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Copied!
3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研究與保存組 碩士論文. 論詩樂相融 -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指導教授:許瑞坤 教授 研究生:劉毓婷.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元月 I.

(2) II.

(3) 中文摘要 詩本身就帶有節奏與韻律,是包容性極強的文體,以詩入歌之後,將走得更深更遠。 2005 年舉辦整場【錢南章樂展—一棵開花的樹】藝術歌曲的作品發表會,是國內難得整 場以同一位作曲家譜寫同一位詩人詩作的音樂會。因此筆者期望從文學與音樂、旋律與 語言、詩人與作曲家等面向就「詩樂相融」的歷程作探討。本論文的寫作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席慕蓉背景與寫作風格〉 ,論述席慕蓉生平簡介,並以女性與蒙古後裔、 文人、畫家三種身份,來研究詩作中的主題取向、中國文學內涵與畫面感,且就其詩中 獨特的音樂性作探討。 第三章〈錢南章與【錢南章樂展】 〉 ,從錢南章的生平與作曲風格,延伸至此音樂會 選詩取向與曲目安排,並就二十首曲子做詳盡的樂曲分析。 第四章〈 【錢南章樂展】音樂與詩的結合特點〉 ,就旋律與詩的結合、鋼琴部份與詩 的安排、調性與和聲在詩中的運用三個層面,探討藝術歌曲與詞曲的關係。 第五章〈結論〉 ,透過研究錢南章如何運用獨特的譜曲手法展現席慕蓉詩作的特色, 探究「詩樂相融」的面貌。 關鍵字:詩樂相融、以詩入樂、音樂文學、詞曲關係、錢南章、席慕蓉. I.

(4) Abstract Poetry is a form of literary art with meter and rhythm and high degree of capacity. When it combined with songs, the meaning of poetry becomes even deeper. In 2005, an art song concert “Tribute to Chien Nan-Chang—A Flowering tree” was a concert filling with songs that a composer composed for a poet. It is expected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the processes of “Union of Poetry and Music” could be fully discussed in three aspects: literature and music, rhythm and language, poet and composer. The structur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as follows: Chapter One, the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purpose, objectives, research parameters and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Background and writing style of Xi Mu-Rong, introduces Xi Mu-Rong’s biography, discusses the theme, literal connotation and tableau in Xi’s poem from Xi’s three identities: female Mongolian, literatus and painter. Chapter Three, the Introduction of Chien Nan-Chang’s work, introduces Chien Nan-Chang’s biography with further analyzing the poetry choice and programme arrangement in the concert. Finally, makes deeply analysis of Chien’s twelve songs. Chapter Four, the Feature of Poem-Music combination in “Tribute to Chien Nan-Chang”concer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songs, lyrics and melody in three aspects: the combination of melody and songs, the arrangement of poetry and piano par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une and harmony in poetry. Chapter Five, the Conclusion. Identifies the features of “Union of Poetry and Music” through understanding how Chang Nan-Chung used particular composing techniques to re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Xi Mu-Rong’s poems. Keywords:Union of Poetry and Music, Musical literature, lyrics and melodies, Chien Nan-Chang ,Xi Mu-Rong. II.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5. 第二章. 席慕蓉背景與寫作風格. 第一節. 席慕蓉生平簡介 ………………………………………………………11. 第二節 席慕蓉詩中的寫作風格與特點 ……………………………………17 一、以女性與蒙古後裔的身份看主題取向 二、由文人身份看詩中的中國古典特色. ………………………17 …………………………27. 三、由畫家身份看詩中的畫面感 ……………………………………38 第三節 席慕蓉詩中的音樂性 …………………………………………………42 一、字詞中的音樂性 二、句中的音樂性. …………………………………………………44 ……………………………………………………51. 三、段落與篇章中的音樂性. 第三章. …………………………………………59. 錢南章與【錢南章樂展】. 第一節 錢南章作品簡介 ………………………………………………………63 一、生平簡介. ……………………………………………………………63. 二、作品種類與風格 ……………………………………………………69 第二節 錢南章選詩的特色與曲目安排 ………………………………………78 一、選詩的取向與特色. ………………………………………………80. 二、音樂會的曲目安排. ………………………………………………84. 第三節【錢南章樂展】樂曲分析 …………………………………………88 一、第一組. 一至六首. 二、第二組. 七至十二首. 三、第三組. 十三、十四首. …………………………………………153. 四、第四組. 十五至十八首. …………………………………………163. 五、第五組. 十九至二十首. …………………………………………187. …………………………………………………88 ……………………………………………117. III.

(6) 第四章. 【錢南章樂展】音樂與詩的結合特點. 第一節. 旋律與詩的結合 ……………………………………………………195. 一、旋律與語音的關聯 ………………………………………………195 二、旋律與整首詩結構上的配合 …………………………………208 三、旋律與詩中音樂性的運用 ……………………………………215 第二節 鋼琴部份與詩的安排 ………………………………………………230 一、鋼琴、詩與旋律的關係. ……………………………………230. 二、常用的伴奏型態. ………………………………………………248. 三、特殊音響的模仿. ………………………………………………264. 第三節 調性與和聲在詩中的運用 …………………………………………274 一、調性的運用與意義 ………………………………………………274 二、單純的和聲進行 …………………………………………………287 三、特殊和絃與音響的使用 …………………………………………296. 第五章. 結論. ………………………………………………………………………302. 參考書目 ………………………………………………………………………………310 附錄 席慕蓉訪談紀錄 …………………………………………………………314. IV.

(7)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從中國『詩經』中的先民詩歌、古希臘『奧德賽』的敘事史詩、到東西方古典詩詞 與戲曲藝術,我們知道文學與音樂自古以來便不斷轉換著形式相互襯映,更加豐富文學 的知性內涵,也增添了音樂的感性深度。而在眾多音樂與文學結合的藝術型態中,「詩 樂相融」應是最精鍊與最濃縮的呈現方式,因為「詩是文學的靈魂,一切純文學都要有 詩的特質,才可見著生命的趣味。」1當音樂與詩句交會時,詩歌才回歸到了它的本質。 因此名詩人余光中曾說: 「詩可以入樂,同樣,樂也可以入詩。詩歌本就有自己的節奏, 找到了這節奏,也就找到了詩的靈魂。」2詩樂合一的文化價值、藝術的美感與趣味都 十分值得探索與發展。 中國人向來是個喜詩愛樂的民族,以詩入樂更是中國重要的歷史傳統。第一部詩歌 總集-《詩經》 ,收錄西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入樂詩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千古詞 賦之祖」屈原由於對故鄉(今湖南、湖北一帶)的音樂興趣濃厚,而仿寫民間祭歌產生 《九歌》此作品;漢武帝設立「樂府」來採集整理民間歌謠、匯集成冊成為樂府詩,時 人依舊譜而創作新詩以入樂,使此種藝術表現形式盛極一時;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 集」收集上至古謠辭,下至唐五代的新樂府辭共一百卷,將樂府詩收錄得十分完備。唐. 1. 朱光潛, 《詩論》(台北:書泉出版,2001),32。. 2. 余光中, 〈詩與音樂—人文新視野講座第四場〉 ,http://homepage.ntu.edu.tw/~ntuartpro/speech2006 0608.htrn。 -1-.

(8)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朝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當時歌伎曾以能歌名家之詩為豪,詩 人也以自己的詩作入樂後流傳之廣來衡量自己的寫作水平;3承自隋唐時代的發展,宋 代詞調音樂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依曲調在填詞的手法上已經有了「攤破」 、 「減字」 、 「偷 聲」等技巧……4由此可知中國「以詩立國」與「詩樂相融」的傳統,詩人的文學地位 也一直十分崇高。 但直到西方東漸,民國學者力倡運使用白話文寫詩,缺少了押韻的美感之後,詩歌 的地位日漸低落,受到文學觀念的改變,小說家躍登為最受重視的文壇巨人,而詩人不 再獨領風騷,而詩集仿彿是出版市場上的毒藥。相同的,戲曲、說唱等文學與音樂結合 形式才是主流的藝術型態,「以詩入樂」備受冷落的狀況,不免令人欷噓。 至民國六零年代,楊弦開始為新詩譜曲,沈寂一時的新體詩因不似古典詩的音樂性 來得強,入樂的確大大的加強新體詩的音樂性,加上娛樂工業的推波助瀾,於是創造了 新民歌時代的盛況,清純而特殊的詞曲,為中國歌唱界帶來一股清流。5在學術界,從 1960-1975 年代陸續出現了「製樂小集」 、 「新樂初奏」 、 「將浪樂集」 、 「五人樂集」 、與「向 日葵樂會」,發表了不少以詩入樂的現代作品,雖多為嘗試性的聲樂作品,以古典詩為 入樂要角,但「詩樂相融」的藝術歌曲已在此時嶄露出新的曙光。至 1985 年「中華民. 3. 有時候是先有詩,後譜曲,例如王維的一首七言絕句,本來題為《送元二使安西》 ,後來譜入樂府, 用來送別,並將末句「西出陽關無故人」反覆吟唱,稱為《陽關三疊》,遂成《渭城曲》 ;有的則事先已 有曲,就曲賦詩,如李白的《清平調》三首。 4. 如南宋薑夔是既會作詞,又能依詞度曲的著名詞家、音樂家。. 5. 此時期詩樂相融者分為二種型態,其一,由作家主動配樂而與流行歌壇結合者,以余光中的詩,楊 弦的曲為其濫觴;其二致力於詩的聲光表演而為進入流行歌壇者,大多出現在小眾菁英的聚會,如《陽 光小集》的韓正浩鍾少、蘭伉儷。 -2-.

