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台灣 IC 設計產業發展始於 1980 年代,初期以應用在玩具領域,具備音樂(Music)、

語言(Speech)等功能的低階消費性 IC 為主軸。進入 1990 年代,晶片設計技術升級與專 業分工體系成型,吸引眾多廠商加入市場,自此,產業逐步轉型記憶體、週邊等電腦應 用領域,揭開多元化發展序幕,亦為 2000 年代朝著多媒體、行動通訊等領域二度轉型 墊下基礎。在同時,IC 設計業者家數在 1998 年首度突破 100 家,業者家數並在 2005 年達到高峰後進入淘汰整併階段,截至 2012 年 7 月,上市廠商共有 65 家。

1.2 研究目的

台灣 IC 設計產業與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息息相關,不管是技術發展、供貨狀況,

都影響電子產業甚鉅。從 2000 年開始,台灣 IC 設計產業在電子供應鏈裡獨領風騷,尤 其產品獲利驚人,豐厚的員工分紅更是吸引台灣技術人才前仆後繼的投入。雖然這麼多 的廠商投入,在看似風光的產業裡,依舊有相當多的廠商到最後慘淡出場。本文,跳脫 以往一般財務分析的方法,從平衡計分卡的架構出發,以評價公司內部績效的手法,挑 選影響 IC 設計廠商獲利的各種變數進行分析,從財務、組織、顧客、營運四大構面,

利用多變量的分析方式找出哪些因素對 IC 設計產業獲利影響最為關鍵,藉以建構短期

2

獲利預測模型。希望能提供一般投資大眾,在進行投資 IC 設計公司時,閱讀財務的參 考依據。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利用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中台灣的 IC 設計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且在過去 三年(2009-2011)財報資料具有完整資料者,總共取得之樣本公司數為 30 家,其中 2011 年年度獲利共 24 家,虧損為 6 家。

1.4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中台灣的 IC 設計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將在產業中 獲利與虧損的公司作配對取樣,由平衡計分卡的觀點出發,整理重要財務、組織、顧客、

營運四大構面之變數,利用多變量的分析方法找出影響獲利之重要影響因素,再加上相關 產業資訊,加強對整體產業的具體分析,增加本研究對實務的參考價值。

1.5 論文架構

本研究之核心問題是以 IC 設計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並針對收集之資料,來探討 財務、組織、顧客、營運四大構面對獲利之影響。本研究之編排分為五章,各章節內容 之鋪陳如下:第一章為緒論,本章敘述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問題與目的提出

3

解說、並簡述研究範圍與對象之界定與論文結構。第二章為文獻探討,本章主要說明產 業現況,並回顧產業分析、平衡計分卡、多變量分析相關文獻,藉由整理文獻,對理論 及模式的建立得出整裡的概念。第三章為研究設計與方法,本章分別介紹統計方法與各 個變數之解釋與介紹。第四章為實證分析,利用 SPSS 軟體針對蒐集的數據,進行分析 驗證。第五章為結論與建議,本章針對第四章之研究結果,說明本研究之結論。

圖1.1研究架構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