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下兩小節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結論及建議。

5.1 結論

本研究之貢獻可彙整如下:

1、過去之中、外文獻大部分都是以上市上櫃公司的資料進行分析,而本 研究以中小企業之資料為例,因此其分析流程可有效套用至佔台灣為數甚 多的中小企業身上,因此本研究結果甚具應用價值。

2、本研究結合風險評估模式、存活期預測模式與 U 指標,另提出一套有 效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等流程,可改善過去類似研究中未考慮借款期限的缺 點。

3、本研究在構建風險評估模式之前,先以逐步判別分析法篩選重要變數,

可有效改善模式過度適配的問題。

4、在風險評估模式的部分,本研究採用支向機、判別分析、以及自組性 演算法進行分析,並比較其優劣。由於這三種方法皆可得出分類之方程 式,因此對金融機構而言,其實際應用價值較使用倒傳遞類神網路、核心 法等方法高。

5.2 建議

本研究可能之後續研究有以下幾點:

1、針對存活期的部分,可以多比較幾種迴歸方法,選擇一個預測能力較

2、本研究將資料依企業淨值進行分組,未來之研究可考慮依產業類別進 行分組,可能還可以提高模式的有效性。

3、在變數的選取方面,本研究所考量之財務變數、非財務變數與總體經濟變數

大部分屬於落後指標或同時指標,未來可以加入一些領先指標,可以更有效預

測企業「未來」是否會如期還款。

參考文獻

[1] 沈俊誠,「整合金融機構風險評估與信用評等模式之研究」,交通大 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2] 李紀珠,「金融機構失敗預測模式-加速失敗模式之應用」,經濟論 文叢刊,第21卷,第4期,p355-379,1993。

[3] 林竹君,「商業銀行如何衡量違約企業之償還率」,國立中央大學財 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4] 林孟宏,「中小企業抵押貸款決策流程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5。

[5] 林惠玲,「廠商之退出率與存活時間之計量模式-台灣電子及電子機 械器材製造業之驗證」,經濟論文叢刊,第21卷,第4期,p411-440,

1993。

[6] 翁霓等人譯 「商業銀行的管理政策」,幼獅文化事業公司與台北銀行,

初版,1987。

[7] 黃小玉 ,「銀行放款信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最佳模式之選擇」,淡江大 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8] 黃國源,「類神經網路與圖形識別」,維科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第二 版,2003年。

[9] 陳侑宣,「商業銀行如何使用信用風險值檢視授信政策」,國立中央 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0] 陳英豪,「應用自組性演算法企業信用評等模式」,交通大學工業 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1] 游翔百,「複合式信用評等模式」,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4。

究所碩士論文,2004。

[13] Altman, E. I, and Saunders, A.,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over the last 20 year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 21, Iss. 11- 12, pp. 1721, 1997.

[14] Altman, E.I, and Kishore, V., “Almost Everything You Wanted To Know About Recoveries On Default Bond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Nov/Dec, pp.57-64.1996.

[15] Beaver, William H.,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71-111, 1966.

[16] Emel, A. B., Oral M., Reisman, A. and Yolalan, R., “A credit scoring approach for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ector”,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Vol. 37, pp. 103–123, 2003.

[17] Gupton, Greg M. and Stein, Roger M. “LossCalc v2: Dynamic Prediction of LGD,”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New York, 2005.

[18] Ivakhnenko, A. G. and Madala, H. R., Inductive Learning Algorithms for Complex Systems Modeling, CRC press, Inc., 1994.

[19] Jensen H.L., Robert R. Trippi, Efraim Turban “Neural Network in finance and investing :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improve real-work performance’’, eChicago III.:Probus Pub., 1993.

[20] Lee, T. S., Chiu, C. C., Lu, C. J., and Chen, I. F., “Credit scoring using the hybrid neural discriminant technique”,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Vol. 23, pp. 245–254, 2002.

[21] Ohlson, A. James ,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18, No. 1, 1980.

[22] Thomas, L. C., Banasik, J. and Crook, J. N., “Not if but When Will Borrowers Default,”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in Society, Vol. 50, pp.

1185-1190, 1999.

[23] Vandell, K., Barnes, W. D., Harfzell, D. Kraft and Wendt, W.,

“Commercial Mortgage Defaults: Proportional Hazards Estimation Using Individual Loan Histor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 Association, Vol. 21 , pp. 451-480., 199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