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結論

(一) 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於水庫構造物安全檢查應用方法建立 1. 在方法的建立上,由臺灣現行水庫構造物安全檢查程序與 方法進行切入,並透過整理出目前國內及國外常見之大壩安全檢 查問題,提供做為水庫管理者進行選用規劃使用。

2. 在方法中,將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應用之規劃過程簡化為三 個步驟,據以建立常見安全檢查問題地球物理探測技術選用索引 表。

3. 選用索引表中使用評析後適用的 6 種地球物理探測技術,

針對水庫構造物不同位置以及不同問題進行索引,並搭配選用分 類進行施作目的考量,另有 18 個國內外案例可供參考。

4. 根據所建立之方法,將其概念落實至導引手冊的建立上,

導引手冊內容架構為兩個部分共三章兩個附錄,考量水庫管理人 員之需求提供所需內容,便利管理人員做為委託工作說明撰寫之 工具手冊使用。

5. 透過新山水庫以及西勢水庫之安全檢查問題的地球物理 探測技術選用,以及針對所收集的 18 個應用案例加以測試,結果 顯示,本研究所建立之系統化應用方法對水庫管理人員確實具有 實用性。

(二) 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於水庫構造物安全檢查應用現地評估 新山水庫:對新山水庫滲流問題進行下列幾點結論與建議 (1) 壩體內部有棲止水存在,應是壩面滲流之水源來源,而

棲止水之範圍具有局部性。壩體內部棲止水之補充水源推測是為 雨水,且其補充點可能主要在於道路系統。

(2) 道路系統可能為棲止水主要補注點,可進一步驗證其可 能性。

(3) 在此調查結果中,心層所在位置皆未有出現預期中低電 阻之明顯反應,是否因為目前探測深度內之心層位置長期位於水 位面以上而有乾燥情形,造成電阻率上升或是其他可能潛在問 題,建議可進一步探討。

西勢水庫:以調查壩體混凝土強度不足為主,測試結果顯示 (1) 壩體之震波(P)速度低速區多位於下游壩面表層淺部及壩 趾區域,波速呈現沿壩軸方向均勻帶狀分布,無明顯因破裂劣化 造成之明顯向內部延伸之弱帶出現。

(2) 整體調查結果與西勢水庫第三次安全評估報告相吻合,

在下游壩面之混凝土確實有強度較低之情況,然而利用地球物理 探測結果更進一步提供壩體內容之強度狀態,顯示下游壩面表層 雖受到風化影響而有強度弱化情形,但壩體內部依舊有足夠強度 存在。

(3) 壩體標高 63-70 公尺部分區域以及取水工附近壩體下游 測皆有較明顯的低速度區或是延伸性低速區出現,值得列為未來 持續觀察檢測之區域。

二、建議

(一) 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於水庫構造物安全檢查應用導引手冊之

1. 導引手冊規劃之架構與內容,可充分滿足水庫管理人員進 行應用方法選用、委託工作說明撰寫以及獲得基本概念之需求,

可推廣應用。

2. 建議可將內容建立成為數位內容,除可更有效便利推廣 外,透過數位網站持續與使用者進行意見交流,並長時維護增加 應用案例收集,使其成為具有參考價值之數位資料庫。

3. 可將成果精簡後於國內外之研討會進行發表推廣,除可收 推廣之效外,亦可透過與相關工作專業人士與學術專家之互動改 善不足之處。

(二) 地球物理探測技術作為水庫壩體監測技術之研究

1. 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具有其實用性,然而其除較被動式地作 為發現問題後的檢測工具外,其亦可更積極地作為監測工具,有 助於提早發現潛在或正在發生之安全檢查問題。

2. 如同一般監測設施之配置,為可使其發揮確切之成效,具 系統性地檢討壩體狀態,並以之規劃重要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監 測斷面至為重要,建議可進行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於水庫壩體監測 系統化規劃之研究。

3. 若考慮國際上此技術應用於大壩監測尚屬發端,一般性之 探討其內容恐過於龐大,可選擇恰當場址進行針對性之監測規劃 研究,並以其作為未來推廣之示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