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將依據前面四節所呈現之問卷分析結果,與文獻中所發現的論點,做一分析與 討論,探討台北縣市國小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育的現況、教師所面對的困難與 限制及其所期待的協助需求等進行討論。

一、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現況

本研究的研究目標之一,是為了解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戶外 環境教育的現況。透過問卷調查,知道使用者的個人相關資料,並且瞭解教師使用關渡 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頻率、型態與選擇的動機。

(一)使用者的基本資料分析

根據隨機抽樣的結果,有七成六的比例是女性教師,而男性教師比例則為二成四。

此抽樣比例與2006年台北縣市國小教師總數的男女比例相近,台北縣市國小女性教師共 計16,565人,佔全部教師的百分之七十三;而男性教師為6,120人,佔全部教師的百分之 二十六。在年齡層的分布上則大多為30-39歲的教師,佔有45.2%,屬於新生代的年輕教 師;服務年資落在一至五年的教學資歷佔有29%,六年至十年的有25.8%,十五年以上的 比例有26.9%;而來訪的教師多為導師或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在參與環保組織或者 是曾捐款給民間環保單位的選填比例中,大部份的老師都沒有參加環保團體與捐款的經 驗,有七成以上的比例;而曾參加環保相關活動的比例,則將近有五成的比例;至於曾 參加過環境教育相關研習的比例就高出許多,有七成四的比例;在抽樣的地區比例上,

學校分布在台北縣、市的比例差不多,大致各佔一半;而學校為綠色學校的比例也大致 有一半。

(二)教師獲得環境相關資訊的管道

從研究數據中可以發現,大部份的教師獲得環境教育相關資訊的來源是,透過「社 教機構」(環境學習中心、博物館、自然保育區、國家公園、休閒農場、動物園、水族 館、植物園、公園)等單位,來學習有關環境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比例高達81.7%;而 從「大眾媒體」、「網際網路」與「書籍雜誌」等傳播媒介獲知的比例也都有六、七成的 比例;至於透過「正規教育」所習得的環境教育相關知識僅佔了四成左右。這與Falk在 2005年所研究的結果有類似之處,Falk認為成年人大部分環境學習經驗的獲得不是在正 規學校中,而是來自於學校體制外的自由選擇學習(free-choice learning)的環境方式,

如社教機構、大眾傳播媒體等。

(三)教師使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次數

在抽樣的這三年中,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次數,大多以一次 為主,有 54.8%的比例,顯示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初次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所提供的環境教 育課程與服務;而使用兩次經驗的教師則有 26.9%;研究資料顯示僅有一位教師有五次 到訪的經驗。由於本研究受限於時間的因素,研究者建議後續研究者應可針對到訪多次 的教師進行深入訪談,以獲取更多寶貴的資料與建議,提供給關渡自然公園做為參考。

研究者認為若關渡自然公園能透過每次教師帶學生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機會,給予 教師與學生深刻與優質的印象與服務品質,便可創造師生重遊到訪的意願,進而為關渡 自然公園做口碑行銷(word-of-mouth marketing),不僅可以讓更多學生透過戶外環境教 育的經驗,學習有關人與自然、人與群體、人與自我的和諧關係,並能更加尊重生命與 珍視自然。另外,也能為關渡自然公園帶來穩定且成長的客戶來源,支持中心的運作。

(四)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學的型態

在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型態中,有71%的比例會請關渡自然 公園「指派義工解說員進行一般解說服務」,帶領學生認識關渡自然公園,觀察鳥類、

紅樹林、螃蟹,瞭解關渡地區的歷史、人文、自然等相關內容。另外,有38.7%的教師 會請關渡自然公園「指派環境教育教師,協助學校教師與學生進行以課程為導向的環境 學習活動(六大主題課程:溼地寶貝、水生家族、永恆的過客、綠色奇蹟、拜訪溼地、

紅樹林樂園)」。結果顯示,學校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較常採行的型 態為,事先請中心安排相關的方案專業人員進行解說服務,以協助教師進行教學。教師 一方面信賴關渡自然公園的解說員所提供的教學服務;另一方面也希望藉由對現場環境 較熟悉的中心解說人員,引導學生看、聽、摸、嗅、嚐等不同的感官刺激,提起學生學 習觀察的興趣,並且主動探索與發現自然的變化,學習溼地豐富的生態環境。

