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國小實施策略聯盟成效之看法;探討 由學校行政單位規劃與鄰近學校進行策略聯盟來開拓教育資源以提昇教學品質,其 實質內涵、實施成效及其所面臨之困難,進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

本章共分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等五部份,

分項敘述於次。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從二十世紀八○年代晚期和九○年代初期,全球企業界即開始興起一股「策略 聯盟」(strategic alliance)的風潮,以因應全球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企業界為了追 求共同的利益與目標,在互惠動機的前題下,結合不同企業組織的專長,互補不足,

在強調組織間的合作與對等關係下,有效的運用資源,擴大其規模經濟,減少研發 新產品的成本,使各參與企業能因此以策略聯盟提升在市場之競爭地位,共同創造 最高的利潤。近幾年來,國內各行各業紛紛展開策略聯盟,從研發製造到行銷都有,

其目的不外乎增強實力,拓展市場。

台灣也無法自絕於國際經濟體系之外,為避免台灣在全球經濟整合的趨勢中被 邊緣化,以世界地球村為目標的經濟活動,從民間企業到政府部門,其觸角在不斷 的擴大中。教育部於二○○五-二○○八教育施政主軸中提及:廿一世紀是知識經 濟的時代,知識經濟首重人才培育,國家為了未來的發展,面對國際日益激烈的競 爭,知識是提升競爭力和經濟成長的催化劑及驅動力。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教育的 方式勢必有所改革,在策略聯盟風潮的衝擊下,學校為了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

各校紛紛依校務經營、發展的需要與各級學校進行各種形式的聯盟。

研究者於任教學校,亦兼辦教務方面的行政工作,發現目前少子化的社會使得 每個孩子均是父母心中的寶,到了就學年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為了 替孩子選擇一個學習資源足、同儕競爭夠的學習環境,莫不設法遷移戶口到心目中 理想的學區,造成每年六月新生報到的季節,市區大型明星學校的新生報到人數總 是爆滿超過招生名額,相對的,鄉下的小型學校即深刻感受到因學生報到人數不足,

面臨減班,甚至是裁校的壓力。潘幸山(2000)指出在教育環境國際化,使得教育 面臨競爭與比較,民眾對教育的「評價」及「選擇」的意識抬頭,越區就讀、選擇 班級、名師與名校的狀況將更為普遍,而教育單位裁併校的理由之一是把學生移到 學生數較多的學校,增加同儕互動、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學校規劃進行策略聯盟是 否能提升學校組織本身的辦學成效以留住學生,成為本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一。

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困窘,位處後山,資源貧乏的台東,六班以下的迷你學校 約佔70%。規模過小的學校,人力與資源俱不足,教師行政負擔過重;每年級只有 一班,班級人數少,同儕競爭不足;教師協同教學不易,較少觀摩比較機會;學校 資源相對缺乏,教學設備亦不足。因此,台東縣國民小學從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開始,迄今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等共五期實施策略聯盟計劃,希望藉由跨校結盟,

在教師進修、課程實作、教學創新、專業對話與資源共享上相互搭配與支援,以整 合教育資源,促進師生交流,提昇學校辦學效能。而學校裡進行教育的工作主體是 教師,教師對於參與策略聯盟的相關認知程度高低,對於聯盟日後的成敗,應有一 定程度的影響,是以由行政單位所規劃領導的各項聯盟活動,其實質內涵如何是值 得探討的課題,此乃本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二。

過去針對策略聯盟之研究指出,策略聯盟的發展以加強聯盟內資源的分享、專 業合作關係、成員認同度為主,若未能有效的規劃及執行,其結果可能導致聯盟成 員之相互猜疑,或無法配合各成員之組織、目標等相關條件,導致大量資金及人力 投入此一聯盟,卻無法獲得預期之績效目標,因此適時地檢視績效,將有助於學校 規劃校際合作並提升其成效。台東縣政府教育局(2006)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

明治進行調查的「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中,教師對策 略聯盟實施成效之意見反應,結果是傾向負面不認同,何以如此?引起研究者欲深 入探究其因,而成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 瞭解從教師角度觀看國小策略聯盟,對於實施過程與成效之看法。

二、 瞭解教師對於國小聯盟活動結果滿意情形與行政人員有所差異之因。

貳、待答問題

一、 國小教師對策略聯盟的實施在目標、規劃、需求、滿意、及成效方面有何 看法?

