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則欲了 解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需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節則欲了 解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需求"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台北縣市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需 求,屬於對於現象進行探索(explore)與描述(describe)性質的描述型研究(descriptive study)。此章根據問卷調查填答之資料進行綜合歸納、分析與討論。因此,在本章中的 第一節中,將先針對問卷調查對象做基本資料的分析;第二節開始,將探討台北縣市國 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教學的情況;第三節則是針對台北縣市國 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教學所遇到的困難與限制。第四節則欲了 解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需求。第五節則是對於整體資料進行綜合 評析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填答者基本資料

本次研究所蒐集的資料總計有 93 份有效問卷,其填答者的基本資料部分,整理如 表 4-1、表 4-2,現依調查資料結果分述如下:

一、性別:

在 93 份有效問卷中,男性共有 22 位,佔全部填答者的 24%,女性共有 71 位,

佔填答者的 76%。

二、年齡:

在年齡的分佈上,介於 20-29 歲者有 15 位,佔全體填答者的 16.1%;介於 30--39 歲者有 42 位,佔全體填答者的 45.2%;介於 40-49 歲者有 28 位,佔全體填答者 的 30.1%;介於 50-59 歲者有 8 位,佔全體填答者的 8.6%;在 93 份有效問卷中,

以介於 30--39 歲最多;在這次抽樣中並無 60 歲以上的研究對象。

(2)

三、教育程度:

問卷填答者的教育程度,專科有 4 位,佔全部填答者的 4.3%;大學有 70 位,

佔全部填答者的 76.3%;研究所計有 18 位,佔 19.4%。大部分的填答者皆擁有 大學學歷。

四、任教領域:

在回覆的 93 份有效問卷中,統計類項分為本國語文有 8 人填寫,佔填答比率 為 8.6%;英語、數學、社會科各有 1 人填寫,佔填答比率 1.07%;自然與生活 科技領域有 12 人填寫,佔填答比率 12.9%;藝術與人文有 4 人填寫,佔填答比 率 4.30%;健康與體育領域有 5 人填寫,佔填答比率 5.37%;綜合活動領域有 3 人填寫,佔填答比率有 3.23 填寫;級任導師有 58 人填寫,佔填答比率 63.8%。

從此份統計資料中看出級任導師帶學生出來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領域的教 師;第二排名則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師。

五、服務年資:

此次回覆的問卷中,教學未滿一年的有 2 人;服務一至五年的教師共有 27 人,

佔有 29%;六至十年者有 24 人,佔 25.8%;教學十一至十五年有 15 人,佔全 部比例的 16.1%;十五年以上共有 25 人,佔 26.9%。

六、學校所在位置:

問卷中學校位於台北縣的共有 40 所,佔 43.01%;而台北市的學校共有 53 所,

佔了 56.99%。

七、參加環保活動:

有 43 人過去曾參加過環保相關活動,佔有 46.2%;未曾參加的有 50 人,比例 為 53.8%。

八、參加保育團體:

20 人曾參加過保育團體,佔全部 21.5%的比例,而未曾參加的人數為 73,比例 則是 78.5%。

(3)

九、參加環境教育研習:

在過去的研習中,共有 69 位教師曾參加過環境教育相關研習活動,比例佔全 部的 74.2%;而未曾參加過相關研習的比例為 25.8%。

十、捐款保育團題:

問卷中共有 26 人捐款給民間保育團體,而大部分人未捐款過,共 67 人,比例 為 72.0%。

十一、學校是否為綠色學校:

綠色學校為教育部推動的環境教育計畫之一,從問卷的填答情形中,學校為綠 色學校的有 40 份,共佔了 43%;而其他的 53 份未加入綠色學校。

(4)

表 4-1 研究對象背景分析

變項名稱/類別 f 變項名稱/類別 f

性別 任教領域

22 24 本國語文 8 8.60

71 76 英語 1 1.07

數學 1 1.07

年齡 社會 1 1.07

20-29 15 16.1 自然與生活科技 12 12.9 30-39 42 45.2 藝術與人文 4 4.30 40-49 28 30.1 健康與體育 5 5.37 50-59 8 8.6 綜合活動 3 3.23 60 以上 0 0.0 級任老師 58 62.37

學歷 學校所在位置

專科 4 4.3 台北市 53 56.99

大學 70 76.3 台北縣 40 43.01 研究所 18 19.4

服務年資 參加環保活動

未滿一年 2 2.2 43 46.20

一至五年 27 29.0 50 53.80 六至十年 24 25.8

十一至十五年 15 16.1 十五年以上 25 26.9

參加保育團體 參加環教研習

20 21.5 69 74.20

73 78.5 24 25.80

捐款保育團體 綠色學校

26 28.0 40 43.00

67 72.0 53 57.00

n=93

(5)

十二、獲得環教資訊的管道:

表 4-2 的統計顯示,教師透過「社教機關」獲得環境教育資訊比例最高,共有 76 筆填答,佔了 81.7%;而從「大眾媒體」獲得資訊的有 73 筆,佔了 78.5%;由「網際網 路」吸取知識的比例有 67.7%,有 63 人勾選;而從「書籍雜誌」中獲得的比例也有 66.7%;

由「非營利組織與環保團體」的比例則佔 49.5%;透過「正規學校教育」學習環境教育 相關資訊的比例則為 43.0%;「親友告知」僅佔 18.3%。

表 4-2 教師獲得環境相關資訊的管道

項 目 f 排序

7.社教機構(環境學習中心、博物館、自然保育區、

國家公園、休閒農場、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

公園)

76 81.7 1

3.大眾媒體 (報紙、廣播、電視) 73 78.5 2

4.網際網路 63 67.7 3

2.書籍雜誌 62 66.7 4

5.非營利組織、環保團體 46 49.5 5

1.正規學校教育 40 43.0 6

6.親友告知 17 18.3 7

n=93 此題為複選

(6)

第二節 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教學的情況

為了找出台北縣市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需求,需先對目 前教師運用的狀況做一了解,此節將從台北縣市國小教師所回覆的問卷中,有關「運用 關渡相關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教學的現況」做分析。本節將從三部分做了解,分別為使 用頻度、使用型態以及選擇使用的原因。

一、運用關渡自然公園實施戶外教學的頻度

根據回收的 93 份有效問卷,在過去三年,學校教師曾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 環境教育的次數,以來過一次的比例為最高,佔了 54.8%,有 51 位老師勾選;而來過 兩次的老師有 25 人,佔了全部比例的 26.9%;而三次到訪的人數為 13 人,比例為 14.0%;

來訪四次的教師共有 3 人;而其中有一位教師到訪次數最多,共計 5 次(如表 4-3)。

表4-3 過去三年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學的次數

次數 f

一次 51 54.8

二次 25 26.9

三次 13 14.0

四次 3 3.2

五次 1 1.1

總計 93 100.0

n=93

(7)

而其中教師入園次數與教師是否為環境保育相關團體的會員、是否捐款給國內環境 保育團體、是否參加過環境教育相關研習、是否參加過政府或民間團體的環保活動、學 校是否為綠色學校等面向去做差異性探討。結果發現,教師入園次數的多寡與是否捐款 給國內環境保育團體的行為上有較明顯的關聯性。

表4-4 教師入園次數與是否捐款給國內環境保育團體的關聯性一覽表

過去三年您曾經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學的次數為何?

