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究「詩樂相融」的面貌。

關鍵字:詩樂相融、以詩入樂、音樂文學、詞曲關係、錢南章、席慕蓉

Poetry is a form of literary art with meter and rhythm and high degree of capacity. When it combined with songs, the meaning of poetry becomes even deeper. In 2005, an art song concert “Tribute to Chien Nan-Chang—A Flowering tree” was a concert filling with songs that a composer composed for a poet. It is expected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the processes of

“Union of Poetry and Music” could be fully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literature and music, rhythm and language, poet and composer. The structur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as follows:

Chapter One, the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purpose, objectives, research parameters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Background and writi

n g style of Xi Mu-Rong, introduces Xi Mu-Rong’s

biography, discusses the theme, literal connotation and tableau in Xi’s poem from Xi’s three identities: female Mongolian, literatus and painter.

Chapter Three, the Introduction of Chien Nan-Chang’s work, introduces Chien Nan-Chang’s biography with further analyzing the poetry choice and programme arrangement in the concert. Finally, makes deeply analysis of Chien’s twelve songs.

Chapter Four, the Feature of Poem-Music combination in “Tribute to Chien

Nan-Chang”concer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songs, lyrics and melody in three

aspects: the combination of melody and songs, the arrangement of poetry and piano par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une and harmony in poetry.

Chapter Five, the Conclusion. Identifies the features of “Union of Poetry and Music” through understanding how Chang Nan-Chung used particular composing techniques to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Xi Mu-Rong’s poems.

Keywords:Union of Poetry and Music, Musical literature, lyrics and melodies, Chien

Nan-Chang ,Xi Mu-Rong

目錄

第一節 旋律與詩的結合 ………195

一、旋律與語音的關聯 ………195

二、旋律與整首詩結構上的配合 ………208

三、旋律與詩中音樂性的運用 ………215

第二節 鋼琴部份與詩的安排 ………230

一、鋼琴、詩與旋律的關係 ………230

二、常用的伴奏型態 ………248

三、特殊音響的模仿 ………264

第三節 調性與和聲在詩中的運用 ………274

一、調性的運用與意義 ………274

二、單純的和聲進行 ………287

三、特殊和絃與音響的使用 ………296

第五章 結論

………302

參考書目

………310

附錄 席慕蓉訪談紀錄

………31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從中國『詩經』中的先民詩歌、古希臘『奧德賽』的敘事史詩、到東西方古典詩詞 與戲曲藝術,我們知道文學與音樂自古以來便不斷轉換著形式相互襯映,更加豐富文學 的知性內涵,也增添了音樂的感性深度。而在眾多音樂與文學結合的藝術型態中,「詩 樂相融」應是最精鍊與最濃縮的呈現方式,因為「詩是文學的靈魂,一切純文學都要有 詩的特質,才可見著生命的趣味。」1當音樂與詩句交會時,詩歌才回歸到了它的本質。

因此名詩人余光中曾說:「詩可以入樂,同樣,樂也可以入詩。詩歌本就有自己的節奏,

找到了這節奏,也就找到了詩的靈魂。」2詩樂合一的文化價值、藝術的美感與趣味都 十分值得探索與發展。

中國人向來是個喜詩愛樂的民族,以詩入樂更是中國重要的歷史傳統。第一部詩歌 總集-《詩經》,收錄西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入樂詩歌一共三百零五篇;「千古詞 賦之祖」屈原由於對故鄉(今湖南、湖北一帶)的音樂興趣濃厚,而仿寫民間祭歌產生

《九歌》此作品;漢武帝設立「樂府」來採集整理民間歌謠、匯集成冊成為樂府詩,時 人依舊譜而創作新詩以入樂,使此種藝術表現形式盛極一時;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 集」收集上至古謠辭,下至唐五代的新樂府辭共一百卷,將樂府詩收錄得十分完備。唐

