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系所 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系所 碩士論文"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系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嘉彌 博士

由教師觀點探討台東縣國民小學策略 聯盟實施成效之研究

研 究 生: 楊惠青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七 月

(2)
(3)
(4)

致謝

首 先 誠 摯 的 感 謝 指 導 教 授 陳 嘉 彌 博 士,老 師 悉 心 的 教 導 使 我 得 以 一 窺 教 育 領 域 的 深 奧 , 不 時 的 討 論 指 點 我 正 確 的 方 向 , 使 我 獲 益 匪 淺 ; 感 謝 校 外 口 試 委 員 台 灣 師 大 盧 俊 宏 教 授 在 論 文 方 向 與 架 構 所 給 予 的 斧 正 與 指 導 ; 而 本 論 文 的 完 成 另 外 亦 得 感 謝 所 上 的 溫 雅 惠 教 授 , 因 為 有 老 師 不 厭 其 煩 的 說 明 與 細 心 指 正 , 才 能 使 得 本 論 文 能 夠 更 完 整 而 嚴 謹 。 感 謝 我 服 務 學 校 林 月 蕊 校 長 的 鼓 勵 與 栽 培,除 了 在 行 政 與 教 學 工 作 給 我 很 大 的 發 揮 空 間 外 , 更 帶 領 我 成 長 , 使 我 對 教 育 工 作 有 更 深 的 體 會 與 更 寬 廣 的 視 野 , 幫 助 我 在 論 文 寫 作 上 有 更 切 實 的 論 述 ; 感 謝 賴 明 治 校 長 、 黃 子 誠 校 長 的 協 助 指 導 , 錦 毅 、 建 超 、 智 皓 、 惠 玲 以 及 眾 位 同 窗 的 砥 礪 打 氣 。

外 子 志 祥 在 背 後 強 力 的 支 撐 與 陪 伴 更 是 我 前 進 的 動 力,感 謝 有 他 的 體 諒 、 包 容 。

最 後 , 謹 以 此 文 獻 給 我 摯 愛 的 母 親 。

惠 青 謹 誌 2007.7

(5)

由 教 師 觀 點 探 討 台 東 縣 國 民 小 學 策略 聯 盟 實 施 成 效 之 研 究

摘要

本 研 究 旨 在 了 解 由 教 師 觀 點 探 討 台 東 縣 國 民 小 學 推 動 策 略 聯 盟 方 案 進 行 校 際 合 作 , 對 於 聯 盟 的 目 標 認 知 、 實 質 需 求 、 參 與 程 度 、 滿 意 情 況 以 及 整 體 成 效 之 看 法。探 究 教 師 與 行 政 人 員 間 對 於 策 略 聯 盟 活 動 結 果 滿 意 情 形 何 以 有 所 差 異 之 因 ; 以 及 提 升 策 略 聯 盟 實 施 成 效 的 可 行 方 式 。 研 究 者 利 用 問 卷 資 料 分 析 及 焦 點 團 體 訪 談 為 研 究 工 具。問 卷 資 料 男 性 教 師 有 158 份,女 性 教 師 有 276 份,合 計 434 份 問 卷 資 料 進 行 統 計 分 析, 經 描 述 性 統 計、 T 考 驗、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one-way ANOVA)以 及 多 元 迴 歸 檢 測 預 測 力。接 著 針 對 有 參 與 校 際 聯 盟 活 動 之 教 師 採 方 便 取 樣 方 式 進 行 焦 點 團 體 訪 談 。

研 究 結 論 如 下 :

ㄧ 、 在 聯 盟 目 標 部 份 : 有 51.6% 的 教 師 不 同 意 瞭 解 聯 盟 目 標 。 二 、 在 聯 盟 規 劃 部 分 : 有 68% 的 教 師 不 同 意 有 參 與 聯 盟 規 劃 。 三 、 在 聯 盟 需 求 部 份 : 有 79.5% 的 教 師 不 同 意 聯 盟 活 動 有 符 合 學 校

真 正 的 需 求 。

四 、 在 滿 意 狀 況 部 份 : 有 64.1% 的 教 師 不 同 意 聯 盟 的 運 作 情 形 令 人 滿 意 。

五 、 在 實 施 成 效 部 分 : 有 59.7% 的 教 師 不 同 意 聯 盟 的 實 施 有 成 效 。 六、造 成 教 師 與 行 政 滿 意 度 差 異 之 因 是:教 師 無 法 參 與 決 策、行 政 與

教 師 間 的 雙 向 溝 通 不 足 、 角 色 不 同 , 所 持 觀 點 也 就 不 同 。 七 、 提 升 策 略 聯 盟 實 施 成 效 : 學 校 需 先 確 定 實 施 策 略 聯 盟 真 正 的 目

的、充 分 溝 通 以 減 少 校 內 外 的 衝 突、尋 找 適 合 的 聯 盟 伙 伴、強 化 與 擴 大 執 行 團 隊 、 聯 盟 應 以 長 期 合 作 視 之 。

關 鍵 詞 : 策 略 聯 盟 、 校 際 合 作 、 焦 點 團 體 訪 談

(6)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trategic Alliances in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s: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

Abstract

The study will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ic alliance in Taitung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s from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 with respect to identify objective goal, alliance needs, involvement level, satisfaction level, and overall performance.

The author used the results from a general survey that was performed by the County’s education bureau and conducted focus groups interviews The survey,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2006, had 460 valid samples (retrieve rate 75%). Statistical analysis - descriptive analysi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s were performed.

The study found that 51.6% of the teachers did not understand the alliance’s goal, 68% of the teachers didn’t participate in the planning and decision process, 79.5% of teachers felt the activities did not meet the schools’ demands, 64.1% of teachers felt unsatisfied,59.7% of teachers felt the alliance operation was ineffective. The satisfac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on were because the two parties hel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lacked communications.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by identifying alliance’s goal, develop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ind suitable partners, expand the executive team, and develop long-term cooperation.

Keywords: strategic alliance, inter-school cooperation, focus group interview

(7)

目次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與 問 題 ...3

第 三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3

第 四 節 名 詞 釋 義 ...5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7

第 一 節 策 略 聯 盟 的 定 義 與 目 的 ...7

第 二 節 學 校 運 用 策 略 聯 盟 的 類 型 與 實 施 階 段 ...12

第 三 節 實 施 策 略 聯 盟 所 遭 遇 的 困 難 ...14

第 四 節 教 師 參 與 決 策 及 效 能 ...16

第 五 節 行 政 人 員 政 策 執 行 的 反 省 與 思 考 ...18

第 六 節 學 校 運 用 策 略 聯 盟 的 相 關 研 究 ... 20

第 三 章 研 究 設 計 與 實 施 ...25

第 一 節 研 究 方 法 ...26

第 二 節 實 施 程 序 ...28

第 三 節 研 究 流 程 ... 30

第 四 節 研 究 工 具 ...32

第 五 節 研 究 對 象 ...33

第 六 節 資 料 處 理 ...35

第 四 章 研 究 結 果 分 析 與 討 論 ...37

第 一 節 教 師 對 學 校 運 用 策 略 聯 盟 活 動 的 相 關 認 知 差 異 …………...37

第 二 節 基 層 教 師 之 焦 點 訪 談 的 結 果 分 析 ...50

第 三 節 綜 合 結 果 分 析 ……….………92

第 五 章 結 論 與 啟 示 ...97

(8)

第 一 節 結 論 ...97 第 二 節 啟 示 ...100

參 考 書 目

中 文 部 份 ...105 西 文 部 份 ...108

附 件

附 件 一 訪 談 大 綱 ………..109 附 件 二 台 東 縣 國 中 小『 策 略 聯 盟 』實 施 成 效( 一 般 教 師 問 卷 )…………110

(9)

圖次

圖 3-1-1 研究架構………..………...……….…...25 圖 3-3-1 研究流程..……….………...31

(10)

表次

表 3-5-1 第一次焦點團體訪談成員基本資料...34 表 3-5-2 第二次焦點團體訪談成員基本資料...34 表 3-5-3 第三次焦點團體訪談成員基本資料...35 表 4-1-1 教師各背景變項之人數及策略聯盟時實施運作各指標平均數摘要

表………..……….39 表4-1-2 策略聯盟實施運作各指標之平均數、標準差及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