(9)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國聲樂家學會」成立,開始結合詩人與作曲家,不但舉辦多場新詩入樂的發表會,更邀 請了詩人、作曲家、聲樂家先後舉辦多次座談會,就不同的領域作緊密的溝通與互動。 除了 1981 年由游昌發為台灣早期詩人陳虛谷的韻文古詩譜曲,於彰化舉辦的紀念音樂 會外,此時的發表會多為數為作曲家與詩人合作舉辦,且詩的型式多為舊體詩而非長短 不一的新詩。6至 94 年 3 月,由曾榮獲金曲獎的作曲家錢南章將詩人席慕蓉的二十首詩 入樂,舉辦了【錢南章樂展-一棵開花的樹】。此樂展不但是以新詩入樂,同一位作曲 家以同一位詩人的詩作入樂,份量足以構成一場發表會,作曲家以面對一整場藝術歌曲 發表會的心態來安排曲目、設計曲風,確實是一個以現代詩入樂的里程碑。7 加上詩人與作曲家、音樂與文學的地位被視為同等重要,8這場音樂會也顯得 更加與眾不同,深具研究上的實質意義,如當時樂評所言: 以詩入樂,歐洲古典樂壇從十八世紀就已經流行,但是在東方如台灣,這樣的 精神才剛得以大量開展,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將舉辦的作曲家錢南章樂展中,全 場採用知名女詩人席慕蓉的詩作譜寫成歌做全場發表,既為中文聲樂作品留下 一筆,也讓樂壇與文壇的菁華互相成全,又相互為用。9 對於音樂和詩歌的相互輝映,聲樂家席慕德認為: 而我,也因為錢南章的歌而喜歡上洛夫的詩,我發現新詩中通常被我草草念. 6. 近日於 2007 年 10 月 26 日,在中正紀念堂所舉辦的「歌‧樂與文學-交會時互放的光芒」,也是由 盧炎、潘皇龍、馬水龍等七位作曲家譜寫七位詩人的詩作而成,詩的體裁橫跨古體與現代詩。 7. 錢南章在此場音樂會後,再度於 2008 年 5 月 16 日發表以詩入樂的新作,全以詩人李魁賢的詩作為 題材,但僅有四首,加上數首器樂和合唱作品,與此場【錢南章樂展—一棵開花的樹】音樂會定位截然 不同。 8. 錢南章曾在書中提到: 「2005 年春, 【錢南章樂展】日期一天天靠近。我和席慕蓉分別上各種媒體宣 傳,還在金石堂舉辦「詩與歌」的說明會……」錢南章、賴美珍合著,《南風樂章-錢南章的作曲人生》 (台北:麥田出版,2007),136。 9. 席慕蓉, 〈台灣音樂火車頭 作曲家錢南章、李哲藝分有新作首演〉 ,趙靜瑜 採訪 (台北,2006 年 5 月 25 日),《自由時報》。 -3-.

(10)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過的詩句,在歌唱時竟然能放進那麼多熾熱的感情……無論是洛夫還是席慕 蓉的詩,當它們被譜成歌時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了另一種生命。我們 不再只看到詩,或是只聽到音樂,我們聽到的是一首歌,詩與音樂在「歌」 中相互輝映。好詩會一再被譜成歌,歌的傳唱使詩流傳更廣。 10. 席慕蓉對這次「以詩入樂」的音樂會合作也有以下的想法: 這幾十年來,行走在蒙古高原之上,我深深覺得,一首美麗的歌其實是一份悠 遠的民族記憶,而美好的歌聲更是一種神祕的天賦,有時候,在氈帳之中忽然 聆聽到一首動人魂魄的長調,真會使我對那位作曲家與歌者起了膜拜之心,即 使我對蒙古的歌詞只能了解一些輪廓而已,仍然深受感動。詩,是包容性極強 的文體,本身就帶有節奏與韻律,然而,以詩入歌之後,將走的更遠,走的更 深……11 由於筆者自小醉心於文學與音樂,常能感受到此兩種藝術結合的強大藝術性,對 「詩樂相融」此種精鍊的藝術型態更有著濃厚的興趣,基於以上音樂會的獨特性,更 加深我對此場音樂會研究的動機。 這篇論文的目標,是要探討作曲家在面對「以詩入樂」的音樂題材時,從選擇詩 作的動機、音樂會上曲目的安排,到詩作本身的特性分析,不同的詩作特質對作曲家 在旋律、鋼琴伴奏、和聲及調性上的影響。 目前為止,「以詩入樂」的書面論說,前面儘管有許多文化人、詩樂者和學者在他 們有關的篇章中有零散的提及,但多是針對古典詩詞進行譜曲的作品研究,或就「以詩 入樂」的社會背景角度切入,探討流行音樂中的以詩入樂方式,更多是以「五四運動」 以來定位下「中國藝術歌曲」的學術研究,這些研究資料至今已累積一定的數量與成果。. 10. 席慕德, 〈從洛夫的寄鞋談錢南章的歌〉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mar/13/life/. art-1.htm2005 ,摘錄於 13 March 2005。 11. 席慕蓉, 〈詩與歌〉 ,《錢南章樂展—全場席慕蓉詩選節目單》,13 March 2005。 -4-.

(11)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12. 此外,也有專書及學術論文,直接以「中國藝術歌曲」為研究對象,加以深入探討。. 可惜的是,專門針對台灣當代作曲家將現代新詩譜成藝術歌曲的研究與整理卻付之闕 如,故本研究特別針對現代新詩譜曲的藝術歌曲為研究範疇,期望探究錢南章如何運用 獨特的譜曲手法展現席慕蓉詩作的特色,借此略知「詩樂相融」的型態,爲往後有意研 究詩樂活動者,提供詳實的參照資料。.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西方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中國知識份子莫不受到西 風東漸的影響,為了解決中國社會政治上的矛盾與困難,知識份子發動的新文化運動, 在思想、文化、文學、音樂各方面都產生了重大的變革。在詩界,知識份子放棄了傳統 古詩嚴格的字數與格律限制,改用白話文寫詩,因此產生了許多耳熟能響的白話詩詩 人,如梁啟超、康有為、黃遵憲、胡適、徐志摩;在音樂形式上,作曲家開始借用外來 的曲調,使用西洋音樂的和聲與調式觀念作曲,於是,「中文藝術歌曲」於一九二零年 代萌發,趙元任和黃自的聲樂作品為中文藝術歌曲的風格和技法樹立了先機和典範,接 著有黃友棣、林聲翕、劉雪庵、沈炳光、李抱忱等繼續創作中文藝術歌曲, 「以詩入樂」 漸漸有了明確的風格走向。 一九四九年後,因政治的因素,許多優秀的作曲家由大陸撤往台灣,此時的作品情 12. 除了有將黃自、趙元任等代表作曲家生平作一整理與研究外,也不乏著重在音樂作品本身的分析。 鄭阿財, 〈五四運動(1919—1937)中國藝術歌曲之研究—以趙元任、黃自作品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23—32。 -5-.

(12)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真意切,無論曲調的詠唱、伴奏的渲染,都表達出發自肺腑的情感,承襲「五四」以來 趙元任與黃自一脈相傳的風格。一九六零年代,許常惠自巴黎歸國,台灣開始了新音樂 運動,作曲家們嘗試以西方二十世紀的音樂觀念、技術與語法創作,產生了一些風格新 穎的歌樂作品,如史惟亮的《琵琶行》、許常惠的《依歸》、馬水龍的《我是》、張炫文 的《鄉愁四韻》等,表現了這一代中國人的思想情懷,更展露了作曲家的個人風格:. 综觀 1960 至 1990 年間,台灣在藝術歌曲方面的創作,一方面延續黃自、趙元 任、林聲翕等的系統,手法較為傳統,注重旋律性和五聲音階的「中國風格」; 另一方面則納進了現代音樂手法,加入非調性的、朗誦的風格,注重個人風格 和創新,像《葬花吟》、《浪淘沙》、《竇娥冤》、《孤兒行》。13. 至六零年代末,大致可分為兩條路,一為結合傳播媒體產業而生的「校園民歌」 , 另一條則是未進入媒體傳播體系的「藝術歌曲」 。 「校園民歌」濫觴於楊弦為余光中詩作 譜曲的八首作品。因受到英美搖滾的影響,余光中的一部份詩作在語言和聲韻上有著強 烈的節奏感,宜於入歌,於是楊弦譜曲後發表了「中國現代民歌集」專輯,成為「民歌 運動」的「開天闢地之作」。此外,鄭愁予、周夢蝶、羅青、洛夫、羅門、席慕蓉、三 毛等人的詩作,也都是當時歌手「入樂」的對象。民歌結合了流行音樂界與媒體,在當 時風靡一時,因藉著媒體推波助瀾,往往曇花一現,加上詩人與作曲家的合作型態過於 模糊多樣、曲式旋律變化性較少,故此研究將以黃自以來一脈相傳的「藝術歌曲」為主。 在眾多現代詩人當中,席慕蓉清麗細膩的寫作風格雅俗共賞,風靡了兩岸三地的文 壇。她出版了六本詩集,詩集再版的紀錄現今無人能敵。基於以上原因,經下面表格整. 13. 顏綠芬, 〈台灣藝術歌曲初探〉, 《關渡音樂學刊》No. 2 (六月號,2005):29。 -6-.

