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結論與未來方向

由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及最後實驗結果做出結論,再由本研究可改進 之缺點提出未來發展。

12

13

藍三種子像素(RGB 色彩空間)三原色顯示,而影像即為許多取樣點所組 成的集合。

圖2-1 RGB 色彩空間單一像素表示圖

2.2.2 RGB 色彩空間

圖2-2 為 RGB 色彩組合表示圖,圖中可以看到 RGB 顏色模型為將紅、

綠、藍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時,可產生多種多樣的色光。

圖2-2 RGB 色彩組合表示圖

2.2.3 HSB 色彩空間

為了比RGB 色彩空間更加直觀,將RGB 色彩空間以圓柱坐標系中的表 示法稱之為 HSB 色彩空間。其中 H 表示為色相(Hue),S 表示為飽和度 (Saturation),最後 B 則是為亮度(Brightness)。

14

15

16

圖 2-4 5x5 影像

假設有一影像為 5x5 大小,如圖 2-4 表示,我們將由上至下,左至右取 3x3 矩陣進行運算。

圖 2-5 平均值濾波器運算

圖2-5 為平均值濾波器運算表示圖,左方矩陣為假設於 3x3 視窗中進行 運算,其中每一格數字代表為像素的強度值,將其矩陣與右方矩陣進行卷 積運算,得到結果為 36,再將他除以總像素數而得最後結果為 4,將它取 代視窗中心像素0 並對整張影像進行同樣計算即可。

17

圖 2-6 平均值濾波器運算結果

圖 2-6 為平均值濾波器運算結果,運算時會依照視窗大小對周圍留空,

其值可以自我需求自由填入。

2.2.7 最小值濾波

最小值濾波為取出視窗內最小值的運算,假設有一5x5 影像如圖 2-4我 們將由上至下,左至右取 3x3 矩陣進行運算,而計算結果即為視窗內最小 值0。

2.2.8 灰階直方圖

灰階直方圖為一種表現影像中灰階值分布之直方圖,分別統計對應於 影像中不同灰階的像素數,隨後可以畫出一張代表這張影像的灰階直方 圖,而由這張灰階直方圖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影像中灰階值的分布情 況。

18

(a)

(b)

圖2-7 (a)原始影像 (b)原始影像的影像直方圖

在影像處理方面,由圖 2-7 可產生一張影像的灰階直方圖如圖 2-7(b),

其水平軸代表的是像素灰階強度值,其數值位於0 到 255 之間,而垂直軸則 是該灰階值之像素數量。而透過影像處理後可在調整灰階值分布的同時觀 察處理後影像灰階值的分布情況,讓使用者能夠更方便進行微調。

2.2.9 直方圖均化

直方圖均化是一種利用直方圖調整灰階值的分布情況的方法。這種方

19

法可有效地增強影像的全域對比值,當影像偏向於某區間的灰階值時,它 可非常有效的拉開對比,使影像更加清晰,灰階值在影像中擁有更優秀的 分布,直方圖均化已常常被利用增強對比這方面的功能。

考慮一個離散的灰階影像 𝐼,讓 𝑛𝑚

表示灰階出現的次數,這樣圖像中

灰階為 𝐼m 的像素的出現機率是

𝐼(𝐼𝑚) =𝑛𝑚

𝑛 (2-16) m = 0、1、2 ... 255 代表每一等級的灰階值,其中 n 是影像的總像素數,𝑛𝑘 是 𝐵 = k 的像素數量。然後我們可以定義它的累積分佈函數為

𝑐(𝐼𝑚) = ∑𝑚𝑗=0𝐼(𝐼𝑗) (2-17) 最後我們將影像的灰階值調整如下

𝑐(𝐼𝑚−𝑀𝐼𝑁)

(𝑛−𝑀𝐼𝑁) (2-18)

其中 MIN 是最小灰階值,圖 2-8 (a)為處理完成的結果,其直方圖分布如圖

2-8 (b),與圖 2-7 (b) 相比可發現此演算法可有效地均勻拉開影像灰階值。

20

(a)