您過去三年中,

是否曾捐款給國 內環境保育團體

一次 二次 三次 四次 五次

10

19.6﹪

6 24﹪

7 53.8﹪

3 100﹪

0 0﹪

41

80.4﹪

19 76﹪

6 46.2﹪

0 0﹪

1 100﹪

總計 51

100﹪

25 100﹪

13 100﹪

3 100﹪

1 100﹪

(8)

二、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學的型態

從表 4-5 中可以瞭解,研究對象在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方式,大 部分是「採義工解說員在園區進行一般解說服務」,共有 66 人填選,比例佔全部填答者 的 71.0%;而「以課程為導向進行環境學習課程」的有 36 筆資料,佔有率為 38.7%;「教 師自行設計學生教學活動」的筆數為 21 筆,佔有 22.6%;讓「學生自行參觀」的有 19.4%;

至於「其他」運用的方式,則為家長本身為解說員,並未透過關渡預約義工解說員的機 制,所以經由家長直接為學生進行解說服務。

表 4-5 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型態

項 目 f 排序

3.由關渡自然公園指派義工解說員進行一般解說服

66 71.0 1

4.由關渡自然公園指派環境教育教師,協助學校教師 與學生進行以課程為導向的環境學習活動(如主 題課程:溼地寶貝、水生家族…)

36 38.7 2

2.教師本身自行設計學生教學活動 21 22.6 3

1.讓學生自行參觀 18 19.4 4

5.其他 2 2.2 5

n=93 此題為複選

(9)

三、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育的原因

教師會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場域,從表 4-6 中發現主要是因為「園 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作為觀察教學之用」,有超過八成以上的教師勾選;另外「可 與學校教學課程相互結合」,也高達 77.4%的比例;「可向園區申請專業的環境教育人員,

協助教師進行以課程為導向的戶外環境教育活動」為 52.7%;「可向園區申請義工解說員 進行園區ㄧ般解說的服務」有 50.5%,此兩項都超過半數的比例選填;而選擇「在園區 活動安全性高」的比例也有 46.2%;另外,有五位勾選「其他」的選項,研究對象分別 提出會運用關渡進行戶外教學的原因分別是,學校為偏遠地區學校,匯豐銀行有經費上 的補助;或者教師本身為溼地種子教師必須帶 35 個學生入園進行示範解說;也有教師 是因為要配合城鄉交流的原因,陪同花蓮的國小學童才一起入園。

(10)

表 4-6 教師選擇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

項 目 f ﹪ 排序

6.園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作為觀察教學之用 79 84.9 1 1.可與學校教學課程相互結合 72 77.4 2 8.可向園區申請專業的環境教育人員,協助教師進行以課程

為導向的戶外環境教育活動,(如主題課程:溼地寶貝、

水生家族.…)的服務

49 52.7 3

9.可向園區申請義工解說員進行園區ㄧ般解說的服務 47 50.5 4

7.在園區活動安全性高 43 46.2 5

3.配合學校例行性的戶外教學活動 37 39.8 6 13.園區入園門票(小學生 30 元、全票 50 元)收費合理 35 37.6 7 5.教師有環境教育專業成長的機會 30 32.3 8 4.與教師本身的專長與興趣結合 28 30.1 9 10.園區設置解說牌,可輔助教師教學之用 26 28.0 10 11.園區有特殊主題的展覽 24 25.8 11 12.交通便捷,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3 24.7 12 14.戶外環境教育課程(每人 100 元,含門票)收費合理 16 17.2 13 2.家長建議 8 8.6 14

15.其他 5 5.4 15

n=93 此題為複選

(11)

第三節 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所遇到的困難

此一部分的分析結果是回應本研究的第二個目標,也就是欲了解教師運用關渡自然 公園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所遇到的困擾。研究者將教師遇到的困難分成內 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兩方面,學校內部影響的因素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去探討教師所遇到的 困難與限制,分別是從教師本身、學校行政與活動本身三個面向。至於外部因素則從關 渡自然公園所提供的服務做探討,分為課程與活動面向、園區人員服務面向、一般安排 與園區設施面向與其他方面等。

一、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遭遇困難的內部因素

研究對象在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所遭遇的內部困難與限制因素,研究者在問卷題項 中大致從教師本身、學校行政與活動本身三個面向去了解(表 4-7)。結果發現,有將 近五成的老師會「擔心自身環境教育背景、對環境的了解與知識不足」;而高居第二位 的則有兩個選項,分別是「教師授課過多,工作量大,沒時間安排」與「考慮學生安全 問題」,都佔全體選填比例的 28%;在「對園區可運用的教學資源(課程、設備、場地、

人員)不了解」的題項中,也有 23.7%的比例,教師認為是有困擾的。至於「缺乏教育 主管單位(如:教育部、教育局)的支持」、「與學校教學課程難以配合」、「缺乏家 長支援與配合」、「學校受升學主義影響,而忽視戶外環境教育」等選項勾選的比例都 低於一成。另外,選填「其他」選項的對象,提及無法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 教育的因素,則為學校接收到教育主管所發之公文或受到家長阻止的影響。如『若遇到 禽流感或 SARS 等流行疾病,家長擔憂教育局也會來文禁止相關活動,所以本校已有二年 沒有到關渡參觀了』;或者認為『可搭配的活動較少』,也是不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 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

(12)

表 4-7 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曾遇到困難的內部因素

項 目 f 排序

1.擔心自身環境教育背景、對環境的了解與知識 不足

44 47.3 1

3.教師授課過多,工作量大,沒時間安排 26 28.0 2

9.考慮學生安全問題 26 28.0 2

5.對園區可運用的教學資源(課程、設備、場地、

人員)不了解

22 23.7 4

7.教師之間調課不易 16 17.2 5 11.整體費用過高(交通、入園門票、保險、課程

費等)

