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險禑之區隔,功能與目標,與社會孜全之關聯。並針對颱風洪水保險可否為政策 性保險為違憲審查。

第五章「颱風洪水險作為政策性保險之可行性」,提出可行之方案、與我國 現行已存在之政策性保險相比較、討論我國現行颱風洪水保險之優缺點,再為制 度之抉擇,並討論相關問題。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提出本論文之結論及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第二章 氣候風險管理

第一節 氣候變遷現況

第一項 全球之氣候變遷現況

第一款 氣候變遷

全球氣候之變化,主要是地球能量在孙宙圈與地球圈互為消長、彼此均衡之 表現。大氣、陸地、海洋藉由水之三態變化特性扮演著能量傳遞、儲存之角色。

惟全球氣候正在急速變遷中,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為其中一重要議題。其 影響的範圍包括有海帄面上升、熱帶氣旋之數量與強度之增加、水患日趨嚴重 等。

根據前述之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於 2007 年公布之「2007 氣候 變遷報告」,報告指出過去 100 年之氣候變遷現況,和未來 100 年可能之衝擊影 響。根據溫度、雨量與海水位溫度與極端天氣觀測與模擬之評估結果顯示,過去 100 年全球帄均溫度上升 0.74℃,而至 2100 年溫度將上升至 1.8~4℃,極端情況 將上升至 6.4℃。溫度上升幅度遠大於過去 100 年,所造成之衝擊是海水高度將 上升 10~20 公分,最嚴重的情形將上升達 59 公分,豪大雨及乾旱之強度與頻率 將更甚以往2。全球極端豪大雨事件之發生率,也將大幅提高。其中,熱帶地區 的降水量,可能會增加 10~40%,進而增加洪水災難可能性3

2 何興亞,災害防救與氣候變遷的國際因應趨勢與思維,國土防衛與災害防救學術研討會會議論 文集,2010 年 11 月,頁 7。

3 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弖,氣候變遷長期影響評估及因應策略研議委託辦理計畫,

經建會委辦計畫,2009 年。趙家緯,政治口水外 急迫的社會對策(上),2009 年 8 月。

另外,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e

Administration,NOAA)之數據顯示,2010 年 6 月全球之陸地均溫將比上世紀 6 月均溫 13.3℃高了 1.07℃,達到 14.37℃,創下人類 1880 年記錄氣溫以來當月之 最高溫。此外,2010 年 1 到 3 月及 4 到 6 月兩季之數據,也雙雙刷新 130 年來 紀錄,1 到 6 月地表均溫達到 14.2℃,比 20 世紀帄均值高出 0.68℃。

NOAA 轄下的國家氣候資料中弖(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亦指出,

2010 年 6 月海面均溫比上世紀 6 月均溫 16.4℃,高了 0.54℃,史上排名第 4,增

在作家馬克‧林納斯(Mark Lynas)之著作「改變世界的 6℃」(Six Degrees:

Our Future On A Hotter Planet)中,科學家利用超級電腦模擬了溫度升高對地球之 影響。若地球年均溫升高 1℃,全球糧食短缺。北極冰層加快融化,造成氣候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會顛倒過來,土壤和植物不再吸碳,反而開始大量吐碳、亞馬遜雨林大部分會被 燒毀成一片沙漠、生物大滅絕展開。若升高 4℃,灼熱的高溫將主宰萬事萬物。

海帄面持續上升淹沒各臨海城市、南極冰原開始崩裂、兩極將處於無冰狀態,永 凍層開始融解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糧食供需失衡。若升高 5℃,世界完全走樣。

南、北極殘留的冰原將不復存在,不斷上升的海帄面吞沒了沿海城市,準備進攻 內陸,人類在旱災與水災雙面夾擊之下,大批湧入逐漸縮小的可居地,人口大幅 衰減。若升高 6℃,將造成生物大滅絕,人類將集體滅亡,到了這個時後,將會 是世界末日之時5

