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下水平衡分析係了解地下水系統之重要步驟,傳統上地下水平衡分析為依 據定性分析所得之流域水文循環概念模式,收集所有集水區內可得的水文量觀測 資料,並以質量守恆原理評估各個水文量的多寡。地下水蓄水量減少的原因為抽 水和流失、地下水蓄水量增加的原因為補注,由於缺乏完整且合理之實際抽水記 錄,且地下水淨補注量也難以測得,若依經驗公式或統計模式推估淨補注量,可 能造成推估結果誤差太大,致使整個地下水平衡之估算合理性降低。因此,本研 究採用江崇榮等(2006)在研究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收支平衡時,所建立之地下 水歷線分析法進行水平衡分析。

另外,為了更進一步掌握濁水溪沖積扇補注量之分配,本研究參考江崇榮等

(2005)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系統分區之劃分,將濁水溪地下水系統劃為濁水溪 分區、北港溪分區、員林花壇分區及烏溪分區等四個分區,針對四分區進行水平 衡分析,得到各區之補注比例。

本節首先針對地下水歷線法之基本原理進行介紹,接著描述濁水溪沖積扇應 用地下水歷線法之分析結果。

(一) 地下水歷線分析方法

地下水歷線分析法之優點在於所有分析工作,均以觀測之地下水位和實驗所 得之儲水係數(Storage coefficient,S)或比出水率(Specific yield,Sy)為基礎,將假 設減至最低;且採用日地下水位的紀錄,可掌握各降雨事件所造成之補注量。以 下介紹地下水相對蓄水量歷線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驟,地下水歷線分析方 法示意如圖 3-1,圖中 L 為乾季退水線,其斜率為年平均穩定抽水率SL;總補注 量Qr;地面水補注量Qsurf

26

27

該補注量為區外地下水補注量。累積一年的地面水補注量為Qsurf,區外地下 水補注量為QGW

surf GW r

QQQ (3.1)

4. 雨季高峰期,地下水位可能高於河川水位,造成地下水向河川流失或從地表 蒸發,是為流失量Ql。抽水量、補注量、流失量與地下水蓄水變化量需滿足 質量守恆式(3.2),經由式(3.2)計算可得流失量Ql

r p s l

QQQQ (3.2)

(二) 水平衡分析結果

前節所介紹之地下水歷線分析法於實際案例應用時,由於各區域的地理環境、

地質構造及產業用水型態皆不相同,導致其方法需因地制宜而有所調整。濁水溪 沖積扇區域作物耕種制度複雜,範圍內有多類灌溉型態,考量多類作物之灌溉水 入滲及邊界地下水流入對於地下水系統之補注影響;為了更進一步掌握研究範圍 內補注量之空間分佈情形,本研究針對濁水溪沖積扇進行分區水平衡計算,因此 本研究採用徐年盛等(2012)所建立之方法,進行分區水平衡分析,以決定各分 區之補注量分配比例。分區範圍係江崇榮等(2005)利用地下水流線及地下水氧 同位素分布所劃分,其將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流系統劃為四個分區,分區 A 為濁 水溪分區、分區 B 為北港溪分區、分區 C 為員林花壇分區、分區 D 為烏溪分區,

分區範圍如圖 3-2 所示。

應用徐年盛等(2012)研究對四分區進行地下水平衡分析時,假設各分區間 無水量之交換,彼此之間是相互獨立的。總結水平衡分析結果,西元 2005 年至 2009 年期間濁水溪沖積扇抽水量平均為 22.46 億噸,補注量平均為 22.81 億噸,詳細如 表 3-1 所示;其四分區補注比例為分區 A 佔 46.7%、分區 B 佔 43.6%、分區 C 佔

28

5.1%、分區 D 佔 4.6%。配合分區補注比例將徐年盛等(2012)之全區補注量分配 至各區,為地下水數值模式補注量設定值,研究年限(2005-2009)各分區之補注 量如表 3-2 所示。由前人研究,可知濁水溪沖積扇區域之河床補注經由濁水溪上游 河槽大量入滲補注,因此河床補注量不依據分區水平衡分析結果做分配。

圖 3-2 濁水溪沖積扇地下水流系統分區範圍

29

30

第 四 章 地下水流數值模式建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