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對東方的文化思維因素,而從葉爾欽時期至普欽時期,俄中兩國貿易關係討論,並 探討兩國經貿的整體關係與發展,對於普欽時期的俄中經貿關係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發 展背景;在全球化下的影響和俄羅斯的能源優勢,是俄羅斯與中國實行經貿合作,與 發展對中國的經濟戰略重要的考量,俄中兩國以區域合作和區域安全為思考,而發展 區域整合,最後以小結作為回答本篇論文的第二項假設命題部分。

第四章「俄羅斯遠東地區區域整合與發展」中以兩國邊境貿易的發展的敘述,做 為實例而理解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戰略,遠東地區的本身優勢與劣勢,是成為俄羅斯 對中國經濟戰略的思考重點,而從俄中兩國的邊境貿易發展歷程中,可發現邊境貿易 是俄中貿易中的發展重點,而俄中在經貿關係發展上是呈現互補性的貿易原則為動 力,俄羅斯經濟戰略以發展遠東地區的層次觀察,是呈現與中國達成合作開發,藉以 使得俄國能夠融入亞太地區的整合,而俄中兩國在邊境貿易所出現的問題,也藉由本 論文所收集到的問題和俄國的解決政策加以陳述,最後以小結回答本篇論文的第三項 假設命題部分。

第五章「結論」中將各章節的論點重新整理編排論述,從各章節的敘述中得到的 研究結論做為整合,並對於研究所得的結論作全盤與統整性的解釋與重點強調,依此 統整後的結論,對照於本篇論文一開始的研究目的與假設命題,並提出研究發現與後 續研究建議作為本篇論文的結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俄羅斯的對外經濟戰略

本章欲探討的目標是「國家對外經濟戰略」的概念形成、「俄羅斯經濟戰略」的 形成背景、俄羅斯經濟戰略的亞太政策考量與對外經濟戰略的中國因素考量。國家戰 略概念形成是從國家利益、國家目標與國家政策一系列的過程,從中引申出的有關對 外、經濟性、總體性與政策性的戰略思維,並從經濟戰略與包德溫提出的經濟權術概 念的比較,得出國家的對外經濟戰略意涵,是以廣義中包含經濟性質的經濟戰略取 向,而從國家對外經濟戰略與經濟外交的比較,則是屬於國家戰略的總體思維歸納;

俄羅斯對外經濟戰略的形成背景,是以俄羅斯外交發展的各階段發展變化為經濟戰略 的思維變化,而發展至以普欽時期的務實外交為最終形式;俄羅斯經濟戰略中的亞太 政策考量,是藉由俄羅斯亞太政策面向的探討,作為對中國經濟戰略的背景了解;俄 羅斯經濟戰略的中國考量,是從普欽時期兩國元首互訪與條約簽訂,並以普欽時期俄 中發展理解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戰略,俄羅斯對中國的經濟戰略顯現出的是具有發展 與彈性合作的趨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經濟戰略的緣起與概念

本節所探討的是國家對外經濟戰略的緣起與概念,從國家戰略作為國家政策形成 中的思維,論述國家對外經濟戰略的概念形成;國家對外經濟戰略顯現出的是,對外 政策中使用的方法與目標是包含有「經濟性」的因素,也就是從廣義的經濟戰略定義,

成為本論文中「國家對外經濟戰略」的範疇。

一、國家戰略的解釋

戰略一詞在傳統上的認知原本是完全屬於軍事用語,用於戰爭時軍事行動的原則 意涵,但是戰略一詞若是應用在超出軍事範疇時,則可以屬於以假藉的方式借用其意 涵,再者戰爭並非僅止於純軍事行動,所以並不能將所有指導戰爭的責任全然託付予 軍人,也就是戰略並不限於軍事與軍人指導戰爭而用,因此就有所謂以「國家戰略」

做為廣義的戰略用詞與用法;69再者軍事問題已非單純的國與國之間解決衝突的方 法,軍事發展的過程是和政治、經濟、社會與科技等層面結合,70而形成所謂整體國 家戰略的概念;國家戰略是把國家資源作為運用於戰略性的思考,除了戰爭時期也包 含平時準備之用,戰爭包含前置作業、兩軍交戰與戰後善後處理,因此平時的準備可 視為備戰的前置作業,法國名將薄富爾(Andre Beaufre)認為,戰略方法必須在不同 領域中進行,包含政治、經濟、外交與軍事,是他在1939 年就已提出的「平時的戰 爭」的概念。71因此國家戰略資源則又分為政治、經濟、外交與軍事等四大類,藉以 發展國家的目標。從以上的論述觀點而言,國家戰略的概念其結構包涵範疇之龐大,

既有科學性質的數理邏輯分析推演,也有如戲劇樂曲繪畫美術般抽象意涵,誠如鈕先

69 鈕先鍾,國家戰略概論(台北:中正書局,1974),頁 4-8。

70 薛釗,戰略性的思考(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頁 10。

71 Andre Beaufre, Introduction a la Strategie (Paris: Economica Press, 1985), p. 11. 參考 Andre Beaufre

74 Andre Beaufre, Introduction a la Strategie (Paris: Economica Press, 1985), p. 111.;參考 Andre Beaufre 著,鈕先鍾譯,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6),頁 161。

