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1. 合成部份

3-1-1. 化合物 A2 的合成

反 應 流 程 如 Scheme 3 所 示 , 在 Pd(PPh3)4 催 化 下 , 將 2,5-dibromo-p-xylene 和 trimethylsilylethyne 進 行 Hagihara-Sonogashira coupling 反應,使兩端的溴置換為具有-SiMe3 保護基的炔基,接著去保護 基得到化合物A2。

3-1-2. 化合物 A5 的合成

反應流程如 Scheme 4 所示,將 p-anisil 和 HBr 反應,反應後形成酚 (phenol)A3,接著在 K2CO3鹼性條件下,進行 Williamson ether synthesis,

將酚取代為烷基以增加溶解度,而形成化合物 A4。最後將化合物 A4 和 1,3-diphenyl-propan-2-one 在 1,4-dioxane 下先升溫至 80 ℃,於此溫度下加 入Bu4NOH 反應得到化合物 A5。

3-1-3. 化合物 A7 的合成

反應流程如Scheme 5 所示,將化合物 A2 和 A5 溶於 o-xylene 中,進 行Diels-Alder 反應得到 A6。此種 cyclopentadienone 和 alkyne 的 Diels-Alder 反應是合成苯環很有效的方法。接著將A6 和 N-bromosuccinimide (NBS)反 應得到A7,所用的溶劑為 CCl4,其密度較 NBS 小且對 NBS 溶解度不好,

在反應之初可以看到NBS 沉澱在瓶底,反應後之 NBS 變成 succinimide,

密度較CCl4小,因此當觀察到 NBS 消失只剩下 succinimide 懸浮時,即表 示反應已完成,之後將succinimide 過濾,再進一步以管柱分離純化。

3-1-4. 聚合反應

反應流程如Scheme 6 所示,在強鹼 t-BuOK 的催化下進行 Gilch 反應,

此聚合方法需要過量的強鹼來確保縮合結構的生成,所以,鹼在此處不僅 扮演縮合試劑也是去鹵化氫試劑。值得注意的是單體 A7 具有高度的立體 障礙,所以必須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先將A7 於氮氣下溶在 THF 中,於 50 ℃時將過量的鹼快速打入反應液中,反應液於幾分鐘後轉為帶強烈綠色 螢光的混濁液體,並且在反應結束前加入 benzyl bromide 來消除高分子鏈 末端未反應的官能基。經過再沉澱純化後,再放入 Soxhlet extraction 裝置 中,並以熱丙酮進行連續萃取,以除去寡聚物(oligomer)與其他雜質。

Scheme 3

Br Br

SiMe3

Pd(PPh3)4, CuI piperidine / triethylamine

Me3Si SiMe3

Bu4NOH, 1,4-dioxane

A3 HBr(aq)

Scheme 5

A2 + A5

o-xylene

O O

O O

NBS CCl4 A6

O O

O O

Br

Br

Scheme 6

A7 t-BuOK, THF *

O O

O O

*

PPV-PP

3-2. 物理性質

3-2-1.DSC 量測

高分子的物理性質和分子量大小有關,故藉由GPC 的測量可以得到一 個相對於標準樣品(PS)的相對分子量。在此,以 polystyrene 為標準品,THF 為沖提液,流速為1 mL/min,分子量訊號為標準品內插而得到相對值。

我們可由 TGA 和 DSC 得知此聚合物之熱性質,結果如表 A-2.和圖 A-7.所示。從 TGA 測量得知,PPV-PP 在 5 %與 10 %的重量損失溫度分別

在327 ℃及 346 ℃,具不錯的熱穩定性,由此結果推測四條柔軟烷氧鏈的 導入對PPV-PP 的熱穩定性並未造成明顯的破壞。在 DSC 量測中,升溫至 300 ℃仍未觀察到 Tg,推測可能是側鏈兩個巨大、剛硬的 dendron 基團,

導致主鏈太剛硬,造成分子因吸熱而擾動的行為不明顯,因此由 DSC 無法 明顯判讀出Tg的溫度範圍。此外,根據 Mikroyannidis, J. A.在 2003 年 Chem.

