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果與討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0-91)

5-1 全暗場反射式光彈標準條紋級次與 RGB 值之關係

本 實 驗 應 用 標 準 懸 臂 梁 校 正 試 驗 配 合 零 次 平 衡 補 償 法 (Null-Balance Compensation),建立於全暗場環境下之各條紋級次之 RGB 值作為此次實驗之標準值。利用數位相機手動模式,將光圈設 定為 F8.0、快門為 1/40、與自動白平衡,在反射式光彈儀本身光源下 為 1350Lux,及色溫 3000、色調-4 條件下進行拍攝,以 RAW 檔格式 儲存於電腦中,再經由數位影像處理,即可得到全暗場環境下的光彈 條紋級次與相對應之 RGB 值,如表 5-1 所示,由此可以觀察出各條 紋級次之代表顏色具有明顯之辨別性。

建立了標準各條紋級次之 RGB 值再配合影像合成處理,即可從 原本只有顏色變化的光彈影像中轉變成各條紋級次與應力之間的關 係。在本實驗中配合反射式光彈法即可從貼片上明顯看出因通電時間 的增加,貼片上的顏色有所變化也表示待測物體所受到的應力變化情 形。

表 5-1 全暗場下各條紋級次相對應之 RGB 值

照度 1350Lux 色溫:3000 色調:-4

條紋級次值 光彈貼片 R G B 相對應顏色

0 32 37 37

0.25 214 223 186

0.5 223 198 102

0.75 145 76 70

1 0 110 164

1.25 143 201 137

1.5 202 181 39

1.75 179 92 122

2 105 102 151

5-2 裂縫尖端條紋級次位置之判定

利用反射式光彈法擷取出許多的光彈影像然後再經由數位影像 影響處理(如細線化、骨骸化…等等) ,僅可從影像中得到光彈應力 條紋級次與裂縫的關係而無法從光彈圖像中直接判定出該裂縫尖端 所在的位置。

本實驗利用所灌製的混凝土試體內含#10 鋼筋,以直流電源供應 器提供穩定電流 0.13 安培進行加速腐蝕並配合反射式光彈法作裂縫 的長期觀察,此實驗總共通電 657 小時導致鋼筋混凝土完全開裂。通 電時數達到 429 小時後,可由光彈影像中可以看到裂縫正在開始成 長,如圖 5-1 所示。

圖 5-1 通電 429 小時之光彈影像

裂縫的產生是由於腐蝕生成物慢慢開始擠壓週遭的混凝土而導 致開裂,一但開裂後裂縫成長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所以在 429 小時 之後每隔 30 分鐘拍一組光彈條紋影像,避免拍攝間隔時間過長而沒 有擷取到裂縫的變化情形。此實驗依裂縫開裂的程度分別取 429 小 時、453 小時、477 小時、525 小時、573 小時、607 小時共六組光彈 影像分析裂縫尖端之應力強度因子,如圖 5-2~5-7 所示。在圖 5-2~5-7 中,可以明顯的看出隨著通電時間的增加,條紋級次顏色逐漸變深也 代表裂縫隨著膨脹應力的增加逐漸向外成長。

鋼 筋

混凝土產生應力變化

圖 5-2 通電 429 小時 圖 5-3 通電 453 小時

圖 5-4 通電 477 小時 圖 5-5 通電 525 小時

圖 5-6 通電 573 小時 圖 5-7 通電 607 小時

由上述挑選出來的六組等色線光彈影像中,分別在裂縫變化區域 範圍中定義出十條預測裂縫尖端線位置,如圖 5-8~5-13 所示。從鋼 筋邊緣定為初始位置(即圖 5-8 中標示 0 的位置) ,向右每格 0.2 公厘 就取一條與裂縫垂直 90 度的直線,總共取十條與裂縫垂直 90 度的直 線為預測裂縫尖端所在的位置。

圖 5-8 通電 429 小時下預測十條裂縫尖端示意圖

圖 5-9 通電 453 小時下預測十條裂縫尖端示意圖

圖 5-10 通電 477 小時下預測十條裂縫尖端示意圖

圖 5-11 通電 525 小時下預測十條裂縫尖端示意圖

圖 5-12 通電 573 小時下預測十條裂縫尖端示意圖

.

