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06-110)

94

95

下風濃度分佈範圍亦隨著風場轉變而逐時變動,可達到模擬生化戰劑實 際擴散之情況,再配合單位面積的人口分佈資訊,則可瞭解濃度分佈範 圍的更多應用資訊,可建立國軍未來的防護應用資訊系統。

二、運用中央氣象局多年來氣象站之氣象歷史資料統計分析及結合巢狀波譜 天氣預報模式,分析所得有利於生化擴散防護作業相關天氣型態的格點 資料,以建立生化擴散防護作業專屬氣象資料庫和其圖資的資訊系統,

供培訓生化氣象專才教育使用,並於生化戰況發生時,在無法取得即時 氣象資料情況下,也可連接氣象資料庫系統,取得爆炸地區的統計天氣 類型氣象資料,以遂行生化防護作業。

三、在已完成之生化擴散防護作業中心氣象資料監控與查詢應用系統中,包 含台灣地區中央氣象局氣象因子資料庫與台灣地區生化作業相關氣象資 料庫,提供台灣地區氣候資料,包括海平面氣壓、地面溫度、相對溼度、

風向、風速、混合層高度、穩定度資料等項目。台灣地區主要天氣類型 資料庫,提供影響台灣地區主要天氣類型之地面綜觀天氣圖與格點氣象 資料。生化擴散資料查詢系統,提供台灣天氣主要類型生化擴散作業所 需之氣象因子,包括地面高度、海平面氣壓、地面溫度、相對溼度、風 向、風速、總雲量、混合層高度、穩定度等項目。生化作業風場資料查 詢系統,依據現行生化防護作業教範,提供台灣地區不同格式之各空層 風場資料。因此可選擇性的支援國軍生化防護戰略規劃時運用。

5.2 建議

台灣位屬副熱帶,為中低緯度環流的交會帶,更為歐亞大陸與太平洋的 大型海陸交會區,天氣的變化為多樣化。於天氣環流方面,冬夏分別受到不 同環流所控制;冬季受西伯利亞極地冷氣團的控制而盛行東北季風,此等冷 氣團常呈週期性南下,造成氣壓劇升、溫度劇降的天氣現象。在夏季分別受 到大陸熱低壓與西太平洋副熱會高壓脊環流的影響,加以台灣位於大陸熱低 壓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環流的邊緣,為熱帶擾動運行的主要所經路徑。

之後仲夏期間尤以每年七、八月副熱帶高壓脊北進西伸,籠罩整個東亞地區,

影響台灣天氣現象最為顯著。五、六月,台灣地區經常出現陰沉的天氣,並 有間歇性或持續性的降水,甚至演變成豪雨,天氣圖上經常有一滯留性鋒面,

伴隨連續性雲雨帶由日本南方海面向西南延伸經台灣到華南,此種因滯留性

96

鋒面所帶來的間歇性或持續性的降水,梅雨期的降水性質前後期性質顯著的 不同,於前期為春雨型(鋒面雨),於後期為夏雨型(對流雨),顯示環流型態隨 季節而逐漸演進。各類的天氣型態也明顯不同,未來對於擴散模擬中氣象條 件的探討更是值得研究。

就本研究結果可知模擬系統的建立應用對國軍而言,有其迫切的需要 性,以美國未來生化防護的發展作為為例,模式模擬技術亦是發展建置的重 點項目,可提供各項預警應變防護的資訊,對此國軍在生化防護的發展上,

除針對偵檢、消除及個人防護裝備的改良精進外,應儘速建立模式模擬系統,

再結合地面人口資訊、戰力及各項後勤情資,以建置完整的生化防護應變系 統,提供指揮官戰場最精確的狀況情資,做為作戰決策之應用參考。

97

參考文獻

1. 王金慶、陳曉華、呂芳川、郭漱泠、于宜強、莊漢明、蘇良石、何台華,

(1997),「巢狀區域波譜模式在東亞地區的應用」。第六屆國防科技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台灣。第 677 ~ 683 頁。

2. 王金慶、呂芳川、陳曉華、何台華、郭漱泠、于宜強、莊漢明、蘇良石,

(1998),「巢狀波譜預報模式對冷高壓南下現象之探討」。中央氣象局天 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台北,台灣。第 231 ~236 頁。

3. 王金慶、呂芳川、陳曉華、郭漱泠、于宜強、何台華、莊漢明,(1998),

「區域波譜模式在霧預報上的應用」。航空氣象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台北,

台灣。第 113 ~119 頁。

4. 王國平,(2001),「突破化武公約的化學戰發展趨勢」,核生化防護學術半 年刊,第七十二期。

5. 呂芳川、蔡晉東、郭漱泠、廖杞昌,(2001),「RSM 巢狀預報模組應用之 研究」。第七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論。台灣。第 460-465 頁 6. 呂芳川、蔡晉東、廖杞昌、莊漢明,(2003),「巢狀波譜模式在東亞地區

天氣預報之研究」。氣象學報第四十五卷第一期。第1-22 頁。

7. 馮正民、邱裕鈞,(2004),「研究方法分析」,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8. 張隆男、呂芳川、張哲明、林忠仁,(2004),「懸浮微粒污染擴散模擬系 統」。國防科技學術合作研究計畫,NSC92-2623-7-008-004。

9. 蔡德豪,(2002),「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生化防護之發展」,核生化防護學術 半年刊,第七十三期。

10. 蔡晉東、呂芳川、王金慶、莊漢明,(2000),「巢狀波譜模式在梅雨鋒面 預報的個案研究」。第一屆全國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11. 蔡晉東、呂芳川、王金慶、張凱軍、莊漢明,(2000),「SCSMEX 梅雨鋒面

(IOP 個案)降水之研究」。八十九年國軍氣象學術研討會。桃園,台灣。

第 61 ~66 頁。

12. Bass, A., (1980),"Modelling long range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Second Joint Conf. on Appl. of Air Poll. Met., AMS & APCA, New Orleans, LA, pp193-215.

13. Donaldson, C. du P., (1973),"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the dispersal of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106-11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