16 17.2 5

8.學生秩序不易控制 13 13.9 7

6.缺乏其他教師的支援 11 11.8 8

14.交通往返不便 11 11.8 8

12.缺乏教育主管單位(如:教育部、教育局)的 支持

8 8.6 10

2.與學校教學課程難以配合 6 6.5 11

13.缺乏家長支援與配合 5 5.4 12

15.無困擾 5 5.4 12

10.學校受升學主義影響,而忽視戶外環境教育 4 4.3 14

16.其他 3 3.2 15

4.學校長官不支持戶外教學 2 2.2 16

n=93 此題為複選

(13)

二、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遭遇困難的外部因素

研究對象在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遭遇的外部困難與限制因素,研 究者將其區分為四部份,分別是「課程與活動內容方面」、「人員方面」、「一般安排 方面」、「設施方面」。

(一)課程與活動內容方面

根據表 4-8,研究對象針對關渡自然公園所提供的環境教育相關課程與活動內容方 面,有四成的教師認為沒有遇到困擾;而有 34.4%的教師認為「知識性的教導過多,缺 乏第一手的體驗與觀察」是在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會遇到的困擾;「課程操作時間不符 合需求」與「園區提供的自然人文相關書面參考資料不足」列居第三位,佔了全部填答 比例的 17.2%。另外,選填「其他」的老師則是建議關渡自然公園可以在課程與活動方 面,『增加內容故事性來吸引小朋友的興趣』

表 4-8 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遇到課程與活動方面的困難

項 目 f 排序

6.無困擾 38 40.9 1

2.知識性的教導過多,缺乏第一手的體驗與觀察 32 34.4 2

3.課程操作時間不符合需求 16 17.2 3

5.園區提供的自然人文相關書面參考資料不足 16 17.2 3

1.學習單設計不適合學生程度 9 9.7 5

4.多媒體簡報室播放內容不符合學校教學需要 7 7.5 6

7.其他 1 1.1 7

n=93 此題為複選

(14)

(二)人員方面

從表 4-9 中發現,研究對象認為關渡自然公園所派出的義工解說員或環境教育教師 在活動現場中,提供相關的解說或教學服務,有 43.0%的研究對象認為沒有遇到困擾;

而有 24.7%的教師認為「園區的義工解說員、環境教育教師人力不足」及「義工解說員、

環境教育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方式生硬、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另外,在「其他」的選項 中,研究對象分別提出『解說內容豐富但可增加與同學互動提升注意力』;『義工與環 境教育教師的教與學都還有進步的空間』的意見。

表 4-9 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遇到人員方面的困難

項 目 f 排序

5.無困擾 40 43.0 1

1.園區的義工解說員、環境教育教師人力不足 23 24.7 2 4.義工解說員、環境教育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方式生

硬、無法吸引學生注意

23 24.7 2

3.義工解說員、環境教育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內容不 易讓學生了解

15 16.1 4

2.義工解說員、環境教育教師的專業能力不足 5 5.4 5

6.其他 2 2.2 6

n=93 此題為複選

在開放式的問卷中,針對中心人力的部分,有老師便提出需求,建議可以透過教師 研習,讓教師更加了解園區自然人文資訊,協助解說員的負擔;亦或是增進解說員教學 技巧等內容,都呼應了教師所反映出的困擾。

園區可利用假日或週三研習日,提供給對園區有興趣之教師免費導覽,並由園區的 專業人員帶領老師賞鳥或認識自然人文,好讓老師對園區有進一步瞭解,讓老師能

(15)

在學校先行教育學生,在進行戶外教學前如果學生對園區有一個大致上的瞭解,到 了現場再深入體會、親自操作,學生會更有感覺的。除此之外,在現場如果學生有 疑問,老師較能回應學生,而不僅只詢問導覽人員,這樣也可減輕導覽人員的負擔

(TN-006)

期待有更健全的導覽及教學導引人員加入園區內的教學活動(TN-007)。

增進環境教師的教學技巧(TN-004)。

根據經驗,解說義工的熱忱令人讚佩,但部分人員的專業解說能力不足以吸引學生 的注意,學生容易分心、秩序不好掌握,安全上令帶隊老師擔憂(TN-013)

(三)一般安排方面

有七成以上的研究對象對於關渡自然公園的行政作業,沒有使用上的困難;而有 15.1﹪的研究對象對於「關渡自然公園網站,搜尋所需資料不便捷」的選項中做出回應;

另外也有 12.9﹪的教師認為「園區預約流程太複雜」。

表 4-10 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遇到一般安排方面的困難

項 目 f 排序

3.無困擾 68 73.1 1

2.關渡自然公園網站,搜尋所需資料不便捷 14 15.1 2

1.園區預約流程太複雜 12 12.9 3

n=93 此題為複選

(16)

(四)設施方面

在園區設施方面,有六成六的教師認為「園區的遮蔭區太少,無法停留休憩」;另 外「賞鳥小屋沒有提供高倍望遠鏡」,也是教師對園區設施提出較多意見的選項,佔 有 47.3%的比例;而勾選「環境學習中心館內空間太小,容易造成教學上的干擾」的 人數也有 40 人,佔全部填答者 43.0%。

表 4-11 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遇到設施方面的困難

項 目 f 排序

8.園區遮蔭區域太少,無法停留休憩 62 66.7 1 7.賞鳥小屋沒有提供高倍望遠鏡 44 47.3 2 5.環境學習中心館內空間太小,容易造成教學上的

干擾

40 43.0 3

9.園區廁所太少 31 33.3 4 6.環境學習中心館內提供的高倍望遠鏡數量不足 29 31.2 5 3 環境學習中心館內設計互動低,不易使用 24 25.8 6

1.戶外解說牌設置不夠 20 21.5 7

4.環境學習中心館內展示手法不夠生動,不易吸引

11 11.8 8

10.無困擾 10 10.8 9

2.戶外解說牌內容文字過於生硬,不易了解 8 8.6 10 n=93 此題為複選

(17)

(五)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所遭遇的其他外部因素困擾

此部分為開放性填答,主要蒐集台北縣市國小教師在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 境教育所遭遇的其他外部因素困擾。研究對象提出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 遇到的其他限制與困難(附錄五)。研究者將其區分為五個面向,分列如下:

1.天候影響:由於受到雨天、潮汐或氣候的影響,會影響觀察鳥類或水生植物的狀 況,建議設計替代的課程與方案。

2.班級數多、經費不足:由於班級數眾多,邀請解說員解說的費用過高,家長不支 持,導致教師需肩負教學,但效果不佳。

3.學生意願:學生到關渡自然公園的意願不高。

4.用餐環境:餐廳應規劃可以容納三十人的空間,才不會過於擁擠。

5.保育訊息告知:建議關渡自然公園應主動積極告知「保育與尊重」的訊息,並訂 定相關規定。

(18)