1朱光潛,《詩論》(台北:書泉出版,2001),32。

2余光中,〈詩與音樂—人文新視野講座第四場〉,http://homepage.ntu.edu.tw/~ntuartpro/speech2006

朝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當時歌伎曾以能歌名家之詩為豪,詩

國聲樂家學會」成立,開始結合詩人與作曲家,不但舉辦多場新詩入樂的發表會,更邀

過的詩句,在歌唱時竟然能放進那麼多熾熱的感情……無論是洛夫還是席慕

10席慕德,〈從洛夫的寄鞋談錢南章的歌〉,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r/13/life/

art-1.htm2005 ,摘錄於 13 March 2005。

11席慕蓉,〈詩與歌〉,《錢南章樂展—全場席慕蓉詩選節目單》,13 March 2005。

12此外,也有專書及學術論文,直接以「中國藝術歌曲」為研究對象,加以深入探討。

可惜的是,專門針對台灣當代作曲家將現代新詩譜成藝術歌曲的研究與整理卻付之闕 如,故本研究特別針對現代新詩譜曲的藝術歌曲為研究範疇,期望探究錢南章如何運用 獨特的譜曲手法展現席慕蓉詩作的特色,借此略知「詩樂相融」的型態,爲往後有意研 究詩樂活動者,提供詳實的參照資料。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西方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中國知識份子莫不受到西 風東漸的影響,為了解決中國社會政治上的矛盾與困難,知識份子發動的新文化運動,

在思想、文化、文學、音樂各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變革。在詩界,知識份子放棄了傳統 古詩嚴格的字數與格律限制,改用白話文寫詩,因此產生了許多耳熟能響的白話詩詩 人,如梁啟超、康有為、黃遵憲、胡適、徐志摩;在音樂形式上,作曲家開始借用外來 的曲調,使用西洋音樂的和聲與調式觀念作曲,於是,「中文藝術歌曲」於一九二零年 代萌發,趙元任和黃自的聲樂作品為中文藝術歌曲的風格和技法樹立了先機和典範,接 著有黃友棣、林聲翕、劉雪庵、沈炳光、李抱忱等繼續創作中文藝術歌曲,「以詩入樂」

漸漸有了明確的風格走向。

一九四九年後,因政治的因素,許多優秀的作曲家由大陸撤往台灣,此時的作品情

12除了有將黃自、趙元任等代表作曲家生平作一整理與研究外,也不乏著重在音樂作品本身的分析。

鄭阿財,〈五四運動(1919—1937)中國藝術歌曲之研究—以趙元任、黃自作品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中

真意切,無論曲調的詠唱、伴奏的渲染,都表達出發自肺腑的情感,承襲「五四」以來 趙元任與黃自一脈相傳的風格。一九六零年代,許常惠自巴黎歸國,台灣開始了新音樂 運動,作曲家們嘗試以西方二十世紀的音樂觀念、技術與語法創作,產生了一些風格新 穎的歌樂作品,如史惟亮的《琵琶行》、許常惠的《依歸》、馬水龍的《我是》、張炫文 的《鄉愁四韻》等,表現了這一代中國人的思想情懷,更展露了作曲家的個人風格:

综觀 1960 至 1990 年間,台灣在藝術歌曲方面的創作,一方面延續黃自、趙元 任、林聲翕等的系統,手法較為傳統,注重旋律性和五聲音階的「中國風格」;

另一方面則納進了現代音樂手法,加入非調性的、朗誦的風格,注重個人風格 和創新,像《葬花吟》、《浪淘沙》、《竇娥冤》、《孤兒行》。13

至六零年代末,大致可分為兩條路,一為結合傳播媒體產業而生的「校園民歌」, 另一條則是未進入媒體傳播體系的「藝術歌曲」。「校園民歌」濫觴於楊弦為余光中詩作 譜曲的八首作品。因受到英美搖滾的影響,余光中的一部份詩作在語言和聲韻上有著強 烈的節奏感,宜於入歌,於是楊弦譜曲後發表了「中國現代民歌集」專輯,成為「民歌 運動」的「開天闢地之作」。此外,鄭愁予、周夢蝶、羅青、洛夫、羅門、席慕蓉、三 毛等人的詩作,也都是當時歌手「入樂」的對象。民歌結合了流行音樂界與媒體,在當 時風靡一時,因藉著媒體推波助瀾,往往曇花一現,加上詩人與作曲家的合作型態過於 模糊多樣、曲式旋律變化性較少,故此研究將以黃自以來一脈相傳的「藝術歌曲」為主。