表...41 表4-1-3 策略聯盟推行成效項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及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 表... ...42 表4-1-4 教師分享與尋求協助情形項目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表…….….. 42 表4-1-5 策略聯盟實施成效之認同因素分析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表….... 43 表4-1-6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對策略聯盟實施運作各指標之t考驗分析表... 45 表4-1-7 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對策略聯盟實施運作各指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46 表4-1-8 策略聯盟之目標認知、實質需求、規劃參與、實施成效對滿意情形的 多元迴歸分析表………..………...47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國小實施策略聯盟成效之看法;探討 由學校行政單位規劃與鄰近學校進行策略聯盟來開拓教育資源以提昇教學品質,其 實質內涵、實施成效及其所面臨之困難,進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

本章共分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等五部份,

分項敘述於次。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從二十世紀八○年代晚期和九○年代初期,全球企業界即開始興起一股「策略 聯盟」(strategic alliance)的風潮,以因應全球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企業界為了追 求共同的利益與目標,在互惠動機的前題下,結合不同企業組織的專長,互補不足,

在強調組織間的合作與對等關係下,有效的運用資源,擴大其規模經濟,減少研發 新產品的成本,使各參與企業能因此以策略聯盟提升在市場之競爭地位,共同創造 最高的利潤。近幾年來,國內各行各業紛紛展開策略聯盟,從研發製造到行銷都有,

其目的不外乎增強實力,拓展市場。

台灣也無法自絕於國際經濟體系之外,為避免台灣在全球經濟整合的趨勢中被 邊緣化,以世界地球村為目標的經濟活動,從民間企業到政府部門,其觸角在不斷 的擴大中。教育部於二○○五-二○○八教育施政主軸中提及:廿一世紀是知識經 濟的時代,知識經濟首重人才培育,國家為了未來的發展,面對國際日益激烈的競 爭,知識是提升競爭力和經濟成長的催化劑及驅動力。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教育的 方式勢必有所改革,在策略聯盟風潮的衝擊下,學校為了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

各校紛紛依校務經營、發展的需要與各級學校進行各種形式的聯盟。

(12)

研究者於任教學校,亦兼辦教務方面的行政工作,發現目前少子化的社會使得 每個孩子均是父母心中的寶,到了就學年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為了 替孩子選擇一個學習資源足、同儕競爭夠的學習環境,莫不設法遷移戶口到心目中 理想的學區,造成每年六月新生報到的季節,市區大型明星學校的新生報到人數總 是爆滿超過招生名額,相對的,鄉下的小型學校即深刻感受到因學生報到人數不足,

面臨減班,甚至是裁校的壓力。潘幸山(2000)指出在教育環境國際化,使得教育 面臨競爭與比較,民眾對教育的「評價」及「選擇」的意識抬頭,越區就讀、選擇 班級、名師與名校的狀況將更為普遍,而教育單位裁併校的理由之一是把學生移到 學生數較多的學校,增加同儕互動、提高學習效果。因此學校規劃進行策略聯盟是 否能提升學校組織本身的辦學成效以留住學生,成為本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一。

中央與地方政府財政困窘,位處後山,資源貧乏的台東,六班以下的迷你學校 約佔70%。規模過小的學校,人力與資源俱不足,教師行政負擔過重;每年級只有 一班,班級人數少,同儕競爭不足;教師協同教學不易,較少觀摩比較機會;學校 資源相對缺乏,教學設備亦不足。因此,台東縣國民小學從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 開始,迄今九十五學年度第二學期等共五期實施策略聯盟計劃,希望藉由跨校結盟,

在教師進修、課程實作、教學創新、專業對話與資源共享上相互搭配與支援,以整 合教育資源,促進師生交流,提昇學校辦學效能。而學校裡進行教育的工作主體是 教師,教師對於參與策略聯盟的相關認知程度高低,對於聯盟日後的成敗,應有一 定程度的影響,是以由行政單位所規劃領導的各項聯盟活動,其實質內涵如何是值 得探討的課題,此乃本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二。

過去針對策略聯盟之研究指出,策略聯盟的發展以加強聯盟內資源的分享、專 業合作關係、成員認同度為主,若未能有效的規劃及執行,其結果可能導致聯盟成 員之相互猜疑,或無法配合各成員之組織、目標等相關條件,導致大量資金及人力 投入此一聯盟,卻無法獲得預期之績效目標,因此適時地檢視績效,將有助於學校 規劃校際合作並提升其成效。台東縣政府教育局(2006)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

(13)

明治進行調查的「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中,教師對策 略聯盟實施成效之意見反應,結果是傾向負面不認同,何以如此?引起研究者欲深 入探究其因,而成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一、 瞭解從教師角度觀看國小策略聯盟,對於實施過程與成效之看法。

二、 瞭解教師對於國小聯盟活動結果滿意情形與行政人員有所差異之因。

貳、待答問題

一、 國小教師對策略聯盟的實施在目標、規劃、需求、滿意、及成效方面有何 看法?

二、 造成教師與行政人員間對於策略聯盟活動結果滿意情形有所差異的原因為 何?

三、 教師認為實施策略聯盟活動的有效可行方式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是以曾參加台東縣政府教育局推動的策略聯盟學校為研究範圍,旨在探 討就教師之觀點對於學校進行策略聯盟活動時對於教師進修、課程教學、專業對話、

資源共享與學生學習成效等相關之目標認知、實質需求、參與狀況、滿意程度與實 施成效等看法,透過文獻探討、問卷資料分析與質性方式之焦點團體訪談來進行資 料蒐集。文獻探討係探討國民小學運用策略聯盟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問卷資料

(14)

分析則根據台東縣教育局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明治(2006)規劃進行調查的「台 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之教師問卷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 了解台東縣國民小學運用策略聯盟實施成效之相關現況;焦點團體訪談則在透過對 參與策略聯盟之學校教師進行對話,以求明瞭教師對策略聯盟活動之意見想法。本 研究事先徵得參與策略聯盟之學校教師同意見面溝通,提出研究的目的與待答問題 以及訪談大綱。(見附件一)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理論探究、問卷資料分析及訪談研究法,在架構上力求完整,然而因 研究者本身能力以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研究中可能產生限制。以下茲針對 研究方法、焦點團體訪談、研究者本身的限制,其影響因素加以闡述如后:

一、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問卷資料分析和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雖然以 此兩種方法來蒐集、分析、詮釋資料比只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更具真實性,但是仍不 免與參與活動者實際的行為有所出入,部分學校之策略聯盟活動偃旗息鼓已近一 年,教師們對事過境遷之活動記憶已模糊,所以只能提出當時聯盟活動的計畫資料 與成果記錄做參考,以助本研究主題的瞭解。

二、 焦點團體訪談的限制

雖然焦點團體是有價值的研究工具而且有很多優點,但它並不是所有研究需求 的萬靈丹,焦點團體研究法對本研究也有以下可能之限制:

(一)因合格適任主持人不易尋找,故本研究係由未受過主持人之專業培訓的 研究者自行擔任訪談的主持人。

(二)由於參與訪談者其個人的想法會受到群體互動過程的影響,因此,參與 討論人數的多寡未必代表研究所可能獲致觀點的多寡。此外,研究者已 儘可能地取得討論過程中所獲悉的資料,但未必是受訪者個人最真實的

(15)

想法。

(三)主持人(亦即本研究者)有可能參掺入個人的主觀偏見。

(四)有隱私性、爭議性的問題,不適合納入焦點團體的訪談內容。

(五)訪談問題的設計若過於結構化,使得主持人(研究者)過度依賴事先擬 好的訪談大綱,並且很嚴格的依照既定的主題來進行討論,也限制了資 料的效度。

三、研究者角色的限制

研究者本身亦曾參與協助教育局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明治(2006)規劃進 行調查的「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之教師問卷的設計與 調查,通常基層教師對行政主管機關有所顧忌,不敢說真話,教師未必能充分表達 內在的想法和感覺,可能造成部份訪談資料有所保留。且受訪者依據其知覺和感受 回答,可能無法避免社會期許的效應,尤其訪談中部分涉及執行等較敏感的問題,

在回答時,可能會有所保留,故其研究結果容有誤差存在,是本研究的限制。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策略聯盟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為了突破困境、維持或提昇競爭優勢,達成共同 的策略性目標而訂定的一種合作協議所建立的短期或長期的合作關係。