(13)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理比對,席慕蓉的詩作在台灣當代作曲家中有著極高的譜曲機率,故此論文就以席慕蓉 詩作入樂為研究對象。在眾多作曲家中,錢南章是唯一以席慕蓉二十首詩作譜曲,成就 一整場音樂會的作曲家。他的創作極為多樣性,多變的風格與獨特的美感,充份表現出 敏銳與纖細的風格,他曾以合唱曲「馬蘭姑娘」榮獲金曲獎,而所譜的合唱、含人聲器 樂作品質量並重。 「現代詩」一直是錢南章在藝術歌曲創作上重要的入樂素材,14【錢南 章樂展】更是專為同一位詩人譜曲的音樂會,十分難得。 2003 年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會長席慕德老師邀請四位作曲家:馬水龍、陳茂萱、張 炫文、和錢南章為四位詩人的詩作自由譜曲。錢南章於余光中、洛夫、席慕蓉、蔣勳等 四位詩人中,獨選了席慕蓉的六首詩入樂,分別為〈一棵開花的樹〉 、 〈渡口〉 、 〈誘惑〉、 〈借據〉 、 〈禪意〉 、 〈戲子〉 ,並於同年八月二十二日,由聲協名譽會長申學庸老師製作, 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你的歌我來唱】音樂會中與其它三位作曲家一同發表。有了這六首 歌,作曲家心中產生了一種想法: 可不可能有一場全部以席慕蓉詩入樂的藝術歌曲發表會?機會終於來了,有一 次兩廳院總監朱宗慶找我,希望我在國家音樂廳舉辦一場個人樂展,要我提出 構想。我問,能不能以席慕蓉詩作,做全場女高音與鋼琴藝術歌曲發表會。朱 說:「尊重。」15 作曲家於自傳中表示,在台灣作曲家的樂展多半是以不同面向與編制的曲子呈現, 要全場以同一性質的歌曲做樂展,事前有受到一些質疑,但作曲家仍試圖完成這一場音 樂會: 我先熟讀席慕蓉的全部詩集,挑出可能創作的詩篇……,訂下音樂會演奏的時 間,再將一首首的詩譜成歌曲。當我完成二十首歌時,已累積七十分鐘的長度, 14. 錢南章曾將多位現代詩人之作品入歌,如楊牧的「十四行詩」與洛夫的「寄鞋」等。. 15. 錢南章、賴美珍合著,2007,135。 -7-.

(14)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也就停止不再做了。接著去找女高音徐以琳及鋼琴家王美齡,她們都一口答應 演出,讓我心中石頭放下不少。16. 於是在 2005 年春,作曲家與詩人更分別上各種媒體宣傳,還在金石堂書局舉辦「詩 與樂」的說明會。【錢南章樂展】終於在三月十四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實為音樂界與 文學界齊聚一堂的盛會。此外,這二十首曲子的曲目與風格都經過精心的設計與安排。 在獨唱曲的風格方面顯得相當多樣,包括抒情歌、宣敘調、戲劇效果、現代音樂音效、 音樂上的借句與蒙古文說話趣味等曲風。加上音樂會之前「詩人與作曲家面對面」的座 談會等一系列活動,承先啟後舉辦得有聲有色,確實是「詩樂相融」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當時報章雜誌評論說明這場音樂展的獨特性與重要性: 【錢南章樂展-一棵開花的樹】,一場以聲樂曲為主的音樂會,難得一見,加 上這是一場全新創作、有主題、有鋪排,更是難得,若以商品概念來看,說他 是《專輯》一點也不為過,全部以席幕蓉的詩為歌詞,選擇了包含時間、空間 的元素,過去到現在、台北到蒙古,錢南章以他獨到、對人聲特有的情感,成 就了這一場聲樂曲的演唱會。17 關於此次所演出的二十首作品,集結了席從早期膾炙人口的情詩,一直到近 年書寫蒙古高原滄桑的作品,全場音樂會的進行並以此呈現四個不同時期風 格的作品,讓觀眾在欣賞錢先生悠揚樂聲的同時,也能從中勾勒出席慕蓉的 創作梗概。18 在聽完這場音樂會之後,席慕蓉也深深的表示認可與感動: 我覺得這次合作過程很愉快,很特別,也很難得,更慶幸有這個機會有作曲家 將我的詩譜成曲子。而這場音樂會的特別或者難得,對我而言還都不是最重要 的,我覺得整個過程中最珍貴的部份是,我感覺到一位創作者對另一位創作者 16. 錢南章、賴美珍合著,2007,136。. 17. 〈公視音樂廳—錢南章樂展〉,http://www.pts.org.tw/php/mealc/main.php ,摘錄於 29 May 2007。. 18. 曹麗蕙,〈以詩入歌 十四日於國家音樂廳舉行樂展/錢南章 給你完整席慕蓉〉(台北, 2005 年 3 月 9 日)。 -8-.

(15)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的珍視和鼓勵。由這次合作經驗也讓我在寫作上有另一種心得與想法,倒不是 在雙聲、疊字等修辭上有更多琢磨,而是一種更深沉的東西,也讓我更感覺到 寫詩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與歷程。19. 故本研究就以錢南章譜席慕蓉的詩這場音樂會的曲目為研究的主要對象,經由分析 曲目,輔以錢南章與席慕蓉的背景與觀點切入,了解此類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的合作模 式,探討作曲家的曲風如何受新詩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筆者認為要研究「現代藝術歌曲」中「詩樂相融」的特性,不但要注重作品本身的 音樂性,也要兼顧詩作本身文學性上的探討,兩者相輔相成,偏一不可,因此結合文學、 語音與音樂的跨領域研究,正可回歸此種藝術形態的原貌。 爲顧及論文的完整性,筆者以雙重的方式進行研究剖析,以資料分析法為主,再 利用深入訪談法,直接深入獲取詩人最初的創作理念與看法。為顧及音樂與文學的對等 性,因此本研究在詩人與作曲家的生平與創作風格上均有所著墨,盡可能的利用多元的 管道來大量收集相關的文獻,如透過網路搜尋,或至國家圖書館、「表演藝術圖書館」 、 「聲樂家協會」等收集相關的論文、期刊、雜誌、CD、DVD 等資料,再進行次級資料 的歸納及整理,以此作為本論文研究的基底和背景,藉以佐證作品本身的特性。 因為詩作本身是重要的分析對象,接著針對詩作的修辭、句法、意境與音樂性進行 解讀,再進一步聚焦在這二十首「以詩入樂」的音樂作品,除了音樂上著重在旋律、鋼 琴、和聲和調性的分析,更結合詩作本身的特性、意象與詩人的理念與想法,深入探討 19. 見九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訪談記錄,問題「這場音樂會是由一位作曲家譜寫同一位詩人的二十首 詩,十分難能可貴,請問老師對合作的過程有什麼想法或感覺? 」之回答。 -9-.

(16)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這些文學元素對作曲家譜曲時的影響。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範 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席慕蓉背景與寫作風格」,論述席慕蓉生平簡介,並以女性與 蒙古後裔、文人、畫家三種身份,來研究詩作中的主題取向、中國文學內涵與畫面感, 且就其獨特的音樂性作探討。第三章「錢南章與【錢南章樂展】」 ,從錢南章的生平與作 曲風格,延伸至此音樂會選詩取向與曲目安排,並就二十首曲子做詳盡的樂曲分析。值 得一提的是,此論文為尊重作曲家的意願,樂譜均以錢南章的手稿呈現。而第四章訂為 「【錢南章樂展】音樂與詩的結合特點」 ,藉以凸顯音樂與文學同等重要的理念。第一節 為「旋律與詩的結合」,探討旋律與語音、旋律與整首詩的結構、旋律與詩中本身的音 樂性的相互關係;第二節「鋼琴部份與詩的安排」探討鋼琴與旋律之間的依存關係、作 曲家藉由鋼琴表達出詩中的意境手法;第三節「調性與和聲在詩中的運用」探討調性、 和聲與詩作中意象結合的作曲技巧。 由於此論文針對席慕蓉與錢南章合作的音樂會為研究對象,故詩人與作曲家的互動 與想法有其重要性,筆者很榮幸採訪到席幕蓉對此場音樂會的看法,此一訪談記錄在論 文中成為重要的資料與佐證。而筆者也引用大量的報章雜誌中對作曲家的訪談與報導, 加上錢南章與妻子賴美珍合著的自傳《南風樂章─錢南章的作曲人生》(台北:麥田出 版,2007)清楚詳細的描述他作曲的理念和與席慕蓉合作的歷程與感受,足以彌補未能 到錢南章的不足,也藉此讓筆者可以探索和了解錢南章的文學觀、選詩的原則、譜曲過 程等想法,藉以一窺席慕蓉詩作對錢南章作曲風格上的獨特性和影響力。. - 10 -.