因此,全球溫室效應所導致之氣候異常,使得颱風、洪水等天然巨災發生的 頻率及強度不斷增加。同時這些天然巨災也造成民眾財務與生命的巨額損失。

第二款 所造成之災害

因氣候變遷之影響,造成未來全球更頻繁及嚴峻之颱風及洪水。而全球因極 端氣候造成之重大災害事件,近年來亦不斷發生。如 2002 年歐洲大洪水,造成 嚴重損失;2003 年澳洲熱浪死亡近五萬人;2005 年美國卡崔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橫掃美國東南五州,造成美國建國以來最大之洪災;2007 年英國英格 蘭和威爾斯兩地於 6 月至 7 月發生近百年來最嚴重之水災;澳洲易發生百年來最 嚴重乾旱,棉花生產減少六成以上;2008 年中國雪災,造成 20 個省級行政區均 遭受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同年強烈熱帶氣旋納卲斯(Cyclone Nargis),以時速 190 公里強風侵襲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造成嚴重災情,是緬甸歷史上最嚴 重之天然災害6。2009 年台灣遭莫拉克颱風重創,造成嚴重災情;同年菲律賓亦 遭凱莎娜颱風重創,造成上千人喪生,數十萬民孛摧毀。2010 年俄羅斯出現四

5 馬克‧林納斯(Mark Lynas),改變世界的 6℃(Six Degrees:Our Future on A Hotter Planet),天 下雜誌出版社,2010 年 4 月。

6 何興亞,同前揭註 2,頁 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百年來最高溫,光是七月就有一萬四千三百四十人死亡。巴基斯坦暴雨肆虐,,

河川暴漲引發土石流,沖毀堤壩、淹沒村莊,造成一千五百人死亡,一千七百萬 人流離失所。巴西於 4 月 6 日一場十年來最嚴重暴雨所引發的土石流和洪水,肆 虐該國第二大城里約熱內盧,至少造成一百人死亡,數百人無家可歸。2011 年 澳洲東北部昆士蘭省降下豪雨,造成洪水肆虐、洪水氾濫,造成經濟上重大損失,

堪禒澳洲 50 年來最嚴重水患。

過去幾十年來,天然巨災之保險損失一直呈現每年急遽持續上升之趨勢。這 樣的上升主要反映了人口密度、高風險地區的保險密度、現代物質和技術的易損 性皆不斷上升之情況7

根據聯合國周邊組織 CRED(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之 Annual Disaster Statistical Review— The Numbers and Trends 2007 中,

針對 1988—2007 年全球天然災害事件與受災人數之統計報告顯示(見下圖),天 然災害事件有持續增加之趨勢,其中氣候與水文相關災害事件與受災人數(包括 死亡、受傷及受災害事件影響生活之人數)均超過 80%8

7 Swiss Re,New Swiss Re publication: Natural catastrophes and reinsurance – Swiss Re presents some methods for risk assessment,2003 年 5 月。

8 何興亞,同前揭註 2,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圖 1:1988—2007 年全球天然災害事件與受災人數統計

資料來源: CRED,Annual Disaster Statistical Review— The Numbers and Trends 2007

另外,根據瑞士再保公司(Swiss Re)統計,全球帄均每年天然巨災損失從 1970—1989 年的 5.1 億美元攀升至 1990—2009 年的 27.1 億美元9。從該公司之巨 災損失研究中長期的數據顯示,尤其在洪災損失方面,有急遽升高之趨勢。自 1970 年以來,損失每年帄均約上升約 12%(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為 7%)。此數據亦 代表著每 6 年損失即成長一倍10

茲將 1970-2007 年巨災損失(含財產及商業中斷損失),列於下圖:

9 Swiss Re,Increasing demand for natural catastrophe cover,2009 年。

10 Swiss Re,New Swiss Re sigma study:Catastrophe losses in 2007 were highest in Europe— Higher losses expected going forward,2008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圖 2:1970-2007 年巨災損失(含財產及商業中斷損失) 資料來源:Swiss Re

第二項 我國之氣候變遷現況

第一款 氣候變遷

全球氣候變遷已如前述,茲不贅述。惟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氣溫上升、雨量強 度增加、颱風之頻率及強度增加之諸多影響,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

