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緒論 1. 念珠菌及環境的真菌介紹

念珠菌 (Candida species) 的感染在過去二十年內有日益嚴重的 現象。念珠菌是人體常見的共生菌種,屬於伺機性病原。在健康人體 中,其免疫系統可防止念珠菌的侵犯,而當宿主身體免疫力下降時,

如 AIDS、器官移植、服用抗生素、癌症化療時等,會使得念珠菌有 機會變成致病原。在美國,念珠菌感染是第四常見的致病菌 (Lockhart et al., 2009)。一般常見的感染部位有皮膚、口腔、腸胃道、婦女生殖 道等,若嚴重將會造成全身的系統性感染 (Calderone and Forzi, 2001;

Yang, 2003; Yang et al., 2004; Yang et al., 2005)。

臨床上常見的念珠菌感染主要為 Candida albicans,但近來也發 現 non-albicans 菌種的感染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 Candida tropicalis 為亞洲地區較常見的 non-albicans 菌種。而目前在臨床上分離出的 C.

tropicalis,其對於常用的抗真菌藥物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菌株有 日漸增加的現象,這對於臨床上治療真菌感染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另 外,在土壤當中亦分離出同樣對 fluconazole 具有感受性較低的 C.

tropicalis。而經過 MLST (Multi Locus Sequence Typing) 實驗後,發現 來自臨床以及土壤的 C. tropicalis,其在基因上有高度的相似性 (Yang et al., 2004; Yang et. al, 2012)。

而在其他環境的菌種方面,過去有研究指出,在廣泛使用農業用

的 azole 類藥物下,使得這些環境菌株對於農業用 azole 類藥物的最

小抑制濃度數值提高,且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菌株對於臨床使用

的 azole 類藥物亦具有抗藥性 (Müller et. al, 2007 )。而部分常見的環

境菌種,例如:Candida guilliermondii、Candida famata、Candida

pulcherrima、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等皆有報導指出,其對人類有

2

致病性。所以了解環境菌株的抗藥性現況以及其與臨床用藥的相關性,

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2. 臨床以及環境常使用的抗真菌藥劑物介紹

由於念珠菌與人類皆屬於真核生物,因此在使用抗真菌藥物時也 經常造成人體的副作用。且這些藥物一般是具有抑菌功能而非殺菌,

所以在藥物的使用下常常使得抗藥性菌株佔有優勢。因此了解藥物在 細胞中的標的 (target),以及其抗藥機制,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在 選定實驗的藥物當中,本研究挑選了臨床上常使用的 fluconazole 以及 amphotericin B 當臨床藥物的代表。而在農業用的抗真菌藥物方面,

目前以作用機制為抑制麥角固醇合成的藥物佔最大宗。此類藥物包括 piperazines 類 (例:triforine)、pyridines 類 (例:pyrifenox)、pyrimidines 類 (例:nuarimol、fenarimol)、imidazoles 類 (例:imazalil、pefurazoate、

prochloraz、triflumizole)以及 triazoles 類 (例:triadimefon、triadimenol 等共 19 種藥物)等共五大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本研究則挑選了比較常見的農業抗真菌藥物 triadimenol 以及相同分 類裡的另一種藥物 penconazole 當控制組來進行實驗 (Müller et. al, 2007)。

2.1 Fluconazole、Triadimenol 和 Penconazole

這三種藥物皆屬於 triazole 類抗真菌藥物,fluconazole 廣泛的運

用在臨床治療念珠菌感染上,而 triadimenol 以及 penconazole 則為農

業上常使用的抗真菌藥物。Triazole 類藥物主要作用在 lanosterol 14

α-dimethylase 上,此酵素為合成細胞膜麥角固醇 (ergosterol) 的途徑

上的一份子,屬於 cytochrome P450 的酵素。此類藥物作用後,使得

lanosterol 14α-dimethylase 無法生成最終產物 ergosterol,當 ergosterol

消耗殆盡且累積了 lanosterol 以及有毒性的 14-methyl-3,6-diol,將造

3

成細胞膜的壓力增加 (Cowen and Steinbach, 2008; Carrillo-Muñoz et al., 2006)。目前已知其抗藥機制產生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例 如:

(1) 幫浦蛋白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或 ATP-binding cassette (ABC) transporter 的過度表現,將攝入的藥物不斷排出細胞外。以 Candida albicans 為例,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為 MDR1 基因轉譯而來,

此 pump 為 fluconazole 專用,而 ABC transporter 為 CDR 1 及 CDR 2 兩種基因轉譯而來,此 pump 則為其他 triazole 類藥物所使用。

(2) 合成 lanosterol 14α-dimethylase 的 ERG11p 發生突變或過度表現,

其會減少 target 與藥物的結合力。

(3) ERG3 基因的突變,造成無法在細胞內累積具毒性的 14α

-methyl-3,6-diol,進而生成終產物 ergosterol。 (Kontoyiannis and Lewis, 2002; Lee et al., 2003; Carrillo-Muñoz et al., 2006; Cowen and Steinbach, 2008

;

Klepser, 2006; Cowen, 2008)。

2.2 Amphotericin B

此藥物屬於 polyene 類抗真菌藥物之一。此類藥物主要作用在真 菌細胞膜的麥角固醇(ergosterol)上,ergosterol 的功能為維持細胞完整 性與流動性,當 amphotericin B 與 ergosterol 結合時,會形成管狀通 道使得細胞內容物流失及內外離子不平衡而使細胞死亡。但其對人體 的副作用也很大,例如會造成腎臟功能的損害等 (Cowen and

Steinbach, 2008; Carrillo-Muñoz et al., 2006)。

3. 實驗目的:

由於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臨床菌株與土壤菌株在基因上有相似

性,為了解環境菌株與人體分離出菌株的相關性。本研究利用較容易

分離菌株也容易取得的水果來進行實驗,觀察在水果表面是否存在對

於人體可能有致病性的菌株,以及其對於農業以及臨床上常使用的藥

4

物之感受性。而實驗的方法為:

(1) 收集水果表面的菌株,鑑定其物種,並觀察各菌種的分布情況。

(2) 比對部分常見的環境菌株之 ITS 或 D1/D2 序列,以了解其序列在 相同物種當中是否具有差異,並建立資料庫。

(3) 以肉湯微稀釋法 (broth microdilution) 測定環境菌株對於臨床以

及農業上常使用的抗真菌藥物的抗藥性情形,並比較環境菌株在

這兩類藥物當中的抗藥性差異。

5

二、材料與方法 (一) 材料:

1. 菌株 (strains)

Escherichia coli:DH5α 2. 引子 (primers)

Name Sequence (5’→3’) position HJL 735 (ITS1) TCCGTAGGTGAACCTGCGG 18S HJL 775 (ITS4) TCCTCCGCTTATTGATATGC 26S HJL 1178 (NL1) GCATATCAATAAGCGGAGGAAAAG 26S HJL 1179 (NL4) GGTCCGTGTTTCAAGACGG 26S 3. 藥品試劑 (chemicals and reagents)

 Bio-RAD

50 x TAE (Cat. No, 161-0773)

 Difco Laboratories

CHROMagar Candida (Cat. No. 254093), LB agar (Cat. No. 244520), LB broth (Cat. No. 244620), Sabouraud dextrose agar (SDA) (Cat.

No. 210950), 3-(N-morpholino)propanesulfonic acid (MOPS) (Cat.

No. BCBD 0884V)

 EPICEMTRE

MasterPure™ Yeast DNA Purification Kit (Cat. No. MPT80200)

 Fermentas

DreamTaq™ DNA polymerase (5 unit/μL, Cat. No. EP0701)

 Gibco BRL

RPMI 1640 pH7.0 (Cat, No, 31800022)

 Invitrogen

Agarose (Cat. No. 15510-027), 1 kb plus DNA ladder (Cat. No.

6

12308-011)

 Merck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Cat. No. S26740), Ethanol (Cat. No.

K33534874), Ethidium bromide (Cat. No. K27928515), Isopropanol (Cat. No. K32632434), Sodium carbonate (NaHCO3) (Cat. No.

A375692), Sodium hydroxide (NaOH) (Cat. No. B886298), Sodium chloride (NaCl) (Cat. No. K29779304)

 Promega

T4 DNA ligase (Cat. No. M-1801)

 Sigma Chemical Co.

Glassbeads (425~600 μm) (Cat. No. G9268-500G)

 USB

Glycerol (Cat. No. US16374) 4. 培養基 (medium)

 CHROMagar

1% peptone, 2% glucose, 1.5% agar, 0.5% Chloramphenicol

 DYT

1.6 g tryptone, 1 g yeast extract, 0.5 g NaCl 加無菌二次水至體積 100 mL

 LB broth

1% tryptone, 0.5% yeast extract, 1% NaCl

 LB/ ampicillin agar

1% tryptone, 0.5% yeast extract, 1% NaCl, 100 μg/mL ampicillin

 SDA 5. 儀器設備

 試管震盪器 Vortex-2 gene (Scientific Industry)

 程式溫度控制儀 PTC-200 (MJ Research)

 電泳影像擷取分析系統 (Alpha Innotech Corporation)

7

 電子天平 AT261 DeltaRange (METTLER TOLEDO)

 單槽乾浴器 (Violet Bio Sciences, Inc.)

 恆溫水浴器 (CHERNG HUEI Co.)

 傳統比色計

 迴轉式震盪培養箱 (TKS)

 加熱攪拌器 S101 (FIRSTEK SCIENTIFIC)

 酸鹼值檢測計 (BECKMAN)

 微量高速離心機 DENVILLE 260D (DENVILLE SCIENTIFIC INC.)

 4℃三門冷藏櫃 (MINI KINGKON)

 -30℃直立式雙門冷凍櫃 (WHITE-WESTINGHOUSE)

 -80℃超低溫冷凍櫃 (FIRSTEK SCIENTIFIC) (二) 方法與步驟:

1. 水果菌株的收集,培養和鑑定 1.1 水果菌株的收集及初步鑑定

由內湖 A 店、汐止 B 店、頭份 C 店以及頭份 D 店所購買的水果,

一共有柳丁、椪柑、新世紀梨、蜜梨、西洋梨、哈密瓜、橘子、香蕉、

蓮霧、楊桃、牛番茄、筆柿、番茄、蜜世界、小玉西瓜、狀元瓜、木 瓜、美濃瓜、進口新高接梨、金煌芒果、愛文芒果、土芒果、茂谷柑、

胭脂李、棗子、甜蜜桃、珍珠芭樂、鳳梨釋迦、牛番茄、聖女番茄、

枇杷、巨峰葡萄、無子檸檬、聯珠番茄、智利紅地球葡萄、智利青無 子葡萄、台灣甜桃、金桔、南非紅無子葡萄、黃金聖女番茄、檸檬、

西瓜、椰子、紐西蘭黃金奇異果、漬薑李、醃橄欖、台灣蜜柑等 47

種水果共 68 個檢體。將水果置於 10 L 裝無菌塑膠袋內,倒入 200 mL

清洗液 (1% peptone, 0.5% NaCl),用手在袋外輕輕搓揉,再將液體倒

8

入消毒過的 50 mL 離心管內離心,移除上清液,再以 0.2 mL YPD broth 將在離心管底部可能有的微生物懸浮後,將其塗佈到 CHROMagar 培 養基 48 小時後,從每個培養基中的各種顏色各挑選數株單一菌株,

存放在含 50%甘油的冷凍小管於-80℃冰箱以供日後實驗用。

CHROMagr 是一種選擇性培養基,其中的 chloramphenicol 成分可抑 制大部分細菌的生長;此外,其內含可產色的受質,可利用不同的顏 色篩選出菌落。常用於檢測混合的酵母菌培養鑑定 (Odds and

Bernaerts, 1994)。

挑選出的單一菌落再以 VITEK2 酵母菌鑑定卡進行部分菌株的 鑑定,菌種鑑定結果大於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則代表為可信賴的,若小 於百分之八十五,則表示菌種為鑑定率低 (low discrimination) 或不 可鑑定 (unidentified)。之後再把未鑑定出菌種的菌株,以 ITS 引子或 D1/D2 引子對黴菌的核醣體 DNA (ribosomal DNA) 進行 PCR,再將 片段進行序列分析鑑定菌種。