第四節 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育的需求

本節主要是探討台北縣市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需求,研 究者將需求面分為外部需求與內部需求兩部分。其中「外部需求」所指的是教師期待關 渡自然公園能在戶外環境教育時提供的服務,包含了從課程、人員、設施、行銷等部份 做需求的探討。而研究者所指的「內部需求」部分,則是指教師期待學校在戶外環境教 育進行的前中後過程中可提供的協助。而本部分問卷的設計是採用李克氏五量表的方式 測量教師需求,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區分為五等量表,分別為「非常需要」「需要」「無 意見」「不需要」「非常不需要」,在測量時的積分則分別從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的方式做統計,而所得的研究結果將在下面兩節中做探討分析,另外教師對於運用關 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其他期待與需求,則將會在第三小節中做陳述。

一、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外部需求

研究對象期待關渡自然公園在協助教師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從表 4-12 的平均數排 序中來看,研究對象對於「園區應設置有可遮蔽的戶外活動場域」的需要為所有需求中 排序最高;而列居第二位的則是「提供關渡自然公園園區相關自然人文知識資料」與「提 供分站教學活動設計,讓師生自行操作教學」。而研究對象對於「園區內提供學校教師 專屬的教學空間與教具」、「園區環境教育教師到學校為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提 供外借展示品、模型、視聽教學教材或教具等」、「辦理到校服務,主動告知教師園區 教育活動與資源」的需求則顯得較為薄弱。因此在開放式的問卷中,教師也提出以下相 關需求建議,與以呼應。

希望能有足夠遮蔽處,供給學生避雨、休息、午餐之用(TN-004)。

樹木長大形成自然遮蔽.請勿建設人為建築(TN-005)。

若班級數較多時,可以錯開時間分站解說以避免互相干擾。能多設置戶外遮蔭處以 利炎熱天氣時之戶外教學(TN-010)

(19)

針對小朋友有興趣的主題(水筆仔.蟹.候鳥.)設置主題(情境置入)區,增加互動性 (問答式或觸摸),除了遠距離的觀察還可以近距離操作,小朋友會更加記憶深刻

(TN-023)

可多元的面向,提供戶外堤防外觀察紅樹林間的招潮蟹生物的觀察站活動

(TN-024)。

可設計<過關>或<闖關>的方式,對國小學童比較有吸引力,平面式的講解盡量減 少,學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就會秩序凌亂(TN-025)

(20)

表 4-12 教師期待關渡協助戶外環境教育進行時的需求

項 目

11.設置有可遮蔽的戶外活動場域 4.45 0.668 1 0 1.提供關渡自然公園園區相關自然人文知識資料 4.27 0.631 2 0 9.提供分站教學活動設計,讓師生進行自行操作

教學

4.27 0.574 2 0

15.提供專業的環境教育諮詢服務 4.23 0.648 4 1 7.提供教師相關的環境教育教材,以利學校課程

使用

4.17 0.604 5 1

12.利用 E-mail 主動寄發園區的活動訊息給學校 做參考

4.14 0.618 6 0

14.配合學校舉辦寒暑假兒童營隊 4.14 0.760 6 0 13.在戶外教學活動前,主動與學校做行前聯絡 4.08 0.715 8 1 5.增加園區義工解說員人數,並提升解說員專業

能力

4.05 0.726 9 0

6.增加園區環境教育教師人數,並提升教學品質 4.04 0.736 10 1 2.舉辦教師研習,增進教師對園區的了解 4.01 0.827 11 0 8.園區內提供學校教師專屬的教學空間與教具 3.89 0.897 12 1 4.園區環境教育教師到學校為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教學

3.75 0.851 13 2

10.提供外借展示品、模型、視聽教學教材或教具

3.66 0.806 14 2

3.辦理到校服務,主動告知教師園區教育活動與 資源

3.57 0.929 15 1 n=93

(21)

二、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內部需求

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在學校需求方面,從平均數值的排序(參照表 4-13)來看,以「主動提供教師園區教學活動與資源的相關訊息」為最高;其次是「辦 理相關的在職訓練(教師研習、戶外踏查)「協助教師預約園區進行戶外教學之行政 程序」。而平均數高於四的還有「學校行政主管的支持與鼓勵」「提供人員(其他老師、

家長、志工)協助」

表 4-13 教師期待學校提供戶外環境教育進行時的需求

項 目

7.主動提供教師園區教學活動與資源的相關訊息 4.13 0.629 1 0 3.辦理相關的在職訓練(教師研習、戶外踏查) 4.10 0.692 2 0 2.協助教師預約園區進行戶外教學之行政程序 4.09 0.780 3 1 5.學校行政主管的支持與鼓勵 4.01 0.663 4 0 4.提供人員(其他老師、家長、志工)協助 4.00 0.663 5 1 11.教育主管單位發文鼓勵學校參加 3.95 0.803 6 1 9.政府部門經費補助 3.92 0.880 7 1 1.簡化學校內部申請戶外教學的行政程序 3.90 0.931 8 2 6.邀請關渡自然公園人員參與學校的教學研討

會,進行教學教材的經驗交流

3.86 0.760 9 0

8.提供交通車接送 3.84 0.934 10 2 10.學校經費予以補助 3.70 0.918 11 0 n=93

(22)

訊,以利學校進行戶外教學行前的準備。

行前能將資料先寄發至學校,以方便新與學生說明概要情形才不至於流入走馬看花 或無法馬上進入狀況(TN-008)。

能多提供關渡自然公園相關的資料給老師參考,以方便進行行前的教育(TN-012)。

三、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其他期待與需求

此部分為開放性填答,根據研究對象所提出的意見(附錄六),研究者將其整理區 分為六個部分,分述如下:

(一)課程方面:研究對象提出課程設計應更多元,可以規劃分站闖關的活動,提供學 生探索、實際操作參與的機會;而一到六年級的課程,應更強化特色主題,才不 會讓學生來一次就不想來;另外,也可規劃一月到十二月的活動,像台北植物園 一樣;且結合園區週遭的環境,進行多樣教學。

(二)設施方面:研究對象提出希望戶外有一些休憩遮蔽的環境,可作為雨天、用餐之 處;並且期待盡可能維持自然原貌,勿太人工化。望遠鏡的數量可以增加,並且 提供教師租借的服務;主題設計可加入情境式的學習與互動性高的內容。

