, R.D. & Piper, C.J. (1990), “Just-In-Time Production.” Business Quarterly 55, No.1, 36-41.

8. Nave, D. (2002), “How to Compare Six Sigma, Lean and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A Framework for Choosing What’s Best for Your Organisation”, Quality Progress, March, Vol.35 No.3, 73-78.

9. Ohno, T. (1982), “How the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was Created”, Japanese Economic Studies, Vol. 10 No. 4, 83-101.

10. Ohno, T. (1988),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Beyond Large Scale Production, Cambridge, Mass: Production Press.

58

11. Pande, P. S. Neuman, R. P. and Cavanagh, R. R. (2001), The Six Sigma Way: How GE, Motorola, and Other Top Companies are Honing Their Perform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12. Ritzman, L.P. (2003), Foundations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Pearson Education.

13. Snee, R.D. and Hoerl, R.W. (2003), Lean Six Sigma-A Step-by-Step Guide Based on Experience with GE and Other Six Sigma Companies, New York, 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

14. Snee, R.D. and Horel, R.W. (2007), “Integrating Lean and Six Sigma Holistic Approach”, Six Sigma Forum Magazine, 15-21.

15. Vase, P. (2007), “Achieving Six Sigma Quality in Medical Device Manufacturing by Use of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rch/April, Vol.27, No.2, 1-9.

16. Womack, J. P, Jones D. T. & Roos, D. (1990), 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The Story of Lean Production,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17. Womack, J. P. & Jones, D. T. (1996). Lean Thinking: Banish Waste and Create Wealth in Your Corporatio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