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股價指數期貨興起於 20 世紀 80 年代,最為人熟知的美國 S&P 500 股價指數期貨也在此階段推出。期貨的主要功能隨著交易人的需求以及 金融市場發展的程度而有所不同,然而避險、套利和投機三者為一般公 認的最主要功能。

在這波股價指數期貨的浪潮當中,台灣對於新興金融工具的發展腳 步較為緩慢,在法人逐步墊高台股成交比重之後,對於避險的需求也隨 之提昇,台灣期貨交易所於 1998 年 4 月應運而生,並於同年 7 月推出 台股加權指數期貨。

Chance 與 Brooks (2013) 於 An Introduction to Derivatives and Risk Management 一書中定義,正價差 (contango) 為期貨合約經常出現的狀 況,因為期貨需要加計持有成本 (cost of carry) 的關係,期貨價格往往 會高出現貨價格,而此狀態即稱期貨合約有正價差。有了正價差的定義 之後,逆價差 (backwardation) 即為正價差的反面,此狀態下期貨價格 低於現貨價格。舉例來說,市場上如預期小麥將在數個月後量產,那麼 數個月後到期的小麥期貨,其價格自然會較目前市場上看到之價格為低,

是為逆價差。

Figlewski (1984) 在 S&P 500 股價指數期貨推出兩年之後,針對期貨 和現貨之價格提出觀察和研究。在 1982 年推出 S&P 500 股價指數期貨 之前,根據持有成本理論,認為期貨價格應該要比現貨價格高,而高出

Kawalle、Koch 與 Koch (1987) 檢視 S&P 500 指數期貨和現貨,利用 每分鐘的資料研究領先─落後關係。結果發現期貨的走勢領先現貨 20 至 45 分鐘,然而現貨的走勢幾乎不影響期貨走勢。針對領先─落後關 係,Chan (1992) 的研究對象為 S&P 500 和其他主要市場之指數期貨。

結果顯示,有強烈證據支持期貨價格領先現貨價格,然而僅有微弱證據 支持現貨價格領先期貨價格。

Mackinlay 與 Ramaswamy (1988) 檢視 S&P 500 之股票指數期貨之日 內交易資料,發現指數期貨其價格略高於其理論價格,而當距離到齊日 越遠,此偏離理論價格的程度越高。此外,研究亦發現期貨較現貨之變 動性大。Stoll 與 Whaley (1990)透過 S&P 500 的日內資料,發現 S&P 500

Brenner、Menachem、Subrahmanyam 與 Uno (1989、1990) 進行日 本日經股票指數期貨的研究,發現此指數期貨推出的頭兩年,其價格持

1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2元大寶來期貨 http://www.pmf.com.tw/newversion/index.php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另一種方式。如果在給定期貨指數的條件下,現貨指數是可以被預測的,

表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確實存在領先─落後關係。

市場上則有一派說法,將關於價差的交易策略簡單歸納為兩類。第 一類針對正價差,另一類針對逆價差。其基本概念為「有正價差,則表 示未來行情偏多,而正價差若超過 50 點,則未來行情樂觀」、「有逆價 差,則表示未來行情偏空,而逆價差若超過 50 點,則未來行情悲觀」,

實際上即為一「逢正價差追、逢逆價差殺」的交易策略。然而針對台股 加權指數期貨的此種策略之獲利性及其有效性卻沒有太多的相關學術 文獻研究,也因如此,本文將從實證研究的觀點試檢驗及分析之。

本文自緒論至參考文獻一共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目的與動機,

並敘明理論架構的來源;第二章為研究方法,對於本研究之資料型態、

交易策略之建構做出詳細說明;第三章實證結果,針對各個策略的實證 結果加以說明並分析;第四章穩健性分析,對於樣本的採樣方式進行不 同方式的統計檢定;最終章第五章將實證分析結果做出結論和整理,並 就研究上之限制做出說明,並提供後續研究之方向及建議。

3台灣證券交易所 www.twse.com.tw/ch/index.php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