(三)人員方面:研究對象期盼透過專業的教育訓練,增進實際教學者的教學技巧與專 業內容,以吸引學童注意。解說員應使用麥克風,學生才可清楚接收資訊。

(四)經營方面:期盼園區可於假日或週三舉辦教師研習,讓教師在公園實際學習溼地 生態,教師可在進行戶外環境教育前提供相關環教資訊,讓學生事先瞭解;另外,

也建議園區可先行寄發相關的行前通知,提供學校做參考;在經費與交通車的補 助上也有所期待;且可舉辦冬夏令營,讓學生更多元學習。

(五)學校方面:校長應給予教師更多的支持與鼓勵;簡化教師帶學生進行戶外環境教 育的核銷程序與公文處理的困擾

(六)政府方面:台北市政府應該給予關渡自然公園宣傳與經費上的協助,讓公園能更 順利的經營。

四、關渡自然公園與學校建立交流傳播的模式

(23)

此部分的研究問題,是基於欲探討台北縣市國小教師對於關渡自然公園與學校教師 間應建立何種互動關係、資訊流通的方式做設計。從研究數據中看出,研究對象認為關 渡自然公園與學校建立交流傳播的模式中,藉由「教師研習」的比例為最高,有 74.2%,

其次則是「大眾傳播(報紙、電視、廣播),有 59.1%,而教師選擇透過「網際網路」

傳遞訊息交流的比例也有 55.9%,而過去中心較常使用的「公文寄發」傳播模式,則排 行第四,比例也有 48.4%。而由關渡自然公園「主動寄發電子報」,將相關資訊傳遞給學 校教師的比例也有 46.2%。

表 4-14 關渡自然公園與學校建立交流傳播的模式

項 目 f 排序

11.教師研習 69 74.2 1

10.大眾傳播(報紙、電視、廣播) 55 59.1 2

4.網際網路 52 55.9 3

1.公文寄發 45 48.4 4

5.電子報寄發 43 46.2 5

2.海報寄發 40 43.0 6

3.摺頁寄發 32 34.4 7

9.家長會 21 22.6 8

7.主動到校拜訪 18 19.4 9

8.簡訊寄發 9 9.7 10

6.電話行銷 4 4.3 11

n=93 此題為複選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24)

本節將依據前面四節所呈現之問卷分析結果,與文獻中所發現的論點,做一分析與 討論,探討台北縣市國小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育的現況、教師所面對的困難與 限制及其所期待的協助需求等進行討論。

一、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現況

本研究的研究目標之一,是為了解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戶外 環境教育的現況。透過問卷調查,知道使用者的個人相關資料,並且瞭解教師使用關渡 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頻率、型態與選擇的動機。

(一)使用者的基本資料分析

根據隨機抽樣的結果,有七成六的比例是女性教師,而男性教師比例則為二成四。

此抽樣比例與2006年台北縣市國小教師總數的男女比例相近,台北縣市國小女性教師共 計16,565人,佔全部教師的百分之七十三;而男性教師為6,120人,佔全部教師的百分之 二十六。在年齡層的分布上則大多為30-39歲的教師,佔有45.2%,屬於新生代的年輕教 師;服務年資落在一至五年的教學資歷佔有29%,六年至十年的有25.8%,十五年以上的 比例有26.9%;而來訪的教師多為導師或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在參與環保組織或者 是曾捐款給民間環保單位的選填比例中,大部份的老師都沒有參加環保團體與捐款的經 驗,有七成以上的比例;而曾參加環保相關活動的比例,則將近有五成的比例;至於曾 參加過環境教育相關研習的比例就高出許多,有七成四的比例;在抽樣的地區比例上,

學校分布在台北縣、市的比例差不多,大致各佔一半;而學校為綠色學校的比例也大致 有一半。

(25)

(二)教師獲得環境相關資訊的管道

從研究數據中可以發現,大部份的教師獲得環境教育相關資訊的來源是,透過「社 教機構」(環境學習中心、博物館、自然保育區、國家公園、休閒農場、動物園、水族 館、植物園、公園)等單位,來學習有關環境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比例高達81.7%;而 從「大眾媒體」「網際網路」與「書籍雜誌」等傳播媒介獲知的比例也都有六、七成的 比例;至於透過「正規教育」所習得的環境教育相關知識僅佔了四成左右。這與Falk在 2005年所研究的結果有類似之處,Falk認為成年人大部分環境學習經驗的獲得不是在正 規學校中,而是來自於學校體制外的自由選擇學習(free-choice learning)的環境方式,

如社教機構、大眾傳播媒體等。

(三)教師使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次數

在抽樣的這三年中,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次數,大多以一次 為主,有 54.8%的比例,顯示大部分的老師都是初次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所提供的環境教 育課程與服務;而使用兩次經驗的教師則有 26.9%;研究資料顯示僅有一位教師有五次 到訪的經驗。由於本研究受限於時間的因素,研究者建議後續研究者應可針對到訪多次 的教師進行深入訪談,以獲取更多寶貴的資料與建議,提供給關渡自然公園做為參考。

研究者認為若關渡自然公園能透過每次教師帶學生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機會,給予 教師與學生深刻與優質的印象與服務品質,便可創造師生重遊到訪的意願,進而為關渡 自然公園做口碑行銷(word-of-mouth marketing),不僅可以讓更多學生透過戶外環境教 育的經驗,學習有關人與自然、人與群體、人與自我的和諧關係,並能更加尊重生命與 珍視自然。另外,也能為關渡自然公園帶來穩定且成長的客戶來源,支持中心的運作。

(26)

(四)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學的型態

在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型態中,有71%的比例會請關渡自然 公園「指派義工解說員進行一般解說服務」,帶領學生認識關渡自然公園,觀察鳥類、

紅樹林、螃蟹,瞭解關渡地區的歷史、人文、自然等相關內容。另外,有38.7%的教師 會請關渡自然公園「指派環境教育教師,協助學校教師與學生進行以課程為導向的環境 學習活動(六大主題課程:溼地寶貝、水生家族、永恆的過客、綠色奇蹟、拜訪溼地、

紅樹林樂園)。結果顯示,學校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較常採行的型 態為,事先請中心安排相關的方案專業人員進行解說服務,以協助教師進行教學。教師 一方面信賴關渡自然公園的解說員所提供的教學服務;另一方面也希望藉由對現場環境 較熟悉的中心解說人員,引導學生看、聽、摸、嗅、嚐等不同的感官刺激,提起學生學 習觀察的興趣,並且主動探索與發現自然的變化,學習溼地豐富的生態環境。

