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4 論文架構

本論文分為七章節: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介紹無人載具之系統架構,包括整體系統整合、硬體架構和元件簡介。

第三章:介紹 GPS 系統,以及 GPS 定位方法、差分技術。

第四章:利用 LAMBDA 方法求得周波未定值和卡曼濾波器修正的即時動態定位演 算法設計。

第五章:障礙感測器原理介紹,包括雙眼視覺和超音波測距。

第六章:無人載具的避障系統,包括路徑設計方法和避障模式整合。

第七章:定位實驗結果與分析。

第八章:結論與未來工作。

第二章 載具系統架構

電源供應單元提供。 Power Supply

UPS Sensors

Motion Communication

3.5G

GPS receiver DG14

Control Card MPC-3024

Servo Motor

健昇 MCP3024 運動控制卡

運動控制單元採用健昇科技公司的 MPC-3024 四軸運動控制卡,該控制卡可 以同時控制四組伺服馬達系統,並且提供函式庫可以在 Labview、Visual C++、Visual Basic 的環境之下直接引用,控制卡藉由輸入脈波信號來控制伺服馬達的位置與轉 速。

圖 2-4 MCP3024 運動控制卡 東元電機 TSDA-CB 伺服馬達系統

為無人載具的動力輸出單元,配合健昇 MCP3024 運動控制卡來作運動控制,

除了馬達與驅動器之外,另外配上減速齒輪以降低轉速並且提供更大的扭力來推 動無人載具。

圖 2-5 TSDA-CB 伺服馬達

台達電子不斷電系統

採用台達電子的 GES302N-3KVA 不斷電系統,可持續實驗免充電達 3 小時左 右。若電量完全耗盡,充電 8 小時即可回充至 80%電量。

圖 2-6 GES302N-3KVA 不斷電系統 電子羅盤

使用 PNI Corporation 所生產的 TCM2-50A,TCM2-50 具有三軸量測功能,量 測精度可達到 +/- 1.5 度角,使用 rs232 通訊格式作為傳輸介面,實驗中的傳輸速 率(Baudrate)設定為 9600bps,資料更新頻率為 0.1Hz。

圖 2-7 TCM2-50A 電子羅盤

雙眼相機

採用 Videre Design Inc. 所生產的 STH - DCSG 雙眼相機,資料傳輸介面為 1394a,原廠提供一個 SRI Stereo Engine 程式開發介面,讓使用者可以透過自行編 輯的程式直接呼叫函式庫中的函式來執行各種應用。

圖 2-8 STH-DCSG 雙眼相機 超音波感測器

超音波測距系統使用六個由 Devantech 公司所生產的 SRF05 超音波感測器,

距離量測範圍從 1 公分到 3 公尺,更新頻率最高可達 40Hz,需要配合 FPGA 開 發板將回授訊號解讀後轉譯為 rs232 通訊格式,並將資料送回控制單元,實驗中 所使用的 FPGA 開發板為 Altera 公司所生產的 MAX II Starter Kit 開發套件。

圖 2-9 SRF05 超音波感測器

圖 2-10 MAXII Starter Kit FPGA 開發板

GPS 接收機

採用 Ashtech 公司所生產的 DG14 GPS receiver ,該接收機可以接收單頻 L1 載波的資料,同時間最多可以鎖定 12 顆衛星訊號,提供衛星星曆資料、虛擬距離 量以及載波相位觀測量,資料更新頻率為 1Hz。

圖 2-11 DG14 GPS 接收機

將上面介紹的各項設備元件安裝完成後,移動載具的整體實驗硬體如下圖:

圖 2-12 移動無人載具整體照片

上述之無人載具將在應力館頂樓空地及校園椰林大道進行實驗。

第三章 定位系統

3.1 GPS 定位系統介紹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可分為三部分:太空導航衛星部分、地面監控部分、使用 者接收部分[1]。

3.1.1 太空導航衛星部分

目前 GPS 在太空的衛星有 32 顆,平均分布在六個衛星軌道面上,每個軌道面 之間的夾角為 60 度,和赤道面的夾角為 55 度,軌道距離地表 20183 公里,衛星 繞行軌道的週期為 12 恆星時(Sidereal Time),即 11 小時 58 分世界時(Universal Time)。

GPS 衛星對外廣播二種電波,分別為 L1(1575.42MHz)載波和 L2(1227.60MHz) 載波。L1 載波上搭載了二種虛擬隨機雜訊碼(Pseudo-Random-Noise code):C/A 碼 (Coarse/Acquisition code)及 P 碼(Precision code),在 L2 載波上僅搭載 P 碼。

3.1.2 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監控部分主要由 1 個主控站、4 個地面控制站和 6 個監測站組成。