圖 5-13 通電 607 小時下預測十條裂縫尖端示意圖

5-3 鋼筋混凝土內膨脹應力之裂縫尖端(K

I

值)計算

混凝土是屬於非均質材料,而一般解析的方法都把混凝土材料視 為均質材料來分析,但這往往會影響其正確值,如果使用反射式光彈 法,將光彈貼片緊密黏貼在待測物表面,即可量測出真實的應力場變

化並不會因材料的假定而使求得的値有所誤差。本研究透過加速腐蝕 實驗量測在不同腐蝕程度下之混凝土表面的應力場進而準確計算出 裂縫尖端之應力強度因子。

將六組不同時間下取得的等色線光彈影像經過數位影像處理即 得到不同的條紋級次值,再將影像合成為等色線全域圖,再利用克利 金 線 性 內 插 法 預 測 無 光 彈 條 紋 經 過 區 域 之 等 色 線 資 料 , 如 圖 5-14~5-19。其中(a)影像合成之等色線全域圖(b)經克利金線性預測無 光彈條紋經過區域之等色線全域圖。

圖 5-14(a)通電 429 小時之等色線全 域圖

圖 5-14(b)通電 429 小時克利金線性預 測之等色線全域圖

圖 5-15(a)通電 453 小時之等色線全 域圖

圖 5-15(b)通電 453 小時克利金線性預 測之等色線全域圖

圖 5-16(a)通電 477 小時之等色線全 域圖

圖 5-16(b)通電 477 小時克利金線性預 測之等色線全域圖

圖 5-17(a)通電 525 小時之等色線全 域圖

圖 5-17(b)通電 525 小時克利金線性預 測之等色線全域圖

圖 5-18(a)通電 573 小時之等色線全 域圖

圖 5-18(b)通電 573 小時克利金線性預 測之等色線全域圖

圖 5-19(a)通電 607 小時之等色線全 域圖

圖 5-19(b)通電 607 小時克利金線性預 測之等色線全域圖

由上述 5-2 章節定義裂縫尖端的方法和經過影像處理過後的等色線 全域圖中,可以擷取出預測 10 條線中每ㄧ條線與裂縫尖端垂直 90 度方向 上的應力條紋級次的距離 r 和應力條紋級次 N 值,分別帶入公式(3.43),

以(r/a)1/2 為橫軸、KAp/σ(πa)1/2為縱軸,繪出在 477、525、573、607 小時 的(r/a)1/2 KAp/σ(πa)1/2之圖形,如圖 5-20~5-23,將其線性關係外插至原 點即裂縫尖端,其截距等於KI /σ(πa)1/2(即為正規化後的 KI),計算出其線 性迴歸方程式,求得裂縫尖端應力強度因子 KI值。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 0.1 0.2 0.3 0.4 0.5

圖 5-20 通電 477 小時裂縫尖端應力強度應子 KI計算之示意圖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 0.1 0.2 0.3 0.4 0.5

圖 5-21 通電 525 小時裂縫尖端應力強度應子 KI計算之示意圖

12

) ( a

KAP π σ

12



 

a r

12

) ( a

KAP π σ

24 . 0 ) ( 12

= a KI π σ

34 . 0 ) ( 12

= a KI π σ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 0.1 0.2 0.3 0.4 0.5

圖 5-22 通電 573 小時裂縫尖端應力強度應子 KI計算之示意圖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 0.1 0.2 0.3 0.4 0.5

圖 5-23 通電 607 小時裂縫尖端應力強度應子 KI計算之示意圖

12



 

a r

12

) ( a

KAP π σ

22 . 0 ) ( 12

= a KI π σ

12

) ( a

KAP π σ

12



 

a r 17

. 0 ) ( 12

= a KI π σ

本實驗所分析的結果顯示,鋼筋混凝土試體在加速腐蝕作用下,分別 求出不同腐蝕階段下的KI /σ(πa)1/2(即為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之資料如表 5-2~5-8 所示,並繪出 10 條預測位置與KI /σ(πa)1/2圖形如圖 5-24~5-29 所示,並判斷出每個時間點下的正確裂縫尖端位置。

表 5-2 通電 429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預測位置

0.66 1

0.58 2

表 5-3 通電 453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預測位置

0.71 1

0.66 2

0.39 3

0.27 4

表 5-4 通電 477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預測位置

0.71 1

0.64 2

0.34 3

0.34 4

0.26 5

表 5-5 通電 525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預測位置

0.51 1

0.41 2

0.36 3

0.29 4

0.24 5

0.14 6

0.18 7

0.17 8

0.15 9

表 5-6 通電 573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預測位置

0.40 1

0.36 2

0.35 3

0.32 4

0.22 5

0.18 6

0.19 7

表 5-7 通電 607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預測位置

0.51 1

0.40 2

0.35 3

0.32 4

0.23 5

0.17 6

0.10 7

0.08 8

0.09 9

0.08 1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2 4 6 8 10 12

圖 5-24 通電 429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2 4 6 8 10 12

圖 5-25 通電 453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12

) ( a

KI π σ

預測位置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2 4 6 8 10 12

圖 5-26 通電 477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2 4 6 8 10 12

圖 5-27 通電 525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2 4 6 8 10 12

圖 5-28 通電 573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12

) ( a

KI π σ

預測位置

預測位置

預測位置

12

) ( a

KI π σ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 2 4 6 8 10 12

圖 5-29 通電 607 小時正規化後的 KI與 10 條預測位置

結果與討論:

(1) 在單一時間下,通電 429 小時由於裂縫剛開始生成所以擷取的資料有 限不能明顯看出正規化後的 KI 值隨著擷取位置上的不同(1→10),KI 值有逐漸變小而且慢慢趨於平緩的趨勢。然而圖 5-27~5-29 可以明顯看 出有此趨勢。

(2) 圖 5-27~5-29 中明顯的看出各圖中當過了某ㄧ點位置時,KI會逐漸趨 於穩定(各圖中圓圈的位置),則判定趨於穩定的前ㄧ點的位置定為裂縫 尖端所在的位置。圖 5-24~5-26,由於資料點數不夠多,無法很明顯的 看出平緩的趨勢所以不能明確判斷出裂縫尖端的位置。

(3)依上述判定之原則,圖 5-27~5-29 的裂縫尖端分別落在位置 5、位置 5、

與位置 6,對應實際長度上分別為 11.1mm、11.1mm 和 13.1mm。隨著 通電時間的增加,裂縫長度確實是有增長的。

把上述各通電時間所判定的尖端位置轉換成實際裂縫長度,如表 5-8,

就可以明顯看出隨著通電時間的增加、膨脹應力的增加,如圖 5-30,裂 縫是漸漸在成長,如圖 5-31 所示。

12

) ( a

KI π

σ 裂縫尖端位置

表 5-8 不同通電時間下裂縫尖端位置與裂縫長度之關係

通電時間(hr) 預測位置 實際裂縫長度(mm)

453 -- --

477 3 6.1mm

525 5 11.1mm

573 5 11.1mm

607 6 13.1mm

0 5 10 15 20 25 3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腐蝕時間(hr)

(Mpa)

圖 5-30 不同腐蝕時間下之膨脹應力示意圖

0 2 4 6 8 10 12 14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腐蝕時間(hr)

(mm)

圖 5-31 不同腐蝕時間下裂縫長度示意圖

5-3-1 結果比較

從實驗正規化後的 KI值與預測位置的趨勢中,可以判斷出裂縫尖端 的 位 置 , 由 判 定 出 的 位 置 可 得 該 時 間 下 的 實 際 裂 縫 長 度 , 再 經 由 J.C.Newman,Jr.學者提出的數值模式計算出數值解的 KI值,其結果如表 5-9 所示。

表 5-9 數值解與實驗値之結果

腐蝕時間(hr) 實際裂縫長度(mm) 光彈實驗 KI 數值計算 KI KIC(w/c=0.5)

453 無法判斷 ---- ---- 0.23~0.26 477 6.1 0.34 0.3 0.23~0.26 525 11.1 0.24 0.25 0.23~0.26 573 11.1 0.22 0.26 0.23~0.26 607 13.1 0.17 0.23 0.23~0.26

.

5-3-2 不同腐蝕階段下之

KI值探討

上述都是對單一時間點進行分析與探討和如何判斷出裂縫尖端之 位置,有了各時間點下的資料則可進行全方面的分析。材料本身都有一個 臨界破裂韌性(KIC值),而所謂的韌性是指造成破壞所需的能量,所以 KIC

值是一個當作物體是否破裂的指標。藉由本實驗計算出腐蝕鋼筋混凝土裂 縫尖端應力強度因子與 Moavenzadeh and Kuguel 學者提出在水灰比為 0.5 的混凝土臨界破裂韌性(KIC值)之比較,如圖 5-32,可以斷定出某個時間 點下,裂縫成長之變化情形。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腐蝕時間

圖 5-32 不同腐蝕時間下之裂縫尖端應力強度因子

結果與討論

(1)Moavenzadeh and Kuguel 學者提的 KIC值介於 0.23 ~0.26 之間。由通電 時數 477 小時,所得到的 KI値大於混凝土的 KIC值,因此可以得知在 通電 477 小時下,裂縫是處於一個開裂階段。

(2)在通電時間 525 小時,其 KI値介於混凝土的 KIC值之間,因此可得知 裂縫在此時間下處於開裂與未開裂的狀態。

12

) ( a

KI π σ

(3)在通電時間 573 小時、607 小時,其 KI値小於混凝土的 KIC值,因此 可得知裂縫在此時間下處於未開裂的狀態。

(4)由圖 5-27 與圖 5-29 中發現隨著腐蝕時間增加,膨脹應力也隨著增 加,而 KI値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0-9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