(五)教師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

教師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有許多,而以「園區擁有豐富的自 然資源」,可作為觀察教學之用的選填比例最高,佔了84.9%。另外,可與「學校教學 課程相互結合」的選填比例也高達77.4%,由於溼地的生物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也是 極具生產力的環境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關渡自然公園豐富的自然資源溼地 生態系中,盡情的觀察與學習。因此關渡自然公園特別設計出與學校課程搭配的六大主 題課程,依照不同的年級、適用的教學領域,規劃出教學目標並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的學 習指標,讓教師能清楚知道如何與學校課程做結合,讓教學不再僅限於課本與教室內,

不但走出學校的圍籬,還要讓孩子在自然中快樂的學習。這與王鑫(1995)、沈六(1997) 所提出的戶外環境教育是一種達成課程目標的途徑,也可以彌補學校教學不足的意見不 謀而合。

(27)

如果能將戶外環境教育課程的設計中,與學校課程做一結合,便能提高教師運用 戶外場域進行環境教育的動機,且課程方案的設計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及觀察(劉冠妙,

2004)。另外Kola-Olusanya(2005)的研究也有提及,在自由選擇環境學習的場域中可以 培養出孩童探索的經驗、環境敏感度的養成、與環境的連結、學習的特質,且在非正規 教育場域能讓孩童享受實際學習探索的快樂。而環境學習中心的存在,便是在創造學生 在戶外自由選擇學習自然環境的機會,結合了專業的環境教育人力,發展與學校課程相 結合的環境教育多元方案,藉由親身的經驗,提供孩子學習環境相關的知識,並甚而能 為環境而學習。這項研究結果也可以提供給台灣其他的環境學習中心做參考,欲要與學 校建立良好的戶外環境教育夥伴關係,發展與學校課程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案,將教室內 的知識與教室外的豐富現象連結,串成具體的想像,一方面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動機並 鼓勵學生思考聯結;另一方面也能藉由環境學習中心人員的協同教學,減少教師的負 擔,使原本學校教學內容更增添多樣的色彩與變化。

另外,研究數據也發現,教師會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場域的原因,

第三和第四名的選項則是可向園區申請專業的環境教育人員、義工解說員,以協助教師 進行以課程為導向或者是園區解說服務的戶外環境教育活動,此兩項的比例也有五成以 上的老師選填。王靜如(1991)調查高屏地區小學進行戶外教學現況與困難時發現,教 師對環境資源不熟悉,會成為影響戶外環境教育進行的因素。解說服務不僅要提供有興 趣的使用者或教育團體所需要的資訊,使之對所解說的資源、地區性的內涵、重要性與 價值能有透徹的瞭解(Jacobson , 1999),進而達成資源保護、保育的功能,因此解說員所 負起的解說與教育的功能就相形重要。楊慧鉑(2001)亦提出國小學童在戶外環境中,

較易透過解說建立環境的概念。由此可知透過環境教育專業人力的協助,一方面可以減 輕教師對於自身環境教育能力不足的困擾,減輕教師教學的壓力,而且藉由解說員的帶 領,彼此也能互相切磋學習;另一方面則是,藉由專業環境教師的協助,結合教學課程 引發學生對環境的感知與尊重,達到戶外環境教育學習之效。

(28)

而在過去的戶外環境教育相關研究中,常提及教師常面臨到的另外一困擾,就是擔 心學生的安全問題。而在此研究中,教師選擇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 中,有46.2%的比例認為「園區活動安全性高」,這也提高了教師願意帶學生到關渡自然 公園的意願。林秋萍(1998)也提出,學校的校外教學模式逐漸走向與公民營教育機構 協同合作的模式,尋找一處安全性高且具有環境教育人員與課程之場所,以協助教師進 行戶外環境教育。所以如何建構一安全的學習環境,建立非正規與正規教育相互合作的 模式,更應成為各環境學習中心共同努力的目標。

二、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所遇到的困難

本研究的第二目標是,要了解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教育活動與資源進行戶外環境 教育所遇到的困擾。在本段落中將針對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所曾面 臨過的困難進行探討,研究者將其分為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兩部分,分述如下。

(一)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遭遇困難的內部因素

在內部影響因素方面,研究者大致將內容分為教師本身、學校行政、活動行政等三 部分來討論。

1.從教師本身的困擾角度著眼:

根據研究數據發現「教師擔心自身環境教育背景、對環境的了解與知識不足」

的比例非常高,有 47.3%的比例,所以在職前或在職期間的訓練與進修,應該提 升教師對環境教育背景與知識的認識了解,就相形重要。而「教師授課過多,工 作量大,沒時間安排」等因素也是影響教師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困難點,針對這 個問題,教育部近年來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強調教師自主的能力,並且在 排課上也加了彈性課程的時間,為的就是希望教師能有較多發揮的機會與空間,

但從統計數値中顯示,仍有 28.0%的部分教師依舊感受有執行面的困難,雖有政 策,但實際在學校實施的成效如何?教師有無被賦予過多的行政工作,導致時間

(29)

不夠、工作量過多?也有待釐清。

至於在選項中所提及的教師本身困擾因素中,「學校長官不支持戶外教學」

的填答人數僅佔個位數字,這也表示出戶外環境教育已經漸漸受到學校的重視,

給予教師更多學校行政的支持。至於研究對象對「園區可運用的教學資源(課程、

設備、場地、人員)不了解」的選填比例仍有 23.7%,由於此次抽樣的比例大多 為只來過一次的教師,所以對園區的教學資源會有不了解,也屬正常。至於是否 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如關渡自然公園在推動教師研習或環境教育活動的廣度與傳 播的管道是否足夠或暢通?亦或是教師本身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了解關渡自 然公園所提供的服務?都有待進一步的了解。研究者認為透過教師研習的機會,

帶領教師親身走入關渡自然公園,經由實地的探訪學習,更加認識了解園區的自 然環境、課程方案、人員服務等教學資源,對於連結學校與環境學習中心成為夥 伴關係來說,不失為一好的切入機制。

2.從學校行政的角度中看來:

在學校行政這部分的研究選項中,過去有相關文獻中提及的「學校受升學主 義影響,而忽視戶外環境教育」的因素,在這次的研究結果中發現,選填人數的 比例僅佔2.2%。由於抽樣的對象以國小為主,在學業上的壓力相對性也少了許 多。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希望提供學生多元教育的學習 機會,開啟學生不同的視野,讓知識可以活用於生活之中,讓學生學習真正可以 帶的走的能力。

3.活動行政方面:

