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本研究共分為五章,概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首先詳細敘述研究背景,並解釋本研究之動機,再根據動機提出研究目的,

且於此章最後介紹研究之整體架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整理近年來國內外針對銀行業進行效率評估之相關文獻。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此章先對傳統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演變與模型做基本介紹,依序說明 CCR 模 型、BCC 模型以及 SBM 模型。再進一步介紹修正傳統模型問題後的 Resample DEA 模型,即為本文主要採用之實證模型。

第四章 實證結果

闡述研究標的與各變數之定義,接著應用 Resample DEA 當中的 Triangular 模型、Past-Present 模型及 Past-Present-Future 模型評估本國 37 家商業銀行之經營 績效與其變化狀況,此外也探討其他可能影響銀行效率值之變數。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依據第四章實證結果歸納出本研究的結論,並對未來提出可行之建議。

茲將本研究之章節組織架構與流程整理如下圖 1-1:

4

圖 1-1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 緒論

文 獻 回 顧

研究背景

動機說明與研究目的

研 究 方法

資料包絡分析法

國內相關文獻 國外相關文獻

Resample DEA 模型

Triangular Past-Present Past-Present-Future

實證 結 果與 分 析

研究標的資料分析

結 論與 建 議

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模型實證結果統整、說明與比較

Wilcoxon 檢定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國內銀行業績效評估相關文獻

許玟婷(2006) 以 1994 年至 2005 年歐洲 29 國(包含西歐 13 個歐盟成員、2 個非歐盟成員,東歐 14 個國家),總計 262 家銀行作為研究對象,作者採用一般 動差法及動態隨機邊界法(dynamic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dynamic SFA),並 利用 Translog 成本函數來衡量東西歐銀行的成本函數與技術效率。此研究以勞動、

資本、資金作為投入項,而放款、投資、非利息收入作為產出項;根據研究結果 得知,(1)西歐各國銀行效率值的調整速度快於東歐且變動幅度較小。(2)在生產 效率方面,西歐相較於東歐有更健全的金融環境、成熟的資本市場及豐富的管理 經驗,即西歐較具有生產效率。(3)在技術效率方面,不論長期或短期,西歐各 國銀行的相對效率值皆高於東歐。(4)東歐及西歐之銀行體系皆具有規模經濟

(economics of scale)與範疇經濟(economics of scope)。

方嘉閩(2010) 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投入導向模型分析 2004 年至 2008 年 台灣及中國之銀行績效,並分別探討兩者效率表現之差異性,且作者選擇之決策 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 DMU)有 34 家臺灣銀行及 17 家中國銀行。以分行 家數、員工人數、利息支出作為投入項,放款與貼現、利息收入作為產出項;研 究結果發現,(1)專業銀行具有角色獨特性,因此在績效表現上較優異。(2)國營 銀行於早期的績效不如民營銀行,但近來透過調整營運規模,逐漸改善經營無效 率之情況,甚至超越民營銀行。(3)臺灣銀行業的收入來源由放款與貼現、利息 收入逐漸轉變為透過幫客戶理財賺取管理費及手續費,因此有些績效評估無法顯 現出來;而中國銀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放款與貼現、利息收入。

張碧芬(2011) 針對 2008 年至 2010 年 34 家台灣的銀行進行經營效率之評估,

以資料包絡分析法之變動標竿模型(variable benchmarking model)為研究方法,

利用既有的 DEA 模型來區別各層不同效率區塊的決策單位,藉著產生類似區別 函數的各層效率前緣來建立標竿模型,這樣能夠清楚的分出不同區域的效率水準,

6

也能快速且準確的判斷出新決策單位之效率,作者挑出 6 家標竿銀行:萬泰、大 眾、安泰、渣打、花旗、匯豐。此研究之投入項為存款總額、員工人數、固定資 產,產出項則為放款總額、其他收入、投資;根據研究結果得知,(1)屬於外資 的標竿銀行相對於大多數台灣的本國銀行無效率,且家數逐年增加。(2)效率優 於標竿銀行且排名位在前段的銀行,大多數為本土歷史悠久且大型之行庫或公股 銀行。(3)標竿銀行的效率較多數銀行差,且其效率沒有明顯改善趨勢。

郭依婷(2012) 以 2005 年第四季至 2010 年第三季期間,針對 14 家台灣金控 底下之銀行進行研究,先利用因素分析法抽取出會影響到台灣金控銀行之經營效 率的因素,再以最大變異法進行轉軸來決定因素,接著輔以多元迴歸分析法探討 萃取後之主成分因素是否會對金控銀行之經營績效有顯著影響。萃取後之投入項 有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獲利能力、流動性、利率敏感度、主要業務成長率,

產出項即為資產報酬率、淨值報酬率、每股盈餘;研究結果表明,(1)影響台灣 金控銀行經營績效的二大主要因素為獲利能力因素、利率敏感因素,且獲利能力 因素之影響最大。(2)台灣金控銀行之「獲利能力因素」、「利率敏感因素」與資 產報酬率、淨值報酬率、每股盈餘呈正相關。

遲淑華(2012) 利用資料包絡分析法當中的動態差額變數模型輔以 Tobit 迴歸 模型分別對台灣及中國的銀行進行效率評估,台灣部分主要探討銀行參與或不參 與金融重建合併機制的公司治理特質及其對合併靜態與動態效率之影響,樣本資 料為 1996 年至 2008 年期間 16 家銀行,而中國部分主要分析公司治理或金融監 管改變對銀行動態效率的影響是否存在時間遞延(time-deferred)效果,樣本資 料為 2005 年至 2011 年期間 15 家銀行,其中包含 4 家國有銀行、8 家股份制銀 行、3 家城市銀行。作者選擇之投入項有員工人數、資本(淨固定資產)、資金

