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依據「音樂學習態度量表」及「 音樂成就測驗」分析前、後 測差異 , 得知具體結果如下:

(1)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音樂學習態度量表」之前、後測分數達差異,

但「音樂成就測驗」則無,經過主題式統整課程教學後,學生的音 樂學習態度明顯增強,但音樂學習成效並無顯著差異,音樂能力沒 有提升。

(2) 「音樂學習態度量表」、「音樂成就測驗」與「學科成就測驗」達顯

著相關,音樂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表現良好,其學科成就也有較佳 的表現。

(3) 「音樂學習態度量表」及「音樂成就測驗」兩者之間的相關並未達 顯著,音樂學習態度良好,音樂學習成效並沒有相對表現佳,學習 態度和學習成效無相關性。

(4) 「學習動機」與「音樂成就測驗」達到相關性,且「學習動機」與 多個變項具關聯,「學習動機」為學習上一重要的向度指標。

二、透過小組訪談紀錄、教學日誌及「學後心得感想問卷」的資料分析,

得知學生對主題式統整課程抱持肯定的態度,除了對課程內容感到滿意,

亦認同分組合作之學習模式,教學歷程中師生互動良好,學生對音樂學習 意願高,上音樂課令人期待,但也有部分學生提到音樂相關課程減少,直 笛練習時間不夠,視譜及歌唱能力應加強等看法。

三、藉由主題式統整課程案例及實驗教學歷程的攝影,與校內三位音樂老 師討論對統整課程的看法,A 老師對統整課程頗有成見,強調每個科目的 專業性是無法取代,所以教師授課應以自己專業領域為範圍,不宜跨領域 教學,並認為現今審定通過的藝術與人文課本音樂專業內容不足,學習概 念含糊,重點不夠明確,音樂課程部分沒有順序性,知識片段且零散,所 以上課教學以自編教材為主,學校指定教材為輔。

B 老師則對表演藝術課程相當投入,認為音樂與表演藝術的統整課程 可提供較相似也較多的學習概念,音樂與表演藝術的統整是可行的教學模 式,但受限於對非專業領域的認知,視覺藝術的教學比表演藝術困難,音

樂與視覺藝術的統整需花更多時間準備資源及熟悉教材,B 老師上課內容 大致以學校選定的藝術與人文課本為主,同意在不影響教學進度前提下,

可運用統整模式作為音樂教材的補充。

C 老師則認為主題式的統整課程可以切合學習者週遭相關事物,音樂 課成為較生活化及多元化的學習課程,但統整課程容易產生整體銜接性不 夠,學習概念薄弱的缺點,所以過多的統整課程無益,以學校規劃的本位 課程主題實施統整即可。對於跨科的統整教學,因現階段藝術與人文課本 所提供的教師手冊及補充資料充足,雖非專業表演藝術教師,音樂與表演 藝術的統整教學應可勝任,唯視覺藝術有其專業媒材及技法,若親自擔任 視覺藝術教學,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

四、三位藝術與人文教師對四個單元的主題式統整課程案例提出建議與意 見,A 老師認為習唱歌曲太少,在時間允許範圍內可考慮增加歌曲教唱,

而四主題式統整課程案例可考慮以順序性且關聯性的主題編寫,如聲樂、

器樂或是音樂史等,使音樂統整學習概念清晰並且連貫。

B 老師建議第一單元《吾鄉吾土-咱ㄟ故鄉三重埔》的活動二「先嗇 宮」可加入《廟會》歌曲教唱,更豐富音樂統整課程的學習,而十二月校 慶七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將以「先嗇宮」作為闖關競賽主題,將課程進行 時間排至十一月(即實驗教學的最後單元)較為合適。第二單元《肢體密 碼-我的身體會說話》因肢體展演學生表現熱絡,上課秩序較不好掌控,

建議直笛教學安排於肢體展演活動前,學生較能專注直笛的學習。第三單 元《人聲之美-歌劇動畫世界》則建議引導學生以口述方式表達對作品的

感受及看法。第四單元《懷舊思古話歌謠-阿公阿嬤ㄟ歌》建議教材加入 最近流行的搖滾台語歌曲,並與台灣傳統歌謠作比較,增加多樣化的學習 課程。

C 老師認為四個主題統整課程案例的課程設計內容生動有趣,以音樂 為主題核心所結合的統整科目或領域都非常合適,尤其跨領域的學習教材 不宜艱深而造成學生負擔,C 老師對第一單元《吾鄉吾土-咱ㄟ故鄉三重 埔》提出先介紹三重埔的人文發展再進行分組討論,並加入南北管音樂的 介紹。第二單元《肢體密碼-我的身體會說話》建議增加基本樂理內容,

使學習更為完整。第三單元《人聲之美-歌劇動畫世界》可逐一介紹《魔 笛》主角的音色及聲樂技巧,以增加學習記憶。第四單元《懷舊思古話歌 謠-阿公阿嬤ㄟ歌》建議影片賞析增加《燒肉粽》、《望春風》等較為人熟 悉的歌謠作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