1.2 聚合酶連鎖酵素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從水果分離出的檢體依 MastePure

TM

Yeast DNA Purification Kit

中的說明書純化 DNA,再利用引子 ITS1 和 ITS4 或 NL1 和 NL4 夾出

真菌的 RNA 核醣體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和 D1/D2 區域等

所想要的片段進行放大。在鑑定物種方面,ITS 主要是鑑定具致病性

的黴菌菌種,而 D1/D2 則可以鑑定所有的黴菌,包括了非致病性的

菌種,以上兩種方式皆適用於鑑定不同菌種間的差異 (Leaw et al,

2006)。總體積 50 μL 的反應物當中,含有 5 μL 的 10X DreamTaqTM

buffer、1.25 unit DreamTaq

TM

DNA polymerase (5 unit/μL, Fermentas,

Cat. No. EP0701)、4 μL 的 2.5 mM dNTP、50 μM 的 Forward primer

和 Reverse primer 各 2.5 μL,0.1~1 μg 的 genomic DNA 模板,最後補

9

無菌二次水到 50 μL。反應步驟為:94℃ 3 分鐘→94℃ 30 秒、60℃ 30 秒、72℃ 30 秒 (重複此步驟 35 次)→72℃ 3 分鐘→20℃靜置。接著 DNA 純化的步驟依照 FavorPrep

TM

PCR Purification Mini Kit 說明書使 用,將序列送至 NCBI 做比對。

1.3 TA cloning

部分菌株用 ITS 以及 D1/D2 兩組引子定序出的結果為混亂的,

推論可能在原本想夾出的 PCR 產物之外,亦有類似的區域片段會被 這兩組引子夾出。所以將 PCR 產物植入 plasmid 中,以得到較單純的 片段。步驟如下:

1.3.1 DNA 黏合反應 (DNA Ligation)

依照 Promega 的 pGEM-T Easy Vector System (Cat. No. A1360)的 說明書,將 PCR 產物進行實驗,在 4℃環境下進行黏合反應至隔天。

1.3.2 E. coli 轉形反應 (transformation)─熱休克法 (heat-shock) 將 10 μL DNA 黏合反應的產物加入 50 μL 的 DH5α (competent cell),在冰上靜置 20 分鐘後,移到 42℃水浴槽熱休克 2 分鐘,快速 移到冰上 5 分鐘,再加入 800 mL DYT 以 37℃震盪培養 1 小時。之後 將菌液以玻璃珠均勻塗到含有 ampicillin 以及 X-gal 的 LB 培養基上,

放到 37℃培養箱至隔天觀察結果。

將培養隔天的培養基,挑選單一個白色菌落,加到 3 mL 含有 100 μg/mL ampicillin 的 LB broth 中,再培養到 37℃至隔天,再依據 FavorPrep

TM

Plasmid Extraction Mini Kit 說明書萃取質體後送定序。

2. 製備藥盤

將實驗所需的藥物 amphotericin B、fluconazole、triadimenol、

penconazole 溶於有機溶劑 dimethy sulfoxide (DMSO) 後、用 RPMI

1640 broth 配成所需的最高濃度兩倍濃度:amphotericin B (32 mg/L)、

10

fluconazole (128 mg/L)、triadimenol (128 mg/L)、penconazole (128 mg/L),每個藥物在進行兩倍的序列稀釋,最後總共十個濃度。藥物 的濃度範圍分別為 amphotericin B (0.0625~32 mg/L)、fluconazole (0.25~128 mg/L)、triadimenol (0.25~128 mg/L)、penconazole (0.25~128 mg/L),分別於 96 孔中的第一到第十個孔盤間各加入 100 μL 的藥物,

最後第十一個孔盤加入 100 μL RPMI 1640 (此為控制組),第十二個孔 盤加入 200 μL RPMI 1640 (此為背景值)。

3. 肉湯微稀釋法 (broth microdilution) 測定菌株的最小抑制濃度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建議的 M27-A3 版本進行實驗 (CLSI, 2008)。實驗 前須先配置 RPMI 1640 broth、已滅菌的 0.85% NaCl,放置於 1 L 的血清瓶中,並裝上分注器至於 4℃冰箱備用,4 種藥物濃度梯度之 抗藥性實驗藥盤,置於-80℃冰箱備用。

第一天

1. 從-80℃取出實驗所需的編號菌株以及標準菌株 YLO 6 (ATCC

®

6258)、YLO 7 (ATCC

®

22019)、YLO 12 (ATCC

®

90028),用竹棒 取少量菌液,劃在 SDA 培養基上,並放在 30℃培養箱培養 18~24 小時。

2. 取出所需數量的 12x75 mm 玻璃管,並在管壁標示菌株編號放在 鐵架上,以鋁箔紙覆蓋,利用高壓滅菌鍋滅菌,之後取出備用。

3. 取出無菌離心管,標示菌株編號後,置於鐵架上備用。

第二天

1. 從-80℃冰箱中取出實驗所需的 2 倍濃度梯度之抗藥性試驗藥盤數 量,放在室溫下回溫備用並在藥盤上標示待測菌株之編號。

2. 取出在 30℃培養箱培養 18~24 小時的 SDA 培養基,以竹棒挖取適

11

量的菌落,加到含有 2 mL 0.85% NaCl 的玻璃管中,充分混勻後在 530 nm 波長下用比色計測其波長,將菌液以 0.85% NaCl 調整到濃 度約 0.5 McFarland,此時菌液濃度大約是 1~5 x 10

6

cells/mL。

3. 將菌液震盪均勻後取 0.2 mL 加在 1.8 mL 0.85% NaCl 完成 10 倍稀 釋,再從上述菌液中取 0.4 mL 加在 3.6 mL 0.85% NaCl 完成 10 倍 稀釋,最後再把上述菌液取 0.8 mL 加到 7.2 mL 到 RPMI 1640 中 完成 10 倍稀釋,總共稀釋 1000 倍,加稀釋好的 RPMI 1640 broth 菌液的離心管混和均勻後,倒在無菌藥品槽內,利用 12 爪 pipet 裝上 11 隻 tips,吸取 100 μL 菌液,同時加入 96 孔盤 A 列 1~11 行的兩倍藥物濃度序列稀釋藥盤中,第 12 行不加菌液。此時藥盤 濃度稀釋一倍,更換 tips,依序將菌液分別放入 B~H 列中,而菌 液稀釋倍率為 2000 倍,最終細胞數量約為 0.5 ~2.5 x 10

3

cells/mL。

4. 添加完畢後,蓋上抗藥性試驗培養盤蓋子,放到 35℃ (或 25℃) 培 養箱中分別培養 24 和 48 小時後測其吸光值,而如果 48 小時後未 加藥的吸光值未達 0.2,則需培養 72 小時再測結果。

第三天

1. 開啟 iMark Microplate Reader 後並啟動電腦,在桌面上點選

Microplate Manager 程式捷徑,開啟視窗後,設定讀取的 OD 值為 595。

2. 將藥盤從 35℃ (或 25℃) 培養箱取出,置於室溫約 10~20 分鐘放 涼。

3. 放涼後的藥盤置於具有 96 孔盤專用承載盤的震盪器上,調整震盪 速度於 2~3 間,震盪時間約為 1 分鐘。震盪均勻後,將培養盤蓋 子打開至於 iMark Microplate Reader 的讀取槽內,接著選點 read。

讀取完畢後將 OD 數值匯出到 Excel 並存檔。

12

4. 將培養盤取出,並將培養盤蓋子蓋上,重複操作步驟 3 直到全部 培養盤讀取完畢。再把培養盤放回 35℃ (或 25℃) 培養箱繼續培 養 24hrs。

第四天

讀取 48 小時 (部分菌株則需測 72 小時) 培養盤黴菌生長濃度,

重複第三天的操作方式,利用 Excel 中 If 函數功能

[if(value>5,”R”,mic conc.)],在 AmB 若百分比數值>5 則顯示 R,

若百分比數值<5 則顯示該孔盤的藥物濃度;

[if(value<=50,”R”,mic conc.)],在 Flu、Tri、Pen 若比分比數值>50

則顯示 R,若百分比數值<=50 則顯示該孔盤的藥物濃度。讀取

MIC 數值,並將結果輸入資料庫內。

13

三、結果 1. 水果菌株的菌種分布

從超級市場購買的 68 種水果當中,一共蒐集了 584 株菌株 (由 羅秀容博士完成),再以 VITEK 2 (由實驗室同仁朱琬立完成) 和序列 分析做菌種的鑑定,結果一共成功鑑定了 479 株菌株。如表一,在所 有確定物種的菌株中,一共有 297 株菌株使用 VITEK2 來鑑定物種,

其中成功鑑定出菌種的菌株比例約 50.8% (151/297)。由於本研究的菌 株使用 VITEK2 成功鑑定出物種的比例遠低於臨床菌株,所以其餘 433 株菌株則利用 D1/D2 或 ITS 引子來鑑定物種。其中以 D1/D2 引 子對序列鑑定菌種的菌株一共有 165 株,ITS 引子對序列鑑定菌種的 菌株則有 163 株,而利用目前的物種鑑定方式皆無法鑑定菌種的菌株 一共有 105 株。

而為了觀察菌株在各種水果的分布,本研究在每個水果檢體各挑 每種菌一株做代表,總共得到了 292 株代表菌株 (表二),分別是:

19 株 Candida pulcherrima,16 株 Candida guilliermondii,16 株 Hanseniaspora uvarum,15 株 Candida famata,13 株 Hanseniaspora opuntiae,11 株 Pichia kluyveri,9 株 Pichia fermentans,8 株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7 株 Candida quercitrusa,7 株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6 株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5 株 Candida catenulata,5 株 Candida fermentati,5 株 Candida intermedia,

5 株 Candida oleophila,5 株 Candida sphaerica,4 株 Aureobasidium

pullulans,4 株 Candida railenensis,4 株 Candida sorboxylosa,4 株

Kodamaea ohmeri,4 株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4 株 Stephanoascus

ciferrii,3 株 Candida krusei,3 株 Candida parapsilosis,3 株 Candida

14

tropicalis,3 株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3 株 Rhodotorula glutinis,

2 株 Candida conglobata,2 株 Candida haemulonii,2 株 Candida inconspicua,2 株 Candida lipolytica,2 株 Candida lusitaniae,2 株 Candida orthopsilosis,2 株 Candida valida,2 株 Candida zeylanoides,

2 株 Cryptococcus albidus,2 株 Cryptococcus flavescens,2 株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2 株 Issatchenkia occidentalis,2 株 Issatchenkia terricola,2 株 Pichia aff. Fermentans Y153,2 株

Trichosporon asahii,1 株 Candida akabanensis,1 株 Candida azyma,

1 株 Candida freyschussii,1 株 Candida insectorum,1 株 Candida magnoliae,1 株 Candida norvegensis,1 株 Candida pelliculosa,1 株 Candida rugosa,1 株 Candida stellimalicola,1 株 Candida xylopsoci,

1 株 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1 株 Pichia pijperi,1 株 Pseudozyma fusiformata,1 株 Pseudozyma hubeiensis,1 株 Saccharomyces bulderi,1 株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 株 Sporobolomyces poonsookiae,1 株 Torulaspora delbrueckii,1 株 Trichosporon jirovecii,1 株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以及無法鑑定出 菌種的 51 株代表菌株 (表三)。

如前所述,在 584 株菌中,無法鑑定出物種的一共有 105 株菌株,

其中有 30 株菌株雖然鑑定出單一結果,但由於序列與 NCBI 資料庫 作比對時,其百分比低於 99.5%,所以仍列為無法鑑定。另外,一共 有 73 株菌株,在用 ITS 以及 D1/D2 兩種鑑定方法鑑定物種後,皆有 兩種以上的結果。此外,比較值得注意的是,No. 372、373 利用 ITS1、

