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9-88)

本文經由案例分析與實驗量測,而得綠建築之環保節能設計、減廢回收再利用手 法,與空氣 ORP 氧化電位之實測數據、影響因素等,結論如下:

5-1 研究結論

5-1-1 環保節能設計

本研究經由兩個綠建築案例之分析比較,在有氣候條件差異底下,分別使用適 合的規劃設計,例如貝丁頓保暖複層牆體及利用當地充足的速生林資源進行發電,針 對半年的供暖期採用的措施等;台大綠房子作為示範屋的角色,在節能規劃上提供多 元設計或設備運用,其中如可開關通氣孔、複層隔熱玻璃門、百葉捲窗、塑鋼內倒窗 及太陽能燈具,都是可直接應用於一般新建建築或既有建築,較不需經過變更設計或 考量結構安全。綜合以上二案例,可得綠建築之環保節能設計如下:

1、因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區,高溫時節較長,須注重隔熱與散熱,建築外層設計如 外牆可使用複層材料,依需求設計內部結構,以達到隔熱效果,而既有建築可選 擇在原本牆體外增加。

2、對外窗戶可使用複層玻璃,在不影響光照下保有較佳的熱能阻絕性。

3、屋頂覆土綠化,有效減少陽光直射熱傳遞,且增加建築周圍綠化有益無害,但要 預防屋頂滲漏與安全性。

4、建築通風換氣設計,可有效達到散熱及保暖效果,通風口設計必須送風口大於進 風口,才能有效運作。

5、牆體綠化隔熱,或使用較高大之樹木在建築周圍,類似外遮陽達到此效果。

5-1-2 減廢回收再利用

在綠建築減廢回收再利用手法方面,可得以下結論:

1、水資源循環,建立生態池或溝渠引導雨水或處理過之中水,部分做為蓄水,部分 為自然導引。

2、可使用當地材料做為建材,或限制材料供應的地點距離,以減少運送途中所產生 二氧化碳排放。

3、社區型式建築可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使用於公共場所之照明或其他設備,減少 供電浪費,且費用為使用者平均分擔,以降低使用成本,較能推動綠能普及。

5-1-3 生態健康規劃

環境因素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本研究探討不同環境空氣電位影響變 化,以通風換氣及樣本條件變化的實驗方式,得知空氣電位值差異,與宜居環境的改 善方式,可獲下列數點結論:

1、保持適當開窗關係到室內通風換氣之效益,通風可將室內碳酸物質、氧化物質帶 走,因人在室內會持續產生碳氧化物質,若處於密閉空間,對人體健康恐有傷害。

由本研究實驗密閉與開放空間場所之差異,經通風換氣後,環境電位值約降低 10%,且離換氣點距離越遠,電位值差異越不顯著。

2、室外植栽綠化之影響,由實驗發現台大綠房子因周圍綠化程度高於中華大學內一 般 RC 建築苗圃,包覆較為緊密,且有阻隔基隆路車輛產生的空汙,所量測之電位 值也均低於後者,平均可降低約 19mV,相當於 8%電位值濃度,顯示室外綠化可降 低環境電位值。經由綠建築設計手法之建築電位值比一般建築為低,差距達近 10%,原因在於建材之使用與室內綠化量之差別。

3、室內佈局規劃,由本研究實驗得知,因日曬使室內氣溫升高 1-2 度,電位值也上 升約 20-30mV,約相當於 10%,如臥房、客廳及廚房等日常活動佔多數且舒適度需 求大的空間,應考慮當地日曬方位,應避免西曬等問題。

4、由本實驗得知建築環境周圍之喬木電位值下降幅度較小約 5mV,但有效阻絕外界 髒汙粉塵,與過濾清潔周遭空氣效果;湖水蒸散作用可使附近空氣進行對流,避 免空氣中汙染物或氧化物成分聚集,電位值下降幅度達 33mV,建築周圍均有草地 植生,透過光合作用後淡化周遭空氣氧化物濃度,可使周圍空氣電位值下降約 36mV。

5-2 研究建議

1、以當地氣候作適當規劃起始,簡單來說要因地制宜,合適的綠建築設計手法才能 創造出最大的永續價值。

2、綠生態生活方式需要充分的宣傳與引導,目前國內要達到貝丁頓如此規模的生態 村,還需當地民眾的深入理解,適應這種先進的生活方式,生態城的理念才能逐 漸落實,綠建築的效益才有價值。

3、水資源利用方面的國外經驗可以借鑒,例如雨水及汙水循環利用技術,特別是汙 水處理模式,因汙水處理廠需要相當大的成本,除非人口數達到門檻,而社區型 式小型處理廠,可依社區型態及規模做規劃,也能兼顧環保及減少汙染。