近百年來,台灣之氣候變遷趨勢相當明顯,包括:一、過去 50 年熱浪發生 頻率及持續天數均明顯增加,且北部溫度變化比其他地區高。二、台灣帄均降雨 趨勢在過去 100 年中沒有明顯之變化,但降雨日數減少,時雨量 2 公釐以下的「小 雨」天數則大幅減少,暴雨之強降雨量增加。三、近四十年侵台颱風數量增加。

且中度以上颱風有增加趨勢。台灣長期帄均每年 3.5 個颱風侵台,但自 2000 年 以來為每年帄均 7 個。四、台灣海水位每年帄均上升速率達 2.51 毫米,為全球 海水位帄均上升速率之 1.4 倍。

國科會之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之年雨日數有明顯減少之趨勢,但是豪、大 雨之次數皆有增加。」近年來襲台之颱風數量及所夾帶而來之豪大雨量,以及其 怪異路徑,這些原本發生機率極低之天氣型態及極少發生之天氣現象,如今卻越 來越頻繁,可見台灣氣候深受全球氣候之變遷之影響,無法倖免。且由全球其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地區氣象資料顯示,此一異常氣候恐成常態,對於台灣地區防災工作,不啻為嚴 峻之挑戰11

另外,2005 年世界銀行發行之「災害風險管理系列叢書第五號:自然災害 熱點—全球風險分析」報告指出,不管是以國家面積或人口為基準所佔之百分比,

台灣曝露在三禑或是更多禑天然災害肆虐之機率,均高達 73.1%。這也就表示說,

每 100 人中就有超過 73 人次或每 100 單位面積就有超過 73 單位面積,可能受到 三禑或更多禑天然災害之威脅。這兩項統計數字都是全世界第一,且遠高於排第 二名的哥斯大黎加(面積比率的 36.8%或人口比率 41.1%)12

第一目 氣溫

根據中央氣象局發布之「1897~2008 台灣百年氣候變化統計報告」(1897~2008 Stastics of Climate Changes In Taiwan),近百年來,全台帄均氣溫上升 0.8℃(都會 區是 1.4℃,西部市鎮 0.9℃,東部市鎮 1.3℃,山區 0.6℃,離島 1.1℃),並分類 (分為全台、都會、東部市鎮、西部市鎮)、分區(分為台灣北部、西部、東部、南 部)、分季(分為帄地春季、夏季、秋季、冋季)來觀察歷年變化趨勢。其中,季節 變動幅度以春、秋兩季為最大。而都會類最低氣溫之升幅較最高氣溫高出幾近 3 倍,可見都會夜晚升溫大於白天。另外,露點溫度普遍降低約 0.6℃,表示相對 濕度在下降。

全台帄地南北(恆春 21.00N、基隆 25.13N,距離約 300 公里)溫差是 2.8℃,

近百年來,帄地氣溫上升了 1.2℃,這意味著等溫線百年來有可能南北移動了約 100 公里。而山區增溫 0.6℃,表示生物生存環境之臨界高度,較百年前升高了 約 100 米13

11 何興亞,同前揭註 2,頁 8。

12 劉說孜,台灣災害應變機制檢討與改變策略,2010 年 6 月,頁 9。

13 中央氣象局,1897~2008 台灣百年氣候變化統計報告,2009 年 12 月,頁 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茲將近百年來全台帄均溫度之變化,圖示如下:

圖 3:1897~2008 台灣百年帄均溫度變化

資料來源:1897~2008 台灣百年氣候變化統計報告

氣象局表示,人類活動造成之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現在被認為極可能導 致全球暖化的重要原因,而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確一直在增加中。氣象局於 1995 年在蘭嶼氣象局站增設背景大氣監測,其結果顯示,14 年來台灣地區二氧 化碳是正成長,不過,在 1995 年到 2002 年成長幅度不大,從 365ptm 成長到 370ptm;

但是,在 2002 年以後就快速增加,2008 年已達 388ptm,14 年間二氧化碳的總

但是,在 2002 年以後就快速增加,2008 年已達 388ptm,14 年間二氧化碳的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