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館 2 尊像、日本 1 間博物館 1 尊像、英國 6 間博物館 35 尊像、法國 1 間博物館 5 尊像、荷蘭 3 間博物館 11 尊像、德國 1 間博物館 2 尊像、瑞典 2 間博物館 2 尊 像、美國 13 間博館 33 尊像;另外從兩本專門研究德化白瓷的國外專書收入 74 尊像;在私人收藏家部分,共有 9 位藏家,其中包含研究撰寫德化白瓷專書的兩 位學者英國 P.J.唐納利(P.J.Donnclly)學者和 Robert H.Blumenfield 學者 ,以及從兩 本專書中引用出來其他藏家所藏德化觀音塑像;在蒐集的經過,觀察到研究撰寫

8

9

變持續發展,以及瓷塑觀音何時出現和德化窯觀音的源流。

福建德化縣陶瓷志编委辦编《德化陶瓷志》、陳建中、陳麗華、陳麗芳著《中 國德化瓷史》、劉幼錚《中國德化白瓷研究》、英國唐納利(P.J.Donnclly)所著作《中 國白:福建德化瓷》便是對德化窯所產的器物做了詳盡的研究,一生都在收藏、

Robert H.Blumenfield《Blanc de Chine:the great porcelain of Dehua》,Robert

H.Blumenfield 是為美國的收藏家、古陶瓷研究家,他於 2002 年撰寫了《Blanc de Chine:the great porcelain of Dehua》一書,Robert 先生以西方人的視角,對德化白 瓷產生的自然條件和窯爐結構進行論證,在器物方面對一批重要的藏品以其胎釉、

10

1.「菩薩」:梵文 Bodhisattva,音譯菩提薩埵,故稱菩薩。菩提(Bodhi)意指覺悟,

薩埵(sattva)意指本質,兩字合一代表「具有覺悟的本質」,可引申為「覺悟的力

2 「菩薩」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F%A9%E8%90%A8

3 「阿僧祇劫」梵文 Asaṃkhyeyakalpa,意為無數長時。「三大阿僧祇劫」指菩薩成佛需經過很長 久的時間。

顏素慧(2011),頁 39。

4顏素慧(2011),頁 39。

11

2. 「觀世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śvara。大乘佛教佛經稱某些菩薩在遠古已成佛,

祂們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象,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觀世音菩薩」

即是其中之一,過去佛號是正法明如來。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稱他是阿彌陀佛西 方淨土中的大菩薩,如《無量壽經》記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 淨土中阿彌陀佛的左右脇侍菩薩。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他有一千個兒子,

長子名不眴,他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

他將候補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據《悲華經》卷二記載,觀世音本名 不眴,是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長子,因為其在寶藏佛前發願:「願我行菩薩 道時,若有眾生遭受種種苦惱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 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沒有人可去請求保護,沒有依靠也 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那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 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則終不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5

5 「觀世音菩薩」維基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7%80%E4%B8%96%E9%9F%B3%E8%8F%A9%E8%96%A9

12

13

14

11菩薩,梵文 Bodhisattva,音譯「菩提薩埵」,菩提(Bodhi)譯只覺悟,薩埵(sattva)意旨本質,兩字 合一代表「具有覺悟的本質」,引申為「覺悟的力士」。菩薩最大特徵是慈悲,慈悲是善解人意,

「吠陀」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A0%E9%99%80 維基百科全書。

14利普(Rbhu),為三個一組的群神,《吠陀》主要歌頌他的靈巧手藝,他們為因陀羅造了兩匹馬,

為雙馬童造了車子,把陀濕多造的杯子一分為四等。

15韓廷杰(1994),《婆羅門教神話和佛教神話的比較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第一期,頁 70。

16 「脇侍」又稱夾侍、脇立,夾著中央本尊侍於左右兩脇,莊嚴本尊威德,遵從其教諭,渡生救 世。

15

法和獨立存在一說,許多學者研究並各有支持的觀點。日本學者後藤大用學者從 觀世音菩薩的立場、阿彌陀佛的立場,和淨土宗思想之西方極樂世界的角度探討 其關係,認為觀世音菩薩原始本是全然獨立的地位,自從淨土思想旺盛之後,才 進入阿彌陀佛的輔助,作其脇侍,從其教諭。18