貳、策略聯盟學校

本研究所指的策略聯盟學校,係以台東縣國民中小學有參與教育局主導的二十 一個國小校際策略聯盟組織,包括台東市地區有六區、關山線有五區、大武線有三 區、成功線有五區以及一個離島區和一個中小學聯盟的成功區。

叁、策略聯盟實施成效

(16)

本研究所指之策略聯盟實施成效係根據台東縣教育局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 明治(2006)規劃進行調查的「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

之教師問卷資料得分狀況而言,包含教師認為策略聯盟是為了達到教學資源、教學 經驗的分享以及提供不同學校學生的學習交流,以拓展學生視野之目地,且在事前 有明確的目標等之認知;聯盟活動是為了提供老師協同教學的環境並減輕老師們的 工作負擔與壓力,同時希望學生有跨校學習的活動以刺激他們的學習動力外,亦能 激發老師更多教學創新的構想等之學校實質需求;而對於聯盟之間的活動規劃,是 透過大多數教師討論達成共識後而議決,並對相關的計畫與活動訊息很清楚,且聯 盟彼此之間的成員聯繫溝通也很順暢的參與狀況;聯盟學校的教師與學生們樂意參 與彼此間所辦的各項教學觀摩、經驗分享與學習交流的活動,而且也滿意目前『策 略聯盟』之運作模式;以及由上述從目標認知、規劃參與、實質需求與滿意情形來 評估的整體實施成效等五個指標。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研究目的,本章文獻探討將論述策略聯盟相關的理論與研究,包括第一節 策略聯盟的定義與目的,第二節學校運用策略聯盟的類型與實施階段,第三節實施 策略聯盟所遭遇的困難,第四節教師參與決策及效能,第五節行政人員政策執行的 反省與思考與第六節學校運用策略聯盟的相關研究等。

第一節 策略聯盟的定義與目的

策略聯盟在國內外風行多年,有關策略聯盟之定義,因不同的角度與立場使得 研究學者有不同的認知及看法。對於策略聯盟的文字描述有很多,如策略聯盟

(Strategic alliance)、合作(cooperation)、策略網路(Strategic Network)等字,

是企業之間相互合作,但又不失去自主性的一種經營方式。本研究嘗試整理出對於 策略聯盟的各種解釋以及學校策略聯盟的意涵,以便釐清「策略聯盟」的定義。

壹、策略聯盟的定義

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最早是企業為求生存、為創造更大的利益因而 出現。其以長程的承諾與共享資源為基礎,由全球各地的獨立公司所組成的企業網,

它們以單一實體的面貌面對一個共同的目標進行運作(引自譚天譯,2000)。

郭煌常(1990)曾對策略聯盟下了以下定義,策略聯盟是指企業間為了達到互 利共生的一種合作方式,雙方藉由聯合、結盟來創造有利的條件,以具備強而有力 的競爭優勢,以達到合作雙方的策略性目標。

王泰允(1992)認為,策略聯盟是合作的同義字,應將策略聯盟視為競爭性的 合作關係,因特殊的策略性目的而結盟,進行某種業務上的合作,而其對企業的經 營前景有重大影響者。

(18)

邱柏松(1996)定義企業策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為了某種特殊的策 略目的,而在生產、銷售、研究等技術,以及產品、人員、財務上相互提供或交換 資源,以利共同目的之達成的企業行為。

吳青松(2006)認為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s)為產業競爭者間非市場導向之 公司交易,亦即聯結各公司活動的一種正式、長期但非合併之合作關係。具體而言,

策略聯盟包括聯合生產(Co-Production Agreement)、產能互換(Capacity Swap)、聯合 行銷(Joint Marketing Agreement)、技術互換(Exchange of Technology) 、合資以及間 接(證券)投資均屬之。而策略聯盟之組織形成是基於三種考慮:1.經濟動機:其目地 在使交易成本極小化。2.策略動機:欲結合聯盟夥伴之資源與能力以與外在總體環 境適當配合。3.市場力量動機:建立產業標準及壟斷市場。

依據以上學者論述,策略聯盟是由至少兩家或多家各自獨立的企業或機構,其 各自擁有自己本身的經營目標、經營方式、及特殊文化,企圖藉由雙方合作關係來 提昇其競爭力與競爭優勢之合作行為。

貳、學校策略聯盟的意涵

吳清山、林天佑(2001)策略聯盟是指組織間為突破困境、維持或提昇競爭優 勢,而建立的短期或長期合作關係。在中小學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師資培育機構為 強化本身的競爭力,紛紛與中小學策略聯盟,而中小學也可經由師資培育機構獲得 九年一貫課程等教育改革方面的協助,形成互助互利的共同體。

蔡鳳薇(2003)認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學校,從彼此分攤生產成本以降低風 險、以合資方式進行,達成整體目標或共同利益;成員間基於相互利益集合交換或 整合學校之資源,做資源分享及互補;學校間科技技術交流、或藉由學校策略聯盟 塑造強而有利的學校形象,以玆增進學校的競爭力,並進行正式的契約合作關係。

學校只要有資源的共享、課程與教學的合作、行政措施的支援、學術研究的交流、

學生學習的分享、家長參與的互助等,有上述一項或數項的合作關係就可稱之為學

(19)

校策略聯盟。

施祐吉(2005)對策略聯盟亦作了以下定義:兩個以上的學校主體,經由彼此 的默契與共識,結合成一個團體,在團體內發揮各校的優點,達到互補互利的目的。

將此概念應用在國民小學,聯盟學校得以進行資源的共享與共同合作等具體的合作 策略,增進聯盟學校整體的成長,達成聯盟學校的理想目標。

陳嘉彌(2006)指出若以企業界的思維來看學校經營:將學生學習成效視同企 業界的獲利,行政人員為管理階層,教師為第一線生產者,課程與教學為所開發之 產品。企業界的策略聯盟是藉由兩個以上之組織經由結盟達到聯盟內資源共享,共 同合作開發產品,進而能降低成本、風險的一種夥伴關係;學校的策略聯盟則是兩 個以上的學校藉由結盟方式達到學校彼此間場地、設備及資源的共享,教師共同發 展課程及教材,彼此分享行政及教學經驗,學生增加觀摩學習機會,達到提升學生 學習成效的目標。

吳金香、張茂源、陳仕祥、陳大偉、鄭喬嶺(2007)的研究以為,所謂「策略 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學校組織為了某種特殊的策略目的,而在教學、課程發 展、研究等專業技術,以及教學、人員、設備上相互提供或交換資源,藉以創造有 利的條件、具備強而有力的兢爭優勢,以利共同目的之達成的學校組織行為。

「追求卓越,提昇品質」,一直是教育努力的方向。是故,建立一所有效能的學 校,提供每位受教者最佳的學習機會,成為學校教育研究與改革之重點所在,源自 企業的「策略聯盟」,被教育界逐漸廣泛引用,其目的在於藉策略聯盟之功能提昇學 校辦學效能;結盟學校彼此因利害關係或共同目的採取締結盟約或形成組織,乃具 備自願、雙贏、分享資訊及共同參與等特色,是一種自然與階段性合作歷程,且在 整個過程中個別學校組織仍享有獨立自主的特性。

參、學校策略聯盟的目的

(20)

林文生、張文斌(2001)根據學校課程發展的策略聯盟所做的研究指出,學校 課程發展之所以要使用策略聯盟,乃源於以下五個向度的思考:

一、來自企業策略聯盟的啟發:策略聯盟來自於企業界的用語,目的是結合其企 業的專長,互補不足,以提高產品的品質與競爭力。

二、突破學校本位的限制:透過策略聯盟的多重組合,由積極主動的老師帶動學 校的革新與發展。

三、知識建構論的想法:因為沒有一定的方法,所以選擇策略聯盟是著眼於能夠 解決學校發展的困境與問題。

四、建構課程發展的教育社區:策略聯盟可以跨越學校的圍牆,讓不同學校的教 師在一起進行對話,經過深入的對話之後產生統整,以創造課程統整的平台。

五、建構課程發展的平台:引自資訊平台的概念,具有資訊發表、交流、辯證、

崇組與成長的多重意義。

臺北縣新泰國小校長張信務(2001)認為學校籌組策略聯盟,可共同發展區域 性特色並確保發展成效,並可彰顯下列四種功能:

一、互補作用,強化學校組織抗壓力:學校彼此間的策略聯盟,期能透過學校間 不同型態的策略聯盟而獲得效益,降低經營成本,以解決發展上的問題。

二、多元參與,提昇學校組織適應力:提供多元型態的發展策略,有助於學校發 展的觸角多元化,並透過共同的參與,形成堅強有力的學校專業團隊。

三、資源整合,降低學校經營成本:透過策略聯盟能有效整合資源,增進效率,

並能防止資源的浪費,達成資源共享與發揮最大效益。

四、建立品質,提昇學校組織競爭力:集眾人之力發展的成果,能去蕪存菁, 發 展出高品質的策略,能有效提昇學校組織的競爭力。

施祐吉(2004)認為策略聯盟應包含以下的目的:

一、營造良善外都關係:策略聯盟在於互相取長補短、共享資源,基於長期合作 關係的互動,有利於外部良善關係的營造。

(21)

二、協助教師專業成長:由於學校地處鄉村地區,外部文化刺激不足,教師也不 知如何引入與運用外部資源,面對教師的需求,學校有義務與責任作為資源 引入的媒介,以滿足教師專業成長之期盼。

三、提供學生學習管道:策略聯盟不僅可以開拓學生學習視野,更可以讓學校教 師瞭解其他學校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知曉自己的教學層 次,提升學生的學習進程。

四、符應家長對教學品質的要求:策略聯盟的方式在於整合不同類型的學校資 源,使資源的利用達到最高效能,發揮教師不同的專長,以強化競爭力,此 正符應家長對教學品質的要求。

五、達到組織學習的效果:由於不同類型、規模大小的學校,在處理學校的事物 上有著不同的處理原則。倘若學校之間組成策略聯盟,透過團隊之間的學 習、彼此的討論、經驗的傳承等,可以真正解決教師在教學上的問題,促進 組織的學習效果。

陳嘉彌(2006)認為學校實施策略聯盟可達到下列考量因素:

一、經濟動機:同樣設備、場地或學習活動能讓更多教師、學生參與,使教育成 本極小化。

二、策略動機:結合聯盟學校間之資源與能力以與外在總體環境適當配合。

三、市場力量動機:整合教育資源,增加觀摩比較機會,提昇學生學習成效與學 校效能。

陳鴻賢(2003)指出促進各校進行策略聯盟,在教師進修、課程實作、教學創 新、實地踏查、專業對話與資源共享之相互搭配與支援,形成策略聯盟學校以整合 各校資源與力量,將資源作有效的利用,充分發揮教師的各項專長,增進學生的交 流以擴展學生視野,建立學校、教師及學生為一個三贏的策略聯盟機制。

因此研究者認為國民小學成立策略聯盟,乃是希望透過聯盟機制,取得優勢,

透過彼此間不同型態的策略聯盟而獲得利益,並去蕪存菁,提昇教育品質。除了透

(22)

過策略聯盟有效的整合資源以節約教育成本,增進效率,並能因此防止資源的浪費,

達成資源共享與發揮最大效益外;帶動組織學習,藉著聯盟活動提供一個相互學習 的機會,來取得知識的交流並激發知識的創造。再者因分工合作共享教育資源,而 促使課程得以順利推展,包括學校彼此間場地、師資、設備、經費及教師進修、教 學創新與發展課程及教材等資源之相互搭配與支援,彼此分享行政及教學經驗,增 加學生觀摩學習機會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目標,因而形成穩固且互惠的聯盟實 體。

第二節 學校運用策略聯盟的類型與實施階段

壹、學校運用策略聯盟的類型

教育部於 2002 年中華民國教育年報中有關國民教育亦指出,策略聯盟是學校 彼此合作的概念,可用於同級學校間的水平聯盟關係;也可用於不同階段學校間的 垂直聯盟關係;或實施於學校與文化機構、民間公司團體間,形成混合式的聯盟關 係。在這股學校合作的潮流中,國民中小學實可以本身的特性與需要,選擇兩三個 學校,與之建立起學校群組間的夥伴關係,建構以學校群為主的共同願景,透過資 源共享、課程合作、教學創新、行政相互支援,形成具有願景、特色的學校群教育 合作模式,以為帶動學校教育發展的新作為方式。

陳香吟(2002)指出學校策略聯盟方式有依行政區域或地理區為範圍,將區域 內學校聯盟,以互通教育專業能力的「區域聯盟」以及以各校負責一項專長項目進 行開發與設計,並定期召開會議分享各專長內容之設計之「專業聯盟」兩種。

嚴春財(2003)針對山地鄉學校實施策略聯盟的調查研究,發現原住民山地鄉 學校策略聯盟可以有以校務發展、課程發展委員會、九年一貫學習領域小組和學校 營繕採購小組等之「組織聯盟」;有以母語教師、英語教師和各項專長教師之人才交

(23)

流的「人員聯盟」;有以學校資訊設備、教學器材、教學網站的資源共享而建立教學 資料庫之「設備聯盟」;有以學校例行活動如運動會、畢業典禮、校外教學參觀等之

「活動聯盟」方式實施。

劉世閔(2006)指出學校策略聯盟的方式,可用功能、性質、時間與地區等四 個要項進行區分,各校依其特殊之情況分別籌組符合其需要的聯盟特質。

貳、學校運用策略聯盟實施階段

施祐吉(2003)則針對學校推動策略聯盟的發展程序上有以下的論述:

一、審視學校困境:學校在經營上是否存在著什麼樣的困境,這些困境是否可以 透過與其他學校的策略聯盟加以解決?並且和學校內的教師共同尋找出學 校經營的優劣事,尋求策略聯盟前的準備工作。

二、探求可能的結盟對象:在相近的地理區內尋求在資源上能夠互補,而且也有 進行聯盟意願的學校,在釋放結盟的的訊息後,了解結盟對象的意願。

三、建立非正式關係:在獲知可能結盟對象的意願之後,建立彼此之間的非正式 關係,在透過彼此非正式關係的交流中,評估聯盟對象的優缺點,作為日後 結盟的參考。

四、共享教學經驗:在與可能聯盟對象建立起非正式關係後,可以進一步分享彼 此之間不涉及財務的教學經驗分享。

五、正式契約的策略聯盟:在雙方都有結盟的真正共識後,將聯盟共同的願景、

聯盟的時程表、聯盟硬體借用方式以及聯盟的組織章程以契約的方式訂定,

明確訂定在此一聯盟中的權利與義務,此時才算是真正的正式的策略聯盟關 係。

郭維哲(2003)將策略聯盟的發展程序依據其時程將策略聯盟分為五類,茲按 順序分述如下

一、非正式關係:在結盟初期,對於聯盟對象的評估可以透過教育會、聯誼會等

(24)

方式,了解所欲結盟對象的優缺點,評估是否符合結盟的利益。

二、共享或合作服務:在與結盟夥伴彼此之間建立友好關係之後,可以嘗試舉辦 教學經驗分享、硬體設備互借、資源分享以及共同辦理研習。

三、正式聯盟:在正式結盟的階段,聯盟學校必須對於聯盟組織、聯盟目標、聯 盟程序以及聯盟備忘錄有具體的紀錄與共識,成立聯盟初期,必須將聯盟願 景向學校教師說明,使學校教師了解聯盟的意義與目的,在實際的做法上可 以合聘師資、合用學校行政人員、教育訓練以及聯合採購等方式。

四、契約式管理:在正式結盟之後,可以透過契約式的外包,聘請民間執行學校 策略聯盟的規劃與執行,以公辦民營的方式,節省學校的人力、物力以及財 力。

五、合併:在成本效益的考量之下,將學校的所有權及管理權合而為一,將學校 的事權統一,如同企業界的購併,涉及的層面包含學校組織文化、教職員工 與社區環境的適應,但若非時機成熟,並且各項準備周全,不宜輕言合併。

研究者認為國民小學建構策略聯盟機制,是想藉由有計劃的整合,形成新的組 織體系,讓學校與學校之間能夠共同合作,改善組織的缺失。學校策略聯盟的形成 因資源依賴、目的不同、地理環境、發展程序而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目的無非是要 取得更優勢的發展空間,提昇學校的競爭力,讓學校得以永續經營與發展,因此無 論是相似或相異的背景因素,一旦聯盟形成,就必須透過對話與溝通來進行整合,