(存款總額+借款),產出項有未償還貸款、投資、非利息收入;研究結果顯示在 台灣方面,(1)股東對於是否參與金融重建合併機制下的合併具有較大的決策能 力。(2)雖然參與合併會對短期的靜態與動態效率造成減損,但長期來看,只要 能有效掌握公司運作,合併後的效率仍有機會改善。(3)存貨比、流動性比率對

7

利潤、動態效率有影響,且大小型銀行顯著效果不一致;在中國方面顯示,(1) 小型銀行、上市銀行面對不良貸款之風險控管能力不同,大型銀行的風險抵禦能 力優於小型銀行。(2)在《巴塞爾協議Ⅲ》實施後,中國商業銀行需改變其依靠 貸款規模擴張以賺取利潤的經營方式,致力於經營發展方向的轉型。(3)中國銀 監會應該以金融風險防範的角度,且考量銀行經營之現況,針對不同資產規模的 銀行實施「差異化監管」。

陳品伶(2014) 採用資料包絡分析法當中的動態差額變數模型 (dynamic slack-based measure, DSBM)來分析 2009 年至 2012 年期間台灣 31 家銀行的動態 效率,作者認為銀行是連動性質的,需加入具有連動性質之變數增加跨期效率評 估的準確性,因此選擇以存款總額及資本適足率作為跨期(carry-over)變數,

並分別以 A 組及 B 組進行分析,再計算出放款總額及資本適足率的要素效率指 標(factor efficiency index, FEI)來探討各家銀行效率。其中,投入項有固定資產、

存款總額、員工人數等,產出項則有投資收入、其他收入等;研究結果發現,(1)B 組之效率值較 A 組高,且平均效率值最低的年度均為 2009 年。(2)兩組之存款總 額或資本適足率有達成效率之家數逐年減少,而以 2010 年的平均放款效率值或 平均資本適足率效率值為最佳。(3)兩組所呈現之整體效率值前三差的銀行均為

「非金控銀行」,而金控下子銀行的平均效率優於非金控銀行平均效率。(4)A 組 除了在 2012 年外,其餘每年平均放款效率皆呈現金控下子銀行優於非金控銀行;

B 組除了在 2010 年外,其餘每年平均資本適足率效率皆呈現金控下子銀行劣於 非金控銀行。(5)採用 Wilcoxon 檢定顯示,兩組的期間效率沒有明顯差異;用 FEI 分兩組檢定之結果,其值也無明顯差異。

陳勁豪(2015) 主要使用二階段動態網路資料包絡分析法(dynamic network DEA)並輔以麥氏生產力指數法(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研究 2008 年至 2013 年期間台灣 12 家上市金控公司之效率評估,本次研究針對金控旗下三個業 務單位(銀行業務、證券業務、其他業務)進行分析,除了探討各金控於不同年 度間效率的差異性外,也拆解影響效率變化之因素,以幫助決策者。作者以員工

8

人數、營業費用、固定資產作為投入項,單一產出項為營業收入淨額,另以淨利 作為跨期變數;研究結果顯示,(1)12 家金控在營運效率表現上有逐漸衰退的趨 勢。(2)銀行部門、證券部門及其他部門在 2008 年至 2013 年的平均總要素生產 力皆呈現衰退趨勢。(3)在整個金控體系上,平均總要素生產力變動情況有逐年 進步的僅有永豐金,其餘 11 家皆衰退。

蔡伊倫(2015) 以 2007 年至 2014 年台灣 35 家銀行為研究對象,採用二階段 動態網路資料包絡分析法探討其經營績效,在此研究中將銀行的生產活動分為

「生產效率」及「市場效率」兩階段,並輔以麥氏生產力指數法探討各銀行在不 同年度間之生產力變化。作者於第一階段選擇之投入項為員工人數、存款總額、

固定資產,產出項則為放款總額、投資,第二階段之投入項即為第一階段之產出 項,而第二階段之產出項為資產報酬率(ROA),另外以逾放比、盈餘做為連結 之跨期變數;研究結果表明,(1)整體效率表現部分,以 2010 年表現最佳,而 2011 年表現最差,且以開發銀行、瑞興銀行表現最優異,末三名則為板信銀行、凱基 銀行、安泰銀行。(2)市場效率階段之效率值明顯優於生產效率階段之效率值。(3) 平均總要素生產力部分,只有臺灣銀行、凱基銀行呈進步趨勢,導致其他銀行生 產力衰退之主因為技術變革衰退。

李文海(2015) 以二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研究臺灣銀行分行的經營績效,針 對 2014 年台灣金融體系下 97 家分行當中的 30 家分行作為決策單位(DMU)進 行個別研究,第一階段為了探討台灣分行的內部作業效率,所以選擇投入成本為 主要變數,其中以員工薪資、分行的資產支出、其他作業支出為投入項,產出項

李文海(2015) 以二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研究臺灣銀行分行的經營績效,針 對 2014 年台灣金融體系下 97 家分行當中的 30 家分行作為決策單位(DMU)進 行個別研究,第一階段為了探討台灣分行的內部作業效率,所以選擇投入成本為 主要變數,其中以員工薪資、分行的資產支出、其他作業支出為投入項,產出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