Mater.所發表的論文12,文中P2(結構見圖 A-8.)的 Tg為176 ℃,因其結構 和PPV-PP 相似,推測 PPV-PP 的玻璃轉移溫度(Tg),應較只接一邊 dendron 側鏈的P2 高。

表 A-2. PPV-PP 之 DSC 與 TGA 的數據分析表

Tg Td(-5%) Td(-10%)

PPV-PP ---- 327 ℃ 346 ℃

Tg:玻璃轉移溫度。

Td(%):樣品重量損失百分率的溫度。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0

20 40 60 80 100

Temperature oC

weight loss (%)

-10% = 346 oC

-5% = 327 oC PPV-PP

圖 A-7. PPV-PP 之 TGA 圖

圖 A-8. P2 之結構圖

3-2-3. 溶解度測試

PPV-PP 對於有機溶劑的溶解度如表 A-3 所示,在常溫下,對於大部分 的有機溶劑均具有不錯的溶解度,如THF、CHCl3、toluene、chlorobenzene,

應是PPV-PP 於側鏈中導入巨大、剛硬的 dendron,使得主鏈之間減少作用 力,及末端四條柔軟的氧烷鏈,使得 PPV-PP 可全溶於一般常見的溶劑中。

表 A-3. PPV-PP 之溶解度測試

Polymer CHCl3 Toluene THF Chlorobenzene

PPV-PP ++ ++ ++ ++

++:溶解, +:加熱溶解, -+:加熱部分溶解, --:不溶。

3-3. 光學性質

Solution:利用逐步稀釋法配置樣品濃度在個別溶液中,使其 UV-vis 的最 大吸收值介於0.05 左右。溶液的螢光放射光譜使用最大吸收峰的

造成的吸收則坐落在444 nm。在溶液狀態下,光激發光在 503 nm、532 nm 均具有明顯的放射峰,分別代表的是 0-0,0-1,分子鏈間單重態的轉移 19。 薄膜態的吸收光譜與溶液態的吸收光譜幾乎相同,而放射光譜在510 nm、

545 nm 均具有明顯的放射峰,從溶液態及薄膜態之最大放射波長只相差 7 nm,顯示我們所導入的巨大側鏈基團可以有效的阻止主鏈間的堆疊,避免 紅位移現象。另外,將PPV-PP、MEH-PPV20在薄膜態的放射光譜相比較,

發現PPV-PP 的放光較 MEH-PPV 藍位移 85 nm,顯示 dendron 側鏈基能阻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0.0

0.5 1.0

Wavelength (nm)

Abs./Emission Intensity (a.u.) solution

film

圖 A-9. PPV-PP 的 THF 溶液 UV-vis 吸收光譜(sol. UV)、固態 UV-vis 吸收 光譜(film. UV)、THF 溶液放射光譜(sol. PL)、固態放射光譜(film PL)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0.2

Abs./Emission Intensity (a.u.)

Wavelength (nm)

圖 A-10. PPV-PP(in THF, excited by 280 nm),A6(in THF, excited by 280 nm) 之吸收/放射光譜

3-3-3.量子效率的量測

a:溶液態之量子效率,以 quinine sulfate(Φf = 0.53 in 0.1 N sulfuric acid)為 標準所得之相對值22

b:溶液態之量子效率,以 coumarin 6 (Φf = 0.78 in ethanol) 為標準所得之 相對值 23

c:固態之量子效率,標準品為 9,10-diphenyl anthracene (DPA) / PMMA 堆疊而產生的self-quenching process9,10,使得量子效率較文獻上優異。

3-4. IR 吸收光譜

將高分子: KBr = 1:10,經混合研磨後,加壓製成薄片,以紅外光從 500

~ 4000 cm-1,掃描十次,經傅利葉轉換所得之光譜。

藉由IR 吸收光譜的測量,可得到分子中官能基的吸收波長,由光譜的 分析,即可得知分子中是否含有特定之官能基。為了判斷含共軛雙鍵的PPV 衍生物 PPV-PP 為順式(cis-CH=CH ~873 cm-1)或反式(trans-CH=CH ~970 cm-1)構形26,所以我們對 PPV-PP 進行了 IR 之吸收光譜測量,所測得圖譜 如圖 A-11.所示。