75 Andre Beaufre, Introduction a la Strategie (Paris: Economica Press, 1985), pp. 45-46.

76 筆者修改自學者鈕先鍾教授對戰略形成的觀點,其認為從西方主張的戰略制定概念順序是:確認國

家利益,而後確定國家目標,再依照目標制定國家政策,最終形成國家戰略。參考鈕先鍾,國家戰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1:國家戰略的形成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繪製

二、對外經濟戰略的解釋

法國當代戰略思想家阿榮(Raymond Aron)認為,戰略思想是在每個時代與階 段中,從各事件的發生與所造成的結果取其靈感,77因此結合了政治與經濟問題的考 量,而使得經濟戰略為一種國家整體的經濟性質考量規劃。國家對內的政經社會的穩 定政策,與對外的外交、經貿發展的交涉都必須基於一個整體的考量,因此政府在對 內與對外的事務處理上的策略規劃,是依照一個整體的戰略架構而形成各細微與旁支 的政策與行動;經濟戰略成為一種國家通盤的考量是包含兩方取向,一是國內經濟發 展戰略,另一種是對外的經貿發展戰略,其中在對內的經濟發展戰略中,中國學者林 毅夫將對內發展戰略主要分做兩種導向,78一種是政府強勢作為下的「趕超戰略」,

所謂的趕超戰略是政府根據國家當下預定發展的重點經濟方向,主要是屬於發展中國 家欲「超越趕上」已開發國家所形成的經濟發展戰略,基本上是不符合當下的國家資 源稟賦,而採取計劃性的經濟發展;另一種是基於貿易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戰略」

來發展國內經濟,政府藉由本國的要素稟賦相對優勢,以此選擇扶持生產相關的財 貨,再藉由貿易的方式與他國交易達到經濟效率極大化與提升國內經濟的成長;綜觀

77 薛釗,戰略性的思考(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頁 159。

78 參考林毅夫,論經濟發展策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頁 3-43。在其中有大篇幅詳細論

形成,是由「國家戰略」與包德溫(David Baldwin)的「經濟權術」概念而來,79雖 然「Economic statecraft」一詞有學者將其翻譯為「經濟戰略」,80筆者為了突顯其在 本論文所提的戰略有所不同,因此將其翻譯為「權術」以示區別,經濟權術可視為獲

79 David Baldwin, Economic Statecraft(N.J.: Princeton Univ. Press, 1985), p. 8.

80 參考見洪財隆,「全球化、區域主義與經濟戰略-以兩岸經貿關係為實例」(收錄於淡江大學第四屆 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2008),頁 4。

81 B. H. Liddell-Hart 著,鈕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 二版),頁405-406。

筆者認為戰術是戰爭時大小戰役中調兵遣將所運用的方式,而戰略則是整體戰爭為求最終結果的原 則,有從屬關係,因此戰略是戰術的指導原則,戰術則是戰略的應用方法。

82 Nicholas Bayne & Stephen Woolcock, “ What is Economic Diplomacy? ” in John J. Kirton ed., The New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和「實證性的公共經濟學」(Positive public economics)之上。83

國家利益是相對較為抽象的概念,而每個國家所追求的國家利益,隨著國家所處 的國際政經地位與當前情勢,各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大體上則皆可歸類於政治利益與 經濟利益兩種利益取向;而根據國家的利益需求而制定目標,相對於需求的概念,目 標就較為明確;再根據國家目標有關對外的範疇部分,制定出國家的政策即為對外政 策,而從國家利益、國家對外取向的目標以至國家對外政策,這一系列的形成過程其 整體原則與思維則可整理為國家對外的經濟戰略。

圖 2-2:對外的經濟戰略形成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繪製

經濟是國家政策推動、國家發展與各項建設動力的根本,不論是過去的經驗或是 現在的實例皆顯示出,經濟是扮演著國家強盛與發展的重要因素,縱使放眼未來,經 濟的影響依然是重要的國家政策指標,84而經濟政策的規劃與發展,配合上對外政策 的制定,則亦屬於國家政治利益的範疇,因此國家的對外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國家政 治和經濟利益的考量,而藉由對外政策獲得的國家利益,使得國家富強的戰略,即為 對外的經濟戰略。

83 I.P. Khosla, Economic Diplomacy (Delhi: India International Centre, 2006), p. 11.

8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經濟戰略中的方法與目標之討論

包德溫認為經濟權術包含國內與對外導向的政策,如同林毅夫對於經濟戰略的解 釋,亦可分為對內與對外,但發展至今經濟權術較為通用的是以對外導向為主的說 法,85而是以國家外交手段達到經濟目的;而史戴爾(Benn Steil)與立頓(Robert Litan)

在「金融權術-金融市場在美國外交中的角色」一文中對包德溫的「經濟權術」再予 以解釋為:使用「經濟手段」達到「經濟與非經濟的目的」的理論,86筆者以上述兩 造觀念的論述為出發,以上兩種學者的看法些微不同,對於國家政府在對外政策中的 經濟政策理論給予不同的解釋,筆者認為經濟戰略在對外政策中,其方法並不全然盡

在「金融權術-金融市場在美國外交中的角色」一文中對包德溫的「經濟權術」再予 以解釋為:使用「經濟手段」達到「經濟與非經濟的目的」的理論,86筆者以上述兩 造觀念的論述為出發,以上兩種學者的看法些微不同,對於國家政府在對外政策中的 經濟政策理論給予不同的解釋,筆者認為經濟戰略在對外政策中,其方法並不全然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