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各項應用快速發展,在網路資料方面從 Web2.0 時代的文件網路(Web of Documents)促成了鏈結資料(Linked Data)。鏈結資料 加入了開放資料(Open Data)的概念後,建立了許多不同領域的資料集,例如 最著名的百科知識類資料集,DBpedia。

館藏檢索系統是讀者接觸圖書館館藏的重要橋樑,以往讀者使用館藏檢

自 1990 年代,Tim Berners-Lee 發明了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簡稱 Web)之後,網路上的資源便如雨後春筍般的迅速發展起來。網際網 路 作 為 資 訊 交 流 的 空 間 , 資 訊 不 應 只 是 人 類 之 間 交 流 。 智 能 代 理 人

(Intelligent Agent)技術的突破,使機器(電腦)一定程度能自主運作、模 仿人類社會的行為 (Franklin & Graesser, 1997) 。因此在 1998 年 Tim Berners-Lee 繼而提出語意網(Semantic Web)的概念,他認為語意網就是資料的網 路(Web of Data),充滿著機器可理解(Machine-Understandable)的資訊,

能像個全球性的資料庫供人類查詢資料(Berners-Lee, 1998)。

為了具體實現語意網,在 2006 年 Tim Berners-Lee 提出了鏈結資料

(Linked Data)(Berners-Lee, 2006)。他認為語意網並非只是將資料放上

2

網路,應該使資料產生連結,讓人與機器可以探索整個網路。透過鏈結資料,

只需擁有部份資料,便能掌握其他相關資料。

圖書館目錄過去以來一直擔任著讀者查詢館藏位置的任務,其書目紀錄 具有聚集以及指引的功用,因此館藏目錄是使用圖書館資源的入口。隨著科 技的進步,圖書館目錄從卡片目錄演變到線上公用目錄(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簡稱 OPAC),開始由電腦來管理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不僅使圖書 館方便作業,也讓讀者能過透過不同的檢索點以較少的時間取得他們所需要 的資源。

目前 OPAC 是利用網站提供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進行資料的混搭(Mashup)來豐富 OPAC 增加新穎的內容與 功能,如書籍封面圖片、地圖或是社群網站等。然而當 OPAC 混搭的資料越

3 結開放資料(Linked Open Data, LOD)的一環,將具有權威控制的書目詞彙 開放給其他領域利用,如此一來,不同領域之間的同義詞將能相互串聯,為 其他圖書館領域外的網路開發者降低資料轉換的困難。若能將資料與搜尋引 擎,如 Google、雅虎等公司結合而建立索引,也可使圖書館之館藏可見度大 為提升。館藏發現對於圖書館服務是非常重要的,鏈結資料為圖書館的館藏

4

本系統不僅能呈現多樣的網路資訊,還能夠將資訊整合至原有的書 目紀錄之中,當使用者自本系統下載書目紀錄,該紀錄除了有原本 該館藏的書目資料,亦包含外部網路資源的超連結並且註明該網路 資源與該館藏之關係。本系統所提供的書目記錄格式為 RDF 與 JSON 格式,前者為鏈結資料常用格式,後者為網路資源交換的通 用格式,兩種格式可讓程式開發者得以再次利用本系統的書目資料。

三、透過使用者評估了解使用者實際的書籍檢索情形

本研究除了將網路資訊整合至館藏查詢系統之外,並透過使用者的 實際使用來了解使用者是否能接受本系統所提供的額外資訊,藉由 訪談來了解使用者的個人觀感。

第三節 論文架構

本論文各章組織如下,第一章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研究限制。第二 章為文獻探討,討論鏈結資料與圖書館目錄的相關理論與研究。第三章為研 究方法,包含使用之資料集、系統開發環境、系統架構與流程以及系統評估 方式。第四章展示系統成果以及使用者回饋,並於第五章提出結論與未來建 議。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