(17)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第二章. 席慕蓉背景與寫作風格. 詩是一種情緒的組織,它是以最經濟的語言,與最不經濟的分行排列,來書寫一種 被觸動後的微妙心理。詩人的生活背景與社會經驗,往往是形成詩人詩中獨特風格的要 素,而要探討席慕蓉的詩作風格,就不得不先探討她獨特的出身背景、教育歷程,讓她 在詩作中呈現出清麗、溫婉的特殊風格。因此,本章第一節就席慕蓉的生平與作品做一 介紹,由於生平與作品已有前人詳細且完備的著作與介紹,20故不加贅述,重點著重在 歷年來詩風的轉變。第二節探討席慕蓉的寫作風格,希望找出音樂與詩歌結合前,詩作 本身特有的藝術性與藉由音樂發揮出的文學生命。. 第一節. 席慕蓉生平簡介. 〈我〉 我喜歡出發 喜歡離開 喜歡一生中都能有新的夢想 千山萬水 隨意行去 不管星辰指引的是什麼方向 我喜歡停留 喜歡長久 喜歡在園裡種下千棵果樹 靜待冬雷夏雨 春華秋實 喜歡生命裡只有單純的盼望 只有一種安定和緩慢的成長21……. 20. 陳瑀軒, 〈席慕蓉詩歌研究-以主題、語言、通俗性為觀察核心〉(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2005), 77。黃憲作, 《新格律詩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1),183。 21. 摘錄自席慕蓉《時光九篇》詩集〈我〉前兩段。席慕蓉,1987,104。 - 11 -.

(18)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席慕蓉,1943 年出生於四川,在香港度過幼年時光。師大美術系畢業後赴歐深造, 1966 年以第一名畢業於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 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曾任台灣 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自新竹師院退休後,成為專業畫家。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 冊、美術論著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原鄉成為創作 主題。席慕蓉集「畫、文、詩」的才華於一身,但在本論文中以「詩樂相融」為主題, 散文與畫冊並不在討論範圍裡,故略為不提,只著重在詩集上的探討,希望藉由時間為 軸來分析詩人詩風上的轉變,藉以反映出錢南章在作曲上選詩的方向。以下為席慕蓉六 本詩集的出版時間與順序: 出版順序. 書名. 出版時間. 1. 七里香. 1981. 2. 無怨的青春. 1983. 3. 時光九篇. 1987. 4. 邊緣光影. 1999. 5. 迷途詩冊. 2002. 6. 我摺疊著我的愛. 2005. 民國七十年七月,她的第一本詩集「七里香」出版後,於一年內再版了七次,創下 了中國詩壇多年以來奇蹟般的紀錄。就如朱光潛在《詩論》中論道:. 在實用世界中處處都是牽絆衝突,可喜者引起營求,可悲者引起畏避;在意 象世界中塵憂俗慮都洗滌淨盡,可喜者我無須營求,可悲者我有亦無須畏避, 所以相衝突者可以各得其所,相安無礙。22. 22. 朱光潛,2001,46。 - 12 -.

(19)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席慕蓉將實用世界中令世人執著的相聚與離別、青春與老去,轉為意象世界中洗滌 淨盡的詩句。她的作品具有女性獨有的纖細風格,有著細膩的甜密與哀愁,也是她擁有 大量讀者、作品雅俗共賞的重要原因,從第一本詩集《七里香》造成校園的轟動與熱賣 之後,就陸續在詩界出現各種毀譽參半的評論。然而,人們競相將席慕蓉的詩當作「不 識少年愁滋味」下多愁善感產物,實在不是作者的初衷,就如曾昭旭所言: 原來文學藝術,本來不是事實的敘述而是意境的營造,而所欲營造的意境,無 論是真是善是美,是婉約是雄奇是恬澹,總歸是一個無限。但無限本來是不可 言傳的,詩人藝術家遂只好剪取眼前有限的事相,與以重組成另一殊異的形 貌,以暗示烘托指引出詩人心中那永恆的意境。23. 所以詩中所說的十六歲並不是現實的十六歲,離別也並分真正的離別,悔恨也並非 真正的悔恨了,這些文字語言,只是詩人的一種象徵、一種意境上的表示罷了,她想要 藉著形象上的一點茫然,鑄成境界上的千年好夢,這種懷念,這種追想,這種對重逢的 驚喜,其實也是現代人們在生活中每一刻的體悟。所以她在面對這些不同的聲音時,於 第二本詩集《無怨的青春》的〈給我的水筆仔-後記〉中提出了小小的抗議:. 在今日的世間,有很多人不願意相信美麗和真摯的事物其實就在眼前。為了保 護自己,他們寧願在一開始就斷定: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只是一種虛偽的努力。 這樣的話,當一切都失去了以後,他們也因此而不會覺得遺憾和受到傷害。24. 所以在面對這些主題時,她之所以繼續寫下去,就只是就你所知道的,我不過只是 寫了幾首簡單的詩,剛好說出了生命裡一些簡單的現象罷了。因為簡單,所以容易親近,. 23. 曾昭旭, 〈光影寂滅處的永恆-席慕蓉在說什麼?〉, 《無怨的青春,跋》(台北:大地出版,1983),. 198。 24. 席慕蓉, 《無怨的青春》(台北:大地出版,1983),197。 - 13 -.

(20)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彷彿就剛好是你自己心裡的聲音。25探討隨著時間的遞嬗,席慕蓉在題材選擇與筆觸上 也漸漸有所轉變。我當然還是在慢慢的往前走,當然還是在逐漸改變,但是那是順著歲 月,順著季節,順著我心中的秩序。26所以筆者認為,用男性主宰的詩壇去預期她也是 有失公允的,用艱澀的理論去反複箋注並不是最合適的研究方法,若從詩人動機與女性 主義的角度去看待席慕蓉的詩,將會有不同的結果,此在第二節將從此觀點出發,作深 入的分析。 有許多評論者27將席慕蓉的詩定位為「清麗憂愁」、「少年少女情懷」的作品,但隨 著詩人的年歲漸長,心境也有所改變。中年時的「愛情詩」,由早期的哀嘆、壯烈犧牲 情懷,慢慢轉為一轉成熟的釋然;哀悼「青春」的詩作,也逐漸轉向「時間」流動的哲 思。她說道: 「此刻的我,已經能夠領會, 『老去』這件事並不一定是要和憂愁或者悲傷 相連的」 ;28在「言志抒懷詩」的著墨就明顯多出許多,從社會的許多現象中,藉物述說 自己的心境,回首過往的心情,更多時候是對未來人生的展望與感觸,時而禪意十足, 時而堅定執著,對人生的領悟多於年輕時的感傷,這也可能是在 2005 年出版的《席慕 蓉世紀詩選》中,詩人收錄特別多後期作品的原因吧!29,如白靈對此詩集的評論:. 25. 席慕蓉, 《時光九篇》(台北:爾雅出版,1987), 196。. 26. 席慕蓉,1987,197。. 27. 馬悅然、悉密、向陽主編, 《二十世紀臺灣詩選》(台北:麥田,2001),56。渡也, 《新詩補給站》(台 北:三民書局,1995),27。所以由眾多文章討論「席慕蓉現象」中,可以感覺出渡也、非馬等實驗性極 強的詩人急欲和席慕蓉劃清界線並給予嚴厲的批評。 28. 席慕蓉, 《迷途詩冊》(台北:圓神出版,2002), 8。. 29. 詩選中卷一《七里香》只有十首,卷二《無怨的青春》也選十首,卷三《時光九篇》十六首,卷四 《邊緣光影》就占了二十六首。 - 14 -.