由 圖 A-11. 中可發現,在~970 cm-1有一微弱但明顯的吸收出現,在

~873 cm-1則無訊號出現,這證明經由 Gilch reaction 所聚合而成的高分子 PPV-PP 具有反式結構,而由文獻我們也可觀察到經 Witting reaction 所合成 之 PPV 共聚物通常含有順式及反式兩種構形 26,27。因此,由上述結果可知 Gilch reaction 較適於發展規則的分子構形。

另外,對於化合物A6 也做了 IR 吸收光譜的測試,如 圖 A-11.所示,

由此圖可發現,在~970 cm-1並無發現任何訊號,此結果說明反式結構的生 成是經由Gilch reaction。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20

Wavenumbers (cm-1)

圖 A-11. PPV-PP 的 IR 光譜圖

3-5. 電化學性質--氧化還原電位測量

為了探討用於元件的有機材料,我們先建立能階圖,來得知我們選用 的材料特性,預測電子與電洞結合的位置及能量轉移的效果。

在此,我們使用循環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簡稱 CV),當外加電 位達到待測物的反應電位時,氧化或還原反應隨即發生,此時電流將隨著 電位的變化而改變。而電流的大小是由物質到電極表面的擴散速率所控 制,所以當擴散速率遠小於外加電位的變化速率,當電極表面的反應已趨 完全時,此時電流即衰減下來。

配 置 0.1 M tetrabutylamm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TBAPF6) 的 Acetonitrile 為電解液 10 mL,通入氮氣 10 分鐘,將待測樣品配置為 1 mg/100 mg 的 CHCl3溶液,以 2000 rpm/10 sec 旋轉塗佈於工作電極上,

Ag/Ag+為參考電極,並以 ferrocene/ferrocenium (Fc/Fc+)為內參考電位,以 碳電極為工作電極,白金絲為導電電極,掃瞄速率為 50 mV/s,掃描範圍

以PPV-PP 為例,經過 ferrocene 標準品校正後所得的 Eoxonset為 0.78 V,

Eonsetred 為-2.38 V,以上述公式求得 HOMO=-5.58 eV,LUMO=-2.42 eV,表

A-6.。

aPotential values are versus Fc/Fc+.

bHOMO determined from onset oxidation.

cLUMO determined from onset reduction.

dElectrochemical bandgap Eelg = LUMO - HOMO.

-3 -2 -1 0 1 2

3-6. 薄膜熱穩定性測量

300 400 500 600

0.0

Abs./PL Intensity (a.u.)

PPV-PP fresh 150oC,20hr

3-7. 元件電激發光性質

我們將PPV-PP 製成元件,並探討其結果性質,結構如下所示:

ITO/PEDOT (35 nm)/PPV-PP (160 nm)/Mg:Ag(10:1, 100 nm)/Ag (100 nm) 其中,PEDOT 為電洞注入層(hole injection layer),幫助電洞從陽極注入。。

Ag 為保護層(protection layer)。

元件EL 光譜如圖 A-14.所示,最大放射波長為 513 nm,549 nm 處有 一披肩(shoulder),其 CIE 座標(0.30, 0.62),為一發綠光的元件材料,波形 和 PL 幾乎重疊,此結果顯示 EL 和 PL 的輻射緩解過程(radiative decay process)皆來自單態光激子(singlet exciton)的放射 28。另外,在外加電壓操 作下,元件會產生熱,當超過材料的Tg點則會產生不可逆的破壞,使得元 件壽命和光色受到影響;而PPV-PP 元件隨著電壓增加,其 EL 並沒有太大 改變,這和我們在熱薄膜性質的觀察相同,顯示所導入的側鏈取代基不僅 有助於熱穩定性的提升,並且阻隔主鏈間的堆疊,維持元件光色的穩定。

此外,元件的Luminance efficiency、亮度對電流密度的特徵圖譜見圖 A-15.,當電流密度為 89.3 mA /cm2時,其亮度達到1562 cd/m2,元件效率 為1.75 cd /A。在電流密度 42.6 mA/cm2時,達到最大元件效率為 1.93 cd/A,

此時亮度為824 cd/m2

雖然,由實驗結果我們並未得到一高效率發藍光的PPV 材料元件,但 其良好的元件穩定性對於應用於光電上,實有助益,未來,我們將嘗試調

圖 A-14. PPV-PP 之 PL(in thin film)及在不同電壓下之 EL 疊圖

圖 A-15. PPV-PP 之 Luminance efficiency 及亮度對電流密度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