(b)

圖2-8 (a)處理後影像 (b) 處理後影像的影像直方圖

21

第三章 影像處理方法

本章節為本研究中主要使用之方法,目標是將霧化模型假設為透明顯 示器,利用各種演算法解決霧化模型上的問題。

圖3-1 本研究整體影像處理流程圖

22

23

24

25

26

27

(a)

(b)

(c)

圖 3-2 (a)原始直方圖 (b)直方圖均化結果 (c)局部直方圖均化結果

28

29

第四章 模擬結果

本章節將會把上一章所介紹的三個方法 (1)暗通道先驗、(2)引導濾波、

(3)局部直方圖均化,分別進行模擬確認所使用的方法是否能達成目標所需 效果,其所使用的平台為 Visual Studio 2017,程式語言使用 C#進行編寫,

其實際效果與參數選擇造成的差異將會於第五章介紹。

4.1 暗通道先驗模擬

暗通道先驗主要功能為使用霧化影像模型,將霧化影像還原成無霧化 影像,在此將會確認所編寫的語言可確實改善霧化影像,並也對一般影像 也進行測試,觀察是否有效果。

原始影像

𝒘 = 𝟎. 𝟏

30

𝒘 = 𝟎. 𝟐

𝒘 = 𝟎. 𝟑

𝒘 = 𝟎. 𝟒

31

𝒘 = 𝟎. 𝟓

𝒘 = 𝟎. 𝟔

𝒘 = 𝟎. 𝟕

32

𝒘 = 𝟎. 𝟖

𝒘 = 𝟎. 𝟗

𝒘 = 𝟏

圖4-1 暗通道先驗用於霧化影像與影像直方圖,包含原始影像與權重 𝒘 = 0.1、0.2、 … 、1 分別進行處理之影像

33

圖 4-1 為霧化影像使用暗通道先驗處理效果與其影像直方圖,其中視窗 大小 𝑘(𝑥) 選擇為 3,並選擇暗通道權重𝒘 = 0.1,0.2, … ,1 ,確定本研究 所撰寫的程式有效用於除霧,隨的權重值越大其整體畫面也越來越暗,影 像直方圖也可以看出其變化,灰階值方部整體向左偏移,但此方法為針對 霧化影像這方面問題作處理,將有缺陷的影像改善。而本研究注重於改善 透明顯示器顯示品質,處理的原始影像為一般影像,目標要強化影像後可 以適應透明顯示器上的各種干擾,接下來將會模擬暗通道先驗是否對一般 影像有效。

原始影像

𝒘 = 𝟎. 𝟏

34

𝒘 = 𝟎. 𝟐

𝒘 = 𝟎. 𝟑

𝒘 = 𝟎. 𝟒

35

𝒘 = 𝟎. 𝟓

𝒘 = 𝟎. 𝟔

𝒘 = 𝟎. 𝟕

36

𝒘 = 𝟎. 𝟖

𝒘 = 𝟎. 𝟗

𝒘 = 𝟏. 𝟎

圖4-2 暗通道先驗用於一般影像,包含原始影像與權重 𝒘 = 0.1、0.2、

… 、1 分別進行處理之影像與影像直方圖

37

圖4-2 為使用相同的參數對一般影像作處理,其中包含了原始影像與權 重 𝒘 = 0.1、0.2、 … 、1處理後影像與影像直方圖,其效果相對於霧化影像 較不明顯但仍有銳化色彩加強飽和度,使色彩更加深邃偏暗等效果,證明 此方法有銳化一般影像的功能,而加入透明顯示器上的實際效果將會於第 五章呈現。