(21)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她晚近詩作開闊的程度讓眾多嫉妒了二十年的其他詩人不得不慢慢放棄了「理 由」。比如卷四中的〈歲月三篇〉〈留言〉〈光的筆記〉〈秋來之後〉〈秋來 之後〉〈美麗新世界〉〈婦人之言〉〈備戰人生〉〈野馬〉〈大雁之歌〉〈蒙 文課〉等詩,對己身所出的蒙古土地有深摯的執著,都是清新可讀、令人動容 的作品。相較於前三卷,也許只有卷一的〈一株開花的樹〉〈青春之一〉〈出 塞曲〉〈長城謠〉,卷二的〈樓蘭新娘〉,卷三〈詩的成因〉〈生命的邀約〉 〈殘缺的部份〉〈結繩記事〉〈歷史博物館〉〈滄桑之後〉等詩可與較。卷四 的好詩就占了此詩選佳作部份的一半,席慕蓉的「變」不可說不大。……在筆 觸方面,晚近的席詩,離現代近了一些,風花萎落,雪月溶去,頓然有繁華卸 盡、淒然寂然之感,比起早、中期介在口語和純詩之間的歌謠體,雖反覆詠嘆、 悲情傷懷賺盡青年女子的眼淚來得更有生命力。30. 除此之外,席慕蓉從篇數上看不止數量增加許多,更在詩的寫作方向上有很大的不 同。早期的原鄉作品中,鄉愁是一種看不到、摸不透,卻又存在心底最深處的隱痛,詩 人只能藉著北風吹來的風沙、和故鄉同樣的月光、母親父親記憶中的物件與河流,藉物 思鄉,詩中彌漫深深的感概與濃濃的鄉愁, 「想像」與「惆悵」是這時期的詩作中主要 的元素。而在後期的原鄉作品中,家鄉已不再是地圖上遙遠又陌生的國度,詩人可以真 實的觸摸故鄉的泥土,呼吸故鄉的空氣,用故鄉的語言和活生生同胞交談,這對她而言 必定產生莫大的震攝與感動,雖然詩中所呈現的淺顯白話風格依舊,內容卻轉換為描繪 家鄉廣闊的山川景物,憤慨家鄉的社會不平現象為主,少了一份虛無嬌弱的憂愁,多了 一份對家鄉不平待遇的憤慨與積極的陽剛之氣。在此筆者將收錄於早期詩集《七里香》 中的〈狂風沙〉 ,與後期詩集《邊緣光影》中的〈高高的騰格里〉作一比較,就可以清 楚的看到這種轉變:. 30. 白靈, 〈懸崖菊的變與不變──小評《席慕蓉世紀詩選》〉 ,席慕蓉,2002,153。 - 15 -.

(22)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狂風沙〉 風沙的來處有一個名字 父親說兒啊那就是你的故鄉 長城外草原千里萬里 母親說兒啊名字只有一個記憶 風沙起時 鄉心就起 風水落時 鄉心卻無處停息 尋覓的雲啊流浪的鷹 我的揮手不只是為了呼喚 請讓我與你們為侶 劃遍長空 飛向那歷歷的關山 一個從沒見過的地方竟是故鄉 所有的知識只有一個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親啊母親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31 〈高高的騰格里〉 取走了我們的血 取走了我們的骨 取走了我們的森林和湖泊 取走了 草原上最後一層的沃土 取走了每一段歷史的真相 取走了每一首歌裡的盼望 還要 再來 取走我們男孩開闊的心胸 取走我們女孩光輝燦爛的笑容 可是 高高的騰格里啊 我們還有祢 永生的蒼天 請你賜給我們 忍耐和等待的勇氣 求你讓這高原上的 每一顆草籽和每一個孩子都能知道 枯萎並不是滅絕 低頭也絕不等於服從 他們也許可以掠奪所有的土地 卻永遠不能佔領我們仰望的 天空32 31. 席慕蓉, 《七里香》(台北:圓神出版,2000), 172。 《七里香》詩集於 1981 年由大地出版社出版, 2000 年再由圓神出版社出版,此論文均以 2000 新版的頁數為主。 32. 席慕蓉, 《邊緣光影》,(台北:爾雅出版,1999),148。 - 16 -.

(23)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每一位詩人有其特有的寫作風格,但隨著時間的地流轉,風格上的轉變也讓人 見到歲月的歷練下智慧的累積,在第三章中將與錢南章選詩入樂的取向做一個對照 與淺析。. 第二節. 席慕蓉詩中的寫作風格與特點. 對席慕蓉而言,身為女性作家與蒙古後裔的身份,對她的寫作主題有著極深刻的影 響;身為職業畫家的身份,使她詩中總呈現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畫面感;而從 小接受中國文學的教育背景,詩作更是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以下就三個面向作 一討論,分別以她身為女性與蒙古人的身份,探討席慕蓉詩中的主題取向;以她身為中 國文人的角度,分析其詩作中所承襲中國古典詩詞特色;以席慕蓉身為職業畫家的身 份,看她詩作中隱含的畫面元素。. 一、 以女性與蒙古後裔的身份看主題取向 從 1981 年發行第一本詩集《七里香》,一直到 2005 年出版第六本詩集《我摺疊著 我的愛》,在這二十餘年間,席慕蓉共出了六本詩集,以下試圖分析六本詩集中的主題 可得知,詩中的主題以愛情、自我抒懷、鄉愁為主,這與她的女性身份與第二代蒙古子 嗣的角色有絕對的關係,以下作一討論:. - 17 -.

(24)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愛情/婚姻. 青春/時間. 38 首. 9首. 10 首. 4首. 1首. 0首. 0首. 1首. 0首. 63 首. 60.32%. 14.29%. 15.87%. 6.35%. 1.59%. 0.00%. 0.00%. 1.59%. 0.00%. 100.00%. 37 首. 12 首. 0首. 10 首. 0首. 0首. 0首. 1首. 0首. 60 首. 61.67%. 20.00%. 0.00%. 16.67%. 0.00%. 0.0%. 0.00%. 1.67%. 0.00%. 100.00%. 30 首. 5首. 0首. 13 首. 3首. 0首. 0首. 0首. 5首. 56 首. 53.57%. 8.93%. 0.00%. 23.21%. 5.3%. 0.00%. 0.00%. 0.0%0. 8.93%. 100.00%. 11 首. 9首. 12 首. 26 首. 2首. 2首. 2首. 0首. 15.94%. 13.04%. 17.39%. 37.68%. 2.90%. 2.90%. 2.90%. 0.00%. 7.25%. 100.00%. 2首. 7首. 12 首. 15 首. 0首. 0首. 0首. 0首. 6 首(友情). 42 首. 4.76%. 16.67%. 28.57%. 35.71%. 0.00%. 0.00%. 0.00%. 0.00%. 14.29%. 100.00%. 11 首. 2首. 15 首. 12 首. 0首. 0首. 0首. 0首. 2 首(友情). 42 首. 我的愛. 26.19%. 4.76%. 35.71%. 28.57%. 0.00%. 0.00%. 0.00%. 0.00%. 4.76%. 100.00%. 總數. 129 首. 44 首. 49 首. 80 首. 6首. 2首. 2首. 2首. 18 首. 332 首. 七里香. 無怨的青 春 時光九篇. 邊緣光影. 迷途詩冊. 我折疊著. 鄉愁. 言志/抒懷. 自然. 政治. 親情. 離別. 其他. 總數. 1 首(教育). 69 首. 4 首(友情). 在前二本詩集出版時,雖然有人批評席詩描寫的主題太過狹隘或有男性崇拜的傾 向,33但就兩性的生理與心理結構而言,這種男性父權主義下見解無疑過於獨斷,席慕 蓉曾在訪談中曾表示: 雖然有人這樣評論我的前兩本詩集的詩,但我並沒有這樣的想法與傾向。愛情 並不是一件狹隘的事,有時甚至無關乎男女的性別,這是一個生命對另外一個 生命的真實感情。我覺得在愛情面前沒有條件上的討價還價,也沒有所謂的男 女平不平等,當愛上一個人,自然有這樣的謙卑,這是一種很真、很自然、也 很可貴的情感,所以評論者所謂女性的謙卑與仰望,在這裡其實是無關的,因 為在愛情裡,我們所崇拜愛慕的對象只有一個人,並不是全部的男性。反之也 34 是,當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時,不也是把她當作女神一樣的崇拜嗎? 女性詩人的主題多數圍繞著愛情、母性等特定主題,但這並表示這些主題小而瑣碎 無味。誠如大陸女性學者任一鳴所言:. 33. 馬悅然、悉密、向陽主編,2001,56。渡也,1995,27。所以由眾多文章討論「席慕蓉現象」中, 可以感覺出渡也、非馬等實驗性極強的詩人急欲和席慕蓉劃清界線並給予嚴厲的批評。 34. 見九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訪談記錄,「席老師對『男性崇拜』評論的想法」之回答。 - 18 -.

(25)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女性素來被認為與博大宏闊的主題無關。以往女性文學的歷史也證實了這一 點。女性與男性心理敏感區是有區別。這種區別使得女作家與男作家關照、選 擇社會人生的角度有明顯差異。一般來說……女性作家的心靈敏感區則多為日 常生活的微波漣漪、友誼、愛情、家庭婚姻這一類微觀地多,多係女性作家的 鍾情所在。35 女性生理心理特徵必定影響著女性詩人的寫作題材,用細膩的文字描寫愛情、親 情、大自然之情,主題平實,卻是生活中俯拾即是的情感,貼近女性生活與觀點,假以 此一觀點來看席慕蓉的詩中的筆觸與主題,就較不會有所偏頗,畢竟不一定要愛國愛民 才能稱為登上大雅之堂之作,只是詩人們各自選擇不同的主題與筆觸做呈現罷了。席慕 蓉的詩中充滿了女性看待這個世界的溫婉、堅忍等特質,就如白靈的描述:. 席慕蓉的詩作正是萬世女子潛在基因集合下的自然表現,她既非站在完全「吸」 (愛)的一方,亦非站在完全「斥」(憎)的一方,她的「心力」表現在當此 二力相互作用的轉折之際。……一般男詩人作品中的「你」經常指的是「我」, 是他調侃、指責、鞭答,乃至自淫的對象。席慕蓉詩中的「你」即使帶有「自 我投射」的成份,更多部份是她思慕、傾訴、寬宥、共生的他者。36 以下就以此觀點分析席慕蓉的主題取向。 (一) 愛情的描寫: 愛情是男女雙方在互相傾慕和依戀中的一種強烈的情緒與情感表現,這種現象在女 性身上更是顯著,黑格爾在《美學》中認為,女性常常是把自己的意是消失在另一個人 身上,她的「忘我精神」常體現為愛情的主題不是位自我而存在和生活,不是位自己操 心,而是在另一個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時,也只有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自己存 在的根源」 ,這就「形成愛情的無限性」 ,而這也是浪漫主義愛情的特徵。愛情在女子身 35. 任一鳴, 《中國女性的現代演進》(台北:靑文書屋,1997),128。. 36. 白靈,〈懸崖菊的變與不變──小評《席慕蓉世紀詩選》 〉,席慕蓉,2002,153。. - 19 -.