ITS4 以及 NL1、NL4 兩組引子皆無法夾出所需的片段,其以目前本

研究所使用的技術皆無法確定物種。而有 8 株菌株,用兩組引子皆會

夾出各兩種序列,其亦無法判定物種。

15

在無法鑑定出物種的菌株在挑選代表菌株時,本研究會以其序列 的相似度來做挑選,結果一共篩選出 51 株代表菌株。

2. 現有的環境菌株之序列比對

將現有的定序結果利用 SeqMan 軟體以及 NCBI 上的 database 做 序列比對,以了解相同物種間 base 之差異。而在判斷序列上 base 的 差異位置時,本研究是以使用的 primer 最後一個 base,當作為-1,而 下一個 base 則為+1 來判斷起始位置。

2.1 D1/D2 序列比對

2.1.1 Candida guilliermondii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20 個 D1/D2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之間。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發現這些菌株符合 兩組 database 的序列。其在第 66 個 base 上,有 A/G 兩種可能,在第 182 個 base 上,有 C/T 兩種可能,而在第 476 個 base 上,則有 G/A 兩種可能 (表五)。值得注意的是,No.462-2、468 兩株菌株在第 425 個 base 上,發生 C 變成 T 的點突變,以及 No.469 的菌株,在第 478 個 base 上,則發生由 T 變成 C 的點突變。

2.1.2 Candida sorboxylosa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9 個定序結果,片段大小約在 310 bps 左右。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發現這些菌株符合兩組 database 的序列。其在第 90 個 base 上,有 A/G 兩種可能,在第 91 個 base 上,有 T/C 兩種可能,而在第 92 個 base 上,則有 T/A 兩種 可能 (表六)。此外,No. 501 在第 287~288 個 base 之間,有多一個 T。

2.1.3 Hanseniaspora opuntiae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6 個 D1/D2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之間。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雖然這些菌株只符

合一種 database 的序列,但在實驗的結果發現,在第 117 個 base 上,

16

部分菌株的 base 有 deletion 的現象發生,其歸類於此菌種 (表七)。

2.1.4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9 個 D1/D2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左右。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發現這些菌株符合 兩種 database 的序列。其在第 184 個 base 上,有 T/C 兩種可能 (表八)。

2.1.5 Hanseniaspora uvarum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31 個 D1/D2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左右。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發現這些菌株符合 四組 database 的序列。其在第 184 個 base 上,有 C/T 兩種可能,在 第 448 個 base 上,也有 C/T 兩種可能 (表九)。此外,有部分序列在 第 117 個 base 上有 deletion 的現象發生,亦歸類於此菌種。

2.1.6 Issatchenkia terricola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13 個 D1/D2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左右。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發現這些菌株符合 三組 database 的序列。其在第 166 個 base 上,有 C/T 兩種可能,而 在第 167 個 base 上,也有 C/T 兩種可能 (表十)。

2.1.7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12 個 D1/D2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左右。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雖然這些菌株只符 合一種 database 的序列,但在實驗的結果發現,在第 118 個 base 上,

部分菌株的 base 上有 deletion 的現象發生,亦歸類於此菌種 (表十 一)。

2.1.8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7 個 D1/D2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左右。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這些菌株都只符合

一種 database 的序列,且所有的 base 皆沒有差異 (一共有 No. 355、

17

397、483、486、510、511、534 等七株菌株)。

2.2 ITS 序列比對 2.2.1 Candida famata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10 個 ITS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之間。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發現這些菌株符合 兩組 database 的序列。其在第 88 個 base 上,有 C/T 兩種可能,在第 133 個 base 上,有 A/G 兩種可能,在第 170 個 base 上,除符合原本 的 T 外,亦有 deletion 現象的可能,在第 331 個 base 上,有 T/C 兩 種可能,而在第 342 個 base 上,則有 A/G 兩種可能 (表十二)。

2.2.2 Candida oleophila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14 個 ITS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之間,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這些菌株都只符合一 種 database 的序列,且所有的 base 皆沒有差異 (一共有 No. 341、404、

405、406、407、408、409、410、411、433、435、566、567、574 等十四株菌株)。

2.2.3 Candida quercitrusa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12 個 ITS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之間,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這些菌株都只符合一 種 database 的序列,且所有的 base 皆沒有差異 (一共有 No. 294、296、

331、342、473、474、478、479、481、519、520、560 等十二株菌 株)。

2.2.4 Candida railenensis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8 個 ITS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之間,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這些菌株都只符合一

種 database 的序列,但在實驗的結果發現,在第 498~499 個 base 上

之間,部分菌株多了一個 C,所以當其出現時,則歸類為此菌種 (表

18

十三)。

2.2.5 Hanseniaspora opuntiae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9 個 ITS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600~700 bps 之間。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這些菌株只符合一 種 database 的序列。但在實驗的結果發現,流水編號 No. 295 以及 488 在第 75 個 base 上有 deletion 的現象發生,亦歸類於此菌種。此外值 得注意的是,流水編號 No.173 的菌株,在第 140 個 base 上,有發生 由 C 變成 T 的點突變 (表十四)。

2.2.6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8 個 D1/D2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600~700 bps 左右。在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發現這些菌株有符 合兩種 database 的序列。其在第 256 個 base 上,有 T/C 兩種可能。

而這 8 株菌株當中,除了 No. 167 菌株以外,其餘的菌株與兩種可能 的 database 相比之下,在原先序列的第 174~175 之間皆多了一個 T,

但在結果的判定上,皆屬於此菌種。而 No. 166-1、491、502 在第 77 個 base 上有 delection 的現象。No. 165、166-1、502 這三株菌株,在 第 206 個 base 上皆為 G,不是原本 database 的 A。此外,No. 466 在 第 633 個 base 上為 T,非原本的 C (表十五)。

2.2.7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此菌種在本研究中一共收集了 8 個 ITS 序列,片段大小約在 500~600 bps 之間,和 NCBI 的序列做比較後,這些菌株都只符合一 種 database 的序列,且所有的 base 皆沒有差異 (一共有 No. 160、161、

192、193、194、196、282、536 等八隻菌株)。

3. 水果表面菌株對抗真菌藥劑的感受性試驗結果

本研究依照 CLSI 的實驗流程,將所有 584 株菌株針對 fluconazole、

triadimenol、penconazole 以及 amphotericin B 進行藥物性感受試驗,

19

而在所有的菌株當中,有 142 株菌株在 RPMI 1640 medium 內無法生 長抑或是控制組的 O.D.595 的數值低於 0.2,而這些就不在本研究的 探討範圍內,故結果則以 442 株菌株來進行菌株代表的挑選。

之後從各種水果中的每個物種挑選代表性菌株。其依據的標準為 觀察其在 48 小時 (部分菌株則為 72 小時) 對 fluconazole 的最小抑制 濃度 (MIC) 數值,每個物種當中挑選 MIC 值高的當代表菌株,而如 果相同物種當中對 fluconazole 的 MIC 數值相同,再比較其對其他 azole 類藥物的 MIC 數值做判定。而本實驗一共挑選了 233 株菌株當 作代表菌株。

3.1 水果菌株對 azole 類抗真菌藥劑的感受性

最小抑制濃度 (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 的定義為:

針對 azole 類而言,相對於無藥物的控制組,藥物濃度可抑制百分之 五十以上的黴菌生長情形,稱作「最小抑制濃度」 。

3.1.1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根據最新的 species-specific breakpoints 的判定標準,Candida albicans、C. tropicalis 以及 C. parapsilosis 在培養 24 小時後,其判定 的 breakpoints 為 MIC ≧ 8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為 4 mg/L 視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

MIC ≦ 2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其他在本研究有出 現的菌種,其 breakpoints 分別為 C. lusitaniae 的 MIC ≧ 4 mg/L 視為 Resistance,MIC ≦ 2 mg/L 視為 Susceptible;C. guilliermondii 的 MIC

≧ 16 mg/L 視為 Resistance,MIC ≦ 8 mg/L 視為 Susceptible;C.

orthopsilosis 的 MIC ≧ 4 mg/L 視為 Resistance,MIC ≦ 2 mg/L 視 為 Susceptible;C. pelliculosa 的 MIC ≧ 8 mg/L 視為 Resistance,MIC

≦ 4 mg/L 視為 Susceptible。而其他的菌種的則根據 C. albicans 培養

20

24 小時後判定標準,其 MIC ≧ 8 mg/L、MIC = 4 mg/L 以及 MIC ≦ 2 mg/L 來分類 (Pfaller et al., 2012; Yang et al., 2013; CLSI M27-S4)。

本研究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一共 有 187 株代表菌株。而在這些菌株當中,有 22 株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 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所以在 24 小時 MIC 值的判定則以其餘的 165 株菌株來作探討。而在確定其 breakpoints 的物種當中,C. parapsilosis、

C. lusitaniae、C. guilliermondii、C. orthopsilosis 以及 C. pelliculosa 菌 種的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皆視為具有感受性的 (Susceptible),只有 C. tropicalis 菌種有 1 株菌株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比例為 25% (1/4) (表十六)。

其他未知 breakpoints 的菌種,一共有 138 株菌株。在培養 24 小 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58 株菌株,MIC = 4 mg/L 共有 7 株菌 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有 73 株 (表十七)。

3.1.2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的判定標準評估,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35℃培養 48 小時 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187 株,從表十八、

十九的結果發現,所有代表菌株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比例為 29.4% (55/187);具有劑量依賴型感受性的比例為 5.3% (10/187);具 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65.2% (122/187) (CLSI M27-A3)。

如表十八、十九所示,在 35℃生長的菌株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 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分別有:1 株 Candida pulcherrima,

比例為 8% (1/13);11 株 Pichia kluyveri,比例為 100% (11/11);9 株

21

Pichia fermentans,比例為 100% (9/9);1 株 Candida fermentati,比例 為 20% (1/5);1 株 Candida sphaerica,比例為 20% (1/5);1 株 Candida tropicalis,比例為 25% (1/4);3 株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比例為 100% (3/3);2 株 Stephanoascus ciferrii,比例為 50% (2/4);1 株 Candida railenensis,比例為 33.3% (1/3);以及其他未知菌種之菌株共 25 株。

3.1.3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flu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Trailing growth 是指在 48 小時的 MIC 數值比在 24 小時的 MIC 數值大於或等於 8 倍以上的現象。其在 24 小時生長情況受到抑制的,

而 24 到 48 小時持續生長而改變對藥物的感受性,此現在會影響 MIC 值的判斷,尤其是對 azole 類藥物。而目前最新的 CLSI 標準的判讀 是依據 24 小時所測得對黴菌抗藥性測驗的結果,則可以避免 trailing growth 所造成的菌株抗藥性錯誤判斷。所有在 35℃生長的 187 株代 表菌株當中,一共有 7 株菌株對 fluconazole 出現 trailing growth 的現 象,分別為 2 株 Candida tropicalis,比例為 50% (2/4);1 株 Candida pulcherrima,比例為 8% (1/13);1 株 Candida fermentati,比例為 20%

(1/5);1 株 Candida haemulonii,比例為 100% (1/1);1 株 Candida rugosa,比例為 100% (1/1);以及 1 株未知菌種之菌株 (表二十)。

3.1.4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部分菌株在原先 CLSI 標準的 35℃無法生長,所以將其培養在

25℃的環境下以觀察結果。而在 2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

值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21 株代表菌株,其中有 13 株在培養 24 小

時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故只以其他的 8 株菌株進行討論。而這些

代表菌株的菌種 breakpoints 尚未被定義,所以目前只依照其 MIC 數

值,以 C. albicans 的標準做分類。從表二十一、二十二的結果發現,

22

所有在 2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 有 2 株菌株,MIC = 4 mg/L 共有 2 株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 株則有 4 株。

3.1.5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的判定標準評估,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35℃培養 48 小時 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21 株,從表二十三、

二十四的結果發現,所有代表菌株當中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比 例為 36% (6/21);具有劑量依賴型感受性的比例為 8% (2/21);具有感 受性的比例為 56% (13/21)。

如表二十三、二十四所示,在 25℃生長的菌株對 fluconazole 具 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分別有:2 株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比例為 50% (2/4);1 株 Rhodotorula glutinis,比例為 100% (1/1);2 株 Cryptococcus albidus,比例為 100% (2/2);以及其 他未知菌種之菌株一共 1 株。

