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綜合分析

在文檔中 第一節 受訪者的背景 (頁 45-51)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以下章節將分為三個部分呈現,分別呈現 國中階段學校本位課程實施模式與作法、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在學校本 位課程現況與具體作法、科技教育在學校本位課程現況與具體作法,並 分述如下:

一、國中階段學校本位課程實施模式與作法

依據訪談資料的初步詮釋,將以學校整體觀點針對「課程設計」、「行 政支援」、「教師專業」、「資源運用」、「成功特質」、「影響因素」等部分,

分析其實施模式與作法,以下針對這部分作綜合分析與探討。

(一)在課程設計上:

以學校整體角度來看學校本位課程,在課程設計可以發展的地方在 於「結合地區特色、六大議題,發展學校特色課程」、「以主要課程為 主軸,針對學生程度進行課程設計」、「由學校評鑑過程中改進實施模 式」、「依據學校規模來設計活動」三個部分,說明如下:

1、結合地區特色及六大議題,發展學校特色課程:有時學校不易 找到容易彰顯學校特色的主題,若要引導學校發展出屬於學校的特色,

主題可以與地緣有關、或結合生涯教育等六大議題,有時學校要發展學 校本位課程,需長期挹注某些領域。

2、以主要課程為主軸,針對學生程度進行課程設計:在課程設計 時,需評估學生程度,以各學科的主要課程為主軸,例如:以自然與生 活科技領域來看,針對學生程度進行課程設計時,需與正式課程有一定 的關連性。

3、由學校評鑑過程中改進實施模式:由學校評鑑過程中修正實施 模式、主題、時間,漸漸抓到主軸,嘗試到大家都願意接受的模式,避 免隨著時間遞減只剩下形式的東西。

4、依據學校規模來設計活動:中小型學校規模大小應是很適合實

施學校本位課程,但是依據各校班級數與班級人數仍有差異,所以學校 本位課程需依據學校規模來進行課程設計。

(二)在行政支援上:

1、學校整體規劃區塊,運用彈性時數實施:因學校本位課程實施 時段受七大領域開會時間影響甚鉅,當學校要整體去做,需切區塊進 行,運用彈性時數或領域時間。

2、校長、教務主任擔任重要角色:領域之間由教學組長協調,最 後是教務主任擔任協調工作,校長的立場態度也決定學校本位課程實施 的時間長短。

(三)在教師專業上:

1、透過領域課程小組會議整合各科不同專長老師之意見:透過領 域課程小組整合各科不同專長老師,目前各領域中以自然和社會領域節 數在增加,部分學校節數配置變得跟以前一樣,將彈性時數配給學科使 用。

2、課程設計初期加重老師的負擔,後期主要在協調部分:雖然各 校都盡量不要加重老師的負擔,但是在課程設計初期教師負擔特別嚴 重,在實施多年之後,較熟悉學校本位課程,後期主要是在協調部分。

(四)在資源運用上:

1、積極爭取相關經費:雖然學校本位課程相關經費不多,但是學 校積極參與各項比賽評鑑,獲取相關經費補助,就可用於學校本位課程 上。

2、爭取家長、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的支持:家長、教師對於學校 本位課程的反應常有兩極化的現象,校方可增加家長參與瞭解之機會,

校內可增加教師之互信了解學校本位課程。

3、盡量不增加學生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在額外繳費的金額上盡量 不增加學生和家長的經濟負擔。

(五)在成功特質上:

1、善用政府給的課程彈性,創造學校的特色:政府推動九年一貫 課程,給予學校相當多的彈性空間,藉由課程設計創造學校的特色。

2、有效解決時數取捨的問題:校內各領域都要彈性時數作為領域 內時數,學校用別的方式滿足學科教學時數的需要,再者於七、八年級 實施,也較不受基本學力測驗的影響。

3、教師配合度高:的確,學校本位課程要能推動成功,教師扮演 關鍵的角色,學校本位課程的實施亟需教師的支持與配合,並需許多人 力投入方能成功。

4、設計架構方便執行:學校整個學校本位課程設計架構讓大家方 便執行,不進行很繁複的設計,並結合全校的力量,用最少的力量達到 最大的效益。

5、課程領導者清楚方向和目標:課程領導者一般由校長和教務主 任擔任,課程領導者需清楚方向和目標,才能在兼顧校內組織氣氛下,

帶領全校教師學生進行學校本位課程。

6、家長覺得對學校宣傳效果好:因為學生運用社區資源,社區家 長參與學校課程,家長也進一步認同學校作法,覺得對學校宣傳很好。

(六)在影響因素上:

1、人的因素,例如:導師的配合、學生秩序維持、師資問題、換   了主事者的影響…

2、場地因素,例如:天候、提供安全足夠場地、參觀地點考量…

3、時間因素,例如:課程實施時數、時間的掌控…

4、經費因素,例如:經費不足、器材的添購…

5、教師、家長的反應,例如:教師配課問題、學生基測成績…

二、國中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在學校本位課程現況與具體作法 依據訪談資料的初步詮釋,將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觀點針對「課 程設計」、「行政支援」、「教師專業」、「資源運用」、「成功特質」、「影響 因素」等部分,分析其現況與實施問題,以下針對這部分做綜合分析與

探討。

(一)在課程設計上:

1、以自然和生活科技關連性較大的主題進行連結:先找出自然學 域和生活科技學域關連性較大的主題,再進行連結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若遇活動時空環境不適宜者,則在主課程不變情形下,增刪配合的活動。

2、題材上以現有課程為主,教師自編教材為輔:學校本位課程最 好能配合上過的課程理論,題材上運用現有課程為主,加上教師自編教 材,部分科別會採自行設計發展。

3、自然講解原理,生科製作實物:用一個主題進行統整時,自然 學域部分負責講解原理、理論、操作實驗等,生活科技以應用、製作實 物為主。

4、課程跟自然有關,參觀活動跟生活科技有關:部分學校的學校 本位課程以自然為主,所以可能設計課程跟自然學域有關,參觀活動就 與生活科技有關。

5、需先做好課程的預備與銜接工作:相關科別教師需先協調做好 課程的預備教學、製作作品與課程銜接的工作,以避免學生的先備知識 與能力造成太大影響。

(二)在行政支援上:

1、領域召集人擔任協調的角色: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內各科都有 一位核心教師,由召集人擔任協調角色,並協調來自上面行政的壓力與 同事之間的問題。

2、主任在領域會議引導教師瞭解學校本位課程的必要性:教務主 任會與教師之間進行溝通,並在領域會議引導教師瞭解認識學校本位課 程,並認知其實施的必要性。

3、進行大型活動需學校配合:學校本位課程若要進行大型活動,

除了需人力支援外,學校方面也要配合調課或空出整個區段。

(三)在教師專業上:

1、於領域會議時教師進行示範教學、共同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 領域透過領域課程小組整合各科不同專長老師,並於開會時進行教師之 間的示範教學、共同學習。

2、不同的主題每個科目教師扮演角色不一:因學校本位課程主題 不同,就由不同科目教師主導,所以不同主題時各科教師扮演角色不 同,目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在學校本位課程可採主題式統整教學。

3、自然學域課程節數增加中:自然領域在七大領域中是屬於在增 加授課節數的領域,目前各國中自然學域和生活科技學域是分開的,生物、

地科、理化已經是合科教學。

(四)在資源運用上:

1、課程設計中運用社區資源:在課程設計中就將社區資源運用納 入,譬如附近的學校、社教學習機構、鄰近的大學資源,能增加學生的 學習與家長的認知。

(五)在成功特質上:

1、以基測閱讀關鍵內容文章的方式進行:部分家長會覺得活動太 多,影響學生學習,其實配合基測進行閱讀關鍵內容文章的方式進行,

且在七、八年級實施,也較不受基測影響。

2、校內組織氣氛良好:校內組織氣氛良好,領域內教師都願意思 考設計課程,教師間合作無間。

(六)在影響因素上:

1、人的因素,例如:人力的調配、師資問題、召集人的規劃…

2、場地因素,例如:天候、提供安全足夠場地、參觀地點考量…

3、時間因素,例如:課程實施時數、時間的掌控…

4、經費因素,例如:經費不足、器材的添購…

5、教師、家長的反應,例如:教師配課問題、學生基測成績…

三、國中階段科技教育在學校本位課程現況與具體作法

依據訪談資料的初步詮釋,將以生活科技教育觀點針對「課程設 計」、「行政支援」、「教師專業」、「資源運用」、「成功特質」、「影響因素」

等部分,分析其現況與實施問題,以下針對這部分做綜合分析與探討。

(一)在課程設計上:

在課程設計方面,生活科技在學校本位課程設計上可以著墨的地方

在於「設計以生活科技為主軸的學校本位課程」、「以活動式課程進行主 題式統整」、「配合課程的預備與銜接工作」三個部分,說明如下:

1、設計以生活科技為主軸的學校本位課程:實施以生活科技為主 軸的學校本位課程,需先掌握生活科技的進行內容,再討論牽涉的理化 理論,或者是生科支援自然,設計出理論跟應用兼顧的東西。

2、以活動式課程進行主題式統整:可採活動式課程進行主題式統 整,若無法短時間與課程銜接,可於以後再與理化做連結,目前先提供

2、以活動式課程進行主題式統整:可採活動式課程進行主題式統 整,若無法短時間與課程銜接,可於以後再與理化做連結,目前先提供

在文檔中 第一節 受訪者的背景 (頁 45-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