主控制站(Master Control Station;MCS)

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 Falcon 空軍基地 , 主控制站之主要功能為接收並處理 監視站所傳回之衛星追縱資料來決定新的星曆、時錶修正量等導航訊息。

地面控制站(Ground Control Station;GCS)

分別位於南大西洋之 Ascension 島、印度洋的 Diego Garcia 、北太平洋的 Kwajalein 與美國佛羅里達州的 Canaveral 角。地面控制站之主要工作為接收主控

站所傳來之修正參數,利用 S 波道電波傳至 GPS 衛星,包括新的星曆、時錶修 正量和其他導航之訊息資料。

監視站(Monitor Station;MS)

地面控制站的位址同時也設置了監視站,除了 Ascension、Diego Garcia、

Kwajalein、Cape Canaveral 之外,另外位於夏威夷和科羅拉多( Colorado Springs ) 二處也有監視站,目的為監視各個 GPS 衛星。每個監視站之位置座標均已經精確 測定,並都備有一準確之銫(Cesium)原子鐘與雙頻 P 碼接收器,每 1.5 秒估算一次 虛擬距離(Pseudo range),再加上氣象及電離層資料,每 15 分鐘作一次平滑(Smooth) 計算,並將資料傳送至主控制站。

3.1.3 使用者接收部分

即一般使用者可使用的 GPS 接收機,其用途為將 GPS 衛星廣播的訊號轉換成 位置、速度、時間等資料。一般民用的接收機只能接收 C/A 碼和載波相位,軍用 的接收機則多了 P 碼。唯美國國防部基於其安全考量,P 碼於 1994 年調變成 Y 碼,

即所謂的 AS 效應( Anti Spoofing ),使得未經授權的使用者無法得知,降低了一般 民間使用者的定位精度。

3.1.4 GPS 座標系統

GPS 空間系統採用的是 WGS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座標系統,這是 一個以地球質心為原點之地心地固座標( Earth Centered Earth Fixed, ECEF )系統。

如圖(3-1)所示:

圖 3-1 ECEF 座標系統[15]

其中:

O 點:地球質量中心。

Z 軸:與國際時間局 BIH 定義的傳統地極( 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Pole,CTP) 平行之座標軸方向。

X 軸:指向通過格林威治天文子午線的座標軸方向。

Y 軸:與 X 軸、Z 軸呈右手正交系統之方向。

表 3-1 WGS84 座標系統重要參數

參數與說明 數值(單位)

長軸半徑(a) 6378137 (m)

短軸半徑(b) 6356752.314( m)

二分帶係數(J2) 1.082630×10-9

地球自轉角速度(ωE) 7.292115×10-11 (rad/sec) 地球重力常數(μ) 3.986005×108 (m3/sec2)

WGS84(

φ, λ, h)橢球座標與直角座標(X,Y,Z)間之轉換關係

�𝑿𝑿

WGS84 直角座標(X,Y,Z)與本地座標系(E,N,U)之轉換關係

此二座標系統之旋轉矩陣 R 包含有圍繞 Z 軸旋轉一個λ 角度,再繞 Y 軸旋轉

實驗中參考站的天線已固定在 WGS84 直角坐標系下的[ -3025192.198934 m , 4928782.543095 m, 2681060.943255 m ],實驗的定位結果皆是以參考站天線位置作 為本地座標原點的計算結果。

3.2 差分定位技術

3.2.1 虛擬距離(Pseudo-range)觀測量模型

虛擬距離觀測量是利用衛星和接收機分別產生的相同電碼,經過相關性分析,

得到電波傳遞所花費的時間差,乘上光速後可得到衛星和接收機之間的虛擬距 離。

訊號傳遞時,除了衛星和接收機所具有的時表誤差外,當載波訊號通過地球 大氣的電離層和對流層,亦會造成延遲誤差,再加上其他未模型化的隨機誤差,

因此利用此觀測量得到的距離並非衛星和接收機之間的真實距離,稱為虛擬距 離。

虛擬距離觀測量的模型為:

𝑃𝑃𝑢𝑢𝑘𝑘 = 𝑟𝑟𝑢𝑢𝑘𝑘+ 𝑐𝑐[δ𝑡𝑡𝑢𝑢− 𝛿𝛿𝑡𝑡𝑘𝑘] + 𝐼𝐼𝑢𝑢𝑘𝑘+ 𝑇𝑇𝑢𝑢𝑘𝑘+ 𝜀𝜀𝑃𝑃,𝑢𝑢𝑘𝑘 (3.6) 其中:

𝑃𝑃𝑢𝑢𝑘𝑘:從衛星 k 到接收機 u 的虛擬距離(m) 𝑟𝑟𝑢𝑢𝑘𝑘:衛星 k 到接收機 u 的真實距離(m) c:光速(m/sec)

δ𝑡𝑡𝑢𝑢:接收機 u 之時表誤差(sec) 𝛿𝛿𝑡𝑡𝑘𝑘:衛星 k 之時表誤差(sec) 𝐼𝐼𝑢𝑢𝑘𝑘:電離層之延遲誤差(m) 𝑇𝑇𝑢𝑢𝑘𝑘:對流層之延遲誤差(m)

𝜀𝜀𝑃𝑃,𝑢𝑢𝑘𝑘 :系統隨機誤差

3.2.2 載波相位(Carrier-phase)觀測量模型

載波相位觀測量是由接收機所接收的衛星訊號之載波相位,與接收機自行產 生的參考相位之差,其模型如下表示:

𝜙𝜙𝑢𝑢𝑘𝑘 = 𝑠𝑠−1�𝑟𝑟𝑢𝑢𝑠𝑠− 𝐼𝐼𝜙𝜙+ 𝑇𝑇𝜙𝜙� +𝑐𝑐𝜆𝜆[𝛿𝛿𝑡𝑡𝑢𝑢− 𝛿𝛿𝑡𝑡𝑠𝑠] + 𝑁𝑁𝑢𝑢𝑘𝑘+ 𝜀𝜀𝜙𝜙 (3.7) 亦可將左右同乘載波波長,使方程式的單位變成長度單位:

Φ𝑢𝑢𝑘𝑘 = 𝑠𝑠 ⋅ 𝜙𝜙𝑢𝑢𝑘𝑘 = 𝑟𝑟𝑢𝑢𝑘𝑘− 𝐼𝐼𝑢𝑢𝑘𝑘+ 𝑇𝑇𝑢𝑢𝑘𝑘+ 𝑐𝑐[𝛿𝛿𝑡𝑡𝑢𝑢 − 𝛿𝛿𝑡𝑡𝑘𝑘] + 𝑠𝑠𝑁𝑁𝑢𝑢𝑘𝑘+ 𝜀𝜀𝜙𝜙,𝑢𝑢𝑘𝑘 (3.8) 其中:

Φ𝑢𝑢𝑘𝑘:衛星 k 至接收機 u 的載波相位觀測量(m) 𝑁𝑁𝑢𝑢𝑘𝑘:整數周波未定值(Integer Ambiguity) 𝑠𝑠:L1 載波波長(≈ 0.1903m)

3.2.3 差分定位

虛擬距離和載波相位二種觀測量皆含有系統性誤差,因此可以採用相對定位 的方式增加定位精度。相對定位使用二部以上的 GPS 接收機,其中一部放置於已 知座標位置的點位上,稱為參考站,另一部放置於待測座標的點位上,稱為移動 站,若能測得參考站與移動站之間的基線向量,即可得知移動站之座標位置。

依不同的目的,可將基線向量組合成一次差分、二次差分和三次差分,本節 就 GPS 的虛擬距離和載波相位的觀測量分別介紹一次差分和二次差分。

地面一次差分( Single difference between receivers )

在同一時刻 t,參考站 r 和移動站 u 的接收機對同一顆衛星 k 的觀測量作相減 求得差值,即為地面一次差分,如圖(3-2)。

圖 3-2 地面一次差分示意圖

由於同一顆衛星對於此二接收機的觀測量而言,衛星的時表誤差項𝛿𝛿𝑡𝑡𝑘𝑘的效應 幾乎相同,故經過差分可將之消除,因此載波相位與虛擬距離的差分觀測值之方 程式可表示為:

Φ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Φ𝑢𝑢𝑘𝑘− Φ𝑢𝑢𝑘𝑘 = 𝑟𝑟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𝐼𝐼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𝑇𝑇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𝑐𝑐 ⋅ 𝛿𝛿𝑡𝑡𝑢𝑢𝑢𝑢+ 𝑠𝑠𝑁𝑁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𝜀𝜀𝜙𝜙,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3.9) 𝑃𝑃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𝑃𝑃𝑢𝑢𝑘𝑘− P𝑢𝑢𝑘𝑘 = 𝑟𝑟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𝐼𝐼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𝑇𝑇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 𝑐𝑐 ⋅ 𝛿𝛿𝑡𝑡𝑢𝑢𝑢𝑢+ 𝜀𝜀𝑃𝑃,𝑢𝑢𝑢𝑢𝑘𝑘 (3.10)

空中一次差分( Single difference between satellites )

