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術等,都是強調天人合一,追求與自然的統合,明·袁宏道在《敘陳政甫會心集》 術運動(The Art and Crafts Movement),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強調手工藝、

裝飾形式、質量的重要;藝術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成為主要實踐人 媒介,創作地景藝術(Landart),安迪高茲沃斯(Andy Goldsworthy) 從自然素材 轉化為藝術創作,思考人與自然間的關係,他認為自然延伸出無窮的生命、造

波伊斯(Joseph Beuys)在德國卡賽爾進行「七千株橡樹」的植樹計畫,利用社會 雕塑表現生態觀念。4查理.巴克敏斯特.福勒(Buckminster Fuller)運用「地球號 太空船」、「生命圈」(biosphere)、「技術圈」(technosphere)等詞,主張人類與 自然間的對話與設計5,他設計的最大效能住宅(Dymaxion House)6外部以大面玻 璃外牆採光及合板構成,建物擁有自備的發電機及廢水循環系統讓房屋可以自 給自足…等,藝術與環境的結合是緊密的並且讓思想上有更多的突破。

而現今,如何與自然環境共生,依然是研究討論的議題,很多的科技開始 以模擬生物結構、組織、行為模式及體內外的物理化、化學化的方式,來做為 新的設計思維及構想,利用仿生的概念,從早期的模仿外型、生物體的模擬設 計、工程材料等運用,仿生的概念,更加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並且設計與 科技的關聯也更緊密融合。

藝術學刊》,2003 : 451-466。

4 暮澤剛已,《當代藝術關鍵詞 100 》,蔡青雯譯(台北:麥田出版,2012),125。

5 暮澤剛已,蔡青雯譯,2012,124-125。

6 黑川雅之總編,《設計的未來考古學》,李朝金譯(台北:田園城市,2006),19-20。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現今仿生的應用,不只是在科技上,利用生物體內的化學或物理變化,而 成為某種環保的新材料運用。更多的設計師,將自然界的有機體造型,以簡約 的風格,抽取出來,從新藝術運動時期,完全走向自然的風格與型態,表現曲 線和有機造型,模仿植物的形態與式樣,並取消直線的風格,到現代主義、俄 國結構主義、荷蘭風格派、德國包浩斯,由有機的型態轉變為幾何線條與元素 應用。

80 年代後的解構主義強調「意義的虛化」,並與後現代主義強調作品所隱 含的深層意義背道而馳,他們將各種建築元素和系統進行衝突性的佈置,讓外 觀產生變形、扭曲、解體、錯位、重組、穿插、破碎、疊合、顛倒等等的不穩 定感,與我們所說的美的原則形成強烈對比。也因這些設計潮流而造就了包容 性更大的新現代主義(Neo-Modernism),結合設計的新技術、新材料,展現不同 的造型與元素,自然界的造型元素,也是發揮的題材,幾何與有機形相互牽 引,並相輔相成,簡約的造型搭配自然界的抽取,把藝術與設計融合唯一。

以自然為題材的運用是很廣泛的,仿生的設計也與我們食、衣、住、行息 息相關,本研究是運用自然界裡微生物的造型、行為模式來轉化,融合微生物 的特性與構造,做出不同的設計應用轉化在燈具上面。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以仿生的概念,從自然界中微生物的意象,轉變為創作設計。微生物指的 是一切肉眼看不見的事物,因而需要藉助顯微鏡觀察的微小生物。包括細菌、

病毒、真菌、藻類及原生動物,最大的特點,在於體積微小,且結構上亦相當 簡單。由於體積極之微小,故相對面積較大、物質吸收快、轉化快,在生長與 繁殖上亦是很迅速的,而且適應性強。雖然微生物不能從肉眼觀看,但對於人 們的生活上,是不斷的與我們共存,很多食品、工業品及藥品都是依賴它來製 造。

本設計上以微生物的造型做為意象,利用其繁衍、生長、吸收、轉換、變 動及特性等等,搭配在燈具設計作品上,作品以有機體的造型呈現,發展出微 生物多變的可能性,以仿生的意象,搭配燈具的設計,呈現出不同以往,我們 對於燈具的印象,更展現新時代的美學造型與特色。表達出微生物,即使是微 小不可見,卻不能忽視它所展現的生命力及強度。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限制

探討仿生的相關意像文獻,及運用在燈具上的案例分析做為文獻整理,運 用微生物的繁衍、生長、吸收、轉換、變動及本身的特性等,把維生物的特性 及多變化的可能,轉化成意象,重新注入,並加入設計及創意,展現作品的藝 術性,及表現作品的生命強度,成為新的創作語彙。

一、研究範圍

以微生物作為創作設計,相關文獻探討關於仿生的意象、自然型態 造型應用於設計上的發展、產品設計上的發展,及現代以仿生意像結合 燈具之產品案例,做文獻分析。

創作設計主題的研究,以微生物的生物特質及相關研究資料,結合 燈具設計,從完形及 Affordance 的理論做為整個概念轉換的支撐架 構。

二、研究限制

本創作設計以微生物的特性、外型及變化做研究文獻,融合燈具創作 的概念來做設計,故不對微生物的科學研究做深入探討。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