3.1.6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flu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Trailing growth 是指在 48 小時的 MIC 數值比在 24 小時的 MIC 數值大於或等於 8 倍以上的現象。所有在 25℃生長的 21 株代表菌株 當中,一共有 2 株菌株對 fluconazole 有出現 trailing growth 的現象,

分別為 1 株 Candida railenensis,比例為 100% (1/1);以及 1 株 Candida oleophila,比例為 20% (1/5) (表二十五)。

3.1.7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農業上使用的 azole 類藥物其在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的 breakpoints

23

到目前尚未被定義出來,所以本研究依照同是 azole 類的 fluconazole 的 breakpoints 標準來判斷。

本研究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一共 有 187 株代表菌株。而在這些菌株當中,有 22 株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 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所以在 24 小時 MIC 值的判定則以其餘的 165 株菌株來作探討。而在確定其 breakpoints 的物種當中,C. parapsilosis、

C. lusitaniae、C. orthopsilosis 以及 C. pelliculosa 菌種的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皆視為具有感受性的 (Susceptible)。而 C. tropicalis 則有 1 株 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 的,比例為 25% (1/4);C. guilliermondii 則 有 1 株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 的,比例為 6.3% (1/16) (表二十六)。

其他未知 breakpoints 的菌種,一共有 138 株菌株。在培養 24 小 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31 株菌株,MIC = 4 mg/L 共有 19 株 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有 88 株 (表二十七)。

3.1.8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由於對於農業上常用的 azole 類藥物並沒有定義出其判定的標準,

所以本研究依據 fluconazole 的標準來做抗藥性標準的評估,其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 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 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187 株,從表二十八、

二十九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3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48 小時後,

對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的比例為 2.1% (4/187);具有劑量依賴型感 受性的比例為 33.2% (62/187);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64.7%

(121/187)。

如表二十八、二十九所示,在 35℃生長的菌株對 triadimenol 具

24

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分別有:1 株 Candida

pulcherrima比例為 8% (1/13);1 株 Candida guilliermondii,比例為 6.3% (1/16); 1 株 Candida tropicalis,比例為 25% (1/4);1 株 Candida railenensis,比例為 33.3% (1/3)。

3.1.9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triadimenol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Trailing growth 是指在 48 小時的 MIC 數值比在 24 小時的 MIC 數值大於或等於 8 倍以上的現象。所有在 35℃生長的 187 株代表菌 株當中,一共有 25 株菌株對 triadimenol 有出現 trailing growth 的現象,

分別為 2 株 Candida intermedia,比例為 40% (2/5);2 株 Candida quercitrusa,比例為 28.6% (2/7);2 株 Candida tropicalis,比例為 50%

(2/4);2 株 Candida guilliermondii,比例為 12.5% (2/16);2 株 Candida krusei,比例為 66.6% (2/3);1 株 Candida pelliculosa,比例為 100%

(1/1);1 株 Stephanoascus ciferrii,比例為 25% (1/4);1 株 Candida orthopsilosis,比例為 50% (1/2);1 株 Candida pulcherrima,比例為 8% (1/13);1 株 Pichia kluyveri,比例為 9.1% (1/11);1 株 Pichia fermentans,比例為 11.1% (1/9);以及其他未知菌種之菌株一共 9 株 (表三十)。

3.1.10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本研究在 2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 21 株 代表菌株當中,其中有 13 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

故只以其他的 8 株菌株進行討論。而這些代表菌株的菌種 breakpoints

尚未被定義,所以目前只依照其 MIC 數值,以 C. albicans 的標準做

分類。從表三十一、三十二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代表菌

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1 株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有 7 株。

25

3.1.11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由於對於農業上常用的 azole 類藥物並沒有定義出其判定的標準,

所以本研究依據 fluconazole 的標準來做抗藥性標準的評估,其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 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本研究在 2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21 株,從表三十三、三十四的 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代表菌株當中對 triadimenol 具有劑量 依賴型感受性的比例為 23.8% (5/25);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76.2%

(16/25)。

3.1.12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triadimenol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Trailing growth 是指在 48 小時的 MIC 數值比在 24 小時的 MIC 數值大於或等於 8 倍以上的現象。所有在 25℃生長的 21 株代表菌株 當中,一共有 3 株菌株對 triadimenol 有出現 trailing growth 的現象,

分別為 1 株 Candida oleophila,比例為 20% (1/5);1 株 Candida

railenensis,比例為 100% (1/1);以及 1 株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比例為 25% (1/4) (表三十五)。

3.1.13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農業上使用的 azole 類藥物其在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的 breakpoints 到目前尚未被定義出來,所以本研究依照同是 azole 類的 fluconazole 的 breakpoints 標準來判斷。

本研究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一共

有 187 株代表菌株。而在這些菌株當中,有 22 株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

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所以在 24 小時 MIC 值的判定則以其餘的 165

株菌株來作探討。而在確定其 breakpoints 的物種當中,C. parapsilosis、

26

C. lusitaniae、C. guilliermondii、C. orthopsilosis 以及 C. pelliculosa 菌 種的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皆視為具有感受性的 (Susceptible),只有 C. tropicalis 菌種有 1 株菌株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比例為 25% (1/4) (表三十六)。

其他未知 breakpoints 的菌種,一共有 138 株菌株。在培養 24 小 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17 株菌株,MIC = 4 mg/L 共有 31 株 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有 90 株 (表三十七)。

3.1.14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由於對於農業上常用的 azole 類藥物並沒有定義出其判定的標準,

所以本研究依據 fluconazole 的標準來做抗藥性標準的評估,其最小抑 制濃度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最小抑制濃度 (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最小抑制濃度 (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 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 值大於 0.2 的一共有 187 株菌株,從表三十八、三十九的結果發現,

所有在 3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48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具有 劑量依賴型感受性的比例為 25.1% (47/187);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74.9% (140/187)。

3.1.15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pen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Trailing growth 是指在 48 小時的 MIC 數值比在 24 小時的 MIC 數值大於或等於 8 倍以上的現象。所有在 35℃生長的 187 株代表菌 株當中,一共有 33 株菌株對 penconazole 有出現 trailing growth 的現 象,分別為:6 株 Candida guilliermondii,比例為 37.5% (6/16);4 株 Candida pulcherrima,比例為 15.4% (2/13);4 株 Candida quercitrusa,

比例為 57.1 (4/7);3 株 Candida intermedia,比例為 60% (3/5);3 株

27

Candida fermentati,比例為 60% (3/5);2 株 Kodamaea ohmeri,比例 為 50% (2/4);2 株 Candida sphaerica,比例為 40% (2/5);2 株 Pichia kluyveri,比例為 18.2% (2/11); 1 株 Candida parapsilosis,比例為 50% (1/2);1 株 Candida krusei,比例為 33.3% (1/3);1 株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比例為 16.7% (1/6);1 株 Candida tropicalis,比例為 25% (1/4);1 株 Candida orthopsilosis,比例為 50% (1/2);以及其他 未知菌種之菌株一共 4 株 (表四十)。

3.1.16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本研究在 2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 21 株 代表菌株當中,其中有 13 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

故只以其他的 8 株菌株進行討論。而這些代表菌株的菌種皆尚未有 breakpoints 被定義,所以目前只依照其 MIC 數值,以 C. albicans 的 標準做分類。從表四十一、四十二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 代表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1 株菌株,MIC

= 4 mg/L 共有 2 株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有 5 株。

3.1.17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由於對於農業上常用的 azole 類藥物並沒有定義出其判定的標準,

所以本研究依據 fluconazole 的標準來做抗藥性標準的評估,其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 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本研究在 2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一共有 21 株代表菌株,從表四十三、四十 四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代表菌株當中對 penconazole 具有 抗藥性的比例為 4.8% (1/21);具有劑量依賴型感受性的比例為 19%

(4/21);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76.2% (16/21)。

28

如表四十三、四十四所示,在 25℃生長的菌株對 penconazole 具 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分別有 1 株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比例為 25% (1/4)。

3.1.18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pen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Trailing growth 是指在 48 小時的 MIC 數值比在 24 小時的 MIC 數值大於或等於 8 倍以上的現象。所有在 25℃生長的 21 株代表菌株 當中,只有 1 株菌株對 penconazole 有出現 trailing growth 的現象,此 菌株為 Candida railenensis,比例為 100% (1/1) (表四十五)。

3.2 水果菌株對 Amphotericin B (polyene 類抗真菌藥劑) 的感受性 最小抑制濃度 (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 的定義為:

相對於無藥物的控制組,藥物濃度可抑制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黴菌生 長情形,稱作「最小抑制濃度」 。

3.2.1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受性

根據最新的 species-specific breakpoints 的判定標準,C. tropicalis、

C. parapsilosis、C. lusitaniae 以及 C. guilliermondii 等在本研究有出現 的菌種當中,MIC ≧ 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而 MIC ≦ 2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其他的菌種的則根據 C.

albicans 培養 24 小時後判定標準,其 MIC ≧ 4 mg/L 以及 MIC ≦ 2 mg/L 來分類 (Pfaller et al., 2012; Yang et al., 2013)。

本研究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一共

有 187 株代表菌株。而在這些菌株當中,有 22 株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

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所以在 24 小時 MIC 值的判定則以其餘的 165

株菌株來作探討。而在確定其 breakpoints 的物種當中,所有菌種的

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皆視為具有感受性的 (Susceptible) (表四十

29

六)。

其他未知 breakpoints 的菌種,一共有 138 株菌株。在培養 24 小 時後其 MIC 值皆小於或等於 2 mg/L (表四十七)。

3.2.2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受性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M27-S4 版本的判 定標準評估,MIC > 2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 2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從表四十八、四十九的結果發現,

所有代表菌株當中對 amphotericin B 具有抗藥性的比例為 2.1%

(4/187);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97.9% (183/187)。

如表四十八、四十九所示,所有對 Amphotericin B 具有抗藥性 (MIC > 1 mg/L) 的菌株有:1 株 Candida famata,比例為 8.3% (1/12);

2 株 Candida sphaerica,比例為 40% (2/5);1 株 Trichosporon asahii,

比例為 50% (1/2)。

3.2.3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Trailing growth 現象

Trailing growth 是指在 48 小時的 MIC 數值比在 24 小時的 MIC 數值大於或等於 8 倍以上的現象。所有在 35℃生長的 187 株代表菌 株當中,一共有 8 株菌株對 Amphotericin B 出現 trailing growth 的現 象,分別為 2 株 Candida zeylanoides,比例為 100% (2/2);1 株 Candida rugosa,比例為 100% (1/1);1 株 Candida quercitrusa,比例為 14.3%

(1/7);1 株 Pichia fermentans,比例為 11.1% (1/9);以及其他未知菌 種之菌株一共 3 株 (表五十)。

3.2.4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受性

30

本研究在 25℃培養 48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大於 0.2 的 21 株 代表菌株當中,其中有 13 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

故只以其他的 8 株菌株進行討論。而這些代表菌株的菌種皆尚未有 breakpoints 被定義,所以目前只依照其 MIC 數值,以 C. albicans 的 標準做分類。從表五十一、五十二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 代表菌株在培養 24 小時後的 MIC 數值皆小於或等於 2 mg/L。

3.2.5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受性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M27-S4 版本的判 定標準評估,MIC > 2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 2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從表五十三、五十四的結果發現,

所有代表菌株當中對 amphotericin B 皆為具有感受性的。

3.3 需生長 72 小時才可判斷其 MIC 數值之菌株

部分菌株需長滿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而 這些菌株在本研究當中則以其培養 48 小時以及 72 小時後的結果來分 析。

3.3.1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本研究在 35℃需培養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21 株。而在這些菌株當中,只有 1 株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所以在 48 小時 MIC 值的判定則以其餘的 20 株菌株來作探討。在 20 株菌株當中,只有 1 株 C. parapsilosis 確 定 breakpoints , 其在培養 48 小時後視為具有感受性的 (Susceptible) (表五十五)。

其他未知 breakpoints 的菌種,一共有 19 株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9 株菌株,MIC = 4 mg/L 共有 1 株菌

31

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有 9 株 (表五十六)。

3.3.2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72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的判定標準評估,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35℃培養 72 小時 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21 株,從表五 十七、五十八的結果發現,所有代表菌株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 比例為 38.1% (8/21);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61.9% (13/21)。