(26)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上特別顯得美,因為她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現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裡和推廣成為愛情,她 只有在愛情裡才找到生命的支撐力。37據圖表一統計,席慕蓉的愛情詩往往在詩集中佔 有一定的份量,是席慕蓉代表性的主題,但其中所表達的有幾個面向: 1.守望忠貞:多為中國傳統女性愛情觀的表達,如忠貞不渝、相知相守、天長地久 如〈伴侶〉38中摘錄的詩句可做代表:「你是那疾馳的箭/我就是你翎旁的風聲/你是那負 傷的鷹/我就是撫慰你的月光/你是那昂然的松/我就是纏綿的藤蘿」。 2、悲劇的美感:世間萬物的美,有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人生的苦難與絕望的根基上, 人們的生活此岸世界儘管是那麼不如意,但人們卻可以意識到此種苦難,並能自覺進而 產生與它抗爭的勇氣,這也是女性愛情詩中所反映出來的悲劇意識,始終能激動人心的 心理機制,所以席慕蓉的愛情詩往往具有無法圓滿的悲劇性,這種「悲劇的美感」也成 為她彰顯詩中張力的一大特徵。如〈白鳥之死〉39的第一段:「你若是那含淚的射手/我 就是/那一隻/決心不再躲閃的白鳥」 ,如她著名的〈一棵開花的樹〉40最終節: 「而當你終 於無視地走過/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都凸顯出此一 美感。但在此需一提的是,悲劇的愛情詩對席慕蓉而言並不是生活經驗的反應,41只是 一種基於詩人願望所做的虛構和重組,誠如女詩人舒婷所說:「睜著眼睛作『白日夢』. 37. 黑格爾(Hegel, George Wilhelm Friedrich), 《美學》,朱光潛譯,(北京:新華書店出版,1981),78。. 38. 席慕蓉,2000,182。. 39. 席慕蓉,1983,104。. 40. 席慕蓉,2000,38。. 41. 席慕蓉與夫婿劉海北鶼鲽情深,這有劉海北所寫的〈家有「名妻」 〉,席慕蓉所寫的〈真實的面貌〉 和〈我的難處〉等文為證。 - 20 -.

(27)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是女性作家的療傷方式,是她們擺脫廚房和拖把,靈魂自由出走的密徑;是她們親近神 祇,諦聽天賴在前生和來世的回音。」42這或許也可以解釋席慕蓉寫作情詩的潛意識心 態。 席慕蓉的〈一千零一夜〉 ,43以輕描淡寫的點染劃法來顯現現代女人個人的方式,集 體被夫權微妙控制的情況, 「一千個女人/只好微笑地假裝滿足於一千隻鐲子」 ,就說明女 人並非真的滿意的微妙情境,同時也表明了女人即使如何反抗也是無用的,因為只要男 人說「戴著吧,這樣可以常常想起我。」女人就會因為愛而放棄反抗,然後又是頗寂寞 的戴著鐲子,寂寞的在城市裡行走,這個鐲子象徵著婚姻的枷鎖,或女性在社會地位中 被父權所束縛。唯一能做的不過是「下了一些雨/她把手微微舉起整理濕潤的頭髮」,形 成「暮色裡/美麗的獨一無二的鐲子/就在一千個女人的腕上微微閃耀」的諷刺畫面。在 席慕蓉也了如此多歌頌愛情、為愛犧牲的情詩之後,像如此嘲諷女性被迫俯首夫權的微 妙處境,對詩人而言是十分特別又難得的作品。 3.穿越時空的歷史描摹:席慕蓉詩中常因對愛情的執著,或對來世的渴望,呈現寄 情今生、或超越生死、愛戀前世的情節: 如〈一棵開花的樹〉就將如癡如醉、欲燃欲 焚的前生緣推到了極致,於第三章有詳細分析,於此暫不贅述。而席慕蓉愛情詩的壓卷 之作〈歷史博物館〉 ,44全詩分為六節詳道人類社會演進過程中的愛情史觀。第一節寫了 上古時期人類單純的愛情:「那時候/所有的故事/都開始在一條芳香的河邊/涉江而過/芙 42. 舒婷, 〈露珠裡的思想〉, 《讀書》 ,No.5(二月號,2000):37。. 43. 席慕蓉,1987,146。. 44. 席慕蓉,1987,114。 - 21 -.

(28)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蓉千朵/詩也簡單/心也簡單」第二節描寫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因為宗教觀念的滲入,愛 情受到了壓抑節寫了上古時期人類單純的愛情。人們像宗教皈依必然如此:「在巨大陰 冷的石窟裡/我是謙卑無怨的工匠/生生世世/反復描摹」第三節描寫真正愛情的不易獲 得,如同佛家所言「千世輪迴」中的錯位,相愛的人未必能成為夫妻:「可是/究竟是哪 裡有了差錯/為什麼/在千世的輪迴裡/我總是與盼望著的時刻擦肩而過」直到第六節,詩 人寫出了一種理想、一種境界這是人間不能實現的悲劇,女主人公終於認識到完滿理想 的愛情,只是對彼岸世界的執著與追求: 「在暮色裡你漠然轉身漸行漸遠/長廊寂寂/諸神 靜默/我終於成木成石/一如前世/廊外/仍有千朵芙蓉/淡淡地開在水中 」藉由穿越時空的 手法表達出詩人的愛情觀。 (二)自我抒懷: 對「生命的哲思」與「感懷」,在席慕蓉的詩歌當中,數量僅次於愛情,她把自己 的人生,對成長的感慨,濃縮成一首短短的〈七里香〉:45「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 卻渴望重回土地 」「溪水」代表少年時期流浪的心境,「浪潮」代表經過滄桑歲月後回 歸的願望,詩人才猛然驚覺少年時我們是多麼輕易的離別,經過歲月的洗滌才可望回到 從前,在席慕蓉眼裡,生命就是不斷的受傷與不斷復原的過程,反反覆覆二十年,人生 便化作滿園郁香。又如〈詩的價值〉 ,46點出寫詩在她生命中的意義與軌跡,呈現生命觀 照內心的方式:「我如金匠/日夜捶擊敲打/只為把痛苦延展成/薄如蟬翼的金飾」嘔心瀝. 45. 席慕蓉,2000,34。. 46. 席慕蓉,1983,18。 - 22 -.

(29)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血的努力,只為換來「薄如蟬翼」般的美麗價值。而和詩人瘂弦的對話,嚴肅地面對「詩 人」所處文學洪流的後設認知,面對讀者、自我、後浪的力量牽扯:「我們來呵護這一 顆靜觀的心/在短暫的踟躕間/彷彿/只是從這一頁轉到/下一頁的空白之前/是誰讓我瞥見 生命的原形」47席慕蓉期許自己應用更「真誠的語言」和自己交談,雖然這一切會是「生 命的疼痛與荒謬」。 席慕蓉也喜歡用「蓮」的意象來自我描繪,這可以從〈素描簿〉48與〈蓮的心事〉49 兩首詩中一窺詩人對自我形象的期許出: 「風霜還不曾來侵蝕/秋雨還未滴落/青澀的季節 又已離我遠去/我已亭亭/不憂/亦不懼」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亭亭挺立的姿態,企圖勾勒 出詩人自我形象的清新、脫俗、不染世情。 (三)青春/時間: 十五到二十歲的青春期,是一個人朝氣蓬勃,蓄勢待發的時期,良好的體力與青春 的外表,常讓人頻頻回顧,尤其其中參雜著羞澀、單純、不帶任何功利主義的朦朧情感, 當時的錯誤、煩惱、憂愁與寂寞都是那麼純真可愛,常在事過境遷之後讓人懷念。而席 慕蓉對美麗的事物的一向非常珍惜,對「青春」這一去不返,當時懵懂不知珍惜的青春, 心中更是有隱藏不了的遺憾與惋惜,只能遙遙兀自舉杯悼念了,如在〈十六歲的花季〉 中「愛原來是一種酒/飲了就化作思念/而在陌生的城市裡/我夜夜舉杯/遙向著十六歲的. 50. 47. 席慕蓉,1999,180。. 48. 席慕蓉, 《我摺疊著我的愛》(台北:圓神出版,2005),78。. 49. 席慕蓉,2000,88。. 50. 席慕蓉,1983,40。 - 23 -.