以達到雙贏。其次,最重要的是在選擇策略聯盟的同時,若能將學校間文化相容性、

過去合作經驗、資源互補性一併考慮進去,如此才不會淪為形式,方能真正達到學 校策略聯盟的真正用意。

第三節 實施策略聯盟所遭遇的困難

蔡鳳薇(2003)指出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可能遭遇的困難

(25)

與限制主要有:「學校策略聯盟為契約關係,有名無實」、「學校教育人員對於學校策 略聯盟之了解不夠」及「雙方信任或誠意不夠,不易協調」。

蔡東利(2003)認為學校參與策略聯盟所遭遇的困難依次為:「教師們缺乏策略 聯盟理念」、「經費匱乏,捉襟見肘」、「員額編制不足,教師兼任工作繁雜,壓力沉 重」、「偏遠學校,教育資源取之不易」。

吳金香、張茂源、陳仕祥、陳大偉、鄭喬嶺(2007)指出策略聯盟在實施上有 以下四種困難的因素:「意見整合不易」、「資訊流通不足」、「經費普遍不足」、「保守 心態作祟」

范熾文、陳佩芝(2007)則指出運用策略聯盟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所遭遇的困難 為學校運用策略聯盟時之教育人員,對於運用策略聯盟於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所遭遇 的困難,根據調查困難度較高的依次為:「辦理經費不足」、「共同願景不清楚」、「資 源設備分享有困難」、「距離太遠」、「資源共享不易」、「教育人員瞭解不夠,流於形 式」五個項目。並進一步指出教育局無正式的要求、學校教師不清楚策略聯盟的內 涵、不清楚學校實施情況、學校人力缺乏、經費不足、沒有時間,學校成員參加意 願不高、學校資源豐富沒有必要實施、校長或行政人員不重視策略聯盟、擔心策略 聯盟的學校間可能產生合併的現象等問題,都直接影響學校實施策略聯盟的意願。

源自於企業界概念的策略聯盟,因學校教育人員對於企業創新的理念與做法常 保守以對,教師習慣於「班級王國」的迷思,在缺乏參與、溝通管道,授權不足的 情形下,要有效整合教師意見已屬不易。校際之間普遍存在「家醜不可外揚」、「由 誰來主導」、或是「關起門來辦教育」的心態,這些都加深了落實校際策略聯盟的不 可行性。學校成員對於班級事務之外的學校事務甚少參與、或是參與不足,在資訊 無法獲得適當引導、資源不願與人共享之下, 策略聯盟在教育機構之間仍有相當大 的探討與發展的空間。

每個縣市政府補助學校辦公費係依學生人數為補助依據而計算,小型學校學生 數少,經費資源可謂是處於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不利條件。校際策略聯盟之間又

(26)

必須經常的藉由活動或是研習、教育訓練,來強化教師彼此之間的對話,促進校際 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這些都需要經費上的支援,無疑的,將又是進行校際策略聯盟 的另一項隱憂。

校際策略聯盟不僅需要校長有前贍的眼光與追求卓越的想法,教師更需要具備 開放的心胸,容忍不同的意見與批評。在資訊流通不足、資訊不願與人分享、教師 無法與他人專業對話、缺乏積極互動、組織氣氛不良的條件下,校際策略聯盟的實 施有其因難之處。

第四節 教師參與決策及效能

熊智銳(1990)曾指出參與決定的教師在教學效能的改進上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而言,皆有助益。教師參與決定有益於教師自治,在減少學校內部的衝突上也有幫 助。在學校中教師若能參與決定,則決定的功能會因教師的支持與認同,而能較有 效的施展。

吳天方、曾信榮(2002)的研究發現兼行政職務的教師,在參與決定的實際情 形上,顯著高於教師兼導師及專任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參與校務的機會比 專任教師及導師多,其從事學校行政業務,負責擬定各項計畫,且易獲得校務運作 的訊息,能滿足個人成就感及有益於自我實現。教師參與校務的意願與實際機會愈 多,對學校事務方面愈為主動積極,加強了參與決定的動機。在教師方面,教師宜 適度參與決定以對學校產生認同感,教師參與決定的意願及實際情形,和學校效能 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施明發(1992)認為讓教師參與決策乃時勢所趨,教師參與決策只是希望能夠 判定決策過程中對獨斷專行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只是要求能夠對與教室 直接有關的事務積極參與商討。讓教師參與決策有以下優點:

(27)

一、有利於作出更好的決策,可以使教師對於工作更滿意,可使行政人員與教師 之間的關係更融洽。

二、避免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之間的對立,改善學校氣氛。

三、使學校能夠充分發揮人的潛力,吸納廣大教師的專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可以使教師更能理解學校及教育政策,並且會感到們對此政策的責任,進而 樂意為這項政策盡心盡力。

五、使教師有受重視的感覺,因而發揮其業務專長,產生工作滿足感。

劉志鵬(1997)認為學校是廣義的組織,學校的運作亦受其所作決定的品質影 響。然而,檢視現今國民小學學校事務的處理,卻往往出現作決定的過程中有瑕疵,

所作的決定品質低落,影響學校組織目標的達成。許多學校當局忽視社會急遽多元 化所帶來的影響,面對日趨增多的學校事務,仍僅由校長或少數行政人員以傳統簡 化方式作決定,致使學校事務難以獲得充分討論,達成共識,而匆促作決定,以致 於衍生更多的問題。因此,在處理學校事務時,學校組織成員的充分參與決定是必 要的。學校中教師是專業人員,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推動者和執行者,教師參與決定 校務,是促進學校教育真正改革的重要因素。同樣的,近年來我國為提升教育品質,

強調教師專業自主研究更顯示,教師參與決定的量愈多,組織效能亦愈大。教師參 與決定愈高,則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效能亦愈高。教師參與決定的量愈多,愈會產生 自我投入的現象,對所作的決定認為是自己的事,將盡心盡力執行,希望能達成決 定的目標,組織績效亦因而提昇。因此,教師參與決定的量愈多,教師工作會更努 力,組織效能亦將愈大。

由以上學者的論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讓教師參與學校的決策將能提高政策推行 的效能,教師的參與能促使教師對任務產生責任感,避免教師與行政間的不愉快甚 至衝突的產生,能使教師與行政人員彼此共同合作努力完成任務。此種教師參與決 策的概念,在學校面對策略聯盟活動進行時,教師藉由聯盟的機會,不斷彼此激勵、

分享與對話,並增強教師目標承諾的能力與人際溝通的能力將更顯重要。

(28)

第五節 行政人員政策執行的反省與思考

學校行政人員於學校中擁有一定的決定權,對學校相關政策的執行有相當的 影響力,因此當其面對一項任務時,是以單純的「政策執行」看待以「執行」為 重,或是於政策中加入「教育的考量」以「教育」為重,將直接影響其與教師的 互動,及最後實施的成效。

高義展(2000)學校各部門運作的目的是達成學校教育的目標,一切的教 學與行政事項都是為了教育學生而存在。行政是支援教學工作,讓教師在教學 的過程中,透過行政的運作,促使教學更為順暢而便利,達到「事半功倍」的 成效。然而現今造成學校中行政人員與教師之間的衝突原因之一,就是發生「行 政干預教學」的不合理情況這種情形在過去威權體制時代,教師只好一切聽從 行政人員的指示,對這種不合理的情況,敢怒不敢言。現在民主意識高漲,加 上為教師爭取權益的學校教師會陸續在各個學校成立,若是行政人員依然不顧 教師的上課權益,還是把行政工作列為第一優先考慮的工作,如此將造成衝突 的情況。

梁衍忠(2003)指出國小行政人員在行政支援教學中之「觀 念與作為」、「制 度與措施」、「設備與經費」、「環境與設施」等四個知覺層面及整體方面都顯著高於 教師,也就是說行政人員的作為與自己主觀的認為都很充分支援教師的教學活動,