如表五十七、五十八所示,在 35℃生長的菌株對 fluconazole 具 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分別有:2 株 Candida

inconspicua,比例為 100% (2/2);2 株 Issatchenkia occidentalis,比例 為 100% (2/2);1 株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比例為 100% (1/1);

以及其他未知菌種之菌株一共 3 株。

3.3.3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部分菌株在原先 CLSI 標準的 35℃無法生長,所以將其培養在 25℃的環境下以觀察結果。而在 25℃需培養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 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4 株。而這些代表菌株的菌種皆尚未 有 breakpoints 被定義,所以目前只依照其 MIC 數值,以 C. albicans 的標準做分類。從表五十九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代表菌 株在培養 48 小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3 株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有 1 株。

3.3.4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72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的判定標準評估,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32

間視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25℃需培養 72 小 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4 株,從表六 十的結果發現,所有代表菌株當中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比例為 75% (3/4);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25% (1/4)。

如表六十所示,在 25℃生長的菌株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分別有:1 株 Rhodotorula glutinis,比例為 100% (2/2);以及其他未知菌種之菌株一共 2 株。

3.3.5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農業上使用的 azole 類藥物其在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的 breakpoints 到目前尚未被定義出來,所以本研究依照同是 azole 類的 fluconazole 的 breakpoints 標準來判斷。

本研究在 35℃需培養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21 株。而在這些菌株當中,只有 1 株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所以在 48 小時 MIC 值的判定則以其餘的 20 株菌株來作探討。在 20 株菌株當中,只有 1 株 C. parapsilosis 確 定 breakpoints,其在培養 48 小時後視為具有感受性的 (Susceptible) (表六十一)。

其他未知 breakpoints 的菌種,一共有 19 株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7 株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 則有 12 株 (表六十二)。

3.3.6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72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由於對於農業上常用的 azole 類藥物並沒有定義出其判定的標準,

所以本研究依據 fluconazole 的標準來做抗藥性標準的評估,其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

33

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35℃需培養 72 小時 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21 株,從表六 十三、六十四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3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對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的比例為 9.5% (2/21);具有劑量依賴 型感受性的比例為 23.8% (5/21);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66.7%

(14/21)。

如表六十三、六十四所示,在 35℃生長的菌株對 triadimenol 具 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分別有:1 株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比例為 100% (1/1);以及其他未知菌種之菌株 1 株。

3.3.7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本研究在 25℃需培養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4 株。而這些代表菌株的菌種皆尚未有 breakpoints 被 定義,所以目前只依照其 MIC 數值,以 C. albicans 的標準做分類。

從表六十五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48 小時 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3 株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 有 1 株。

3.3.8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72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由於對於農業上常用的 azole 類藥物並沒有定義出其判定的標準,

所以本研究依據 fluconazole 的標準來做抗藥性標準的評估,其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

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25℃需培養 72 小時

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4 株,從表六十

六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3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72 小時後,對

34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的比例為 50% (2/4);具有劑量依賴型感受性的 比例為 25% (1/4);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25% (1/4)。

如表六十六所示,在 25℃生長的菌株對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分別有:1 株 Rhodotorula glutinis,比例為 50% (1/2);以及其他未知菌種之菌株 1 株。

3.3.9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農業上使用的 azole 類藥物其在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的 breakpoints 到目前尚未被定義出來,所以本研究依照同是 azole 類的 fluconazole 的 breakpoints 標準來判斷。

本研究在 35℃需培養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21 株。而在這些菌株當中,只有 1 株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所以在 48 小時 MIC 值的判定則以其餘的 20 株菌株來作探討。在 20 株菌株當中,只有 1 株 C. parapsilosis 確 定 breakpoints,其在培養 48 小時後視為具有感受性的 (Susceptible) (表六十七)。

其他未知 breakpoints 的菌種,一共有 19 株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11 株菌株,MIC = 4 mg/L 的菌株有 4 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有 4 株 (表六十八)。

3.3.10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72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由於對於農業上常用的 azole 類藥物並沒有定義出其判定的標準,

所以本研究依據 fluconazole 的標準來做抗藥性標準的評估,其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

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35℃需培養 72 小時

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21 株,從表六

35

十九、七十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3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48 小時 後,對 pen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比例為 4.8% (1/21);具有劑量依賴 型感受性的比例為 47.6% (10/21);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47.6%

(10/21)。

如表六十九、七十所示,在 35℃生長的菌株對 penconazole 具有 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為 1 株未知菌種之菌株。

3.3.11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pen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Trailing growth 是指在 72 小時的 MIC 數值比在 48 小時的 MIC 數值大於或等於 8 倍以上的現象。所有在 35℃生長的 21 株代表菌株 當中,一共有 2 株菌株對 penconazole 有出現 trailing growth 的現象,

兩株皆為 Candida pulcherrima,比例為 28.6% (2/7)。

3.3.12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本研究在 25℃需培養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4 株。而這些代表菌株的菌種皆尚未有 breakpoints 被 定義,所以目前只依照其 MIC 數值,以 C. albicans 的標準做分類。

從表七十一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48 小時 後的 MIC ≧ 8 mg/L 的共有 3 株菌株,而 MIC ≦ 2 mg/L 的菌株則 有 1 株。

3.3.13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72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由於對於農業上常用的 azole 類藥物並沒有定義出其判定的標準,

所以本研究依據 fluconazole 的標準來做抗藥性標準的評估,其 MIC

≧ 64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介於 16~32 mg/L 間視

為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susceptible dose-dependent, SDD),MIC ≦ 8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而本研究在 25℃需培養 72 小時

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代表菌株一共有 4 株,從表七十

36

二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3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72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比例為 25% (1/4);具有劑量依賴型感受性 的比例為 25% (1/4);具有感受性的比例為 50% (2/4)。

如表七十二所示,在 25℃生長的菌株對 penconazole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菌株為 1 株未知菌種之菌株。

3.3.14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受性

本研究在 35℃需培養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21 株。而在這些菌株當中,只有 1 株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其生長情況不如預期,所以在 48 小時 MIC 值的判定則以其餘的 20 株菌株來作探討。在 20 株菌株當中,只有 1 株 C. parapsilosis 確 定 breakpoints,其在培養 48 小時後視為具有感受性的 (Susceptible) (表七十三)。

其他未知 breakpoints 的菌種,一共有 19 株菌株。在培養 48 小 時後的其 MIC 數值皆小於等於 2 mg/L (表七十四)。

3.3.15 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72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受性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M27-S4 版本的判 定標準評估,MIC > 2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 2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從表七十五、七十六的結果發現,

所有代表菌株對 amphotericin B 皆為具有感受性的。

3.3.16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受性

本研究在 25℃需培養 72 小時後其 O.D.595 的數值才會大於 0.2

的菌株一共有 4 株。而這些代表菌株的菌種皆尚未有 breakpoints 被

37

定義,所以目前只依照其 MIC 數值,以 C. albicans 的標準做分類。

從表七十七的結果發現,所有在 25℃生長的代表菌株在培養 48 小時 後的 MIC 數值皆小於等於 2 mg/L。

3.3.17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72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的感 受性

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M27-S4 版本的判 定標準評估,MIC > 2 mg/L 視為有抗藥性 (Resistance),MIC ≦ 2 mg/L 視為具有感受性 (susceptible)。從表七十八的結果發現,所有代 表菌株對 amphotericin B 皆為具有感受性的。

3.4 對 fluconazole 有抗藥性的水果菌株之來源

如表七十九,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 (部分菌株為 72 小時) 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水果菌株其菌株來源 分別為:1 株 Candida fermentati,來自進口新高接梨;2 株 Candida inconspicua,來自蓮霧;1 株 Candida pulcherrima,來自雪山巨峰葡 萄;1 株 Candida railenensis,來自巨峰葡萄;1 株 Candida sphaerica,

來自聖女番茄;1 株 Candida tropicalis,來自蓮霧;2 株 Issatchenkia occidentalis,來自蓮霧;9 株 Pichia fermentans,分別來自美濃瓜、

棗子、鳳梨釋迦、聖女番茄、珍珠芭樂、黃金聖女番茄、土芒果、醃 橄欖以及台灣蜜柑;11 株 Pichia kluyveri,分別來自柳丁、蜜梨、哈 密瓜、蜜世界、小玉西瓜、美濃瓜、茂谷柑、甜蜜桃、珍珠芭樂、智 利青無子葡萄以及愛文芒果;4 株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分別來 自金煌芒果、台灣甜桃、南非紅無子葡萄以及檸檬;2 株 Stephanoascus ciferrii,分別來自聯珠番茄以及愛文芒果。

而其他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未知菌種的菌株來源分別有:

3 株來自金煌芒果,蜜世界、胭脂李、棗子、甜蜜桃、珍珠芭樂、蓮

38

霧等以上每種水果各 2 株菌株,以及蜜梨、小玉西瓜、狀元瓜 、美 濃瓜、楊桃、茂谷柑、聖女番茄、愛文芒果、楊桃、哈蜜瓜、紐西蘭 黃金奇異果、醃橄欖及台灣蜜柑等每種水果各 1 株。

3.5 在 35℃生長對 triadimenol 有抗藥性的水果菌株之來源

如表八十,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 (部分菌株為 72 小時) 對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水果菌株其菌株來源 分別為:1 株 Candida guilliermondii,來自土芒果;1 株 Candida pulcherrima,來自巨峰葡萄;1 株 Candida railenensis,來自巨峰葡 萄;1 株 Candida tropicalis,來自蓮霧;1 株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來自檸檬。

而其他對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的未知菌種的來源為哈蜜瓜。

3.6 在 35℃生長對 penconazole 有抗藥性的水果菌株之來源

如表八十一,在 35℃培養 72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水果菌株其菌種未知,來源為金桔。

3.7 在 35℃生長對 Amphotericin B 有抗藥性的水果菌株之來源 如表八十二,在 35℃培養 48 小時後對 Amphotericin B 具有抗藥 性 (MIC ≧ 4 mg/L) 的水果菌株其菌株來源分別為:2 株 Candida sphaerica,來自新世紀梨以及檸檬;1 株 Candida famata,來自香蕉;

1 株 Trichosporon asahii,來自木瓜。

3.8 在 25℃生長對 fluconazole 有抗藥性的水果菌株之來源

如表八十三,在 25℃培養 48 小時後 (部分菌株為 72 小時) 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水果菌株其菌株來源 分別為:3 株 Rhodotorula glutinis,來自進口新高接梨、無子檸檬以 及紐西蘭黃金奇異果;2 株 Cryptococcus albidus,來自無子檸檬

以及南非紅無子葡萄;2 株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來自

39

黃金聖女番茄以及西瓜。

而其他對 flu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未知菌種的菌株來源分別有:

無子檸檬以及新世紀梨各 1 株。

3.9 在 25℃生長對 triadimenol 有抗藥性的水果菌株之來源

如表八十四,在 25℃培養 72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水果菌株來源為:1 株 Rhodotorula glutinis,來 自無子檸檬。

而其他對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的未知菌種的菌株來源為新世 紀梨。

3.10 在 25℃生長對 penconazole 有抗藥性的水果菌株之來源 如表八十五,在 25℃培養 48 小時後 (部分菌株為 72 小時) 對 penconazole 具有抗藥性 (MIC ≧ 64 mg/L) 的水果菌株來源為:1 株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來自黃金聖女番茄。

而其他對 pen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未知菌種的菌株來源為新世 紀梨。

3.11 共同抗藥性 (Cross-resistance)

fluconazole、triadimenol、penconazole 皆為 azole 類抗真菌藥物。

在本研究中同時對 fluconazole 以及 triadimenol 具有抗藥性的菌株共 6 株,其中在 35℃生長的菌株包括 Candida pulcherrima (來自巨峰葡萄)、

Candida railenensis (來自巨峰葡萄)、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來自