(30)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那一年」 。又如下面的〈青春‧旅人‧書寫〉中的〈青春〉 ,51說出了當一個人習慣回顧, 就是已經失去了青春,而回顧總又是那些「固定」的片段:「當回顧逐漸成為一種模式 /總是戴著固定的面具應聲出現的青春啊/你所為何來?」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 ) 曾說 : 回憶一件事情,就是再一次體驗它,而這一次體驗與第一次的不同。回憶是一 種特述的經驗,因為它是經過特殊的印象組成的,而實際經驗是一堆雜亂無章 的景象、聲音、情感、肉體緊張、期待和微細不成熟的反應。記憶篩選了所有 的材料,再把這些材料用一種由有特色的事件構成的形式再現出來。52. 而席慕蓉對青春的回顧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在她的詩作中常出現「回頭」 、 「回 眸」、「回想等字眼」,似乎對週遭的人、事、物都有一種捨不得的心態,如〈果核〉 53. 「『往昔事多麼美好啊!』我們總是這樣嗟嘆著/回顧的時候/那記憶一如夏日甜香. 多汁的果實」又如在〈詩的成因〉54最後一節中說道: 「日落之後/我纔開始不斷地回 想/回想在所有溪流旁的/淡淡的陽光/和/淡淡的/花香」 (四)鄉愁 如果說余光中的鄉愁是一種歷史的影子、文化血脈隱約閃現的情懷,是如此剪不 斷、理還亂,那身為第二代蒙古子嗣的席慕蓉,她的鄉愁則帶有尋根的意味、大漠的豪 情、展現出悲壯的風貌。但與這些「流亡學生詩人」不同的是,它所緬懷的,是一個從 未見過的故鄉,所產生的鄉愁型態是「母親父親心中朝思暮想的地方」,其中參雜著父 51. 席慕蓉,1999,18。. 52. Susanne. K. Langer,《情感與形式》 ,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台北:商頂文化,1991),305。. 53. 席慕蓉,2002,42。. 54. 席慕蓉,1987,19。 - 24 -.

(31)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母有家歸不得的哀愁,更隱藏著對父母的思念,如〈植物園〉55中對母親思鄉情緒的不 理解:「而我的母親仍然不快樂/只有我知道是什麼緣故/唉/美麗的母親啊/你總不能因為 它不叫作玄武你就不愛這湖」 。在〈旁聽生〉56一詩中,席慕蓉自嘲是個遲來的旁聽生, 永遠與自己的文化有一層無法抹滅的隔閡:「是的/父親/母親/在『故鄉』這座課堂裡/我 沒有學籍也沒有課本/只能是個遲來的旁聽生/只能坐在最邊遠的位置上靜靜張望」。 她用一貫細膩的筆鋒來勾勒心中廣闊的大漠, 〈出塞曲〉57中描寫的「而我們總是要 一唱再唱/想著草原千里閃著金光/想著風沙呼嘯過大漠/想著黃河岸啊/陰山旁/英雄騎馬 啊/騎馬歸故鄉」就是一個很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蒙文課〉58中也提到「一群漢人稱之 為蠻族的同胞」,也是有血有淚有情有愛的人類,不應再受到歧視與壓迫,為現實政治 環境受壓迫上的蒙古發出抗議;在〈野馬〉59一詩中更露骨的形容自己與同胞是被訓服 的野馬「逐日成形的/是我從茲安靜與馴服的一生」,而最終,詩人不得不感傷,只好在 心中想另一種命運與完全不同的結局,如〈命運〉60中所言:「我原該在山坡上牧羊/我 愛的男兒騎著馬來時/會看見我的紅裙飄揚/飄揚/今夜揚起的是/歐洲的霧/我迷失在灰黯 的巷弄裡/而塞外/芳草正離離」 除了蒙古後裔的身份外,席慕蓉本著女性詩人的身份,在詩中也見得到女性中的母 55. 席慕蓉,2000,164。. 56. 席慕蓉,2002,118。. 57. 席慕蓉,2000,168。. 58. 席慕蓉,1999,150。. 59. 席慕蓉,1999,142。. 60. 席慕蓉,2000,166。 - 25 -.

(32)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性發揮。 「母女之間的認同有著女人生理的基礎,也有著女人習於感情慰藉的文化傳統」 61. 女兒關心並認同母親,母親本能的憂慮女兒的命運,可謂是女性認同的常情,在〈雙. 城記〉第三、第四節詩裡說道:. 於是 指著城街 母親一一為我說出名字 而我心憂急 怎樣努力卻都不能清楚辨識 為什麼暮色這般深濃 燈火又始終不肯點起 媽媽 我不得不承認 我於這城終是外人 無論是哪一條街巷我都無法通行 無論是昨日的還是今夜的. 北京62. 可見到女兒對逝去的母親的思念投射,她追隨著母親的腳步,企圖在母親生前所言 所在的地點,尋找母親的蹤影,此種思念也冥冥中混雜著對原鄉的思念。 席慕蓉在〈母親〉63一詩中更像一個「永恆不變」的「母者」 ,那個「你」一起 初成了情人、丈夫、兒女,到後來則化為族人、土地和山川,延伸至綿密幽遠的鄉 愁。. 61. 李元貞, 《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台北:女書文化出版,2000) ,134。. 62. 席慕蓉,1999,26。這首詩有詩人加的一段前言: 「去年秋天,人在北京。有次坐在計程車中,忽. 然瞥見一處街名,是兒時常聽長輩說起的,先母舊居應該就在這附近。於是央求司機繞道去看一看,並 且在說出地址之後,還向他形容了一下我曾經從舊相簿裡見過的院落和門庭。司機沈吟半晌,回答我說 是還有這麼一個地方,不過卻絕不像我所形容的模樣;也許,還是不去的好。聽從了他的建議,我們默 然向前駛去,黃昏的街巷終於復歸成陌生城市。我只記得那位先生雙鬢微白,在駕駛的途中始終沒有回 過頭來。那天晚上夢見了母親。」 63. 席慕蓉,1999,68。 - 26 -.

(33)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二、由文人身份看詩中的中國古典特色 柯慶明曾說過:. 總覺得讀妳(此指席慕蓉)的作品有這麼一種柔韌的力量,而這個力量是給人希望 的,我常覺得悲壯就是求死的意志,但溫柔而敦厚是一個生命的意志,讓生命能夠 繼續充實而美好的意志,所以讀妳的詩感覺特別美好。我讀席慕蓉的作品,不僅是 詩包括散文在內,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先秦的漢詩、楚辭,再來是魏晉南 北朝、唐詩、宋詞……我最愛漢代的詩,漢代的詩歌裡面最有意思的是情意本身, 但是我當時認為可以從溫柔敦厚的「敦厚」兩個字去加以理解。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那是悲壯,但是悲壯卻仍然擁抱希望……64. 席慕蓉從小受到完整的文學教育,浸淫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浩瀚中,因此在她詩中也 處處得以見到傳統詩詞產生的影響,以下來探討席慕蓉詩作中的中國古典詩詞身影。 (一)古典詩詞的融合與創造: 席慕蓉的詩具有溫柔敦厚,中國文人關懷社會且含蓄的精神,尤其描述女性堅貞、 忍耐、善等待的形象,有都有中國傳統思想的影子。尤其在「用典」上可看出古典詩歌 對詩人的影響。「用典」是在詩文中引用神話傳說、歷史故事、以及經史子集、民謠俗 諺中的語句或事實來表現作者情意的一種寫作技巧,席慕蓉的用典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 類型: 1、原句借用:是在自己作品中一字不改的引用詩詞典集的用典方式,〈生別離〉65中的 第三節首句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就是引用自屈原《九歌.少命司》 ,抒發的同是離別前 64. 柯慶明,〈將美好化成永恆的記憶:席慕蓉 v.s.柯慶明〉 ,《文訊》 ,No.247(五月號,2006):74。編 案:由國家台灣文學館主辦,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承辦的「2006 週末文學對談:詩、散文與兒童文學」, 自 2006 年 2 月起至 11 月止,共舉辦 12 場,地點在國家台灣文學館演講廳。第二場時間是 3 月 25 日, 對談者為席慕蓉、柯慶明。 65. 席慕蓉,2000,114。 - 27 -.

