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台灣產業面 1. 長期競爭優勢 (1) 完整的支援產業

日系及美系大廠零組件採購增加大陸採購比重,國內廠商亦 審慎研擬兩岸策略與大陸佈局。台灣仍是3C產業研發生產重鎮,

隨著下游系統組裝廠商,不論是台灣或大陸佈局,皆形成有利的 群聚效應,藉著水平整合的策略聯盟,建構行銷優勢。

(2) 全球零組件產業持續成長,爭取整體市場需求仍有相當成長 空間

(3) 優異的生產管理能力

台灣的中低階產品因優秀的生產管理及製程技術,使得生產 成本較歐美日有競爭力,再配合中低附加價值全系列產品線轉移 大陸生產(從前製程、後製程乃至於全製程),將更能顯現生產效 率進而建立成本優勢。

(4) 領先的製程技術

國內MLCC大廠,藉由與國際知名廠商之策略聯盟,得以分享 與領導廠商同步之研發、製程技術,進而進入高階產品的市場,

佔有一席之地,擺脫低價競爭之劣勢。

2. 策略檢視

(1) 低成本優勢的策略

台灣被動元件MLCC廠商多屬於中小型企業,研發經費有限,

應專注核心產品生產並提升製造能力,有效運用產線移轉大陸之 彈性策略運用,降低成本已達到供應鏈優勢。

(2) 行銷通路取得

透過併購及策略聯盟,達到一次購足之供應目標。如國巨與 華亞、奇力新、智寶、飛元、ASJ、Vitrohm、Steller的整合;

華新科與匯僑、一等高的策略聯盟,達到產線擴充及擴大行銷通 路之雙贏。

(3) 研發技術取得

透過併購及策略聯盟,快速取得製程技術及研發技術。如國 巨併購飛利浦全球被動元件事業部,由海外提供母廠製程技術,

台灣及大陸廠則提供產能。

3. 長期風險

(1) 研發能力不足,關鍵零組件材料研發技術仍掌握在美日手 中。

(2) 新產品開發能力落後日本2~3年。

(3) 整合性元件的開發,美日仍居於領導地位。

(4) 大陸被動元件廠在外資大力投資與合資下,造成潛在競爭 壓力。

(5) 政治因素

二、 國巨公司之經營面 1. 長期競爭優勢

(1) 產品優勢

MLCC因成本優於鉭電,為可以取代鉭電之替代性產品之一,

目前國巨公司已是全國第一大廠,全球第三大廠,今年已轉虧為 盈,第一季毛利率成長至28.5%~30%,為公司主要獲利來源。

(2) 生產優勢

國巨公司電容及高容產品目前產能已達滿載,規模經濟效應 逐漸顯現。

(3) 成本優勢

2005年BME製程提高至九成以上,與大陸廠垂直整合,生產 成本有效降低。

(4) 行銷優勢

於歐、美、韓、日、大陸(北京、蘇州、東莞)、台灣、香港 、 新加坡等的建立完整行銷體系及國際分工之佈局。

(5) 製程技術優勢

於歐、日、台灣高雄設立三大研發中心,高階產品技術優於 國內同業。

(6) 策略優勢:2005年合併華亞,已收其綜效。

2. 國巨公司之策略檢視 (1) 低成本策略

處於電子零件微利時代,有效的降低成本為企業生存之主要 策略。國巨公司藉由併購飛利浦,提升製程開發能力,率先開發 BME製程,又因合併華亞提高市佔率,有效防範產品降價所帶來

之衝擊。

(2) 產品焦點化策略

國巨公司產品除專注於MLCC,研發產品線已延展到陶瓷天 線、高頻等新產品,其單一產品線及新產品技術開發之風險較同 業為小。

(3) 垂直、水平整合之策略聯盟

被動元件MLCC技術領導者仍是歐美日大廠,持續專注適合、

可產生綜效之國內外廠商,進行策略聯盟,仍是國巨公司努力之 方向。

3. 國巨公司之長期風險

(1) 非技術障礙競爭: 如國內勞工人力不足,工資上揚。

(2) 競爭者: 不僅要面對既有競爭者之威脅,也要面對大陸中 資廠的迅速掘起。

(3) 替代性產品: 整合元件量產之速度將影響現有產品之生命 週期。

(4) 市場風險: 國際景氣變化莫測,客戶是否FORECAST高估而 導致重覆性訂貨?若遇到景氣低迷,將造成產能過剩、庫存積壓 而必須削價競爭。

(5) 政治因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