在眾多現代詩人當中,席慕蓉清麗細膩的寫作風格雅俗共賞,風靡了兩岸三地的文 壇。她出版了六本詩集,詩集再版的紀錄現今無人能敵。基於以上原因,經下面表格整

13顏綠芬,〈台灣藝術歌曲初探〉,《關渡音樂學刊》No. 2 (六月號,2005):29。

理比對,席慕蓉的詩作在台灣當代作曲家中有著極高的譜曲機率,故此論文就以席慕蓉

也就停止不再做了。接著去找女高音徐以琳及鋼琴家王美齡,她們都一口答應

16錢南章、賴美珍合著,2007,136。

17〈公視音樂廳—錢南章樂展〉,http://www.pts.org.tw/php/mealc/main.php ,摘錄於 29 May 2007。

18曹麗蕙,〈以詩入歌 十四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行樂展/錢南章 給你完整席慕蓉〉(台北, 2005 年 3 月 9 日)。

的珍視和鼓勵。由這次合作經驗也讓我在寫作上有另一種心得與想法,倒不是 在雙聲、疊字等修辭上有更多琢磨,而是一種更深沉的東西,也讓我更感覺到 寫詩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與歷程。19

故本研究就以錢南章譜席慕蓉的詩這場音樂會的曲目為研究的主要對象,經由分析 曲目,輔以錢南章與席慕蓉的背景與觀點切入,了解此類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合作模 式,探討作曲家的曲風如何受新詩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筆者認為要研究「現代藝術歌曲」中「詩樂相融」的特性,不但要注重作品本身的 音樂性,也要兼顧詩作本身文學性上的探討,兩者相輔相成,偏一不可,因此結合文學、

語音與音樂的跨領域研究,正可回歸此種藝術形態的原貌。

爲顧及論文的完整性,筆者以雙重的方式進行研究剖析,以資料分析法為主,再 利用深入訪談法,直接深入獲取詩人最初的創作理念與看法。為顧及音樂與文學的對等 性,因此本研究在詩人與作曲家的生平與創作風格上均有所著墨,盡可能的利用多元的 管道來大量收集相關的文獻,如透過網路搜尋,或至國家圖書館、「表演藝術圖書館」、

「聲樂家協會」等收集相關的論文、期刊、雜誌、CD、DVD 等資料,再進行次級資料 的歸納及整理,以此作為本論文研究的基底和背景,藉以佐證作品本身的特性。

因為詩作本身是重要的分析對象,接著針對詩作的修辭、句法、意境與音樂性進行 解讀,再進一步聚焦在這二十首「以詩入樂」的音樂作品,除了音樂上著重在旋律、鋼 琴、和聲和調性的分析,更結合詩作本身的特性、意象與詩人的理念與想法,深入探討

19見九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訪談記錄,問題「這場音樂會是由一位作曲家譜寫同一位詩人的二十首

這些文學元素對作曲家譜曲時的影響。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範 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席慕蓉背景與寫作風格」,論述席慕蓉生平簡介,並以女性與 蒙古後裔、文人、畫家三種身份,來研究詩作中的主題取向、中國文學內涵與畫面感,

這些文學元素對作曲家譜曲時的影響。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範 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席慕蓉背景與寫作風格」,論述席慕蓉生平簡介,並以女性與 蒙古後裔、文人、畫家三種身份,來研究詩作中的主題取向、中國文學內涵與畫面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