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合「照顧差異四方法」的教學策略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35-39)

2.5 創意解難過七關

2.5.3 結合「照顧差異四方法」的教學策略

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創意解難過七關」時結合「照顧差異四方法」,

務求讓課堂的教學互動容讓具備不同能力,興趣和學習風格等特質的學 生都可以投入學習,並且在創意解難的過程中覺得有所發揮。

「照顧差異四方法」

多元化教材:

運用新聞報導短片,網頁,

實物等展示虛擬學校與實體 學校各自的推行經驗和限 制、資訊科技的通訊工具等 讓學生掌握基本概念

創意解難過七關

(一)發現困惑(Mess-Finding)

看到不同的學校教育的形式,聽到不同的聲 音,引發學生的好奇,發掘感興趣的問題

分層提問:

運用「高階思維十三式」帶 領學生分析實體學校與虛擬 學校的特徵

靈活分組:

之後學生分成不同任務的組 別搜尋相關資料

分層課業:

對於全班學生的要求是進行 基本的問題探究,對於能力 稍高/動機更強的學生,鼓 勵他們多想一步,將不同的 因素排序,從而凸顯出有些 因素是虛擬和實體學校共有 的,有些是各自特有的,引 發出進一步的想法:是否可 以結合兩者的好處?

多元化教材:

教師因應不同的問題內容提 供參考資料及思考的鷹架,

為方便學生討論,資料以個 案形式表達會更容易掌握

分層提問及分層課業:

課業的設計以分層提問為框 架:多角度思考,多想一步 (排序,分類,篩選,舉例 等)

靈活分組:

採用「一組一主題」的方 式,先讓同組的學生交流對 相同問題的見解,然後以「

交換大使」的方式,讓每組

(二)發現事實(Fact-Finding)

利用「高階思維十三式」之樹狀分類:上 課時間,上課地點,學習環境和氣氛,學 生學習方式,教學方式,教學材料,家長 支援方式等讓學生從多角度識別收集實體 學校與虛擬學校資料的方向,掌握基本資 料以供分析之用

(三)發現問題(Problem-Finding)

教師引導學生探討全面因素,思考「怎樣的 學校讓學生的學習經歷充實又開心呢?」學 生嘗試提出各種要素,例如上課的方式,教 師與學生的關係,同儕關係,學習環境等 最後,或許釐清值得探究問題是「如何幫助 教師與學生利用電腦網絡達到更佳的教育,

也對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法?」

(四)發現點子(Idea-Finding)

學生運用不同的角度探討前一階段所訂立的 問題之各種點子。例如:

◇ 虛擬學校究竟有哪些好處和不足的地方?

(正反思考)

◇ 假如所有學校現在改成虛擬學校,會出現 什麼後果?(推測後果)

◇ 教師/學生為何會喜歡/不喜歡虛擬學校?

(全面因素)

◇ 家長,教師與孩子對虛擬及實體學校有何 不同的期望?(兩面思考)

◇ 哪些人會認為虛擬學校取代現在實體的學 校是可行/不可行的(多方觀點)?

的一位代言人向另一組講解 另一問題的見解,鼓勵意見 交流,同儕學習

分層提問及分層課業:

課業的設計以分層提問為框 架:(多角度思考)列出各 種標準;(多想一步)將各 項標準分類配對不同學校持 分者的幫助);(生活實 踐)觀察生活中的實例作為 評估的佐證

分層課業:

課業的設計回應多元智能理 論提倡從多途徑掌握知識,

建構更清晰的概念:(配合 個別學生的興趣,學習風格 等多元化作品和表達方式)

學生可以選擇寫,畫(錄影 或繪圖),演,唱,動(模 型或利用道具)等多樣化 方式展示該組提出的解答方 案。

靈活分組:

學生組織分組論壇,評估解 決方案的好壞,亦可根據創 意五力的標準,評估方案顯 示哪種創意思考。個別組負 責探討一個補充/改善的焦 點,之後組與組交流意見

(五)發現解答(Solution-Finding)

歸納出較為客觀的標準評估各要素的重要 性,擬定問題的解答/ 解決方案。

標準包括:教師教學會更輕鬆有效,學生會 學會自律自主學習,學習的資料會更豐富,

學校運作會更高效率,實踐環保節約能源物 資,教育配套服務/學習方式會更多元化

(六)尋求接受(Acceptance-Finding)

計劃執行此一問題的解答法或最後採納的決 議,學生運用六何法考慮實行大家選定的方 案需要什麽資源,人力等支援?運用什麽策 略才可有利推行?

(七)尋求挑戰(Challenge-Finding)

對於建議的解決方案再作評估,可聚焦探討 補充/ 改良的要素,例如:

◇ (服務對象要素)如何照顧有特殊學習需 要的學生?

◇ (時間要素)是否需要逐步推行方便師生 適應?

◇ (資訊科技要素)假如網頁遭受電腦病毒 入侵或黑客攻擊,有何方法保障個人資料 及課程資料免受破壞或盜用?

教學小點子:

1. 「創意解難過七關」需要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才能循序漸進地掌握 2. 這套方法的最大特色是結合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層層遞進地 解決問題,教師可觀察學生對掌握這兩種思考方式不同的表現,加 以指導

3. 若要有較充裕時間完整地教導學生使用「創意解難過七關」,教 師可用作第二層抽離式課程的框架,學習目的可以是進一步強化 學生的共通能力(資優教育2C課程),也可以配合專門學習範疇 的研習(資優教育2D課程)

在文檔中 目 錄 (頁 35-3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