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調查2015」(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15,簡稱 TIMSS 2015)之結果,我國學生對數學 呈現高成就、低興趣、低信心之情況,雖然測驗當下表現優秀,卻令人不得不

2

在國高中數學的眾多單元中,平面向量是個特別的單元,單元中的題目有 許多在過去已學過其他解法,但使用向量解往往更有效率,就像是用未來的武 器參與過去的戰爭 (單維彰, 2013)。研究者的教學經驗中遇到不少學生雖然形 式上使用向量作為解數學題的方法,對其背後基本概念不甚理解卻不在乎。一 份對149 位高程度及中程度學生的研究也指出,有 26%的學生無法分辨純量與 向量的不同 (洪志瑋, 2013)。因此研究者選定平面向量單元著手設計素養導向課 程。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設計平面向量素養導向課程,並探討在此課程之下,

高中生學習平面向量單元之情形。依照研究目的和所設計的課程擬定下列研究 問題:

1. 在學習平面向量單元之前,學生以自有表徵表達向量概念之情形為何?學習 後的轉變情形為何?

2. 平面向量素養導向課程中,學生解情境題之數學素養展現為何?

3. 平面向量素養導向課程後,學生平面向量概念之學習遷移情形為何?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 平面向量素養導向課程:研究者在象棋情境中找到對應的數學概念,例如:

象棋的移動以向量表示、連續多次移動則以向量運算表示。以此為基礎布置 合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從情境中形成數學問題,並使用數學描述、解釋、

預測現象。

2. 數學素養:本研究主要採用 PISA(2012)對數學素養的定義:「個人在各種脈 絡裡形成、使用、詮釋數學的能力。其中包括了數學推理,以及使用數學概 念、程序、事實、工具來描述、解釋、預測現象。數學素養有助於個人作為 積極參與、善於反思的公民,了解數學在世界裡扮演的角色,並做出有所依 據的判斷與決策。」

3. 學習情形:指本研究中,學生學習單填寫內容所反映出的學習情形,包含其 解情境題時數學素養之展現與解數學題時學習遷移情形。

4. 學習遷移情形:指學生經過情境中的學習後,將所學概念遷移至解數學題之 情形。

5 成就有些熟悉」 (Crowther, 1959),到二十多年後重新界定 numeracy 作為教育目 標主要有兩項特性:運用數學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的數字,及理解以數學術語所 呈現的資訊 (Cockcroft, 1982)。從前後定義的變化上可以看出,1959 年的定義較 著重於以數學理解科學,而1982 年的定義則是著重於運用數學在日常生活中,

後者更適合作為普及教育之目標。

美國對數學素養的用詞是quantitative literacy 和 mathematical literacy,

quantitative literacy 指「個人在日常生活與工作的量化情境中,有效處理事務所 需具備的技能、知識、信念、傾向、心智習性、溝通能力和問題解決技巧」

(Steen et al.,2001),構成 quantitative literacy 的十項元素為:1. 對數學的信心 2.

文化欣賞 3. 資料解讀 4. 邏輯思考 5. 決策 6. 情境數學 7. 數感 8. 實用技 能 9. 先備知識 10. 符號感知 。比對之下可以看出 quantitative literacy 的定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