(34)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的悲壯之情。又如〈長城謠〉66中的第三節:「敕勒川/陰山下/今宵月色應如水/而黃河今 夜仍然要從你身旁流過/流進我不眠的夢中」第一句就是引用自北朝樂府民歌《敕勒歌》, 雖是原句引用,但席慕蓉在此時已將「敕勒川/陰山下」作為自己故鄉的典型代表,並藉 此紓發了她對從未謀面故鄉的思念之情。 2、句意化用:此種類型在席慕蓉的詩中數量頗多,這是將句子保留古人的原意,但句子 重新組織安排融入自己詩作中的用典方式。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之詞句「多 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席慕蓉便運用在〈囚〉67第二節中: 「多情應笑我/千年來/早生的 豈只是華髮」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中的詩句「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 席慕蓉也將句子引用在〈暮色〉第四節裡:「回顧所來徑啊/蒼蒼橫著的翠微/這半生的坎 坷啊/在暮色中竟化為甜蜜的熱淚」。68又如〈樹的畫像〉第一節:「當迎風的笑靨已不再 芬芳/溫柔的話語都已沈寂/當星星的瞳子漸冷漸暗/而千山萬徑都絕滅了蹤跡」69最後一句 是席慕蓉引用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孤寂景象。 3、句意拓展:借用古典詩歌或神話傳說,加以生長拓展詩中的意義,是第二類「句意 化用」的擴寫。如〈在黑暗的河流上〉,就是詩人在讀完〈越人歌〉後,藉由典籍中的 「越女」角色,描繪出傳統女性中心中暗自思慕卻又無力改變命運,只能被動的等待君 王青睞的無奈寫照。詩人用現代的語言重新詮釋其內涵,讓這個虛構的故事在新的時代. 66. 席慕蓉,2000,170。. 67. 席慕蓉,2000,122。. 68. 席慕蓉,2000,62。. 69. 席慕蓉,2000,110。 - 28 -.

(35)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背景下有了聯結與詮釋。此外,詩集將樂府原貌與新詩並列,詩人並加附記,讓讀著更 了解整首詩的來龍去脈。原詩共八節,以下摘錄詩中第七節:. 在傳說裡他們喜歡加上美滿的結局 只有我纔知道 隔著霧濕的蘆葦 我是怎樣目送著你漸漸遠去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 君不知)70. 又如〈子夜變歌〉,是詩人學生時代就銘記在心的典集,之後有感於民歌中感情的 遽變,於是據此加以拓展成詩,在詩中表達出曉悟後的超然,因此詩歌前有民歌的題記 曰:「人傳歡負情,我自未嘗見。三更開門去,始知子夜變。——古樂府」。71又如〈古 相思曲〉源自《古樂府》的民歌「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暮與朝」、〈悲喜劇〉源 自溫庭筠的〈下江南〉,以上皆是此類句意拓展的例子。 4、藉古喻今:席慕蓉常以特定的古人角色第一人稱敘述,藉古喻今,描繪出傳統 市井小民的精神面貌,表達出中國傳統行業,下層階級人民的命運與心聲。如〈戲子〉: 「請不要相信我的美麗/也不要相信我的愛情/在塗滿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顆戲子 的心」72說出古代並不受尊重的戲子帶著別人的面具,流淚的心理狀態。又如〈繡花女〉: 「我不能選擇我的命運/是命運選擇了我/於是/日復以夜/用一根冰冷的針/繡出我曾經熾 熱的/青春」73描繪出在社會階層流動不易的狀態下,一個弱小女子認命的針線人生。. 70. 席慕蓉,1987,168。. 71. 席慕蓉,1987,134。. 72. 席慕蓉,2000,112。. 73. 席慕蓉,2000,149。 - 29 -.

(36)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二)淺白歌謠體的文字運用: 從現代詩反對通俗文學的特徵來看,74渡也、非馬等現代詩人認為新詩是一種精英、 前衛、實驗的文化象徵,不應被普遍大眾的消費文化所操弄,因席慕蓉題材單一、語言 淺白、等風格上的爭議,75而遭受到這群前衛詩人嚴詞的批評。但蕭蕭、曾昭旭等則對 席詩持肯定的態度,對蕭、曾而言,席詩與他們熟悉的中國古典傳統相當契合,這種「古 典詩歌的含蓄精神」也是曾、蕭接受席詩的主要原因,蕭蕭說:. 大學時代,席慕蓉已會作詩填詞,古典詩歌的含蓄精神、溫婉性格、溫柔氣質, 自然從她的話中透露出來,不過,她運用的是現代白話言舒散感覺,又比古典 詩詞更讓人親近。同時,她不會浸染於現代詩掙扎蛻化的語言,不似一般現代 詩那樣高亢。76. 以原型的普遍性而言,席慕蓉的語句簡單淺白,淺顯易懂,具古典詩詞的抒情優美 風格,均有別於現代主義派艱澀抽象的詩風,她曾帶著幾許辯駁的語氣說道: 「詩人能 寫出觸動人心的詩,多半不是因為他在詩中放進了許多偉大的字,而是因為誠實」77, 綜觀這二十幾年來的論戰,可以清楚的看出席詩的風格與在文學史上的定位十分兩極, 但有趣的是,無論是楊弦民歌在以詩入樂的新詩選材上,或是藝術歌曲的詩選上,作曲 家卻偏愛這類抒情溫婉的詩作,以及它特有的押韻方式、具高度的音樂性,尤其是將抒 情溫婉詩味發揮製淋漓盡致的席慕蓉。. 74. 馬悅然、悉密、向陽主編,2001,56。. 75. 渡也,1995,27。. 76. 蕭蕭, 《現代詩縱橫觀》(台北:文史哲,2000),246。. 77. 席慕蓉, 《世紀詩選・前序》(台北:爾雅,2000),003。 - 30 -.

(37)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三)、音韻與結構中的音樂性: 音節的搭配,是漢語運用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大問題,林語堂認為:. 這種極端的單音節性造就了極為凝鍊的風格……於是我們有了每行七個音節 的標準詩律,每一行即可包括英語白韻詩兩行內容,這種效果在英語或任何一 種口語中都是絕難想像的,無論是在詩歌裡或散文中,這種詞語的凝鍊造就了 一種特別的風格,其中每個字、每個音節都經過反覆斟酌,體現了最微妙的語 音價值,且意味無窮。如同那些一絲不苟的詩人,中國的散文作家對每一個音 節也都謹慎小心,這種洗練風格的嫻熟運用意味著詞語選擇上的爐火純青。先 是在文學傳統上青睞文艷的詞語,後成為一種社會傳統,最後變成中國人的心 理習慣。78. 席慕蓉詩中對雙聲、疊韻、同音對集的技巧運用,造成聲韻上密集的「音樂性」, 與古典詩集「詩經」中大量運用此種元素,造成「連綿不絕」、「聲情相切」79的音響 效果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也再一次應證席慕蓉詩中濃厚的古典詩詞特色,此一特色將 在第三節「席慕蓉詩作中的音樂性」中做深入的探討。 (四)、佛教與禪宗的思想參透 在席慕蓉的詩中,回歸傳統文化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受到佛教影響而流露出的虔誠 與執著。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適應中國傳統以求生存與發展空間,經歷了全面性 的中國化過程,而「禪宗」的出現就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精神產物。「禪宗精神」非指 詩人要脫離現實生活去參禪修道,而是指創作上的一種美學態度,達到一種空靈的超凡 脫俗的藝術境界。它追求超越一切物理和生理的誘惑,泯滅了一切世俗的差別和區分,. 78. 林語堂, 《中國人》(中國出版,1994),222。. 79. 黃永武, 《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1989),67。 - 31 -.

(38) 詩樂相融-以錢南章譜寫席慕蓉的詩為例. 既能生活於感知世界,又能不駐心於物質與現實的功利中,始終保持一種心理安靜超逸 的自我平衡。而席慕蓉的詩歌中就隱約透露出佛家文化與禪趣哲理。她利用自然風景(尤 其是明月)給讀者一片清淨心,這原是禪詩的特色,席慕蓉在〈鷹〉這首詩中就可感到 濃厚的禪意:「執筆有時只是一種清涼的欲望/無關悔恨/更無關悲傷/我只是想再次行過 幽徑/靜靜探視/那在極遠極暗的林間輕啄著傷口的/鷹/當山空月明/當一切都已澄淨」。80 在〈禪意—之一〉這首詩中,面對失戀的痛苦,主人翁選擇平靜的遺忘,等到事過 境遷,才偶然想起,但心理以安靜超逸,不再帶有任何執著的情緒,也有些禪宗的意 味: 「也許會在多年後的/一個黃昏裡/從偶然翻開的扉頁中落下/沒有芳香/再無聲息/窗外 那時/也許/會正落著細細的細細的雨」 。81而在同名的另一首詩作〈禪意—之二〉中,似 乎在為第一種心理狀態做出解答:「生命原是要/不斷地受傷和不斷地復原/世界仍然是 一個/在溫柔地等待著我成熟的果園/天這樣藍/樹這樣綠/生活原來可以/這樣的安寧和/ 美麗」82不斷受傷但也不斷復原,作者認為這是一種使生命更圓滿的過程,無公利與執 著,因約有禪宗的精神。 另外,在〈旅程〉一詩的附標題中,詩人寫上「逍遙兮,由黑暗致燦爛;逍遙兮, 由燦爛至黑暗-唱贊奧義書」。奧義書是影響佛教重要的古印度典籍,83是印度古哲學 的經典之作,大約在西元前八百年到四百年之間,該經典是師生對談錄。它的內涵為︰ 80. 席慕蓉,1999,2。. 81. 席慕蓉,1983,148。. 82. 席慕蓉,1983,148。. 83. 而奧義書是影響佛教重要的古印度典籍,83是印度古哲學的經典之作,大約在西元前八百年到四百 年之間,該經典是師生對談錄。 - 32 -.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 On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laboratory is combustion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compounds containing principally carbon and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