不過對於教師而言,學校行政的作為在老師的角度看來,並不是和行政人員的主觀 認知相當契合的,所以彼此的認知和理念上就有很明顯的差距。

張德銳(1990)認為行政人員的角色與校內非行政之教學角色之間會因不同 的角度而產生衝突,甚至行政人員本身兼行政與非行政的角色間亦有衝突產生,

上級機關的政策與實際政策執行間,也會因時間、經費、規定、績效壓力等不符 合學校實際需求而產生衝突。

黃淑燕(2003)指出學校行政人員往昔因缺乏主體性反省思考,養成被動僵 化習性,只知拘泥於法條,而未深究法理,或一味應付上級交辦事項,未能依教 育原則辦教育,以致反教育的行政作為層出不窮,卻習而不察。透過自我反省,

(29)

深思檢討,以發覺行政措施得失之所在,指出錯誤與不合理處,並深入分析、批 判自我意識型態,重新建立合理的行政信念。

陳寶山(1999)認為,學校行政人員普遍缺乏自我檢視批判的習慣和勇氣,

每天依循一定的習慣模式處理日常事務,受制於自己和別人的偏見,不知變通,數 十年如一日,養成傳統典範的奴化性格與思考模式,難以掙脫傳統宰制的枷鎖。然 而,藉由反省思考,檢視學校行政受傳統典範宰制的迷失,掙脫出不合理的傳統枷 鎖,改變觀望、冷漠、安逸的心態,洞察學校教育的缺失,試圖找出問題癥結,並 尋求解決或改善的途徑,得以導引學校行政的合理性。

林志成(2001)學校行政的潛在深層危機是培育機構的課程教材複製了一批批 符合現實社會的「學校行政公務員」,這些學校行政公務員修了很多專業與專門知 識,成為一位很有能力的技術人員,但因較少學習批判省思的概念與方法,故未必 具有人文素養與批判省思能力,僅將學校行政視為辦公或辦行政,而未以辦學或辦 教育志業的熱情與願力投入學校行政工作,結果「僚氣十足」,甚至本末倒置,所 行所為違反教育理念而不自知,當然也無法有效改進反教育的學校行政行為。

顏春財(2003)曾經針對學校運用策略聯盟的特性提出對學校策略聯盟的經營 啟示是:

一、領導者領導形式與領導觀念的改變:學校經營領導者要具備教導型組織的理 念,在聯盟中不是只有一位領導人,而是要在各階層中都能教導出成功的領 導人。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價值與文化,學校亦然。參與策略聯盟的學校經 營者要能以前瞻的視野和寬廣的胸襟尊重不同學校的價值和文化,並努力尋 求彼此共同的價值。因為,以價值為基礎的領導概念,是策略聯盟領導和管 理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暢達的溝通管道並進行高效率的溝通:好的溝通能使夥伴獲得信心、了解與 信任。學校經營者若要推動成功的策略聯盟,必須建立完善的溝通網路,共 同參與決策並進行高效率的溝通,讓聯盟伙伴更容易一起位共同目標而努

(30)

力。

三、團隊合作與經驗分享:學校經營者在實施策略聯盟時,要促進學校成員團隊 合作的能力與經驗分享的意願,並提供彼此專業成長的機會,以增進學校整 體效能。

四、加強知識管理能力:策略聯盟的事務是以知識為基礎,因此有關聯盟的知識 管理便成為一項重要的能力。學校經營者要提升自我知識管理的能力,並建 立完善的聯盟知識資料庫,加強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應用與轉化。

研究者認為當組織採取策略聯盟時,雖可擁有資源互補、效益共享、各取所需 等等以求在聯盟經營上之最大效果,運用於學校之經營,對於領導、溝通、合作、

分享與管理部分則需有相當的體認與執行能力。所以,當行政人員面對策略聯盟的 活動時,是以「活動」的心態面對,或者是以「教育」的心態視之,將影響其與學 校教師之間的互動情形,也直接關係其最後執行的成果。

第六節 學校運用策略聯盟的相關研究

教育界應用策略聯盟的時間不長,相關研究有蔡鳳薇(2003)之「臺北市國民 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之後續有施祐吉(2004)、張壽松(2004)、陳慧珍

(2004)、陳佩芝(2006)、王邇翰(2006)等人之研究,玆將這幾位對於國小運 用策略聯盟的相關研究結果簡述如下:

壹、蔡鳳薇(2003)提出「探討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有以下的研 究結果與論述:

一、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以「學校網路資源分享 型」、「學術研究合作型」與「校務經驗分享型」的贊同度最高。

(31)

二、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所需的配套措施以「課程與教學的 合作方案」與「行政支援與合作策略」最為貼切。

三、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學校的資源充分交流」、「行政與教學配合良好」及「良 好聯盟關係的建立」為學校策略聯盟的成功因素。

四、學校教育人員對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可獲得優勢的看法,部分因其「性 別」、「職務」、「學校創校歷史」、「學校隸屬區域」而有所差異。

貳、施祐吉(2004)提出「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國民小學經營現況以屏東縣為例」,

研究結論如下:

一、不同性別在策略聯盟認可程度上,男性高於女性教師。

二、不同職務在策略聯盟認可程度上,主任高於教師。

三、任教年資、學歷,對於策略聯盟認可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四、學校地理位置對策略聯盟的認可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叁、張壽松(2004)提出「臺北縣國民小學策略聯盟學校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實施 現況之調查研究」,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行政人員問卷得分在不同的性別、教學年資、年齡、策略聯盟、擔任職務、

有顯著的差異現象。

二、教師問卷得分在不同教學年資、年齡、策略聯盟、擔任職務、有顯著的差異 現象。

三、提出落實健康與體育課程的途徑有:策略聯盟、課程發展委員會、行政運作、

教材編選、教學方法、教學評量、場地設備、師資與在職進修等九個方向。

肆、陳慧珍(2004)提出「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際群組運作情形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對校際群組運作成效,持正向肯定態度。

二、校際群組運作困境是存在的。

(32)

三、教師對校際群組運作相關因素,以「兼任行政的同仁應該鼓勵每一位教師出 席校際群組活動」為首要因素。

伍、陳佩芝(2006)提出「國民小學運用策略聯盟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究」,主要 研究結論如下:

一、運用策略聯盟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動機、選擇伙伴標準、所能發揮的功能的 認知,皆屬於中上良好程度。

二、運用策略聯盟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整體認知,在「性別」的變項上並無顯著 的差異;在「學校規模」、「擔任職務」及「是否參與策略聯盟」的教育人員 間具有顯著性差異;而未參與策略聯盟者高於參與策略聯盟者。

三、學校未運用策略聯盟的原因以「教育局並無正式的要求」、「學校教師不清楚 策略聯盟的內涵」、「不清楚學校實施情況」等原因為最高。

四、學校運用策略聯盟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教育人員認為最符合該校實施的方 式,依序為「教師專業發展」、「區域性或跨學區」、「人力共享」、「共組課程 發展組織」、「校園資源共享」、「建立正式關係」。

陸、王邇翰(2006)提出「台東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策略聯盟方案現況及其教師滿 意度調查研究」,其結論如下:

一、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策略聯盟整體滿意度屬中上程度。

二、在學校策略聯盟三個層面中,以「運作過程滿意度」最高,「預期目標達成 滿意度」次之,最後為「學校效能提升滿意度」,且三層面的滿意度,均屬 中上程度。

三、不同年齡、職務的國民小學教師在學校策略聯盟「預期目標達成滿意度」、「運 作過程滿意度」、「學校效能提升滿意度」等層面及整體上有差異。

綜觀上述研究所獲得的結論歸納如下:

一、 國小運用策略聯盟的研究方向:

(33)

(一)以學校整體運用策略聯盟的現況做調查:包括蔡鳳薇(2003)「探討臺 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施祐吉(2004)「策略聯盟概念 應用於國民小學經營現況以屏東縣為例」;陳慧珍(2004)「臺北市國 民小學校際群組運作情形及其相關因素研究」;王邇翰(2006)「台東 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策略聯盟方案現況及其教師滿意度調查研究」等均 是由學校整體的角度來進行的研究。

(二)策略聯盟概念運用於學校課程的調查研究:有張壽松(2004)「臺北縣 國民小學策略聯盟學校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與 陳佩芝(2006)「國民小學運用策略聯盟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研究」。

二、 在策略聯盟實施成效部份

(一)在蔡鳳薇(2003)、陳慧珍(2004)、陳佩芝(2006)、王邇翰(2006)