(圖2-1-1)一佛二菩薩像 西元8-9世紀19

(三)觀音信仰出現的年代

對於觀音菩薩信仰在印度出現的確切年代,藝術史學家和佛教學者看法不一。

(表2-1-3)

學者屈媞望(Nandana Chutiwongs)認為文學作品和圖像資料顯示觀音菩薩最

晚在西元二世紀就出現於北印度和西北印度,到了西元五世紀已在印度廣受信奉。

西元1961年在印度西北部古城塔克希拉(Taxila)發現一見殘缺不全的西方三聖像,

在此造像中,觀音菩薩位於阿彌陀佛的左側,且有一段佉盧體20銘文。學者布羅 (John Brough)根據這段銘文的字體,斷定此三聖像的年代為西元前2世紀,並認為 其中缺損的是大勢至菩薩。如同屈媞望(Nandana Chutiwongs)指出,考古資料提供 有力的證據,顯示早在西元前2世紀前,即大乘佛教崛起與佛像製作初興後不久,

觀音菩薩的創作最早出現地點於犍陀羅地區和秣菟羅地區。21

17「補儲」(Pratibaddha)一詞是前佛滅後,接續其成道,遞補佛位的意思。

18後藤大用(1994),頁 61-64。

19高20.6公分,青銅,巴基斯坦開伯爾巴圖克瓦省斯瓦特出土 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如常主編(2013),《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雕塑 1》,高雄市:佛光山宗委會,頁 73。

20約西元前 500 年通用於印度西北部的文字體系。

21于君方(2009),《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台北市: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 26-27。

16

美國東方大學哲學博士聖印法師認為,在龍樹菩薩22所著的《大智度論》中,

已有提及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胸懷和救苦救難的精神,因此「觀音菩薩」名號的 出現,史學家推斷龍樹菩薩的出生,約在西元150年至西元250年之間,由此可見 觀音菩薩信仰,當早於龍樹菩薩出生之前。23

法國學者馬滿(Marie- Theresede Malman)和紹本(Gregory Schopen)主張觀音信 仰開始於西元5世紀。紹本(Gregory Schopen)研究在印度北部秣菟羅發現的西元5

維基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E%8D%E6%A8%B9

23聖印(1995),《普門戶戶有觀音—觀音救苦法門》,臺灣:圓明出版社,頁 25。

24于君方(2009),頁 26。

25于君方(2009),頁 53。

26後藤大用(1994),頁 254。

27後藤大用(1994),頁 253。

17

法國學者Marie Theresede Malman和Gregory Schopen

印度北部秣菟羅發

18

1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8%89%E5%B9%B3_(%E6%9B%B9%E9%AD%8F)

34後藤大用(1994),頁 254。

35「太康」(西元 280 年四月-289 年)是西晉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三個年號,共計 10 年。

「太康」維基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BA%B7_(%E8%A5%BF%E6%99%8B)

36「弘始」,或作「洪始」(399 年九月-416 年正月),是十六國時期後秦君主文桓帝姚興的第二個 年號,共計 18 年。

「弘始」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98%E5%A7%8B 維基百科全書。

37慧觀,《法華經要序》《出三藏記集》卷 8,《大正藏》第 5 冊,頁 57。

20

安大興善寺再譯《妙法蓮華經·觀世菩薩普門品》,形成《添品妙法蓮華經》。38 西元四世紀,謝敷集錄中國佛教史上最早的一部觀音靈驗集《觀世音應驗記》,

是當時觀音信仰流傳的明證。39 (二)觀音菩薩的聖容及化身

《法華經》、《首楞嚴經》、及密教經典《大乘莊嚴寶王經》經典中沒有描 述觀音的外貌,但將觀音形象,基本上分為顯教與密教兩類化身。

顯教觀音信仰中關於觀音形象的說明主要體現在淨土系的《觀無量壽經》中;