二、 造成教師與行政人員間對於策略聯盟活動結果滿意情形有所差異的原因為 何?

三、 教師認為實施策略聯盟活動的有效可行方式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是以曾參加台東縣政府教育局推動的策略聯盟學校為研究範圍,旨在探 討就教師之觀點對於學校進行策略聯盟活動時對於教師進修、課程教學、專業對話、

資源共享與學生學習成效等相關之目標認知、實質需求、參與狀況、滿意程度與實 施成效等看法,透過文獻探討、問卷資料分析與質性方式之焦點團體訪談來進行資 料蒐集。文獻探討係探討國民小學運用策略聯盟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問卷資料

分析則根據台東縣教育局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明治(2006)規劃進行調查的「台 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之教師問卷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 了解台東縣國民小學運用策略聯盟實施成效之相關現況;焦點團體訪談則在透過對 參與策略聯盟之學校教師進行對話,以求明瞭教師對策略聯盟活動之意見想法。本 研究事先徵得參與策略聯盟之學校教師同意見面溝通,提出研究的目的與待答問題 以及訪談大綱。(見附件一)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理論探究、問卷資料分析及訪談研究法,在架構上力求完整,然而因 研究者本身能力以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研究中可能產生限制。以下茲針對 研究方法、焦點團體訪談、研究者本身的限制,其影響因素加以闡述如后:

一、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問卷資料分析和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雖然以 此兩種方法來蒐集、分析、詮釋資料比只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更具真實性,但是仍不 免與參與活動者實際的行為有所出入,部分學校之策略聯盟活動偃旗息鼓已近一 年,教師們對事過境遷之活動記憶已模糊,所以只能提出當時聯盟活動的計畫資料 與成果記錄做參考,以助本研究主題的瞭解。

二、 焦點團體訪談的限制

雖然焦點團體是有價值的研究工具而且有很多優點,但它並不是所有研究需求 的萬靈丹,焦點團體研究法對本研究也有以下可能之限制:

(一)因合格適任主持人不易尋找,故本研究係由未受過主持人之專業培訓的 研究者自行擔任訪談的主持人。

(二)由於參與訪談者其個人的想法會受到群體互動過程的影響,因此,參與 討論人數的多寡未必代表研究所可能獲致觀點的多寡。此外,研究者已 儘可能地取得討論過程中所獲悉的資料,但未必是受訪者個人最真實的

想法。

(三)主持人(亦即本研究者)有可能參掺入個人的主觀偏見。

(四)有隱私性、爭議性的問題,不適合納入焦點團體的訪談內容。

(五)訪談問題的設計若過於結構化,使得主持人(研究者)過度依賴事先擬 好的訪談大綱,並且很嚴格的依照既定的主題來進行討論,也限制了資 料的效度。

三、研究者角色的限制

研究者本身亦曾參與協助教育局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明治(2006)規劃進 行調查的「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之教師問卷的設計與 調查,通常基層教師對行政主管機關有所顧忌,不敢說真話,教師未必能充分表達 內在的想法和感覺,可能造成部份訪談資料有所保留。且受訪者依據其知覺和感受 回答,可能無法避免社會期許的效應,尤其訪談中部分涉及執行等較敏感的問題,

在回答時,可能會有所保留,故其研究結果容有誤差存在,是本研究的限制。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策略聯盟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為了突破困境、維持或提昇競爭優勢,達成共同 的策略性目標而訂定的一種合作協議所建立的短期或長期的合作關係。

貳、策略聯盟學校

本研究所指的策略聯盟學校,係以台東縣國民中小學有參與教育局主導的二十 一個國小校際策略聯盟組織,包括台東市地區有六區、關山線有五區、大武線有三 區、成功線有五區以及一個離島區和一個中小學聯盟的成功區。

叁、策略聯盟實施成效

本研究所指之策略聯盟實施成效係根據台東縣教育局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 明治(2006)規劃進行調查的「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

之教師問卷資料得分狀況而言,包含教師認為策略聯盟是為了達到教學資源、教學 經驗的分享以及提供不同學校學生的學習交流,以拓展學生視野之目地,且在事前

之教師問卷資料得分狀況而言,包含教師認為策略聯盟是為了達到教學資源、教學 經驗的分享以及提供不同學校學生的學習交流,以拓展學生視野之目地,且在事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