檸檬)、Candida tropicalis (來自蓮霧) 以及 1 株未知菌種之菌株(來自

哈密瓜)一共 5 株。而在 25℃生長的菌株為 Rhodotorula glutinis (來自

無子檸檬)。而同時對 fluconazole 以及 penconazole 具有抗藥性的菌株

只有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來自黃金聖女番茄)。此外,對

fluconazole、triadimenol 以及 penconazole 皆具抗藥性的,為 1 株生長

40

在 25℃未知菌種之菌株 (來自新世紀梨) (表七十九~八十五)。

四、討論

1. 過去本實驗室從成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義大醫院 收集的愛滋病患口腔念珠菌菌種當中,以 VITEK 2 鑑定方法成功 鑑定出物種的菌株,一共佔了所有菌株的 94.7% (468/494),而在 本研究當中,以 VITEK 2 成功鑑定出物種的比例只有 25.9%

(151/584)。VITEK 2 YST 卡片是利用 47 種碳源及氮源的利用及酵 素活性等生化反應做測試,來鑑定酵母菌的菌種,主要是應用在 臨床的菌種鑑定 (Graf et al., 2000)。由於環境菌株在臨床上較少見,

其生化反應目前尚未完全的了解,所以利用 VITEK 2 來鑑定菌種 時常會有鑑定率低 (low discrimination) 或不可鑑定 (unidentified) 的情況發生。

2. 在本研究所分離出的菌株大多屬於子囊菌門 (Ascomycota),少部 分為擔子菌門 (Basidiomycota)。由於在挑選菌株時所使用的 medium 為 CHROMagar,CHROMagar 為適合子囊菌門菌株生長的 培養基,因此才會篩選出較多的子囊菌 (表二)。

3. 由本實驗室過去的台灣黴菌抗藥性監測計畫 (Taiwan Surveilla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Yeast, TSARY) 分別在 1999、2002、

2006、2010 年之間發現,一般較常見的 Candida species 前五種菌 種分別為 Candida albicans、Candida tropicalis、Candida glabrata、

Candida parapsilosis、Candida krusei。其中 Candida tropicalis、

Candida parapsilosis、Candida krusei 在本研究當中有被分離出來。

而在本研究的菌種分布當中,前五種分別為 Candida pulcherrima、

Candida guilliermondii、Hanseniaspora uvarum、Candida famata、

41

Hanseniaspora opuntiae。其中 Hanseniaspora uvarum 以及

Hanseniaspora opuntiae 常在土壤、水果等被分離出來,其也曾被 運用在酒類的發酵 (Capece et al., 2005)。這兩種菌種很少在人體被 分離出來 (Garcia-Martos et al., 1999),目前也尚未發現其對人體之 致病性。而 Candida pulcherrima、Candida guilliermondii、Candida famata 也常在環境中被分離出來。雖然在人體內較少發現,但亦 有文獻指出這三種菌株皆會造成念珠菌菌血症 (Carrasco et al., 2005; Desnos-Ollivier et al., 2008; Farasat et al., 2012)。

4. 在本研究收集的菌株當中,大部分已有文獻記載,其來源為水果、

食物或是土壤等等。其中有部分菌株常拿來發酵食物。而有部分 菌株雖然曾在人體內被分離出來,但由於很少見,尚未知道其對 於人體是否有致病性。而在本研究分離的菌株當中,Pichia aff.

Fermentans Y153、Candida azyma、Candida freyschussii、Candida insectorum、Candida xylopsoci、Pichia pijperi、Pseudozyma

fusiformata、Pseudozyma hubeiensis、Saccharomyces bulderi、

Sporobolomyces poonsookiae、Trichosporon jirovecii 等菌種其相關 的文獻太少,尚未了解其來源以及其他資訊。目前為止有對於人 體有致病性的菌株有 Candida pulcherrima、Candida famata、

Candida guilliermondii、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Candida

catenulata、Candida fermentati、Candida sphaerica、Kodamaea

ohmeri、Candida tropicalis、Candida lusitaniae、Stephanoascus

ciferrii、Rhodotorula mucilaginosa、Candida krusei、Candida

lipolytica、Aureobasidium pullulans、Trichosporon asahii、Candida

inconspicua、Candida parapsilosis、Candida pelliculosa、Candida

zeylanoides、Rhodotorula glutinis、Candida haemulonii、Candida

42

orthopsilosis、Cryptococcus albidus、Cryptococcus flavescen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norvegensis、Candida rugosa 等。

而 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Hanseniaspora uvarum 等菌種雖 然有在臨床上分離出來,但尚未了解是否具致病性 (表一)。(Zaas et al., 2003; Hazen, 1995; Lockhart et al., 2008; Han et al., 2004;

Ikeda et al., 2004; Ahmad et al., 2005; D’ Antonio et al., 1998; Cooke, 1959; Gomez-Lopez et al., 2010; Radosavljevic et al., 1999)。

5. 在序列比對的結果當中,Hanseniaspora opuntiae、Hanseniaspora uvarum、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等菌種的 D1/D2 序列,以及 Candida railenensis、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的 ITS 序列,皆有 3 株以上菌株在與原先 NCBI 上的序列比較後有發現點突變。推論 突變後的結果會遺傳到下一代,故有必要在網站上建立資料庫。

6. 流水編號 No. 132、152、153、154、155、156、284、391 等 8 株 菌株用 ITS 以及 D1/D2 兩組序列作比對後,結果皆為混亂的。之 後將其 ITS 之 PCR product 做 TA cloning 實驗,挑選每個培養基上 的單一白色菌落各三株,再將其送定序。其序列比對的結果,發 現同一株菌株出現兩組不同的 ITS 序列,但目前仍尚未明白此現 象的原因。

7. 一般在美國臨床實驗室國家標準委員會 (CLSI) 的標準實驗流程 中,是將菌株培養在 35℃的環境下,但在本研究中有部分菌株在 35℃時,其控制組無法生長抑或是 O.D.值小於 0.2。部分菌株在更 改溫度為 25℃時則可以生長。由於 CLSI 建議是依據臨床菌株所 設計的,而一般環境菌株則較適合生長在 25℃的環境下,所以會 有在 35℃無法生長的情況。而 RPMI 為適合細胞生長的 medium,

所以一般環境菌株有可能出現生長不如預期的現象,而 RPMI

medium 缺乏了人體必需胺基酸中的 alanine,而另外加入此胺基酸

43

再去測試原先生長不如預期的菌株後,其菌株仍然無法生長,所 以本研究則不將這些菌株做討論。

8. 在 CLSI 頒布的 M27-A3 版本當中,amphotericin B 在培養 48 小時 後 MIC > 1 mg/L 則視為具有抗藥性的,在用此標準檢視水果菌株 時,發現一共有 42 株水果菌株為具有抗藥性 (35℃有 38 株、25

℃有 4 株)。而目前 CLSI 頒布最新的 M27-S4 的版本當中,

amphotericin B 在培養 24 小時後 MIC > 2 mg/L 視為具有抗藥性的,

在用此標準來判定時,所有菌株皆為具有感受性的。而在培養 48 小時之後,則只有 4 株菌株 MIC > 2 mg/L。

9. 所有對 fluconazole 有抗藥性的菌株當中,發現其對於 triadimenol

的藥物感受性較低 (MIC > 16 mg/L),由於目前 triadimenol 為台灣

地區農業上常使用的抗真菌藥物,推論有可能是因為長期使用而

造成其藥物感受性降低。

44

五、結論

在本研究中顯示出水果表面所分離出的真菌量很少,且不太具有 致病性。而不同於常見的臨床檢體,在本研究當中則以 Candida pulcherrima 佔最多數,並非臨床檢體常見的 C. albicans。在藥物感受 性測試方面,水果菌株對於臨床上常使用的 fluconazole 藥物,其有很 高比例具有抗藥性。而在農業用的 azole 類藥物方面,則以台灣地區 較常使用的 triadimenol 其感受性較低。而水果菌株對於 polyene 類藥 物則有較高的感受性。

六、未來展望

1. 由於在本研究當中,有許多菌株在 RPMI medium 內無法生長,而 如果要進行抗藥性測試時,則可以更換 medium (如:YPD broth) 使菌株生長,進而觀察這些菌株對抗真菌藥物的感受性。

2. 在抗真菌藥物方面,本研究只使用了 triazole 以及 polyene 類藥物。

但農業用的抗真菌藥物種類較多,部分種類的藥物與臨床上抗真

菌用藥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如:imiazole 類藥物。故之後可以測試

水果菌株對於 imiazole 類藥物之感受性,抑或是用其他農業用藥

物來進行藥物感受性試驗。

45 表一、水果菌株的鑑定方法、觀察其致病性以及 MIC 的生長條件

ID method MIC

species no. of strains frequency (%) VTK2 D1/D2 ITS N.D pathogen 35℃ 25℃ No growth

Hanseniaspora uvarum 43 7.4% 31 12 No 43

Candida pulcherrima 36 6.2% 36 Yes 36

Candida famata 34 5.8% 16 5 13 Yes 32 2

Candida guilliermondii 28 4.8% 6 20 2 Yes 28

Hanseniaspora opuntiae 21 3.6% 6 15 No 36

Pichia kluyveri 20 3.4% 10 10 No 20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9 3.3% 10 9 No 19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18 3.1% 8 10 No 18

Candida oleophila 15 2.6% 1 14 No 15

Pichia fermentans 14 2.4% 2 12 No 12

Candida quercitrusa 13 2.2% 13 No 13

Issatchenkia terricola 13 2.2% 13 No 13

Candida catenulata 12 2.1% 10 2 Yes 12

Candida sphaerica 12 2.1% 12 Yes 12

Candida intermedia 11 1.9% 10 1 No 11

Kodamaea ohmeri 10 1.7% 9 1 Yes 10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10 1.7% 7 3 No 10

Candida sorboxylosa 9 1.5% 9 No 9

Candida tropicalis 9 1.5% 7 2 Yes 9

46

表一 cont.

Candida lusitaniae 8 1.4% 8 Yes 9

Candida railenensis 8 1.4% 8 No 6 2

Stephanoascus ciferrii 7 1.2% 7 Yes 7

Candida fermentati 6 1.0% 1 5 Yes 6

Issatchenkia occidentalis 6 1.0% 6 No 5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6 1.0% 3 3 No 6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6 1.0% 4 2 Yes 6

Candida krusei 5 0.9% 3 2 Yes 5

Candida lipolytica 5 0.9% 5 Yes 5

Candida valida 5 0.9% 5 No 5

Trichosporon asahii 5 0.9% 2 1 2 Yes 5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4 0.7% 2 2 Yes 1 3

Candida conglobata 4 0.7% 3 1 No 4

Candida inconspicua 4 0.7% 4 Yes 4

Candida parapsilosis 4 0.7% 4 Yes 4

Candida pelliculosa 3 0.5% 3 Yes 3

Candida zeylanoides 3 0.5% 3 Yes 3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3 0.5% 3 No 3

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 3 0.5% 1 2 No 3

Pichia aff. Fermentans Y153 3 0.5% 3 No 3

Rhodotorula glutinis 3 0.5% 1 2 Yes 3

Torulaspora delbrueckii 3 0.5% 3 No 3

47 表一 cont.

Candida haemulonii 2 0.3% 2 Yes 2

Candida magnoliae 2 0.3% 2 No 2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0.3% 2 Yes 2

Candida xylopsoci 2 0.3% 2 No 2

Cryptococcus albidus 2 0.3% 2 Yes 2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2 0.3% 1 1 Yes 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 0.3% 2 Yes 2

Candida akabanensis 1 0.2% 1 No 1

Candida azyma 1 0.2% 1 No 1

Candida freyschussii 1 0.2% 1 No 1

Candida insectorum 1 0.2% 1 No 1

Candida norvegensis 1 0.2% 1 Yes 1

Candida rugosa 1 0.2% 1 Yes 1

Candida stellimalicola 1 0.2% 1 No 1

Pichia pijperi 1 0.2% 1 No 1

Pseudozyma fusiformata 1 0.2% 1 No 1

Pseudozyma hubeiensis 1 0.2% 1 No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0.2% 1 No 1

Sporobolomyces poonsookiae 1 0.2% 1 No 1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0.2% 1 No 1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1 0.2% 1 No 1

48 表一 cont.