4.2 引導濾波模擬

引導濾波為用於優化折射率𝑡(𝑥) 的線性濾波器,本章節對其效果進行 模擬。

圖 4-3 為引導濾波應用於折射率 𝑡(𝑥),圖 4-3(a)為使用之原始影像,圖 4-3 (b)為原始影像之折射率 𝑡(𝑥) ,在第三章中有提到折射率 𝑡(𝑥) 在視窗 𝑘(𝑥) 為一個常數,因此圖 4-3 (b)的原始折射率 𝑡̃(𝑥) 可以看出其數值有一格 一格的狀態,並且不能展現每一絲線中的紋路,相對來說十分不精緻,圖 4-3 (c)則是經引導濾波處理後折射率 𝑡̃(𝑥) ,比較於未經處理的參數可發現 其表現得更自然,部分紋理也可以被展現出來。

(a)

38

(b)

(c)

圖4-3 引導濾波應用於折射率 𝑡̃(𝑥) (a)原始影像(b)原始影像之折射率 𝑡(𝑥) (c)處理後折射率𝑡̃(𝑥)

39

4.3 局部直方圖均化模擬

局部直方圖均化主要目標為可以針對部分灰階值進行處理,改善因為 暗通道先驗造成部分影像的低灰階區域分辨率降低的問題,並其餘部分可 以保持原來的色彩,避免對全域灰階值作處理會嚴重影響暗通道先驗所處 理的效果,在此對局部直方圖均化進行模擬並使用影像直方圖來分析本論 文提出的演算法可達成所需的效果。

圖4-4 為模擬所使用之原圖與其影像直方圖,接下來將會選擇亮度閥值 𝐵𝑇 = 20

40

100 來進行處理,並分別顯示其結果與影像直方圖。

(a) (b)

圖4-4 直方圖均化使用之原圖(a)原始影像(b)原始影像之影像直方圖

40

𝐵

𝑇

= 10

𝐵

𝑇

= 20

𝐵

𝑇

= 30

41

𝐵

𝑇

= 40

𝐵

𝑇

= 50

𝐵

𝑇

= 60

42

𝐵

𝑇

= 70

𝐵

𝑇

= 80

𝐵

𝑇

= 90

43

𝐵

𝑇

= 100

圖 4-5 閥值

𝐵

𝑇

= 20 、 40 、 … 、 100時之

處理後影像與影像直方圖 由圖4-5 可以觀察到其直方圖均化效果與其影像直方圖的變化,隨著𝐵𝑇 變大,影像的對比也越大,影像直方圖均化作用範圍如紅框所示也隨之變 大,當

𝐵

𝑇

= 100 時也就是一般的直方圖均化

,在這裡可以確定本研究 設計的演算法可有效限制其作用範圍,其在透明顯示器上的實際效果將會 在第五章所展現。

44

第五章 實驗結果

本章節將其分為三個階段進行討論,分別為(1)暗通道參數選擇其與實 際效果、(2)局部直方圖均化權重值選擇與其實際效果、(3)本論文提出的方 法與未處理影像之比較。而圖 5-1 為本研究所使用之透明顯示器,其中蘋果 為輸入影像,高爾夫球做為背景物件。

圖 5-1 使用之透明顯示器展示

5.1 暗通道先驗

參數選擇與實際效果

第 3-8 式中的權重值 𝒘 為一個主要影響暗通道先驗知處理程度的變 數,當 𝒘 值越大其銳化的程度將會更嚴重,在這一小節選擇對 𝒘 = 0.4、

0.7、0.75、…、1 共 8 組來進行實驗,首先讓來觀察其效果在一般顯示器上 的差異。

45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7, G=108, B=67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222, G=221, B=219

原始影像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5, G=95, B=51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215, G=214, B=210

𝒘 = 𝟎. 𝟒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2, G=84, B=35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200, G=200, B=194

𝒘 = 𝟎. 𝟕

46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2, G=82, B=33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196, G=196, B=189

𝒘 = 𝟎. 𝟕𝟓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2, G=80, B=30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191, G=191, B=182

𝒘 = 𝟎. 𝟖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1, G=77, B=27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184, G=184, B=173

𝒘 = 𝟎. 𝟖𝟓

47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1, G=75, B=24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174, G=175, B=162

𝒘 = 𝟎. 𝟗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0, G=73, B=20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161, G=162, B=147