的研究結論發現:國小教育人員對於「策略聯盟」或「校際群組」運作 成效,是持正向肯定的態度,但也普遍認為「策略聯盟」或「校際群組」

的運作是有其困難及限制。

(二)在蔡鳳薇(2003)、施祐吉(2004)、張壽松(2004)、陳慧珍(2004)、

陳佩芝(2006)、王邇翰(2006)等的研究結論發現:國小教育人員對 於策略聯盟活動的相關看法,在「職務」變項表現出具有差異,調查結 果發現行政滿意度有高於教師滿意度的傾向。

三、 在影響聯盟成效因素方面

(一)在蔡鳳薇(2003)的研究結論發現:國小教育人員認為推動策略聯盟的 配套措施及成功因素,主要為「行政的支援與合作策略」、「學校資源 充分交流」、「行政及教學配合良好」、「良好聯盟關係的建立」等。

(二)在陳佩芝(2004)研究結論發現:上級機關如教育局的態度積極與否,

將影響學校實施策略聯盟的意願。

上述針對國小運用策略聯盟的相關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均為問卷調查法,

(34)

調查的對象含括校長、主任等行政人員與一般科任或級任老師;並以研究者工作或 就讀學校的縣市為研究地區。在台東縣有王邇翰(2006)「台東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 策略聯盟方案現況及其教師滿意度調查研究」,其所調查的教師對象含有校長、主 任等之學校行政人員及一般教師,發現整體滿意度達中上程度,但不同職務的國民 小學教師在學校策略聯盟「預期目標達成滿意度」、「運作過程滿意度」、「學校效能 提升滿意度」等層面及整體上是有差異的。故本研究為更深入瞭解站在教學第一線 的教師對學校運用策略聯盟之看法,將直接針對台東縣國民小學一般教師就參與策 略聯盟之相關內容進行探究。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以教師觀點對於策略聯盟的目標認知、實質需求、參與狀況、滿意情形 與實施成效等指標之架構為基礎(如圖3-1-1),探究台東縣國民小學推展策略聯盟 活動時,實際於教學現場之教師其感受情形。因此,除了針對台東縣教育局(2006)

「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之教師問卷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外,研究者以焦點團體訪談方式,進一步的探討其中的原因,期望透過小樣本的深 入分析與了解,探索現象背後真正的原因。 以下茲詳述研究方法、實施程序、研究 流程、研究工具、研究對象、資料處理等。

圖3-1-1 研究架構

實施成效

滿意情形 參與狀況

實質需求 目標認知

由教師觀點探討策 略聯盟實施成效

(36)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量並重的混合式研究法(mixed methodology)利用量化的問卷資料 與質化的焦點團體訪談,兩者充實並重的研究設計方式,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的工 作。以下茲就本研究所欲採用的量化問卷資料分析法律與質化焦點團體訪談法部分 進行說明。

壹、問卷資料分析

台東縣政府教育局(2006)曾委託陳嘉彌、黃子騰、賴明治等三位共同以「台 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之問卷,針對臺東縣實施策略聯盟 之8所國中、74所國小、5 所分校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涵括行政人員340位,教師613 位。除填答者基本資料外,行政問卷題目有17 題,教師問卷有23題,採用線上填答 方式,由教育局發文及公告各策略聯盟實施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分別上網填答。經 過兩週的填答時間(從95年6月2日~-95年6月15日止)後,行政人員部分回收有效問 卷271份,回收率七成九;教師部份回收有效問卷460份,回收率七成五;實施策略 聯盟國中小(分校併入本校計算)校數計82所,扣除未上網填答之國中1 所外,填 答校數回收率為九成九。此研究先對臺東縣校際策略聯盟現況進行初步了解,將九 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到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策略聯盟實施以來,學校教師及行政 人員的反應蒐集其中,目的是希望可以讓台東縣教育政策能反映教育現場的需要而 有更精實的呈現,成果報告掛於台東縣教育局之網址

http://210.240.125.41/strategics/,問卷題目公開提供各校參考下載運用,方便各校建 立校本自評機制。是故,研究者為研究之需要於96年3月1日上網取其教師問卷資料 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特別選擇『教師觀點』是希望藉由教學現場第一線執行者角度,了解學 校推動策略聯盟的實施成效。基於這樣的想法,除了對教師問卷資料進行對於策略 聯盟的目標認知、實質需求、參與狀況、滿意情形與實施成效等指標之統計分析,

(37)

並對教師背景之性別變項進行對於策略聯盟各指標之t考驗,對職稱、年資、最高學 歷、任職學校班級數、任職學校所在地等對於策略聯盟各指標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以了解教師對於策略聯盟之目標認知、實質需求、參與狀況、滿意情形與實施 成效等指標是否有顯著性存在;最後再以多元迴歸檢測其目標認知、實質需求、參 與狀況、實施成效等對滿意情形是否具預測力。接著,進一步的與王邇翰(2006)

以台東縣之教師為調查對象的「台東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策略聯盟方案現況及其教 師滿意度調查研究」做比較。

貳、焦點團體訪談

潘淑滿(2003)認為以「焦點團體訪談」而言,針對某一特定議題,經由團體 成員的互動與討論進行意見的溝通與聚焦,在議題的深度不僅能透過主持人的安排 及訪談程序的控制,獲取深入的資料﹔此外,在成員彼此的互動激盪下,能激發出 更多不同的想法,撞擊出更多的火花,如此訪談資料的多元及廣度,則是其他訪談 方式所難以達成的。

因此,在第二階段將依據教師問卷所作之統計分析,以「焦點團體訪談」方式 再進行資料的蒐集,希望透過焦點團體訪談,讓同質性(策略聯盟學校現職教師)

的成員,透過對談與討論的互動,發表自己的理念,了解別人的想法與觀點,在彼 此的互動激盪下,更能釐清在此議題上的想法與觀念。訪談會議上,教師們針對學 校進行策略聯盟活動的實際狀況之相關議題進行討論,進行方式如下:

一、焦點團體訪談的對象,主要是任職學校曾參與台東縣政府教育局所推動的校 際策略盟活動之現職教師,針對策略聯盟目標之了解與需求、參與程度、活 動滿意度、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實施成效以及建議事項等,提出個人的感受。

二、營造溫馨而融洽的座談氣氛,使參與者能暢所欲言的進行二小時的討論。

三、焦點團體訪談會議,一共進行三次。由主持人適當的導引教師們進入主題討 論,並運用錄音及現場紀錄,將所討論的資料做成筆記,並將錄音機紀錄內

(38)

容轉成逐字稿。

四、對於教師提出關於策略聯盟活動的個人觀感,分成了解策略聯盟之目標、策 略聯盟之需求、參與程度、活動滿意度、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實施成效以及 建議事項的資料蒐集。

第二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共分為「前置作業」、「問卷資料的統計分析」、「焦點團體訪談」與

「總結整理分析討論」四個階段來進行,以下分別說明之。

壹、前置作業 一、文獻資料

研究者分析研究題目之可行性,確定主題,並釐清研究架構及焦點與方向後,

依著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資料蒐集,針對與主題密切相關文獻進行詳細的研讀與 分析。透過這樣的步驟,除了豐富自己在所進行之研究主題上的認知外,在研讀的 過程中,透過專家的立論與許多當代實徵性研究,讓自己有更客觀的觀點,並能漸 次釐清本身的研究意圖。

二、成員部分

採方便取樣選取20名曾參與台東縣教育局所推動的校際策略聯盟活動之學校教 師,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鎖定『研究參與者』之後,研究者與研究參與 者先透過電話聯繫,告知研究目的及研究進行模式之後,初步得到研究參與者參與 研究的意願之後,即敲定焦點團體訪談的時間、地點。於每次訪談的前一天,再度 邀請成員參與訪談,除了藉此顯示研究的慎重與邀請的誠摯之外,並有再次提醒之 用意,以免成員因工作忙碌而遺忘訪談之約。

三、場地部分

(39)

為了營造舒適溫馨的訪談環境,以使研究參與者在團體中能漸漸卸除武裝與防 備,敞開胸懷侃侃而談。研究者商借所服務學校的圖書室作為訪談的場地,訪談前 準備小茶點,以營造自在的氣氛,讓人置身其中,能全然放鬆。

四、硬體設備部分

訪談進行前,事先裝設好錄影機與錄音機,並委託協同研究者進行操作控制與 紀錄,以真實而完整的紀錄訪談的過程,便於日後研究者在資料轉譯與分析的部分 能有精確的根據﹔在錄音錄影的部分,亦在接洽訪談的預約過程中盡到事先告知的 責任。