一接收機 u 在同一時刻 t 接收到不同衛星 k 和 l 的觀測量,將二組觀測量彼此 相減求差值,即可得到空中一次差分值,如圖(3-3)。

圖 3-3 空中一次差分示意圖

和地面一次差分相同,由於同一接收機對於二衛星之間的時表誤差效應δ𝑡𝑡𝑢𝑢 幾 乎相同,因此差分值可消除接收機的時表誤差項,方程式表示如下:

Φ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 𝜙𝜙𝑢𝑢𝑘𝑘− 𝜙𝜙𝑢𝑢𝑘𝑘 = 𝑟𝑟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𝐼𝐼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𝑇𝑇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𝑐𝑐 ⋅ 𝛿𝛿𝑡𝑡𝑘𝑘𝑘𝑘+ 𝑠𝑠𝑁𝑁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 𝜀𝜀𝜙𝜙,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3.11) 𝑃𝑃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 𝑃𝑃𝑢𝑢𝑘𝑘− 𝑃𝑃𝑢𝑢𝑘𝑘= 𝑟𝑟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 𝐼𝐼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𝑇𝑇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𝑐𝑐 ⋅ 𝛿𝛿𝑡𝑡𝑘𝑘𝑘𝑘 + 𝜀𝜀𝑃𝑃,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3.12)

衛星 k

接收機 u 接收機 r

衛星 k 衛星 l

接收機 u

二次差分( Double difference )

可以結合上述的地面一次差分和空中一次差分觀測值,得到二次差分值,如 此便可同時消除衛星和接收機的時表誤差,如圖(3-4)。

圖 3-4 二次差分示意圖

除了時表誤差,如果假設參考站跟移動站之間的基線長度在 10 公里以下,對 流層和電離層的延遲誤差對於二接收機之間也可視為相似,在差分值中極小可以 忽略,因此組成二次差分值的量測方程式表示如下:

Φ𝑢𝑢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 𝑟𝑟𝑢𝑢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𝑠𝑠𝑁𝑁𝑢𝑢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 𝜀𝜀𝜙𝜙,𝑢𝑢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3.13)

P𝑢𝑢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 𝑟𝑟𝑢𝑢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𝜀𝜀𝑃𝑃,𝑢𝑢𝑢𝑢𝑘𝑘𝑘𝑘 (3.14)

利用相對定位的差分技術,可以有效地將模型中的各項誤差消除,唯有剩下 整數周波未定值 N,下一章即討論 RTK(real-time kinematic)演算法,以解算出此未 知項,達到利用載波相位精確定位的目的。

衛星 k

衛星 l

接收機 u

接收機 r

第四章 即時動態定位演算設計

4.1 LAMBDA 方法

為求得載波相位觀測方程式中的整數周波位定值,本論文使用在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工作的 Prof. Teunissen 所提出之 LAMBDA 方法

(Least-squares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作為整數周波未定值搜尋的工 具。[1][2][4][5][7][16]

(1)利用廣義最小平方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GLS)求取周波未定值的實數解 𝑎𝑎�以及此實數解的協方差矩陣𝑸𝑸𝒂𝒂�。

(2)利用矩陣的對角化分解和相關演算法可求得一整數轉移矩陣𝐙𝐙,將𝒂𝒂�和𝑸𝑸𝒂𝒂�轉換成 具有低相關性的𝒛𝒛�和𝑸𝑸𝒛𝒛�。

(3)利用連續條件最小平方(sequential conditional least-squares)的概念,搜尋轉換過 的實數解𝑧𝑧̂,得到整數解𝑧𝑧̌後,再反轉換成原方程式之最佳整數解𝑎𝑎�。

其中,G 為各個衛星視線(line-of-sight)向量組合而成的幾何矩陣:

𝑮𝑮𝑠𝑠×3 =

LAMBDA 法將 Generalized Least-squares 所求得的實數協方差矩陣𝑸𝑸𝑎𝑎�作對角分解 後,使用連續條件最小平方(sequential conditional least-squares)的概念,求得整數矩 陣 Z,使得Z𝑇𝑇~𝐿𝐿−1,則:

若以矩陣形式表示,則為:

4.1.3整數搜尋

ellipsoid technique),初始時先將χ2設定為無限大,隨著整數解的搜尋持續縮小橢球 邊界,直到邊界內部之整數格點符合所需。

4.2 解算位置修正

載具行進為連續性的運動,因此其定位結果為平滑且極少跳動。在使用 LAMBDA 方法求得整數周波未定值,解算載波相位觀測量之基線向量後,利用卡

載具行進為連續性的運動,因此其定位結果為平滑且極少跳動。在使用 LAMBDA 方法求得整數周波未定值,解算載波相位觀測量之基線向量後,利用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