N.D. 105 18.0% 105

Total 584 100.0% 151 165 163 105

N.D. = Not determined

49 表二、各種水果的代表菌株及其數量

species no. clinical environmental industrial Phylum

Candida pulcherrima 19 v A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8 v A

Candida quercitrusa 7 v A

50 表二 cont.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2 v B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2 v v B

Issatchenkia occidentalis 2 v A

Issatchenkia terricola 2 v A

Sporobolomyces poonsookiae 1 v B

Torulaspora delbrueckii 1 v A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v B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1 v A

N.D. 51

Total 292

N.D. = Not determined A: Ascomycota

B: Basidiomycota

51 表三、未知菌種之菌株序列比對後其菌屬分類

N.D. no fruit no. species

N.D.-1 134 Pichia sp.

N.D.-2 132、154、391 2 組 ITS 序列

N.D.-3 12、139、169、189、201、228 Pichia sp.

230、235、237、253、304、311 325、347、388、431、453、500 563、575

N.D.-4 145、421 Metschnikowia sp.

N.D.-5 205、247、345、444、460、518 Canida sp.

N.D.-6 323、238 Canida sp.

N.D.-7 250、262、348、524、545 Canida sp.

N.D.-9 222、496 Canida sp.

N.D.-10 476 Canida sp.

N.D.-11 157 Canida sp.

N.D.-12 494 Canida sp.

N.D.-13 507 Pseudozyma sp.

N.D.-14 381 Rhodotorula sp.

N.D.-15 521 Rhodotorula sp.

N.D.-16 549 Rhodotorula sp.

N.D.-17 555 Rhodotorula sp.

N.D.-18 180 Metschnikowia sp.

N.D.-19 309 Canida sp.

52

Candida freyschussii 1 1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Candida haemulonii 1 1

Candida insectorum 1 1

Candida stellimalicola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1 1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1 1 2

Pichia fermentans 1 1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1 1

N.D. 2 2

Total 6 9 15

小玉西瓜 Candida fermentati 1 1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Pichia kluyveri 1 1

N.D. 2 2

Total 7 7

木瓜 Candida famata 1 1

Candida parapsilosis 1 1

Candida rugosa 1 1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1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1 1

Total 5 1 6

牛番茄 Candida famata 1 1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1 1

Total 2 2

台灣甜桃 Candida pulcherrima 1 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53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Pichia fermentans 1 1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2

Issatchenkia terricola 1 1 2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1 1

Total 6 4 10

西瓜 Candida parapsilosis 1 1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1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1 1

Total 5 5

西洋梨 Candida parapsilosis 1 1

Total 1 1

枇杷 Candida famata 1 1

Candida xylopsoci 1 1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1 1

Pseudozyma hubeiensis 1 1

N.D. 1 1

Total 5 5

狀元瓜 Candida catenulata 1 1

Candida tropicalis 1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 1

N.D. 2 2

Total 1 4 5

54 表四 cont.

金桔 Candida catenulata 1 1

Candida fermentati 1 1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Candida orthopsilosis 1 1

Candida pulcherrima 1 1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1 1

N.D.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1 1

Sporobolomyces poonsookiae 1 1

Stephanoascus ciferrii 1 1

N.D. 1 2 3

Total 5 7 12

紅無子葡萄 Candida quercitrusa 1 1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1 1

N.D.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Pichia kluyveri 1 1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1 1

N.D. 3 3

55 表四 cont.

珍珠芭樂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1 1

Pichia aff. Fermentans Y153 1 1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Pichia fermentans 1 1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Pichia kluyveri 1 1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N.D. 1 1

Total 3 5 8

黃金奇異果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Pseudozyma fusiformata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N.D. 1 1

Total 4 4

56 表四 cont.

胭脂李 Candida oleophila 1 1

Candida quercitrusa 1 1

Candida sorboxylosa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N.D. 1 1

Total 5 5

草莓 Candida catenulata 1 1

Total 1 1

甜蜜桃 Candida famata 1 1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Pichia kluyveri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Pichia kluyveri 1 1

Total 3 3

紅地球葡萄 Candida oleophila 1 1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1 1

Total 2 2

棗子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Hanseniaspora guilliermondii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2 2

Pichia fermentan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N.D. 3 3

Total 10 10

椪柑 Candida catenulata 1 1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1

Total 2 2

無子檸檬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1 1

Candida conglobata 1 1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57

表四 cont.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1 1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Candida lipolytica 1 1

Candida pelliculosa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N.D.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1 1

Total 7 7

愛文芒果 Candida famata 1 1 2

Candida zeylanoides 1 1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Kodamaea ohmeri 1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 1

Pichia kluyveri 1 1

Candida krusei 1 1

Stephanoascus ciferrii 1 1

N.D. 1 1

Total 5 5 10

58

Candida guilliermondii 2 2

Candida intermedia 1 1

Candida orthopsilosis 1 1

Candida pulcherrima 1 1 2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 1

Torulaspora delbrueckii 1 1

N.D. 1 1

Total 5 5

楊桃 Candida magnoliae 1 1

Candida pulcherrima 1 1 2

Candida sorboxylosa 1 1 2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Kodamaea ohmeri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Total 2 2

蜜世界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Candida haemulonii 1 1

59

表四 cont.

Candida krusei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Pichia kluyveri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N.D. 2 2

Total 8 8

蜜梨 Candida lusitaniae 1 1

Candida pulcherrima 1 1 2

Candida valida 1 1

Hanseniaspora opuntiae 1 1

Pichia kluyveri 1 1

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1 1

Issatchenkia occidentalis 1 1

Kodamaea ohmeri 1 1

Pichia aff. Fermentans Y153 1 1

N.D. 2 2

Total 6 1 5 12

醃橄欖 Candida oleophila 1 1

Hanseniaspora uvarum 1 1

Pichia fermentans 1 1

N.D. 1 1

Total 4 4

橘子 Candida famata 1 1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1

Candida sphaerica 1 1

Total 3 3

60

表四 cont.

聯珠番茄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1 1

Candida famata 1 1

Candida pulcherrima 1 1

Candida sorboxylosa 1 1

Stephanoascus ciferrii 1 1

Total 5 5

檸檬 Candida azyma 1 1

Candida famata 1 1

Candida sphaerica 1 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1 1

Sporidiobolus pararoseus 1 1

Stephanoascus ciferrii 1 1

N.D. 1 1

Total 7 7

N.D. = Not determined

61

表五、Candida guilliermondii 的 D1/D2 做序列比對後,與 NCBI 符合的序列結果 整理。

序列位置 66 182 476

Sequence-1a (JQ686899.1) A C G Sequence-2b (GU478320.1) G T A

a. 與 Sequence-1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148、150、276、318、322、366、367、

426、427、464-2、468、484、493。

b. 與 Sequence-2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275、277、469、544、547、551、552。

No. 462-2、468 在第 425 個 base 上,有發生 C→T 的點突變。

No. 469 菌株在第 478 個 base 上,有發生 T→C 的點突變。

表六、Candida sorboxylosa 的 D1/D2 做序列比對後,與 NCBI 符合的序列結果整 理。

序列位置 90 91 92

Sequence-1a (AB773293.1) G C A

Sequence-2b (AB617984.1) A T T

a. 與 Sequence-1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200、202、398、399、498、499。

b. 與 Sequence-2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232、298、501。

No. 501 在第 287~288 個 base 之間,有多一個 T。

表七、Hanseniaspora opuntiae 的 D1/D2 序列與 NCBI database 做比對後,點突變 的 base 整理。

表八、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的 D1/D2 做序列比對後,與 NCBI 符合的序列 結果整理。

序列位置 184

Sequence-1a (DQ404489.1) T Sequence-2b (JQ672594.1) C

a. 與 Sequence-1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214、216、487、489、490。

b. 與 Sequence-2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265、273、315、464-1。

62

表九、Hanseniaspora uvarum 的 D1/D2 做序列比對後,與 NCBI 符合的序列結果 整理。

a. 與 Sequence-1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123、124、125、126、127、128、135、

136、144、274、278、291、292、303、439、440、569、578、580、581。

b. 與 Sequence-2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143、147、438。

c. 與 Sequence-3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377、569、579。

d. 與 Sequence-4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556、557、558、559、570。

在第 117 個 base 上出現 T 的菌株有 No. 127、274、278、303、439、440、578、

580,其餘皆有 delete 的現象發生。

表十、Issatchenkia terricola 的 D1/D2 做序列比對後,與 NCBI 符合的序列結果 整理。

序列位置 166 167

Sequence-1a (EU441905.1) C C Sequence-2b (EF564412.1) T T Sequence-3c (JX103193.1) T C

a. 與 Sequence-1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266、267、268、269、314、316、

272、418、420、422、425。

b. 與 Sequence-2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419。

c. 與 Sequence-3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423。

表十一、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的 D1/D2 序列與 NCBI database 做比對後,

點突變的 base 整理。

序列位置 118

Sequencea (HQ876050.1) T

Mutationb -

a. 沒有點突變的菌株有 No. 159、192、531、535、539。

b. 有點突變 (delete) 的菌株有 No. 191、195、365、378、526、537、538。

63

表十二、Candida famata 的 ITS 做序列比對後,與 NCBI 符合的序列結果整理。

序列位置 88 133 170 331 342

Sequence-1a (DQ683113) T G - C G

Sequence-2b (DQ667970) C A T T A

a. 與 Sequence-1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107、110、163、166-2、176。

b. 與 Sequence-2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305、400、402、451。

表十三、Candida railenensis 的 ITS 序列與 NCBI database 做比對後,點突變的 base 整理。

498~499 Sequencea (FM178302.1) -

Mutationb C

a. 沒有點突變的菌株有 No. 413、337、338。

b. 有點突變 (insert) 菌株有 No. 360、361、571、572、573。

表十四、Hanseniaspora opuntiae 的 ITS 序列與 NCBI database 做比對後,點突變 的 base 整理。

序列位置 75 140

Sequencea (HQ379157.1) T C

Mutationb - C

Mutationc T T

a. 沒有點突變的菌株有 No. 119、120、121、146、287、321。

b. 在第 75 個 base 上有點突變 (delete) 的菌株有 No. 295、488。

c. 在第 140 個 base 上有點突變的菌株有 No. 173。

表十五、Hanseniaspora thailandica 的 ITS 做序列比對後,與 NCBI 符合的序列 結果整理。

序列位置 256

Sequence-1a (AB501145.1) T Sequence-2b (AB501149.1) C

a. 與 Sequence-1 序列相符合的菌株有 No. 165、166-1、167、215、217、491、

502。

64 表十六、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6 1 2 11 1 1

Candida tropicalis 4 1 1 1 1

Candida lusitaniae 2 2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1 1

Candida parapsilosis 2 1 1

Candida pelliculosa 1 1

Pichia kluyveri 11 3 6 2

Candida famata 9 1 2 2 1 1 2

Candida pulcherrima 9 2 1 1 1 3 1

Pichia fermentans 9 2 3 4

Candida quercitrusa 6 1 5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5 1

Candida catenulata 5 1 4

Candida fermentati 5 3 2

Candida intermedia 5 1 2 1 1

Candida sphaerica 5 1 2 1 1

Kodamaea ohmeri 4 2 2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1 3

Candida krusei 3 1 2

65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3

Candida conglobata 2 1 1

Candida haemulonii 2 1 1

Candida sorboxylosa 2 2

Candida zeylanoides 2 1 1

Candida akabanensis 1 1

Candida insectorum 1 1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andida rugosa 1 1

Candida xylopsoci 1 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1 1

N.D. 39 2 1 3 5 4 2 2 6 11 3

Total 165 15 11 18 22 30 10 8 7 11 20 13

N.D. = Not determined

66

表十七、未知 breakpoints 菌種之水果菌株在 35℃培養 24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6

Candida catenulata 5 5

Candida fermentati 5 5

Candida intermedia 5 5

Candida sphaerica 4 1 5

Kodamaea ohmeri 2 2 4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4

Candida krusei 3 3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3

Candida conglobata 2 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1 1

N.D 15 24 39

Total 73 7 58 138

N.D. = Not determined

67 表十八、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6 1 4 8 3

Candida pulcherrima 13 2 1 7 1 1 1

Candida famata 12 5 2 3 1 1

Pichia kluyveri 11 11

Pichia fermentans 9 9

Candida quercitrusa 7 1 5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3 3