貳、問卷資料的統計分析

本研究依據台東縣政府教育局(2006)的「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 自評量表設計」424份教師問卷資料中對於策略聯盟活動的目標認知、實質需求、參 與狀況、滿意情形、實施成效等進行統計分析,以做為下一階段研究之依據。

叁、焦點團體訪談的進行

將參與焦點團體訪談的20位教師分成三組,各別安排時間座談,在這三組成員 的訪談中,以訪談大綱為主軸(見附件一),訪談內容的深度逐漸擴展,讓成員能 分別針對策略聯盟活動的相關議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互動,並鼓勵每個成員抒發 意見看法。

一、訪談大綱的設計與擬定

研究者結合自身原先的研究理念與教育局研究報告的教師問卷資料統計分析結 果,研擬出此階段訪談的主題要項。為了讓研究議題能有更深入與廣泛的討論,並 讓研究參與者能有充裕的時間與空間進行主題的深入討論與互動,故本研究將以相 同的主題針對不同的對象進行三次焦點團體訪談。

二、訪談的時間與地點

三次的焦點團體訪談的進行皆訂在週六早上九點三十分至十一點三十分,地點

(40)

則在研究者所任職學校之圖書室。

三、訪談前的準備事項

在訪談當天前半小時(九點),研究者先到訪談場地進行準備工作,除了架設 錄音錄影設備、準備小茶點等場地佈置事宜之外,並在訪談前針對當天的訪談大綱 做些演練以能更充分的掌握訪談的流程與節奏。

四、訪談的進行

在訪談的前十分鐘(九點三十分至九點四十分),擬作為留白之用。除了考量 成員可能遲到的種種不可控制突發因素之外,並希望在這段時間,研究者不做任何 介入,讓成員彼此閒聊自然的互動,作為訪談前的暖身之用,以助正式訪談的進行,

待十分鐘的暖身結束之後,始正式進入訪談主題。

五、訪談後的整理

每次訪談結束後,研究者針對訪談的過程,就訪談大綱的內容是否已達充分討 論進行檢視外,並自我省視在該次訪談過程中的主持人角色,扮演是否適切稱職?

有無需調整加強或改變之處?藉此作為下次訪談內容及方式是否調整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為達成以上之研究目的,回答待答問題,除文獻探討相關議題與問卷資 料統計分析外,亦採用質性研究,利用焦點團體訪談法為主要的研究方式,進行論 文的研究,以了解臺東縣國小策略聯盟活動就教師觀點來審視相關過程與實施成效 情形。而根據上述的研究方法,整理出研究的流程圖(圖3-3-1)。

(41)

圖3-3-1 研究流程圖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以教師觀點探討策略聯盟實施成效為主軸,在研究方法上採用問卷 資料分析及焦點團體訪談,取得臺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運用策略聯盟實施成效之問 卷統計資料及訪談記錄,做為分析的依據。茲將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分別敘述如下:

壹、「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施測資料

在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之一般教師問卷中(請參見附件二),教 師背景部份有六題基本資料包含:性別、職稱、服務年資、學歷、班級數、學校所 在地等,問卷內容則有:需求、目標、參與情形、滿意度、建議及期許等五大部份,

共23題。其中1至14題採用Likert-type 等第填答計分,反應分為:非常同意、同意、

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不知道等五個選項,受試者依照問卷中有關策略聯盟之相關 概念,根據個人觀察事實現象的意見加以填答,其得分分別為4至0分,若塡答不知 道者,則以0分計算。1至3題在計分時合併為了解聯盟目標因素,4至7題合併為參與 聯盟規劃因素,10至13題合併為符合聯盟需求因素,8、9、14題合併為滿意聯盟運 作因素,15、16題呈現填答者分享與尋求專業知能的情形,17題呈現塡答者是否認 為策略聯盟的實施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具有成效,若具成效則填答18題,19題呈現 塡答者是否認為策略聯盟的實施在學生學習方面具有成效,若具成效則填答20題,

21題為單選題,呈現塡答者是否認為策略聯盟具有成效,若具成效則填答22題,23 題為開放式問題,呈現塡答者對策略聯盟實施的意見。

貳、焦點團體訪談

透過對「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中的教師問卷資料 分析,得知教師對學校進行策略聯盟活動的目標認知、實質需求、參與狀況、滿意 情形與實施成效等統計分析結果後,設計本研究第二階段的研究工具-焦點團體訪 談,採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大綱請參見附件一。研究者可以從訪談中,紀錄每一位

(43)

參與焦點團體訪談的受訪者言語中得到第一手資料,並將訪談內容做成逐字稿,整 理出重點摘要,除了當場所運用的紙筆紀錄之外,也運用錄音筆或錄音機等設備做 詳細的紀錄資料。

第五節 研究對象

以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從教育局(2006)「台東縣國中小策略聯 盟實施成效及自評量表設計」中取其教師問卷,在全部460份教師問卷中剔除國中教 師的26份問卷資料,而蒐集到男性教師158份,女性教師276份,合計434份國小教師 問卷資料進行本研究的統計分析。

接著以曾參加台東縣政府教育局所推動的校際策略聯盟活動之學校教師為訪談 對象,先將學校所在地區分為臺東市地區、大武線地區、關山線地區、成功線地區、

離島區含蘭嶼、綠島等共五個區域,除了離島區的蘭嶼、綠島因時間與空間的阻隔 未能邀請成為參與訪談的教師樣本外,研究者從各鄉鎮市地區任職的教師中依性 別、職稱、服務年資、最高學歷、任教學校班級數與任教學校所在地之比例邀請參 與訪談之教師,除透過熟識之教育界同仁介紹外,研究者亦親自電話邀訪徵求參與 焦點團體訪談之意願。並將參與焦點團體訪談者分成三組(如表3-5-1、表3-5-2、表 3-5-3所示),團體成員的編碼方式為:T1(1)表參加第一次訪談之第一位教師、

T2(1)表參加第一次訪談之第二位教師……;T1(2)表參加第二次訪談之第一位 教師、T2(2)表參加第二次訪談之第二位教師……;T1(3)表參加第三次訪談之 第一位教師、T2(3)表參加第三次訪談之第二位教師……。

其團員的基本資料與人數統計如下:

一、教師的性別:男性教師八位;女性教師十二位。

二、教師的職稱:班級導師13位;導師兼組長4位;科任兼組長3位。

數據

圖 3-1-1 研究架構…………………..………………...……………….…...25  圖 3-3-1 研究流程..……………………………………….……………......31
表 3-5-3  第三次焦點團體訪談成員基本資料  團體成員  性別  職稱  年資  學歷  學校班級數  學校所在地 T1(3)  男  導師兼訓導組長  8  師院  6  大武線  T2(3)  女  導師兼教務組長  4  師院  6  關山線  T3(3)  女  導師兼訓導組長  15  碩士  12  台東地區  T4(3)  男  科任兼教務組長  9  師院  6  成功線  T5(3)  男  高年級導師  3  師院  6  大武線  T6(3)  女  低年級導師  4  師資班
表 4-1-3 策略聯盟推行成效項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及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表(N=434)  教師專業成長  學生學習活動  聯盟整體成效  M(SD) 1.47(  .50) 1.54(  .50) 1.60(  .49)  有成效  N(%) 230(53.0  ) 198(45.6  ) 175(40.3  )  無成效  N(%) 204(47.0  ) 236(54.4  ) 259(59.7  )  (一)教師分享與尋求協助情形  有48.2%的教師未曾分享專業知能給策略聯盟的夥伴,也有20.3
表 4-1-7  不同背景之國小教師對策略聯盟實施運作各指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目標認知  M(SD)  實質需求 M(SD)  參與狀況 M(SD)  滿意程度   M(SD)  實施成效  M(SD)  班級導師 2.65(.65) 2.23(.72) 2.31(.77) 2.33(.82) 1.60(.49) 科任教師 2.75(.65) 2.33(.69) 2.42(.73) 2.43(.81) 1.52(.51) 導師兼組長 2.64(.60) 2.25(.56) 2.26(.77) 2.30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In the event that reduction of staff entitlement affects the number of senior teachers (i.e. teachers appointed at promotion ranks) and/or the headship entitlement of a school, a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