𝒘 = 𝟎. 𝟗𝟓

藍框內 RGB 平均值

R=200, G=70, B=17

紅框內 RGB 平均值 R=139, G=141, B=121

𝒘 = 𝟏. 𝟎

圖5-2 原始影像與暗通道先驗權重值 𝒘 分別為 0.4、0.7、0.75、…、1 時,其分別在一般顯示器之效果與框內平均RGB 值

48

49

圖 5-3 為原始影像於透明顯示器上的效果,藉由實驗觀察可以得知影像 加入透明顯示器將後會嚴重影響影像的色彩飽和度與分辨度,在上圖中很 明顯看出整體色彩偏白,導致分辨率也嚴重下降,造成實際觀察到的影像 與原圖相差甚遠,接下來將會加入暗通道先驗並觀察其在透明顯示器上的 效果,驗證是否能抵消背景光等等干擾。1160 1120

𝒘 = 𝟎. 𝟒 𝒘 = 𝟎. 𝟕

𝒘 = 𝟎. 𝟕𝟓 𝒘 = 𝟎. 𝟖

50

𝒘 = 𝟎. 𝟖𝟓 𝒘 = 𝟎. 𝟗

𝒘 = 𝟎. 𝟗𝟓 𝒘 = 𝟏. 𝟎

𝒘 = 𝟏. 𝟎𝟓 𝒘 = 𝟏. 𝟏

圖5-4 處理後原始影像分別在透明顯示器之效果,暗通道先驗權重值 𝒘 分別為

0.4、0.7、0.75、…、1.1

51

圖 5-4 為處理後原始影像在透明顯示器之效果,當權重值 𝒘 分別為 0.4、0.7、0.75、…、1.1 時,其分別在透明顯示器上之實際影像,處理後強 度隨著權重值 𝒘 的提升,其色彩飽和度也逐漸上升,在暗通道先驗推導中 𝒘 = 0為無霧化影像, 𝒘 > 1 為過處理狀態,在實驗中可以明顯發現色彩 已經偏暗,可以得知其較佳效果約位於 𝒘 = 0.85 至 1 之間 時,由影像模 型中驗證處理強度會因為估計所得的折射率 𝑡̃(𝑥) 與大氣光 𝐴 所影響,而此 兩項參數皆由原始影像中的數據獲得,因此並非每一份影像其最佳權重並 非相等,接下來將會顯示影像的折射率 𝑡̃(𝑥),並藉由圖 5-4 中平均 RGB 值 來分析不同強度折射率 𝑡̃(𝑥) 其對不同權重值 𝒘 的影響與趨勢。

圖 5-5 原始影像之折射率 𝑡̃(𝑥)

5-5 為原始影像在視窗半徑 k(x)=3 並加入引導濾波之折射率 𝑡̃(𝑥) , 其越偏向白色部分代表其數值越大。

圖 5-6 資料選取範圍

圖 5-6 為資料選取範圍,這裡將會把圖 5-2 中的平均 RGB 值進行統計 並化成圖表觀察。

52

(a)

(b)

圖5-7 實驗一平均 RGB 值統計圖表,垂直軸為 RGB 強度,水平軸為權 重值 𝒘 (a)藍框內統計結果(b)紅框內統計結果

由圖5-7 得知折射率較低的區域其變化較為平緩,而折射率較高的區域 明顯可看出差異,由此得知暗通道先驗因折射率 𝑡̃(𝑥)越大處理效果會較 強,在處理的主目標區域則有可能造成影像失真,因此下列再進行另一組 實驗做比較。

53

(a) (b) 圖5-8 (a)原始影像 (b) 原始影像之折射率 𝑡̃(𝑥)

圖5-8 (a)為實驗之原始影像,圖 5-7 (b) 則是其折射率 𝑡̃(𝑥) ,白色區域 為強度較強之估測折射率 𝑡̃(𝑥)。

圖5-8 (a)為實驗之原始影像,圖 5-7 (b) 則是其折射率 𝑡̃(𝑥) ,白色區域 為強度較強之估測折射率 𝑡̃(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