在過去的戶外教學相關研究中,交通的因素也是阻礙教師進行戶外環境教學 的原因之一,而對於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來說,「交通往返不便」的困擾,僅有 11 位教師勾選,比例佔全部的 11.8%。這項結果與其他國內外文獻中的發現較不一 樣,交通的因素不再是干擾教師進行戶外教學的困擾之一。由於關渡自然公園鄰

(30)

近都會區,且位處關渡捷運站附近。由於占了大眾運輸地利之便,運用關渡自然 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學校班級,相對的較不會受到距離與交通上的困擾。

(二)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遭遇困難的外部因素

在外部因素中,研究者從關渡自然公園的課程與活動內容、人員方面、一般安排方 面、設施方面等面向進行分析。

1.課程與活動內容:

有四成教師對於關渡自然公園所提供戶外環境教育的課程與活動,在運用上 未曾感受到困擾。但有 34.4%的教師覺得關渡所提供的教學服務中,「知識性的 教導過多,缺乏第一手的體驗與觀察」,會影響教學的效果。這項結果與蔡嘉恆

(2004)的研究結論有所相近,皆提出關渡自然公園的解說員較偏好以講述的方 式來進行解說。

在解說我們的襲產(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一書中,Tilden 曾說解說有六 項原則:任何解說其所展示或描述的內容,若無法與遊客的性格與經驗相連結,

將會是枯燥的;解說雖是根據訊息而帶出的啟示,但訊息本身並非解說,兩者全 然不同。然而,所有的解說都包含訊息;無論其內容是關於科學、歷史,或建築,

解說是一種結合多種學科的藝術,而任何的藝術或多或少都是可傳授的;解說的 主要目的並非教導,而是激發;解說強調的是整體的概念,而非零碎的片段。解 說應針對全人,而不是任何單一面向;對 12 歲以下的兒童所做的解說,不應是 稀釋對成人解說的內容,而需要有完全不同的做法。若欲達到最佳的效果,則須 有自成一套的解說方案(許世璋、高思明譯,2006)。因此解說需因人、因物、

因地而轉換內容,並將「訊息」與「人」做積極性、相關性的連結,激發其參與 感與主動權,使參與者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記與感動,使解說發揮其效力與功用。

所以關渡自然公園在訓練解說員時,應更加強解說技巧的訓練與教學的能 力,且須了解不同年齡層的心理與認知發展的差異性,才能用最適當的方式給予

(31)

最適切的內容;並運用學生熟悉的語言,拉近人與自然的關係,給予多元的學習 刺激,引導學生思考與鼓勵探索,讓學生自行發現,激發學生的參與感,以提高 教學品質,進而增進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使用頻率。

2.人員方面:

關渡自然公園協助教師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人員方面,根據研究數據中顯示 有 43.0%的比例未曾遇到過困擾;而教師覺得「園區的義工解說員、環境教育教 師人力不足」與「義工解說員、環境教育教師所進行的教學方式生硬、無法吸引 學生注意」的選填比例皆為 24.7%。劉冠妙(2004)便曾提到關渡自然公園的環 境教育專業人力不足,需結合更多其他專業團體資源,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環 境教育課程才能更加完善。另外在 2005 年陳仕泓的研究中,曾對於關渡自然公 園的教學人員提出應加強教學人員本身的生態知識與教學技巧的意見相互對 映。林秋萍(1998)亦曾提出應加強解說服務的評估與加強解說員的培訓,並要 加強對於不同對象的解說活動的技巧與能力,才能更貼近學校教師的需要。研究 者認為結合外部資源、建立夥伴關係固然重要,但是中心仍必須面對外援勢必有 移轉或流動的可能性,以及遠水救不了近火的困窘。所以仍應積極整合內部人 力,或在新進人員晉用時,選擇更適宜的環境教師,給予專業的相關課程培訓,

才能真正解決大部分需仰賴志工進行教學的困境。

針對人力不足的部分來思考,研究者認為應從三部分來討論,可分成關渡自 然公園聘用專業人力的部份、志工訓練與經營方式的部分與志工適才適用的安排 部份。首先,目前關渡自然公園的組織中,有一環境教育部門,共有四位全職,

一位兼職人力,但卻僅有一位擁有環境教育相關背景。而自然中心最核心的部分 應該是提供環境教育、環境解說以及環境傳播等相關的方案,因此可以針對各項 方案進行規劃、執行、人員訓練以及評估的專業人員是需要的,而為了提供顧客 更優質的服務品質以及方案,必須要有足夠的環境教育人員才能夠應付像關渡自 然公園遊客人數這麼多的一個自然中心(周儒等,2004)。因此,關渡自然公園

(32)

若能在人員聘用機制上,選擇具有專業背景的環境教育人力,勢必能提供更多元 且優質的服務。

第二部分從志工訓練與經營方式的部分來討論,關渡自然公園有解說志工培 訓的課程,但由於志工在環境教育的專業知識背景不足、所受的訓練時間過短且 缺乏完整的培訓過程,再加上培訓以及執勤都沒有強制性,因此不確定性高(周 儒等,2004)。但是又受限於每年的候鳥季,解說志工需求量大,中心往往期待 新進志工能上線解說,但對於新進志工來說,壓力似乎過於沉重,反而容易導致 志工因此流失;另外一方面,中心與志工、志工與志工間的連結,若能增加更多 的相處互動,凝聚彼此的向心力與情誼,且使解說的經驗得以傳承,知識得以累 積,透過新舊的交流對話,相信彼此間必能串接的更加緊密,對於中心來說,也 較容易留住人才。

且針對每年候鳥季人潮一擁而至的現象,在經營方式上,研究者認為可從兩 個面向去思考,一為清楚明定且嚴格控制入園人數的承載量,以確保解說、教育、

保育、研究、遊憩的品質;二為提高園區解說的費用,在園區可負荷的解說人力 狀況下,給予更優質的解說服務,減輕解說員一天好幾場解說的負荷。

第三部分則是針對志工適才適用的安排部份,每位志工參與解說訓練的動機 皆不相同,且志工的特質、背景也各有差異,有些適合做行政志工、有些適合做 自然資源資料的蒐集、有些則較適合在第一線與人群接觸做解說服務。若中心期 望所訓練出來的解說員都能肩負所有的服務項目與對應服務不同的解說對象,實 在太苛求自願服務的志工群。所以關渡自然公園在志工培訓的過程,就應先與志 工群做好溝通與心理建設,將志工放對位置,才能讓其適才適所、盡興發揮。

3.一般安排:

在進行戶外教育的園區安排上,受試教師對於園區網站提供的資訊與預約教 學活動的狀況,在使用上大致都沒有遇到的困難。這也顯示園區網站所提供的資

(33)

訊清楚明瞭,方便教師使用操作。

4.設施方面:

對於園區遮蔭區域太少,無法停留休憩的選填人數最高,比例高達 66.7%。

這與劉冠妙於 2004 年曾提出關渡自然公園遮蔭處不足,導致教師進行戶外環境 教育時的困擾是一致的。由於關渡自然公園的土壤並不肥沃,所以園區的樹種,

無法長的比較高大可作為遮蔽日曬之處。因此有教師建議中心可搭建融入在自然 環境中的小型建築物,一方面可以遮蔭,一方面也可以近距離觀察自然生態。針 對樹群太小、土讓貧瘠的問題,也許可以再尋求植物、土壤、肥料相關領域的學 者專家,請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式;至於興建新建物這個部分,中心勢必需從經 費、教學方案的配合與空間合宜性再做全盤的思考與規劃。

另外,由於賞鳥小屋為園區中唯二的室內空間,因此教師也建議除了在中心 展示館中提供高倍望遠鏡外,若能在賞鳥小屋中也能有望遠鏡的設備,可讓學生 近距離的觀察到溼地生態,增加第一手觀察的探索經驗,必能提升戶外環境教學 的效果。針對在賞鳥小屋架設高倍望遠鏡的設備,中心在經費與管理上都有其思 考的面向,所以園區對應出的解決方案是提供租借望遠鏡的服務。但是在中心的 服務台或在主建築體的任何一角落都未標示有租借的服務,故教師其實也無從了 解有此項提供的機制。針對這個部分,園區應可以主動告知教師或在館內掛置明 顯的租借服務看板,以利師生能夠在園區觀察使用。

再則,教師提及關渡自然公園的展覽館空間太小,容易造成教學上的干擾狀 況,這種情形往往發生在關渡的候鳥季節。根據關渡自然公園的戶外教學安排機 制中,關渡自然公園一天同時接受高達六個班級的團體數,雖說館內解說的時程 會錯開,但依舊會造成館內人數過多,教學彼此干擾的情形。陳仕泓(2005)便 也建議關渡自然公園應加強教學空間隔絕性以及教學課程設備與設施的改變。研 究者認為針對主建築過於擁擠的情形,關渡自然公園勢必整體通盤思考,研究者

(34)

從館內的配置觀察發現,二樓高倍望遠鏡的置放區域,由於位於主要通道的空間 中,且展覽的解說牌又置於望遠鏡的後方牆面上,一般民眾欲觀看解說牌或要前 往二樓餐廳或洗手間,勢必要穿越正在排隊等候使用望遠鏡的團體,而導致場面 混亂與彼此干擾。園區也許可以再思考高倍望遠鏡的置放位置,是否要往前置放 於前區平台,或部分錯開,可減少團體被切割或過於擁擠的現狀,也許做了部分 調整,也能提供一般遊客較舒適的觀看流動空間。另外,研究者也認為在課程方 案與場地的規劃運作上,是否也能多彈性運用戶外的室內空間(如賞鳥小屋) 或設置戶外的解說看板、也可製作解說員可攜式的解說輔助教具,應可分散參觀 人員同時停駐館內的狀況。

三、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教育的需求

(一)對於關渡自然公園的需求與期待

受試教師對於關渡自然公園最急迫性的需求期待是,「設置有可遮蔽的戶外活動場 域」;排名第二位的需求是「提供關渡自然公園園區相關自然人文知識資料」,此項需 求與林秋萍(1998)提出台北市野鳥學會在進行學校戶外環境教育活動前應主動提供相 關教材,並應於活動前的行前說明中,提供解說摺頁及活動相關的教材,以協助教師了 解相關的環境資訊相當符合。由於關渡自然公園是台北市政府委由台北市野鳥學會負責 經營管理,因此研究者也認為教師在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前、中、後 過程中,園區若能將資訊完整的傳遞給學校教師,便能減輕教師對教學資源的不了解,

且學校教師也能運用園區所提供的自然、人文資料進行課程的設計,讓學生擁有更完整 的先備知識與準備,將教室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現場所觀察與發現整合起來,加深學習 的強度。

而同屬第二位需求的還有「提供分站教學活動設計,讓師生進行自行操作教學」。

多元的戶外環境學習機制,對於學生來說的確會比深硬的文字教授,或刻板的講解來得 有吸引力。但針對教師需求的這個部分,雖說老師最能掌握自己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教學

數據

表 4-1  研究對象背景分析  變項名稱/類別  f  ﹪ 變項名稱/類別  f  ﹪ 性別  任教領域  男  22             24 本國語文  8 8.60 女  71 76 英語  1 1.07 數學  1 1.07 年齡  社會  1 1.07 20-29  15 16.1 自然與生活科技 12 12.9 30-39  42 45.2 藝術與人文  4 4.30 40-49  28 30.1 健康與體育  5 5.37 50-59  8 8.6 綜合活動  3 3.23 60 以上
表 4-6  教師選擇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原因                          項  目  f  ﹪  排序 6.園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可作為觀察教學之用  79 84.9  1 1.可與學校教學課程相互結合            72 77.4  2 8.可向園區申請專業的環境教育人員,協助教師進行以課程 為導向的戶外環境教育活動, (如主題課程:溼地寶貝、 水生家族.…)的服務 49 52.7  3 9.可向園區申請義工解說員進行園區ㄧ般解說的服務 47 50.5  4
表 4-7  教師運用關渡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時曾遇到困難的內部因素                          項  目  f ﹪  排序 1.擔心自身環境教育背景、對環境的了解與知識 不足  44 47.3 1 3.教師授課過多,工作量大,沒時間安排 26 28.0 2 9.考慮學生安全問題 26 28.0 2 5.對園區可運用的教學資源(課程、設備、場地、 人員)不了解 22 23.7 4 7.教師之間調課不易
表 4-12  教師期待關渡協助戶外環境教育進行時的需求    項  目  平  均  數  標 準 差  平 均 數  排  序  遺漏値 11.設置有可遮蔽的戶外活動場域  4.45 0.668 1 0 1.提供關渡自然公園園區相關自然人文知識資料 4.27 0.631 2 0 9.提供分站教學活動設計,讓師生進行自行操作 教學  4.27 0.574 2 0 15.提供專業的環境教育諮詢服務  4.23 0.648 4 1 7.提供教師相關的環境教育教材,以利學校課程 使用  4.17 0.604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

有效:指當月新登記人次外,尚包括有效期間內已辦理登記,延至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