4、建立後期評估體制,生態社區的建設是永續的,不斷的改進與經驗累積才能建造 出合適當地的生態城市。

5、現今環境空氣品質暫無強制規定,僅有建議值,建議及早訂定相關規範及因應措 施。朝綠建築理念改善既有建築環境,增進人體與環境健康。

參考文獻

1、黃亮達,綠建築推動因素與指標評估系統應用之研究(2003),南華大學環境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政賢,綠建築評估指標適用性之研究(2004),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周彥宏,建築物室內空氣品質改善之探討(2008),中華大學土木與工程資訊學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

4、陳弈字,建築物外殼隔熱與設備節能之探討(2010),中華大學土木與工程資訊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5、陳惠玲, 住宅內部健康評估指標體系之研究(2005),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 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6、黃琳琳,以健康觀點探討室內空氣品質改善可行性之探討(2004),成功大學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

7、楊俊彥,節能健康住宅設計與規劃方法之研究(2007),中華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碩士論文。

8、劉庭芬,國內外綠建築評估系統比較(2011),中興工程第 113 期,p87~94。

9、林憲德,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 2007 更新版(2007),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0、陳宥任,健康節能住宅案例設計理念與要素之研究(2005),中華大學土木工程 所碩士論文。

10、王英賢,小型住宅綠建築設計之應用研究(2010),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 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楊森源,EEWH 及 CASBEE 綠建築評估系統比較研究~以綠水樹谷活力館為例 (2009),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2、謝維芳,不同植栽對建築物隔熱效果影響之研究(2005),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碩 士論文。

13、黃振東,中小學校綠建築之日常節能、基地保水、綠化量及水資源成本效能分析

(2009),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李世輝,以木構造綠建築促進銀髮族福祉居住健康環境評估之研究(2009),南開 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呂育青,以綠建築評估指標探討綠建築民宿開發之研究--以台東鹿野鄉自用農舍 用地為例(2007),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高養安,台中地區的綠建築發展現況與評估調查(2009),亞洲大學生物資訊研究 所碩士論文。

17、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風力機系統檢測技術研究(2009),98 年度專科計畫期末成 果報告書。

18、江哲銘,永續建築必須面臨課題— 未來住居行為對應(2006),高雄市政府公教 人力發展局。

19、張桂鳳,永續建築居住效益對購屋選擇之影響(2008),住宅學報,第 1 期,

p51-p70。

20、張桂鳳、江哲銘、周伯丞,永續建築評估工具 GBTool2005 本土適用性之研究 (2007),建築學報第 60 期,p177-p196。

21、洪靖,永續建築與適當科技:如何重塑使用者與現代社會(2009),清華大學歷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

2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2008),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 究報告。

23、林彤,住宅社區於綠建築「綠化量」與「基地保水」指標應用之研究(2005),逢 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4、廖昱嘉,低層公寓式集合住宅氣流環境分析(2004),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 文。

25、林啟發,亞洲地區辦公建築外殼節能計畫(2006),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6、莊璨年,室內裝修設計觀點探討健康綠建材使用率適宜性之研究(2006),成功大

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7、楊謙柔,綠建築設計評估工具之研究(2000),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 所碩士論文。

28、張晏維,建築外部因素對內部環境品質之影響-以住宅大樓為例(2005),朝陽科 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9、鄭玉婉,建築物立面開窗手法對室內光環境影響之探討:以高雄市南北向之沿街 面透天厝為例(2009),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0、朱瀅樹,校園綠建築綠化指標之植栽 CO2 固定量調查研究 ----以大甲高中為例 (2004),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31、陳世傑,國內環保透水磚之研發推廣與應用實例(2009),和成欣業公司。

32、周志承、蔡宗勳、郭志成,從綠建築角度探討垂直綠牆之研究(2009),第六屆台 灣建築論壇。

33、蕭崇欽,提升屋頂隔熱性能之綠建築構造方式 --RBS 與廠房屋頂之直接結合 (2006),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林玉貴,智慧化室內綠牆感知系統設計之探討(2011),中華科技大學建築工程與 環境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5、吳家安,新竹地區街屋立面開口部採光模擬與分析(2008),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 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36、鄭永德,綠建築「生態指標群」運用於校園生態環境之研究-以彰化市國民小學 為例(2009),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7、鄭郁玟,綠建築綠化量指標評估方法之比較研究(2006),中興大學水土保持研究 所碩士論文。

38、何思歌,營建業高性能綠建材消費調查與行銷策略研究(2007),逢甲大學經營管 理學院碩士論文。

39、曾淑賢、繁運豐、張秀蓮,綠建築之規劃興建與用後評估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9-8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