(五)教師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

教師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有許多,而以「園區擁有豐富的自 然資源」,可作為觀察教學之用的選填比例最高,佔了84.9%。另外,可與「學校教學 課程相互結合」的選填比例也高達77.4%,由於溼地的生物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也是 極具生產力的環境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關渡自然公園豐富的自然資源溼地 生態系中,盡情的觀察與學習。因此關渡自然公園特別設計出與學校課程搭配的六大主 題課程,依照不同的年級、適用的教學領域,規劃出教學目標並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的學 習指標,讓教師能清楚知道如何與學校課程做結合,讓教學不再僅限於課本與教室內,

不但走出學校的圍籬,還要讓孩子在自然中快樂的學習。這與王鑫(1995)、沈六(1997) 所提出的戶外環境教育是一種達成課程目標的途徑,也可以彌補學校教學不足的意見不 謀而合。

如果能將戶外環境教育課程的設計中,與學校課程做一結合,便能提高教師運用 戶外場域進行環境教育的動機,且課程方案的設計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及觀察(劉冠妙,

2004)。另外Kola-Olusanya(2005)的研究也有提及,在自由選擇環境學習的場域中可以 培養出孩童探索的經驗、環境敏感度的養成、與環境的連結、學習的特質,且在非正規 教育場域能讓孩童享受實際學習探索的快樂。而環境學習中心的存在,便是在創造學生 在戶外自由選擇學習自然環境的機會,結合了專業的環境教育人力,發展與學校課程相 結合的環境教育多元方案,藉由親身的經驗,提供孩子學習環境相關的知識,並甚而能 為環境而學習。這項研究結果也可以提供給台灣其他的環境學習中心做參考,欲要與學 校建立良好的戶外環境教育夥伴關係,發展與學校課程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案,將教室內 的知識與教室外的豐富現象連結,串成具體的想像,一方面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動機並 鼓勵學生思考聯結;另一方面也能藉由環境學習中心人員的協同教學,減少教師的負 擔,使原本學校教學內容更增添多樣的色彩與變化。

另外,研究數據也發現,教師會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場域的原因,

第三和第四名的選項則是可向園區申請專業的環境教育人員、義工解說員,以協助教師 進行以課程為導向或者是園區解說服務的戶外環境教育活動,此兩項的比例也有五成以 上的老師選填。王靜如(1991)調查高屏地區小學進行戶外教學現況與困難時發現,教 師對環境資源不熟悉,會成為影響戶外環境教育進行的因素。解說服務不僅要提供有興 趣的使用者或教育團體所需要的資訊,使之對所解說的資源、地區性的內涵、重要性與 價值能有透徹的瞭解(Jacobson , 1999),進而達成資源保護、保育的功能,因此解說員所 負起的解說與教育的功能就相形重要。楊慧鉑(2001)亦提出國小學童在戶外環境中,

較易透過解說建立環境的概念。由此可知透過環境教育專業人力的協助,一方面可以減 輕教師對於自身環境教育能力不足的困擾,減輕教師教學的壓力,而且藉由解說員的帶 領,彼此也能互相切磋學習;另一方面則是,藉由專業環境教師的協助,結合教學課程 引發學生對環境的感知與尊重,達到戶外環境教育學習之效。

而在過去的戶外環境教育相關研究中,常提及教師常面臨到的另外一困擾,就是擔 心學生的安全問題。而在此研究中,教師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 中,有46.2%的比例認為「園區活動安全性高」,這也提高了教師願意帶學生到關渡自然 公園的意願。林秋萍(1998)也提出,學校的校外教學模式逐漸走向與公民營教育機構 協同合作的模式,尋找一處安全性高且具有環境教育人員與課程之場所,以協助教師進 行戶外環境教育。所以如何建構一安全的學習環境,建立非正規與正規教育相互合作的 模式,更應成為各環境學習中心共同努力的目標。

二、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所遇到的困難

本研究的第二目標是,要了解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戶外環境 教育所遇到的困擾。在本段落中將針對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所曾面 臨過的困難進行探討,研究者將其分為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兩部分,分述如下。

(一)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遭遇困難的內部因素

(一)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遭遇困難的內部因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