唐代新譯的《四十華嚴》中也對觀音形象有詳細描繪,略同與淨土信仰中的西方 接引觀音形象。可是,在密教的各種觀音信仰經典中,關於觀音形象的說明隨處 可見,而且同顯教截然不同。

在《觀無量壽佛經》,釋迦牟尼特別講述仰看觀世音的聖容,給了一個意象 (圖表2-1-1)40

38于君方(2009),頁 59。

39于君方(2009),頁 182-185。

40《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電子版,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12, No. 365 ,頁 5。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6/T12n0365.pdf 顏素慧(2011),頁 58。

21

(圖表2-1-1)《觀無量壽佛經》觀世音的聖容

那由他由旬41 (筆者製作)

顯教的觀音形象以莊嚴宏偉的相貌為主,同時觀音也可以化現為一般眾生或 非人的各種形式的化身,為救護眾生,示現超凡。密教的觀音形象以怪異為主,

在怪異之中現神奇、威風、兇猛、恐怖、醜陋等不同形象,所以,密教的觀音總 是以多頭、多臂、多手、多眼等奇相出現,手中持有各種象徵的法器,宣說感應 不可思議的神咒。觀音的種類也複雜多樣,除了其本體—聖觀音(或正觀音)之 外,主要還有千手千眼觀音、十一面觀音、準胝觀音、如意輪觀音、不空羂索觀 音、青頸觀音、香王觀音等。各種不同的觀音必然會有不同的儀軌。

根據《法華經普門品》所說觀世音菩薩應化三十三身。此三十三種化身與古 印度人才能理解的宗教宇宙觀有關。其中梵王、帝釋、濕婆都是印度教神祇,毘

41由旬:Yojana,印度里程數,指帝王一日行軍的里程。有說每由旬 40 里,或說 30 里。

那由他:Nayuta,又作那由多,印度數目名,相當於「億」。因此,觀音身高「八十萬億那由他 由旬」=80 萬億×1 億×40 哩,簡直是天文數字。

22

43後藤大用(1994),頁 154—155。

編號 1 2 3 4 5 6 7 8 9

23

後藤大用(1994),頁 156—166。

45後藤大用(1994),頁 156。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圖2-1-3)送子觀音像 清初(西元1620年-1720年)(圖錄清代48)

(八)觀音的聖地

普陀落迦山(梵文:Potalaka,又譯補怛洛伽山、補陀落迦山,簡稱為普陀 山),山位於海島,島上滿佈小白華,清香美麗,傳說觀世音菩薩住此山中,常 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門示現,因而得名。

觀音與中土的密切因緣,從位於古代印度的補陀洛迦山被移到了中國東南沿 海的普陀山,宋代以後更逐漸興盛,至明清時期遂成為中國特色的佛教四大名山 之一52。與此同時,遍佈全國各地的觀音顯靈應化之地不斷出現,新的觀音聖地 也不斷增加。53

52四大名山:觀世音的普陀山、文殊菩薩的五台山、普賢菩薩的峨嵋山、地藏菩薩的九華山。

53李利安(2005),《古代觀音信仰研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頁 200~241。

李玉珉(民 89),《慈航普渡化觀音─觀音特展介紹(上)》,故宮文物月刊,第 18 卷第七期。

32

第二節 觀音造像的源流 一. 印度觀音造像起源

時間 西元前337年 西元前268年-232年 人物 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 孔雀王朝 阿育王時期 地點 攻佔今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中上游(當時的

五河地區)

建立 東征建立希臘人統治的國家 產生 希臘文化藝術影響此地

時間 西元前321年-185年 人物 印度將領旃陀羅及多

地點 印度難陀王朝首都─華氏城 建立 孔雀王朝

產生 象徵性的聖物表現佛陀的生平事蹟,例如菩提樹表佛陀涅槃(圖2-2-2)、

佛足(圖2-2-1)

33

34

35

(圖2-2-1)佛足印 西元3至4世紀54 (圖2-2-2)供養菩提樹圖 西元前1世紀55

(圖2-2-1)佛足印 西元3至4世紀54 (圖2-2-2)供養菩提樹圖 西元前1世紀5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