Candida catenulata 5 3 2

Candida fermentati 5 1 2 1 1

Candida intermedia 5 1 2 2

Candida sphaerica 5 1 2 1 1

Candida sorboxylosa 4 1 3

Candida tropicalis 4 1 1 1 1

Kodamaea ohmeri 4 3 1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1 1 2

Candida krusei 3 3

Candida railenensis 3 2 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3

Candida conglobata 2 1 1

68

Candida haemulonii 2 2

Candida lipolytica 2 1 1

Candida lusitaniae 2 2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2

Candida parapsilosis 2 1 1

Candida zeylanoides 2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2 2

Candida akabanensis 1 1

Candida insectorum 1 1

Candida magnoliae 1 1

Candida pelliculosa 1 1

Candida rugosa 1 1

Candida xylopsoci 1 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1

N.D. 44 1 2 1 2 6 4 1 1 1 2 23

Total 187 6 8 9 21 34 31 13 5 5 5 50

N.D. = Not determined

69

表十九、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8 16~32 >=64 Total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6 16

Candida pulcherrima 11 1 1 13

Candida famata 11 1 12

Pichia kluyveri 11 11

Pichia fermentans 9 9

Candida quercitrusa 7 7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6

Candida catenulata 5 5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3

Candida conglobata 2 2

Candida haemulonii 2 2

Candida lipolytica 2 2

Candida lusitaniae 2 2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2

Candida parapsilosis 2 2

Candida zeylanoides 2 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1

N.D. 17 2 25 44

70

Total 122 10 55 187

N.D. = Not determined

表二十、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flu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MIC (mg/L)

species 24h 48h

Candida tropicalis 0.25 >64

0.5 8

Candida pulcherrima 0.125 2 Candida haemulonii 0.125 1

Candida fermentati 2 64

Candida rugosa 0.125 1

N.D. 8 64

N.D. = Not determined

表二十一、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2 4 >=8 Total

Candida oleophila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Total 4 2 2 8

71 表二十二、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oleophila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Total 8 3 1 2 2

72 表二十三、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oleophila 5 1 4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4 2 2

Cryptococcus albidus 2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2 1 1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Pseudozyma hubeiensis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N.D. 1 1

Total 21 3 3 7 2 1 5

N.D. = Not determined

73

表二十四、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flu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8 16~32 >=64 Total

Candida oleophila 5 5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2 2 4

Cryptococcus albidus 2 2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2 2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Pseudozyma hubeiensis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N.D. 1 1

Total 13 2 6 21

N.D. = Not determined

表二十五、 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flu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MIC (mg/L)

species 24h 48h

Candida railenensis 1 8

Candida oleophila 1 8

74 表二十六、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6 2 2 9 2 1

Candida tropicalis 4 2 1 1

Candida lusitaniae 2 1 1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1 1

Candida parapsilosis 2 2

Candida pelliculosa 1 1

Pichia kluyveri 11 1 3 6 1

Candida famata 9 2 1 1 2 3

Candida pulcherrima 9 3 1 3 1 1

Pichia fermentans 9 1 1 5 2

Candida quercitrusa 6 2 3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6

Candida catenulata 5 4 1

Candida fermentati 5 3 1 1

Candida intermedia 5 4 1

Candida sphaerica 5 1 1 1 1 1

Kodamaea ohmeri 4 2 2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1 1 2

Candida krusei 3 1 2

75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2 1

Candida conglobata 2 1 1

Candida haemulonii 2 2

Candida sorboxylosa 2 2

Candida zeylanoides 2 2 Candida akabanensis 1 1

Candida insectorum 1 1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andida rugosa 1 1

Candida xylopsoci 1 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1 1

N.D. 39 6 2 1 9 9 10 2

Total 165 36 17 13 13 23 28 27 8

N.D. = Not determined

76

表二十七、未知 breakpoints 菌種隻水果菌株在 35℃培養 24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6

Candida catenulata 5 5

Candida fermentati 3 1 1 5

Candida intermedia 5 5

Candida sphaerica 3 1 1 5

Kodamaea ohmeri 4 4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4

Candida krusei 3 3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3

Candida conglobata 1 1 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1 1

N.D. 18 9 12 39

Total 88 19 31 138

N.D. = Not determined

77 表二十八、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6 1 5 8 1 1

Candida pulcherrima 13 1 2 2 4 1 1 1 1

Candida famata 12 3 2 1 1 3 2

Pichia kluyveri 11 1 5 5

Pichia fermentans 9 3 6

Candida quercitrusa 7 1 1 2 2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5 1

Candida catenulata 5 4 1

Candida fermentati 5 1 2 1 1

Candida intermedia 5 2 3

Candida sphaerica 5 1 1 1 1 1

Candida sorboxylosa 4 3 1

Candida tropicalis 4 1 1 1 1

Kodamaea ohmeri 4 3 1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2 2

Candida krusei 3 3

Candida railenensis 3 2 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2 1

Candida conglobata 2 2

Candida haemulonii 2 1 1

Candida lipolytica 2 1 1

Candida lusitaniae 2 1 1

78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2

Candida parapsilosis 2 1 1

Candida zeylanoides 2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2 2

Candida akabanensis 1 1

Candida insectorum 1 1

Candida magnoliae 1 1

Candida pelliculosa 1 1

Candida rugosa 1 1

Candida xylopsoci 1 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1

N.D. 44 2 3 3 1 3 2 6 11 13

Total 187 13 16 24 14 15 14 25 33 29 2 2

N.D. = Not determined

79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6

Candida catenulata 5 5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4

Candida krusei 3 3

Candida railenensis 2 1 3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3

Candida conglobata 2 2

Candida haemulonii 2 2

Candida lipolytica 2 2

Candida lusitaniae 2 2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2

Candida parapsilosis 2 2

Candida zeylanoides 2 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1

N.D. 20 24 44

Total 121 62 4 187

N.D. = Not determined

80

表三十、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triadimenol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MIC (mg/L)

species 24h 48h

Candida intermedia 0.125 1 0.125 1 Candida quercitrusa 0.125 2

0.25 2

Candida tropicalis 1 32

0.5 6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8

2 16

Candida krusei 0.5 4

0.5 4

Candida pelliculosa 0.5 4 Stephanoascus ciferrii 0.5 4 Candida orthopsilosis 0.5 4

Candida pulcherrima 1 8

Pichia kluyveri 2 16

Pichia fermentans 2 16

N.D. 0.25 2

2 16

1 16

2 16

2 16

2 16

2 16

4 32

4 32

N.D. = Not determind

81 表三十一、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oleophila 2 1 1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Total 8 3 2 2 1

82

表三十二、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2 4 >=8 Total

Candida oleophila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Total 7 1 8

表三十三、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8 16~32 >=64 Total

Candida oleophila 5 5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2 2 4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2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2 2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Pseudozyma hubeiensis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N.D. 1 1

Total 16 5 21

N.D. = Not determined

83 表三十四、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triadimenol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oleophila 5 2 3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4 1 1 2

Cryptococcus albidus 2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2 1 1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Pseudozyma hubeiensis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N.D. 1 1

Total 21 1 5 1 3 6 3 2

N.D. = Not determined

表三十五、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triadimenol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MIC (mg/L)

species 24h 48h

Candida oleophila 0.5 4

Candida railenensis 0.5 8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2 16

84 表三十六、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6 4 5 6 1

Candida tropicalis 4 2 1 1

Candida lusitaniae 2 1 1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2

Candida parapsilosis 2 1 1

Candida pelliculosa 1 1

Pichia kluyveri 11 1 2 6 2

Candida famata 9 2 3 1 1 2

Candida pulcherrima 9 2 2 1 1 2 1

Pichia fermentans 9 1 2 4 2

Candida quercitrusa 6 2 2 1 1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6

Candida catenulata 5 1 4

Candida fermentati 5 2 2 1

Candida intermedia 5 2 1 1 1

Candida sphaerica 5 1 3 1

Kodamaea ohmeri 4 1 3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1 1 2

Candida krusei 3 2 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2 1

Candida conglobata 2 1 1

Candida haemulonii 2 1 1

85

Candida sorboxylosa 2 1 1

Candida zeylanoides 2 1 1

Candida akabanensis 1 1

Candida insectorum 1 1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andida rugosa 1 1

Candida xylopsoci 1 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1 1

N.D. 39 3 1 3 4 11 13 4

Total 165 22 20 11 20 36 38 14 4

N.D. = Not determined

86

表三十七、未知 breakpoints 菌種之水果菌株在 35℃培養 24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6

Candida catenulata 5 5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1 1

N.D. 22 13 4 39

Total 90 31 17 138

N.D. = Not determined

87 表三十八、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6 2 1 5 4 4

Candida pulcherrima 13 2 1 2 3 1 3 1

Candida famata 12 2 3 2 3 2

Pichia kluyveri 11 1 5 5

Pichia fermentans 9 1 2 5 1

Candida quercitrusa 7 1 2 1 3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2 2 1 1

Candida catenulata 5 2 3

Candida fermentati 5 1 1 1 1 1

Candida intermedia 5 3 1 1

Candida sphaerica 5 2 1 2

Candida sorboxylosa 4 1 2 1

Candida tropicalis 4 1 2 1

Kodamaea ohmeri 4 2 1 1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2 2

Candida krusei 3 2 1

Candida railenensis 3 2 1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3 1 2

Candida conglobata 2 1 1

Candida haemulonii 2 1 1

Candida lipolytica 2 1 1

Candida lusitaniae 2 2

88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1 1

Candida parapsilosis 2 1 1

Candida zeylanoides 2 1 1

Trichosporon asahii 2 2

Candida akabanensis 1 1

Candida insectorum 1 1

Candida magnoliae 1 1

Candida pelliculosa 1 1

Candida rugosa 1 1

Candida xylopsoci 1 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1

N.D. 44 1 4 2 4 8 12 11 2

Total 187 4 6 22 19 16 35 38 36 11

N.D. = Not determined

89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6 6

Candida catenulata 5 5

Stephanoascus ciferrii 4 4

Candida krusei 3 3

Candida parapsilosis 2 2

Candida zeylanoides 2 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1

Trichosporon jirovecii 1 1

N.D. 31 13 44

Total 140 47 187

N.D. = Not determined

90

表四十、在 3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pen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MIC (mg/L)

species 24h 48h

Candida guilliermondii 1 8

2 16

2 16

1 32

4 32

2 32

Candida pulcherrima 0.5 4

0.5 8

Candida quercitrusa 0.125 1

0.25 2

0.125 4

0.25 4

Candida intermedia 0.125 1 0.125 1

Candida sphaerica 0.125 2

2 16

Pichia kluyveri 0.5 4

2 16

Candida parapsilosis 0.25 4

Candida krusei 0.5 4

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0.125 1

Candida tropicalis 1 8

Candida orthopsilosis 2 16

N.D.-1 0.5 4

N.D.-2 1 8

N.D.-3 2 16

N.D.-4 4 32

N.D. = Not determined

91 表四十一、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oleophila 2 1 1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Total 8 2 2 1 2 1

92

表四十二、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24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2 4 >=8 Total

Candida oleophila 1 1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Cryptococcus albidus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Total 5 2 1 8

表四十三、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8 16~32 >=64 Total

Candida oleophila 4 1 5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1 2 1 4

Cryptococcus albidus 2 2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2 2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Pseudozyma hubeiensis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N.D. 1 1

Total 16 4 1 21

N.D. = Not determined

93 表四十四、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培養 48 小時後對 penconazole 的感受性

MIC (mg/L)

species Total 0.125 0.25 0.5 1 2 4 8 16 32 64 >64

Candida oleophila 5 1 3 1

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 4 1 2 1

Cryptococcus albidus 2 1 1

Cryptococcus flavescens 2 1 1

Cryptococcus rajasthanensis 2 2

Candida railenensis 1 1

Pichia pijperi 1 1

Pseudozyma hubeiensis 1 1

Rhodotorula glutinis 1 1

Saccharomyces bulderi 1 1

N.D. 1 1

Total 21 1 4 2 1 1 7 4 1

N.D. = Not determined

表四十五、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pen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表四十五、在 25℃生長的水果菌株對 penconazole 的 Trailing growth 現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